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588)
- 2022(1502)
- 2021(1563)
- 2020(1280)
- 2019(2801)
- 2018(2774)
- 2017(5575)
- 2016(3272)
- 2015(3924)
- 2014(4067)
- 2013(4125)
- 2012(4135)
- 2011(3601)
- 2010(3826)
- 2009(3745)
- 2008(3832)
- 2007(3628)
- 2006(3522)
- 2005(3483)
- 2004(3105)
- 学科
- 业(13775)
- 企(12345)
- 企业(12345)
- 管理(10819)
- 济(10074)
- 经济(10048)
- 财(5488)
- 镇(4525)
- 乡(4390)
- 乡镇(4383)
- 乡镇企业(4383)
- 中小(4377)
- 中小型(4377)
- 小型(4377)
- 小型企业(4377)
- 中国(4236)
- 制(4229)
- 农(4079)
- 务(3833)
- 财务(3800)
- 财务管理(3790)
- 企业财务(3603)
- 银(3107)
- 银行(3101)
- 学(3097)
- 方法(2918)
- 行(2916)
- 税(2893)
- 业经(2713)
- 税收(2610)
- 机构
- 大学(48535)
- 学院(48425)
- 济(17303)
- 研究(17194)
- 经济(16711)
- 管理(16181)
- 中国(15352)
- 理学(12631)
- 理学院(12439)
- 管理学(12127)
- 管理学院(12024)
- 京(11362)
- 财(10884)
- 科学(10571)
- 所(9894)
- 江(9500)
- 中心(8542)
- 研究所(8331)
- 北京(8091)
- 范(8082)
- 师范(8038)
- 州(7725)
- 财经(7593)
- 农(7271)
- 省(6978)
- 经(6637)
- 师范大学(6348)
- 业大(6155)
- 院(6152)
- 教育(5924)
共检索到907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明杰 林通
通过对《孟子》版本源流的梳理,发现诸版本仅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记载,且“是人”的用法更接近战国时期的文法习惯,而“斯人”之说源自其他文献对《孟子》文本的征引。为了发挥正面导向作用,避免近年频发的古诗文选篇的异文之争,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辑出版工作亟待进一步优化。不仅要充分利用影印本、整理本等优质文献资源进行版本源流的梳理和异同的比较,从中甄选出最可靠的文本,而且应当标明所选版本与典型异文情况,向中小学生普及文献学常识,传递正确和理性的版本观念。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梁云堂
新课程倡导,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要达到这一目标,只读初中教材中的古诗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增加课外阅读的内容,进而拓展古诗文教学的阅读空间。具体内容可以是不同作家的同一主题作品以及后人对作者、作品的评价等。这些阅读材料拓展了古诗文阅读的外延,有助于学生从更广的层面接触并传承传统文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朱心宇 高春燕
课程思政是近年来教育界所倡导的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积极人格,促进学生身心素养协调发展。高中古诗文蕴含着丰富的古代思想和文化,这些优秀的思想和文化是课程思政实施的良好素材,对于课程思政的开展有着先天的自然优势。因此,文章从课程思政的内涵,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以及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中古诗文 教学策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孔云翠
古诗文是古代文化的精华,引导学生学好古诗文,可以使他们感受汉语的演变历史,了解我国古代丰富灿烂的文化,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要想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是关键。古诗文学习可以从五方面入手,即了解背景、注重朗读、准确翻译、重视积累、感悟鉴赏。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江明
从1912年至1949年,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本文分别对民国初期、新学制时期、正式标准颁布期以及修订、试验期的教材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评析。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中小学 语文教材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黄乃君
在每年的新生报名情况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孩子们在计算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如果让他们随口背二、三首古诗,真是拿来就有,脱口而出。经过调查,刚入学的新生92%能熟练背诵古诗,其中最多的新生达21首。可见年轻的父母们在对呀呀学语的幼儿进行启蒙教育时比较青睐古诗文的诵读,可见古诗文在开发儿童早期的智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何保持学生已有的学习优势,利用祖国厚实的诗文资源,满足学生继续探究的愿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值得我们重视的课题。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娄佳
相见时难别亦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自古以来就是最永恒、最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多维视角和多元方式,入情入境地体会和品味古诗文中蕴含的“别离”和“登临”,本文以古诗文中的意象“楼”为切入点,谈谈笔者的思考。一、“未成曲调先有情”——诵读回顾,营造氛围诗人们大多都会用诗文表达对友人最深情的送别和祝愿,每逢送别,他们都会登上高楼,
关键词:
古诗文 阅读教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姚建欣 王晓丽 孟丹宁
随着近现代教材管理的发展,教材选用成为教材管理的关键环节。根据教育管理决策系统的研究范式,初步探讨了教材选用的决策权来源、决策权分配和工作机制。应用上述理论分析框架,通过纵向回顾教材选用制度在我国的发展沿革,重点梳理了重视目录管理、强化过程监管等主要经验,并进一步探讨了当前在教师教材选用认识、选用机制等方面上有待解决的问题,据此提出了改进教材选用工作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董春起
在高等院校非文学专业的古代诗文教学中,长期以来那种“但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教学状态十分普遍。只注意或满足于具体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教学基本原理和文学作品一般规律的探讨;不注意培养学生理解和阅读古诗文的能力,结果学生的注意力多放在知识积累方面,而忽视掌握获取知识的手段;欲求自学的学生又缺乏必要的指导,找不到适于自身的学习方法。这种状况亟待改变。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姚颖
属对作为我国传统的语文综合训练,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被陈寅恪等学者所认知,由此引发,讨论属对的基本常识、历史变迁及其与当今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认为:首先,属对是一种极佳的语法训练;其次,属对的训练元素及思路可以运用于阅读教学之中;再次,属对是一种有效的作文训练;最后,属对还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并以此四个方面为依据,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当今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属对展开教学的相关问题。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古丽扎尔·吾守尔
教材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维吾尔文教材在编译、出版、发行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综合性的,既有教育政策、民族地区学校发展模式、出版发行等制度性原因,也有发展所带来的维吾尔语言使用范围缩小、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等社会和文化因素。
关键词:
维吾尔文教材 编译 调查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聂文珍
古诗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国灿烂文化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所占比例较大,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有着重要作用。小学阶段,教师要适应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运用故事法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用读讲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指导学生感受和体会诗意,使古诗教学多姿多彩,充满活力,让学生对古诗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一、听故事——身心体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驱使学生学习的强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涂韶华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在高考语文试题中,诗歌鉴赏板块集中体现了语文学科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和"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着重考查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高正伟
《孟子赵注》版本可考者实始于宋,其主要有三个系统:一是经注本系统,即《孟子》与赵岐注的合本,也可称单注本或章句本系统;二是与伪孙奭疏相结合的注疏本系统;三是晚起于清代焦循《孟子正义》的新注疏本系统。经注本系统宋元以刻本为主,包括蜀大字本、巾箱本、小字本、岳氏本、世彩堂本等;明清刻本、抄本皆有,包括吴抄校本、永怀堂本、毛抄校本、何氏兄弟抄校本、戴震抄校本、孔本、韩本等等。各版本之间有较为复杂的源流关系。
关键词:
《孟子赵注》 经注本 版本源流 考述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冯淑然
与历史上的众多诗文集一样,顾况诗文经历了一个从结集、散佚,到搜集整理、重新结集不断完善的过程。本文按历史线索系统地考述了顾况诗文的流传和版本源流。顾况诗歌,唐时已经广为流传,为当代诗选选录;并顺利结集二十卷,后亡佚,仅存皇甫湜序。宋元时期,除了书目著录之外,顾况诗文还散见于类书、总集与选集中。到了明代,顾况别集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有三个系统的版本刊刻流传:二卷本,三卷本,四卷本。清代,顾况诗集的刊刻,在明代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增补和完善,三个系统的版本同时流行,其中最为完善的为全唐诗本,此为诸本之集大成。
关键词:
顾况 诗文 著录 版本 考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