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88)
- 2023(11934)
- 2022(10540)
- 2021(10023)
- 2020(8309)
- 2019(19318)
- 2018(19200)
- 2017(36827)
- 2016(19977)
- 2015(22690)
- 2014(22635)
- 2013(22171)
- 2012(20416)
- 2011(18325)
- 2010(18114)
- 2009(16538)
- 2008(16386)
- 2007(14239)
- 2006(12538)
- 2005(10893)
- 学科
- 济(78634)
- 经济(78552)
- 管理(56033)
- 业(52012)
- 企(44213)
- 企业(44213)
- 方法(37393)
- 数学(31672)
- 数学方法(31222)
- 贸(23496)
- 贸易(23483)
- 易(22772)
- 农(20146)
- 中国(20003)
- 财(18004)
- 地方(17808)
- 业经(17480)
- 学(17228)
- 理论(14700)
- 制(13454)
- 农业(13061)
- 和(12926)
- 环境(12082)
- 技术(12065)
- 务(11657)
- 财务(11586)
- 财务管理(11564)
- 教育(10974)
- 企业财务(10823)
- 划(10754)
- 机构
- 大学(282959)
- 学院(280910)
- 管理(111929)
- 济(108886)
- 经济(106385)
- 理学(97396)
- 理学院(96318)
- 管理学(94502)
- 管理学院(94021)
- 研究(92345)
- 中国(66962)
- 京(60287)
- 科学(58629)
- 财(47421)
- 所(46190)
- 农(43371)
- 业大(42320)
- 研究所(42211)
- 中心(41371)
- 江(39790)
- 财经(38545)
- 北京(37973)
- 范(37908)
- 师范(37562)
- 经(34975)
- 农业(34163)
- 院(34146)
- 州(33071)
- 经济学(31355)
- 师范大学(30437)
- 基金
- 项目(194534)
- 科学(151547)
- 研究(143112)
- 基金(139443)
- 家(121131)
- 国家(120113)
- 科学基金(102779)
- 社会(87646)
- 社会科(82986)
- 社会科学(82964)
- 省(76319)
- 基金项目(74401)
- 自然(67359)
- 自然科(65786)
- 自然科学(65773)
- 教育(65678)
- 自然科学基金(64529)
- 划(64090)
- 编号(59370)
- 资助(57876)
- 成果(48237)
- 重点(43127)
- 部(42326)
- 发(41355)
- 课题(40795)
- 创(40188)
- 创新(37432)
- 科研(37196)
- 项目编号(36762)
- 大学(36509)
- 期刊
- 济(118145)
- 经济(118145)
- 研究(81744)
- 中国(51288)
- 学报(45335)
- 管理(40957)
- 科学(40724)
- 农(39458)
- 大学(34352)
- 财(34148)
- 教育(33601)
- 学学(32158)
- 农业(28176)
- 技术(24842)
- 融(20711)
- 金融(20711)
- 业经(19745)
- 经济研究(19112)
- 财经(17677)
- 贸(16965)
- 问题(16418)
- 图书(16379)
- 经(15010)
- 国际(14755)
- 业(14277)
- 理论(14007)
- 科技(13971)
- 技术经济(13328)
- 实践(13017)
- 践(13017)
共检索到407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冶莉 葛岳静 胡伟 黄宇 李娜
中尼口岸作为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的窗口,其贸易和交通发展是中国建设“面向南亚开放大通道”的重要支撑。论文探讨口岸贸易与跨境交通的耦合协调机理,运用评价指标体系法和可达性模型分别评估中尼口岸的贸易可持续发展水平和跨境交通可达性,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2010—2019年中尼口岸贸易可持续性与跨境交通可达性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口岸贸易与跨境交通复合系统是一个具有交互耦合关系的有机整体,口岸贸易与跨境交通高水平同步发展是口岸贸易与跨境交通耦合协调的关键。(2)中尼口岸贸易的整体可持续发展水平偏低,贸易流量是中尼口岸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中尼口岸的跨境交通可达性提升缓慢,樟木口岸的跨境运输优势明显。(3)中尼口岸贸易与交通发展的耦合协调整体处于中度失调状态,贸易滞后于交通发展,交通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有限。为了推进口岸贸易与跨境交通的耦合协调发展,应当充分发挥中尼口岸的货运职能,大力发展尼泊尔转口贸易,打通南亚大市场。加快建设吉隆口岸跨境经济合作区;远期打造新通道以发挥樟木口岸大宗货物运输功能;利用直升机发展普兰(斜尔瓦)口岸的“神山圣湖”旅游经济,促进口岸贸易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璐 高电玻
本文构建跨境电商与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综合指数,并测算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对跨境电商与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之间的相互作用、循环反馈机制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研究结论。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玉萍 双海军
本文基于2017-2021年30个省市区的基础数据,采用熵值法对数字贸易与绿色物流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构建耦合协调模型,研究数字贸易与绿色物流之间的协调关系,通过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30个省市区的协调度空间依赖关系。结果表明:东部和中部经济发达的地区,数字贸易与绿色物流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协调度水平较高;各省域协调度在研究期间呈现不断提升的趋势,但多数集中在勉强协调阶段;数字贸易与绿色物流协调度存在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关系,其发展不稳定,空间集聚不断波动变化。因此,本文建议要不断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并在贸易中推动数字技术的应用,提升数字贸易的水平,发挥地方特色优势,促进我国数字贸易与绿色物流协调发展。
关键词:
数字贸易 绿色物流 协调度 空间自相关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晓东
在构建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耦合模型的基础上,以跨境电商、对外贸易、电子商务、电商物流、经济发展、社会消费、人才环境、技术创新为序参量,建立了跨境电商系统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的序参量指标体系,并实证研究了我国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根据耦合协调结果,把3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分为优质、良好、中级、初级、勉强耦合协调五类。最后,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建议: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应集聚跨境电商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准确定位市场,推动企业国际化;优化供应链管理,发展专业化销售;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聚合跨境电商发展力量,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昱宏 胡艳英
采取回归分析及熵值法,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Moran指数研究2010—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对外贸易与科技进步耦合协调度及空间分布的演变规律。结果发现,虽然区域内对外贸易与科技进步耦合基础优越,但耦合协调度差异较大,科技进步水平滞后严重,整体良性耦合协调水平仍待提升;此外,二者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各阶层耦合协调度区间皆有上升迹象,间接反映科技进步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佟金萍 陈国栋 曹倩
通过构建区域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十五"末期(2005年)、"十一五"末期(2010年)、"十二五"中期(2013年)我国30个省市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较差;地区间耦合协调发展差距较大;三者的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科技金融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另外两者。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科技金融 科技贸易 耦合协调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莹 朱占峰 朱耿
口岸资源要素是实现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基础保障,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业务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口岸资源要素的集聚与融合,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通过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概念的进一步界定和对其发展态势、口岸资源要素的剖析,进一步分析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与口岸资源要素的关联关系,探索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对口岸资源管理的相关诉求,从助推全程时效提升、空间效应集聚和业务领域拓展三个方面阐述了口岸资源对跨境电商的推动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振举 李小想
本文选取2010-2020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数字贸易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二者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耦合协调水平。研究得出,考察期间我国数字贸易水平增速变化趋势并不稳定,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增速呈波动上升趋势;数字贸易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间呈现高度耦合状态,东部地区耦合关系呈波动现象;数字贸易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间协调关系处于低度协调阶段,东部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基于此,提出强化顶层设计,创新协调体制;加快数字新基建布局,夯实产业融合根基;建构网络安全屏障,严守信息安全红线;推动智能化转型,塑造数字化发展优势,全方位强化数字贸易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能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兆峰 许静 吴卫 张海燕
为明晰都市圈交通优势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耦合协调现状,文章对长株潭都市圈2020年交通网络数据及土地利用数据进行收集整理,采用交通优势度模型、当量法分别测度长株潭都市圈各区县交通优势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一步使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检验,最后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同步发展模型度量两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并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分析其制约因素。结果表明:①交通优势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②长株潭都市圈交通优势度表现为显著的“中心—外围”结构,具备行政指向性特征;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马太效应”,中高值区远离市区且分布较为分散,低值区则聚集于市区;④长株潭都市圈交通优势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协调水平较低,大多数区县是交通超前发展所致,表明交通对生态系统的制约作用较强,从空间格局来看,两者的协调程度和与市区的距离正向相关。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赖一飞 叶丽婷 谢潘佳 马昕睿
基于2012-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引入耦合理论,分析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显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其中,R&D活动和数字产业化程度对两者影响显著;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在大部分地区表现为从低耦合阶段逐步进入磨合阶段或者高耦合阶段,区域耦合协调度差异较大,整体上东南地区优于西北地区。针对耦合现状,提出当前仍需不断优化要素配置、调整政策侧重点、加强区域协作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数字经济 耦合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爱华 刘冰滨 李子琴
文章通过界定数字经济等核心概念,构建了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并应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3—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进一步基于Dagum基尼系数法以及核密度估计法对耦合协调度进行时空演变分析,最后探究协调发展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表现尚不稳定,近年来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情况并不理想;(2)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来看,总体及区域间的差异逐年下降,东北地区内部耦合协调发展不平衡性问题亟须解决;(3)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来看,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信息服务业从业人数、专利申请授权数等是当前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轶鸣
将所有标准化场外衍生品纳入中央对手清算,是危机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央对手清算机制作为一种新兴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在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中央对手清算机制系统性风险管理功能的发展路径、内在机理,并指出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际社会,都日益重视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中央对手清算机构的政策监管和跨境协调。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轶鸣
将所有标准化场外衍生品纳入中央对手清算,是危机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央对手清算机制作为一种新兴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在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中央对手清算机制系统性风险管理功能的发展路径、内在机理,并指出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际社会,都日益重视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中央对手清算机构的政策监管和跨境协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周丽萍 杨波
跨境数字贸易的高效性、低门槛和边界弱化等特性正在重塑全球贸易竞争格局,为缓解和诠释在空间、行业和企业维度上的收入不平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近年来,有关国际贸易、跨境数字贸易和收入不平等的研究为跨境数字贸易与收入非均衡关系的评估奠定了基础。本文从跨境数字贸易的概念嬗变、特征与衡量方法,国际贸易、跨境数字贸易与收入不平等的因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基于此,本文研究发现跨境数字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得引力模型、新新贸易理论和传统国际贸易的衡量方法等可能不再适用,而且跨境数字贸易对收入不平等的双向影响尚未得到经验证实。未来相关研究可以从跨境数字贸易的新特征、估计方法及其与收入不平等的反向因果关系等方面进行延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游细斌 杨青生 付远方
以潮州市为例,通过构建城市交通系统和城市系统指标体系,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了交通系统和城市系统发展水平。研究发现,潮州市2006—2015年交通与城市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但二者差距越来越小,表明城市系统发展水平与交通系统发展水平逐渐缩小,城市交通处于交通超前型。最后,论文强调需要重点发展交通系统,强化公路、铁路和港口等交通设施发展,提高货运量、客运量和客货周转量,以匹配城市系统的需求;同时,发挥交通的廊道作用,提高城市系统发展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