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68)
2023(10987)
2022(9478)
2021(9031)
2020(7706)
2019(17473)
2018(17235)
2017(32797)
2016(18330)
2015(20947)
2014(21081)
2013(20707)
2012(19874)
2011(17950)
2010(18141)
2009(17005)
2008(17055)
2007(15607)
2006(13633)
2005(12389)
作者
(53970)
(45417)
(45269)
(43496)
(28691)
(22078)
(20739)
(17696)
(17143)
(16226)
(15547)
(15468)
(14520)
(14253)
(14088)
(14079)
(14076)
(13331)
(13197)
(13040)
(11350)
(11286)
(11080)
(10384)
(10300)
(10290)
(10215)
(10007)
(9272)
(9217)
学科
(78647)
经济(78547)
管理(48270)
(43371)
(33668)
企业(33668)
方法(32526)
数学(28497)
数学方法(28111)
(22901)
地方(21470)
中国(19877)
(18189)
(17909)
(15681)
业经(15407)
农业(15050)
(13991)
贸易(13983)
(13465)
(11868)
理论(11666)
(11631)
金融(11628)
(11538)
地方经济(11525)
银行(11506)
环境(11422)
(10976)
(10465)
机构
大学(263764)
学院(262953)
(103047)
经济(100520)
管理(94316)
研究(92440)
理学(80448)
理学院(79327)
管理学(77691)
管理学院(77183)
中国(70025)
科学(59386)
(56768)
(48303)
(48303)
(47932)
研究所(43797)
中心(43275)
(41570)
业大(40613)
(38438)
师范(38079)
农业(37980)
财经(37556)
北京(35742)
(33812)
(33409)
(33098)
经济学(31661)
师范大学(30758)
基金
项目(172326)
科学(133455)
研究(125889)
基金(121746)
(106537)
国家(105596)
科学基金(88616)
社会(77373)
社会科(72857)
社会科学(72830)
(69067)
基金项目(65158)
教育(58095)
(57863)
自然(57063)
自然科(55616)
自然科学(55599)
自然科学基金(54580)
编号(52668)
资助(49277)
成果(43693)
重点(39657)
(38319)
(37377)
课题(37176)
(34645)
科研(33086)
创新(32475)
大学(31999)
(31482)
期刊
(120258)
经济(120258)
研究(76869)
中国(54587)
学报(44275)
(43917)
科学(39699)
(38540)
大学(32824)
管理(31983)
教育(31244)
学学(30664)
农业(29578)
(23801)
金融(23801)
技术(22620)
业经(19497)
财经(18537)
经济研究(18451)
问题(16201)
(16079)
(15949)
资源(14489)
(14169)
图书(13956)
(12881)
技术经济(12520)
统计(12349)
理论(12166)
科技(11731)
共检索到399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金卫斌  胡秉民  
以湖北四湖流域为中尺度流域的代表,对流域九种景观类型657个斑块的形状、6种景观类型分离程度、四个分区及全流域的景观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斑块伸长指数和形状系数是完全相关的,它们与周长/面积各自表达着形状复杂性的不同方面,有必要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四湖流域的不同类型的景观斑块形状有较大差异,分区间的斑块形状差异较小;湿地类型的斑块形状趋于简单,其中湖泊斑块形状最简单,非湿地类型的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又以林地类型为最。这表明本地区的湿地,特别是湖泊,受到了更大的人类活动影响;湖泊斑块的分布最集中,居民点斑块的分布最分散,这不利于控制流域内的洪涝灾害;从流域的上游到下游,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呈增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俊雄  徐宗学  刘兆飞  赵芳芳  
大气环流模型(GCMs)预测的气候变化情景,需通过降尺度处理得出区域尺度上未来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信息,才能满足气候变化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影响进行评估的需要。本文简单介绍了目前降尺度模式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统计降尺度的优缺点及适用性,并应用太湖流域7个气象站点基准期(1961年~1990年)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实测资料,对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进行率定和验证,确定模型应用的预报因子变量,建立未来3个时期(2020s、2050s和2080s)的气温变化情景。结果表明,SDSM模型对于太湖流域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模拟效果较好,可以很好地模拟太湖流域未来的气温变化。与基准期相比,A2、B...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贺淑钰   王玲   陈俊辰   戚琦   王彬宇   李可   李兆华   李昆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状况可以反映区域生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探究其空间异质性与主导驱动因子对于农业主产区生态与农业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省四湖流域为研究对象,综合多源数据,应用ArcGIS、InVEST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定量分析了四湖流域水源供给、固碳、粮食生产和水质净化等(4)种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状况、综合供需比及其冷热点区域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4种服务供给低值区与需求高值区的空间分布格局相似,主要位于流域西部高城市化区域。(2)除固碳服务外,其他三种服务均能满足流域内部需求,流域综合供需比为0.28,整体处于盈余状态。(3)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均呈现空间差异性,仅水质净化服务无明显冷点区域,其他服务冷点区域集中在西部高城市化区域,热点区域分布在水域和耕地密集区域。(4)建设用地与耕地分别为影响四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冷点和热点区域供需平衡的主导因子,适当平衡耕地与建设用地的面积,增大湖泊湿地面积是流域实现供需平衡的重要方法。研究结果可为四湖流域和其他类似农业流域的生态系统保护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传辉  郭振亚  高超  谢超峰  
以1989年、1999年、2009年3期6景Landsat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分层分类、监督分类与人工目视纠错相结合的方法对巢湖流域土地利用景观类型信息进行分层提取,运用Fragstats软件分析流域内20a间的景观格局变化,并研究其变化规律特征。结果表明:(1)巢湖流域1989~2009年建设用地增加38 380hm2,动态度高达18%,耕地面积减少34 230hm2,水体面积相对稳定,常绿林地增加40 350hm2,落叶林地减少6 760hm2,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农田和其他用地类型的转入。(2)近20a间流域斑块个数(NP)与斑块密度(PD)呈现直线下降,下降率均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乐  齐伟  张新花  曲衍波  姚小立  王丹  闫勇  
本文选取山东省栖霞市内一个典型流域作为研究区,通过选取典型等高线提取附近的景观类型来研究山区景观垂直分异特征,避免以往利用高程带或坡度带进行山区景观格局分析时造成的斑块分割;同时采取坡度分级说明坡度对景观格局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0-6°坡度范围内,水域和建设用地占据主导位置,在>25°主要景观类型为未利用地,这两个坡度带的景观聚集程度最高,景观类型多呈现连片分布;6-25°坡度带为草坡地、林地、园地和耕地主要分布区域,且这个区域的景观破碎化程度最高;228m等高线附近的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最高、形状最为复杂,是人类活动为主导影响向自然因素为主导影响的过渡区域。在海拔较低区域,由于人类不断...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春连  张镱锂  王兆锋  摆万奇  
以2006年中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拉萨河流域湿地类型矢量数据,在此基础上计算湿地景观格局指数。在ArcGIS支持下,基于景观类型、生态系统类型和地貌区3个不同尺度开展湿地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尺度的湿地景观格局特征不同,高寒草甸湿地景观是流域湿地基质景观,占湿地总面积的77.74%。藏北嵩草沼泽草甸是高原湿地的核心生态系统类型(占65.45%),其斑块面积、斑块数目、斑块密度、斑块形状指数、斑块的聚散程度等景观指数都具有极大值。河源区湿地类型简单,仅5种,斑块破碎度较高。河谷区湿地景观类型丰富(13种),景观多样性指数最大(1.841),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弱。当雄盆地区优势度指数最大(1...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闻国静  刘云根  王妍  侯磊  王艳霞  郭玉静  
为探析湖泊流域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时空演变规律,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以及降低流域生态风险,以普者黑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并以6期(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遥感影像为基础,基于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损失度指数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借助Arc GIS地统计学中的分析方法,对普者黑湖流域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90-2015年普者黑流域景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农地和林地的干扰度较高,建筑用地、园地和湿地的干扰度次之,未利用地的干扰度较小,干扰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木易  何翔  
健康的流域生态系统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探讨流域土地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风险驱动机制有助于生态系统状况诊断与风险来源认识,为有效制定生态风险管控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应用空间信息技术平台及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了基于县域行政单元的快速城市化阶段巢湖流域土地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风险驱动力。研究表明:(1)2000~2013年,巢湖流域土地景观类型变化表现出农地、林地、水体景观面积下降,建设用地景观面积显著增加的趋势;流域景观水平上多样性和均匀度呈下降、优势度呈上升趋势,景观空间异质性下降;(2)近15 a来,巢湖流域9个行政单元内生态风险均呈上升趋势,生态风险整体恶化,需加强对流域生态风险上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小银  郭洪伟  廉丽姝  刘飞  李宝富  
流域生态系统产水服务功能的空间化和定量化评估,对流域水资源管理、优化配置以及提高流域水生态保护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省南四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2013年土地利用、降水、蒸散以及土壤属性等基础地理数据,以InVEST模型为基础,评估和模拟南四湖流域近25 a的产水量,并采用ArcGIS分析产水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变化趋势,探讨了降水、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口、土地利用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等社会经济因素与产水量空间格局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出南四湖流域生态系统产水功能区。研究结果表明:流域产水量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东部、东北部等山区、丘陵地区产水量高,西部平原地区产水相对较低;受自然地理要素影响,流域产水量空间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即GDP、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格局有较大差异。近25 a来,流域产水量呈现减少趋势,且产水量峰值区域由东北部向偏南地区转移,最低值区由西部向中部地区转移。降水、海拔和坡度等地理环境与产水量的空间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其中降水量的相关程度最强;人口、GDP等社会经济数据与产水量变化也呈显著正相关,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等不透水层增加,促进了流域产水量。研究结果可以为流域水资源政策制定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宏观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实  高超  黄银兰  
根据现代气候学、候平均气温及气象学上的季节划分等3种不同的季节划分方法,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1961~2010年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插值格点化数据集(CN05.1),选取巢湖流域内及其周边的26个格点气温、降水量资料,运用年代际变化、距平、回归分析以及Mann-Kendall方法,分析比较巢湖流域近50a三类季节的气温、降水量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3种方法划分出不同季节,分析温度和降水的变化趋势时,它们各自的结果有所差异,甚至差别相当明显,运用气象学季节划分方法就成功地推翻了全球变暖的说法。所以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分析季节的气候变化应考虑每年实际气温,从多尺度进行分析,才能得到准确而又科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邱冰  姜加虎  孙占东  王洁  
SDSM统计降尺度模型是解决空间尺度不匹配问题的有效工具,它使气候变化响应研究得以在区域尺度上展开。本文将SDSM模型应用于博斯腾湖流域分析它的适用性,并对流域未来气温和降雨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以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平均降雨量为预报量,选取合适的NCEP大气环流因子为预报因子,建立预报量与预报因子间的回归关系。利用1961年-1990年、1991年-2001年的实测数据和NCEP大气变量分别对SDSM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效果较好。把HadCM3输出的A2、B2情景下的大气环流变量作为模型输入变量,模拟流域未来3个时期(2020s、2050s和2090s)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结果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黔湘  于秀波  李家永  
基于1987年、1993年、2000年TM卫星遥感数据,在GIS技术支持下,建立了涨渡湖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库,通过提取湿地信息,对该流域湿地资源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并从人文因素方面阐述了湿地变化的原因。研究表明:①涨渡湖流域土地利用格局是以湿地为主,其他用地为辅的形式;②1987~2000年涨渡湖流域地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均减少,其中水田减少面积最大;③在1987~2000年14年期间,影响涨渡湖流域湿地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产业结构调整、围湖(滩地、沼泽)造塘、城市化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阳  余新晓  贾子利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限制华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子之一,其中山区来水减少问题已成为该区域水资源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采用景观格局分析法及统计学方法对华北土石山区典型流域——红门川流域土地/覆被变化及其水文动态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90~2005年流域景观呈破碎化趋势,其中,优势景观林地在研究时段内面积变化不大;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趋势显著,增幅分别为43.1%和44.4%;水域减少趋势最为明显,减幅达20.8%。(2)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流域径流有显著调节作用:随着土地结构不断优化,森林、耕地面积的增加,1998~2005年流域平均年径流系数较1990~1998年下降77%;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薛莲  金卫斌  艾天成  熊勤学  肖斌  
选取湖北省四湖流域14个农田排水沟渠和总干渠上3个关键节制闸及干渠出口作为样本点,利用GPS进行定点采样测试,分析EC、pH、DO、COD、TN和TP6项水质指标。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判别沟渠水体的主要污染负荷类型,同时利用内梅罗指数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评价分级,以期了解该流域水质现状与水环境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DO和TN是水体中的主要污染因子,流域内78.57%的排水单元沟渠水体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其中42.86%的沟渠水体已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水质级别,污染比较严重。排水单元污染程度由强至弱的排列顺序为:监利段(D03~D07)>洪湖以北(D08~...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初祁  徐宗学  蒋昕昊  
本研究采用A1B情景下大气环流模式BCCR输出的大气环流预报因子,同时应用两种统计降尺度模型ASD(Automated Statistical Downscaling Model)和SDSM(Statistical Downscaling Model),预测太湖流域8个站点未来两个时期(2046年-2065年和2081年-2100年)的日最高、最低气温和降水。重点针对两种模型中的预报因子选择、模型率定和验证以及建立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结果,对比分析两种模型在太湖流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预报因子选择方面,依靠人为主观判断的SDSM模型和提供自动预报因子选择方法的ASD模型选择的预报因子基本一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