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89)
- 2023(4373)
- 2022(3504)
- 2021(3313)
- 2020(2528)
- 2019(5695)
- 2018(5430)
- 2017(10948)
- 2016(5707)
- 2015(6323)
- 2014(6268)
- 2013(6260)
- 2012(5812)
- 2011(5158)
- 2010(5129)
- 2009(5111)
- 2008(4996)
- 2007(4615)
- 2006(4268)
- 2005(3816)
- 学科
- 济(25310)
- 经济(25275)
- 业(24903)
- 企(22413)
- 企业(22413)
- 管理(22295)
- 方法(11118)
- 财(9726)
- 数学(9660)
- 数学方法(9577)
- 务(7803)
- 财务(7795)
- 财务管理(7789)
- 企业财务(7617)
- 农(6991)
- 业经(5961)
- 中国(5800)
- 制(4934)
- 农业(4902)
- 镇(4622)
- 乡(4394)
- 乡镇(4382)
- 乡镇企业(4382)
- 中小(4363)
- 中小型(4363)
- 小型(4363)
- 小型企业(4363)
- 贸(4362)
- 贸易(4360)
- 技术(4321)
- 机构
- 学院(86590)
- 大学(85421)
- 济(36917)
- 经济(36164)
- 管理(35275)
- 理学(30332)
- 理学院(30087)
- 管理学(29720)
- 管理学院(29561)
- 研究(25797)
- 中国(20399)
- 财(18769)
- 京(16971)
- 财经(14914)
- 科学(13727)
- 经(13481)
- 江(12909)
- 所(12415)
- 中心(12018)
- 财经大学(11063)
- 业大(10881)
- 研究所(10880)
- 北京(10876)
- 农(10765)
- 经济学(10763)
- 州(10478)
- 范(10391)
- 商学(10371)
- 师范(10320)
- 商学院(10298)
- 基金
- 项目(55016)
- 科学(44000)
- 研究(42177)
- 基金(40382)
- 家(34059)
- 国家(33698)
- 科学基金(29626)
- 社会(27539)
- 社会科(26161)
- 社会科学(26151)
- 基金项目(21138)
- 省(21088)
- 教育(19645)
- 自然(18614)
- 自然科(18096)
- 自然科学(18091)
- 自然科学基金(17757)
- 编号(17560)
- 划(17376)
- 资助(16579)
- 成果(14370)
- 部(12693)
- 课题(12049)
- 重点(11801)
- 发(11635)
- 创(11491)
- 教育部(11367)
- 人文(11328)
- 制(11317)
- 性(11248)
共检索到129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旭光 黄人杰 闫云松
研究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问题,应当重新认识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重要意义,并适时调整保障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监管政策。为此,需要通过加强监管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市场结构和资本约束机制,实现对机构投资者行为的监管约束,引入"股东实质平等"原则,强化中小股东的行权便利性,在监管政策中贯彻"三公原则",特别是公平原则。
关键词:
中小投资者 监管有效性 公平原则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邓菊秋 杨继瑞
一、公司治理的核心是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契约的不完全性,掌握着公司财产的经理阶层倾向于以自己的最大利益配置公司的资源。为了使经理阶层能以股东利益最大化行事,股东们把公司治理机制作为保护其权益的惟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隽 陈威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动因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不仅涉及金融消费者、金融机构、监管部门三个主体,也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需要对三个主体和一个环境进行定位分析。金融消费者在金融交易中,相较于金融机构来说,金融消费者在经济实力、专业知识、信息识别和获得等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一是金融消费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导致消费者无法作出最优选择。二是消费者在购买决策时容易产生行为偏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邓建鹏 迟玉煜
所谓预付卡,如学者金大熏认为,由具有发行资格的发行人发行、记载或预先存管一定金额、项目或次数的凭证、芯片卡或其他类似性质的债权合同凭证。预付卡作为消费者的一种便捷支付工具和商家重要的经营手段,在迎合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发展成支付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我国官方文件《人民银行、监察部等部门关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隽 陈威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动因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不仅涉及金融消费者、金融机构、监管部门三个主体,也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需要对三个主体和一个环境进行定位分析。金融消费者在金融交易中,相较于金融机构来说,金融消费者在经济实力、专业知识、信息识别和获得等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一是金融消费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导致消费者无法作出最优选择。二是消费者在购买决策时容易产生行为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沈冰 龙星燎
西方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经过发展,已经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体系,不管在投资者的知情权与维权途径方面,还是监管者的实验监管模式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外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体系的研究,在借鉴美国的信息披露、集团诉讼与公平基金制度,以及英国的金融申诉专员与监管沙箱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的现状,提出在信息披露制度、纠纷解决机制以及金融科技监管方面的启示与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婷姿
本文在借鉴西方成熟市场的法制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发生的强制性要约收购案例,对如何进一步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制度安排提出建议。
关键词:
强制要约收购 权益 规制 效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曙伟
有效保护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权益问题,理论界已经从正式制度层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由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本文拟从非正式制度(文化理念)层面尝试性地分析我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问题,以期为此问题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沈艺峰 肖珉 黄娟娟
本文以1993年至2001年之间我国证券市场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深入考察我国证券市场不同历史阶段里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关系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实践中,随着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措施的加强,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出现一个逐步递减的过程现象;在控制公司特征和宏观经济变量的情况下,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与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权益资本成本 法律保护 上市公司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项泽萍 于永生
2015年5月,*ST二重在上交所正式摘牌,成为2014年退市制度改革后A股市场主动退市第一股,此举对资本市场造成了一定影响。从业绩情况、行权价格、股权结构和累计超额收益率四个角度分析"要约收购方式"和"股东大会方式"主动退市方式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影响,对于主动退市企业的退市方式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肖松 赵峰
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因素是公司财务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对权益资本的影响逐渐受到关注。国内外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投资者保护法与权益资本成本呈负相关的关系,但仍需从理论上进一步阐释投资者保护法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本文分析表明,投资者法律保护与权益资本成本成反向关系:投资者法律保护的水平越低,权益资本成本越高;投资者法律保护的水平越高,权益资本成本越低。
关键词:
法律 投资者保护 权益资本成本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韦颜秋
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业务的适时推出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利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善。就中小企业私募债券本质来看,应属于高收益债券范畴。本文首先对起源于美国的高收益债券发展及投资者保护策略进行全面分析,在深入研究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投资风险的基础上,提出如何构建针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特点的投资者保护机制。
关键词:
中小企业 私募债券 投资者权益保护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佳 刘苍
我国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众多,保障其权益不受损害是资本市场得以良性发展的基础。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简称“投服中心”)是证监会基于投资者权益保护而设立的公益机构,通过选取投服中心三类典型诉讼案例(康美药业案、天成控股案和海利生物案),探索投服中心在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投服中心参与的各类诉讼,可以有效降低维权时间,提升维权效率,促进判决公正,帮助中小投资者争取更合理的利益,改善公司治理,为投服中心的维权效果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
资本市场 投服中心 中小投资者 权益保护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腾文 王威 于翠婷
本文基于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调查问卷数据,首次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了金融知识、风险认知对投资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知识越丰富投资收益提高的越快;风险认知与投资收益之间呈非线性关系,风险认知需要长期积累,只有当风险认知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投资收益才会随着风险认知能力的提高而显著提高,较低的风险认知能力对投资收益影响不显著,这与以往研究结论不同;投资收益与金融知识和风险认知不存在显著地交互效应。此外,本文还发现收入水平越高的投资者,越能够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知识和风险认知能力的缺乏是制约投资收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投资者教育是保护中小投资者必要且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金融知识 风险认知 投资收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