- 年份
- 2024(1035)
- 2023(1322)
- 2022(1210)
- 2021(1137)
- 2020(959)
- 2019(2296)
- 2018(2197)
- 2017(4009)
- 2016(1883)
- 2015(2098)
- 2014(2226)
- 2013(2066)
- 2012(1909)
- 2011(1851)
- 2010(1823)
- 2009(1653)
- 2008(1713)
- 2007(1362)
- 2006(1284)
- 2005(1143)
- 学科
- 贸(15364)
- 贸易(15357)
- 易(14916)
- 济(8669)
- 经济(8668)
- 出(5121)
- 出口(4957)
- 出口贸易(4957)
- 口(4957)
- 关系(4895)
- 方法(4330)
- 管理(3555)
- 贸易关系(3546)
- 国际(3522)
- 数学(3185)
- 数学方法(3171)
- 各国(3166)
- 概况(3148)
- 进出(3133)
- 进出口(3133)
- 进出口贸易(3133)
- 国贸(3053)
- 国际贸易(2999)
- 业(2874)
- 对外(2513)
- 企(2271)
- 企业(2271)
- 地方(2212)
- 农(1921)
- 中国(1716)
- 机构
- 学院(28470)
- 大学(27839)
- 济(17156)
- 经济(16994)
- 研究(10761)
- 管理(9444)
- 理学(8215)
- 理学院(8136)
- 管理学(8056)
- 管理学院(8015)
- 中国(7616)
- 贸(7485)
- 财(5773)
- 经济学(5513)
- 京(5398)
- 国际(5333)
- 所(5195)
- 经济学院(5124)
- 贸易(4913)
- 科学(4801)
- 财经(4787)
- 研究所(4639)
- 经(4324)
- 院(4294)
- 中心(4214)
- 江(3773)
- 商学(3550)
- 商学院(3509)
- 财经大学(3454)
- 研究院(3362)
共检索到454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皞
文章以《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协定》和《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定》为对象,分别探析了其主要内容及初步成效,尤其是基于双方具体承诺表,采用Hoekman的频率指标对双方服务贸易的总体开放度和部门开放度进行了测算,发现两国在国民待遇上的承诺水平普遍高于市场准入的承诺水平,而且是充分考虑了承诺的互惠性、对等性以及实用性。文章对两国未来双边贸易的开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FTA 中巴FTA 服务贸易 贸易展望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范昕 王立
新西兰是南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国家,自1972年中新两国建交以来,经贸关系一直稳定、健康地发展。1997年,新西兰第一个与中国签署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2004年,新西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钱进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多重自由贸易协定,探究其是否对双边贸易额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发现:中国与太平洋沿岸的美洲国家的双边自贸协定有正效应,还未出现"意大利面条碗效应",表明中国应继续增加与美洲国家的双边协定,特别是应抓住与墨西哥、加拿大等国签署双边自贸协定的战略机遇;东亚区域自贸协定高度重合,已经到了将多重自贸协定进行整合的阶段;同时,RCEP有利于中国巩固在东亚经贸网络中的轮轴国地位。
关键词:
自贸区 贸易效应 引力模型 2SLS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波 郭连成
2008年4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新西兰是首个与中国签署全面自由贸易协定的发达国家,同时,对新西兰来说,与中国签署FTA也是它与澳大利亚签署更为密切的经济关系协议以来,最大的双边贸易协定。由此可见中新签署的FTA对两国都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介绍了中新双边贸易发展的情况及中新签署FTA的历史进程和主要内容,重点分析了中新建立FTA后产生的贸易效应、双方更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和推动相互投资的情况,以及建立FTA后产生的示范效应和对两国福利的影响,从而对中新签署FTA的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
中新贸易 FTA 贸易效应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佘莉 杨立强
以GTAP模型为主要工具,评估测算了中国—海合会FTA的可能影响。评估结果表明,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自由贸易安排对双边经济和贸易的影响总体上为正面的。从不同方案来看,贸易自由化程度越高,双方进出口数量和金额的增长幅度就越大。中国—海合会自贸区建设不宜久拖不决,中方应在充分理解海合会利益诉求的同时积极争取自身权益。
关键词:
自由贸易区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海合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志刚 张燕
本文在分析中国与巴基斯坦贸易现状的基础上,选取2008—2013年中国与15个贸易伙伴国相关变量的面板数据,构建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运用Frontier4.1软件从双边贸易和出口贸易两个层面分析中巴贸易效率并测算贸易潜力。结果表明:2008—2013年中巴双边贸易效率值均在0.3-0.5范围内,而中对巴出口效率值均在0.9以上,双边贸易效率明显低于出口效率;中巴双边贸易潜力远大于中对巴出口贸易潜力;未来中国将成为巴基斯坦重要的出口对象国,中国顺差地位将逐渐发生转变。中巴双方应利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契机,从贸易通道、制度安排、贸易环境等方面提高中巴双边贸易效率并充分挖掘双方贸易潜力。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斯瓦兰·辛格 张立艳
中国和印度被认为是21世纪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和增长最快的经济实体。但是,受冷战的影响,长期以来,两个国家在经贸方面没有太多的合作。近年来,两国高层领导人开始了接触,政治合作导致了双方经济上的合作,双边贸易已成为经济合作的发动机。并且,当今中印的双边贸易不断增强的趋势正在对两国的政治交往产生积极影响。两国的边境贸易被定位为一种解决双方长期存在的政治问题的工具。我们不能忽略的一个事实是,印度是中国在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印的边界贸易对两国的政治关系和相互理解有明显的影响。中印双边贸易基础坚实、前景光明。
关键词:
中国 印度 双边贸易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卫灵 王雯
巴西与中国同为"金砖四国"成员,巴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迅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态势是其成为发展中大国的重要资本。中国和巴西经贸关系稳步发展,然而双边贸易发展并不平衡,我国一直呈现贸易逆差。从两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包括对贸易结合度指数、商品集中度指数以及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中巴两国进出口商品特点不同,在出口商品种类上中巴双方的互补大于竞争。这为我国发挥自身产品优势,有计划地加大对巴贸易出口提供了可能。我国应在对巴贸易中做出更准确的市场判断,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进出口策略,充分挖掘两国贸易合作的潜力。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胡晓伟
举世公认,无论是从地理位置来讲,还是基于市场潜力来考虑,中国都应该成为日本产品的一个潜在大市场。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中日两国经济关系现状及两国的贸易发展规模与发展潜力相比极不相称:中国对日出口仅占日本进口总额的5.3%,日本对华出口仅占日本对外出口总额的3.1%。且双边贸易额仍呈下降趋势。据中方的统计数字,中日双边贸易额(含经香港的转口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已由1985年的30%锐降至1990年的15.1%。不仅如此,在历经十几年之后,日本对华投资规模也并未出现重大改观,与日本私营企业在亚洲地区的投资及其它国家在华投资规模相比,日本相形见绌。据统计,日本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吕宏芬 俞涔
作为两大新兴经济体,中国和巴西双边贸易的发展对世界市场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在描述中巴双边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出口产品相似度、双边贸易结合度以及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对中巴双边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巴贸易结构差异明显,双边贸易结构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在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的同时,中巴双方可在农业领域、资源领域以及基础设施领域等双方的供需结合点提高投资与贸易合作。
关键词:
中国 巴西 竞争性 互补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齐欣 孙凤洋
传统自由贸易协定(FTA)在减少关税壁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功,随着深度一体化贸易协定向"边界内措施"不断延伸,政府采购等条款对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利用50项包含政府采购承诺条款的FTA国家产品层面的贸易数据,探讨包含政府采购承诺条款的FTA对双边贸易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包含政府采购承诺条款的FTA显著地促进了国际贸易,对高收入国家的贸易促进作用更大。包含政府采购承诺条款的FTA不仅会增加贸易双方贸易扩展边际,也会增加贸易双方贸易集约边际。此外,包含政府采购承诺条款的FTA贸易促进作用存在外溢效应,不仅会对政府采购特定产品、行业产生促进作用,对广泛类别产品和行业都会有促进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邢予青
本文基于中国(指中国大陆地区,下同)与51个贸易国家和地区之间的1993-2008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加工贸易在中国双边贸易平衡中的作用,以及人民币升值对加工贸易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1)在此期间中国每年的贸易顺差,都来自于加工贸易;(2)中国的加工贸易呈现明显的区域偏好——在2008年77%的加工贸易进口来自于东亚经济体,但是只有29%的加工贸易出口面向东亚经济体;(3)人民币升值对加工贸易的出口和进口都具有负面影响——人民币实际升值10%,不仅会使中国加工贸易出口下降9.1%,也会导致加工贸易进口下降5.0%.因此,人民币的适度升值对于中国加工贸易以及整体贸易平衡的改善作用有限。
关键词:
加工贸易 汇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红
中澳双边贸易特点及贸易利益研究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张建红实质性的中澳贸易始于60年代。1972年12月中澳正式建交后,两国的双边贸易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澳双边贸易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绝对量来看,中澳双边贸易发展迅猛,但相对于中国对外贸易...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陶涛 肖迎春
本文提供一种双边贸易的新分解方式,将双边贸易中所有增加值的生产环节分离出来,显示双边贸易中各国各行业分别贡献了多少增加值,以及这些增加值在这一双边贸易中平均跨境多少次——本文称之为双边跨境次数。这一分解将双边贸易依存关系分解为增加值视角的贸易依存度和生产分工依赖程度两个部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存在跨境生产网络情形下的双边经贸关系的特征与联系程度。本文提出的分析框架从双边视角在国家行业层面上还原了全球生产网络,可以用于区域、全球生产网络等问题研究。利用这一框架的分析表明,英法在欧盟一体化进程中没有像德国那样享受到区域内成本下降带来的生产分工深化收益,这为英法两国的区域一体化困局提供了一种解释。
关键词:
双边跨境次数 贸易分解 跨境生产网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