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04)
2023(5541)
2022(4847)
2021(4552)
2020(3822)
2019(9040)
2018(8891)
2017(17025)
2016(10148)
2015(11947)
2014(11958)
2013(11236)
2012(10441)
2011(9301)
2010(9634)
2009(8556)
2008(8097)
2007(7217)
2006(6237)
2005(5590)
作者
(27557)
(22638)
(22623)
(21465)
(14363)
(11125)
(10645)
(9026)
(8647)
(8252)
(7939)
(7538)
(7260)
(7130)
(7090)
(6904)
(6884)
(6604)
(6583)
(6542)
(5854)
(5617)
(5485)
(5341)
(5268)
(5225)
(4962)
(4927)
(4664)
(4631)
学科
(35500)
经济(35456)
(26615)
管理(22595)
(20792)
企业(20792)
方法(18674)
数学(16895)
数学方法(16614)
(10640)
中国(10450)
(9169)
理论(8237)
教育(8145)
(7858)
贸易(7857)
(7702)
农业(7648)
教学(7226)
业经(6988)
(6594)
金融(6594)
(5910)
财务(5899)
财务管理(5886)
地方(5775)
(5748)
(5667)
劳动(5649)
企业财务(5646)
机构
大学(136460)
学院(136031)
(54689)
经济(53534)
管理(49246)
研究(45961)
理学(42799)
理学院(42238)
管理学(41357)
管理学院(41112)
中国(33430)
(28696)
科学(27500)
(24162)
(23325)
(23117)
研究所(21119)
中心(21010)
(20895)
业大(20738)
师范(20714)
(20583)
财经(19566)
农业(18424)
北京(18082)
(17939)
经济学(16932)
师范大学(16682)
(16502)
技术(16031)
基金
项目(91203)
科学(71265)
研究(69855)
基金(63346)
(54409)
国家(53890)
科学基金(45906)
社会(42656)
社会科(40479)
社会科学(40465)
(37278)
教育(35960)
基金项目(33453)
(31451)
编号(29348)
自然(28384)
自然科(27746)
自然科学(27736)
自然科学基金(27210)
资助(26907)
成果(25247)
课题(21914)
重点(21079)
(21058)
(19350)
(19222)
大学(18871)
教育部(18320)
创新(17811)
(17786)
期刊
(55232)
经济(55232)
研究(40185)
中国(32780)
教育(28867)
(20267)
学报(20132)
科学(17825)
(17545)
管理(16057)
大学(15975)
农业(14669)
学学(14582)
技术(13014)
(12163)
金融(12163)
财经(9300)
(9251)
经济研究(8634)
国际(8536)
职业(8123)
(8100)
(7730)
业经(7701)
问题(7421)
世界(7359)
统计(6726)
技术经济(6443)
(6342)
论坛(6342)
共检索到202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晖  刘霞  刘金梦  李金文  高叶淼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与经济变革,世界各国在教育实践中均重视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以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关于中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主要涉及劳动素养的内涵要点、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在内涵要点上,国际上存在一定共识,认为劳动素养涵盖了劳动的态度价值观、品格特征和知识技能等多个方面。在评价指标上,各国普遍关注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创新创造等必备劳动能力以及服务奉献、勤俭节约等劳动精神与品格,部分国家尤其重视对劳动的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涉及尊重劳动、劳动个人价值观、劳动社会价值观等指标。在评价方式上,具有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并重、注重综合多种评价手段、强调评价主体多方参与等特点。这提示在中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的过程中,既要通过加强价值体认情况考核以促进劳动素养提升,也要通过建立系统化测评工具以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同时还需积极运用增值性评价结果以衡量劳动素养的培养成效。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龚道敏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深入开展,评价学生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学生认知规律和信息技术课程特征,设计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方案。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温芳芳  王齐羽  应珊姗  冯婕  
文章通过网站调查,对澳大利亚各级政府、行业协会、中小学校等主体推动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实践进行分析,并对我国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发展提出如下建议:修订国家课程计划,制定中小学各阶段无缝衔接的信息技术国家课程标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充当各级政府与图书馆员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性信息素养教育创新策略;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注重教师与馆员协作以促进信息素养融入各学科教学;构建家校共育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罗艺杰  陈苗  
在回顾信息素养衔接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文章利用案例研究法对信息素养衔接标准/框架《苏格兰信息素养框架》《威尔士信息素养框架》以及“台湾信息素养标准”开展详细研究,总结出衔接类信息素养标准/框架具有三个特点:(1)以信息生命周期为导向,贯穿不同教育阶段;(2)以基础数字技能为开始,通往学术信息素养;(3)以支持终身学习为导向,培养职业信息素养。在此基础上,结合国情,文章为我国信息素养衔接类标准/框架提出三个建议:(1)重视信息素养衔接教育,构建本土化信息素养标准;(2)融入现有课程内容体系,实现信息素养培养常态化;(3)发挥图书馆的支持作用,加强职业信息素养的培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钱冬明  沈灵亮  张杰  
信息素养作为中小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分析国内外信息素养相关研究,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框架,经过两轮专家意见,最终形成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并在成都市的一部分小学、初中、高中开展相应的测评,最后提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应用方法和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艾兴  王磊  
对全国不同地区13 376名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表现为多种水平与特征;各水平间存有显著差异,既包含总体程度性差异,也涉及外在表征性差异及内在结构性差异;不同学段学生学业负担的水平、特征及演变规律明显不同。深度解决须重新审思以往的减负理念与行动,减负理念要由"减量"走向"提质",减负行动要正视学业负担的各种差异。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黄群莲  
信息素养关系国民的整体素质,信息素养教育必须从中小学抓起。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学目前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分析了县级公共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通过形象教育、网络教育、培训辅导等途径,实现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恒平  
在回顾穗港两地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对二者在信息素养教育体系规范、运作模式、推行策略和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指出广州可以通过制定切合地方特点的信息素养标准、采取多元化信息素养教育策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健全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机制的措施,实现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泉泉  刘霞  莫雷  张文新  李红  林崇德  
人文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首要工程,在当前核心素养教育改革的进程中,人文教育的核心就在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其中,中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人文教育的基础和关键,但目前鲜有系统研究涉及。基于此,本文首先在对人文素养内涵与价值定位认识的基础上,着重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探讨我国中小学生人文素养的结构维度,提出人文素养的结构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三大关键成分。其中,人文积淀是人文素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人文情怀是人文素养的动力系统,是人文素养的最高层面;审美情趣是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其次,本文结合当前教育政策、发展科学证据、国际经验借鉴和质性调查分析,研制出我国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具体表现水平。最后,本文旨在为核心素养改革下中小学生人文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包括深刻理解人文素养内涵、探索人文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加强中小学人文素养研究与培养实践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安恒捷   闫波  
美国自1969年“廷克案”以来,在司法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中小学生权利保护模式。司法机关有权审查学校决策是否侵犯学生权利,通过先例明确可以限缩学生权利的教育环境特点,包括学生年龄、义务教育强制性、学校的秩序和安全、学校为学生提供帮助、教育目的等,根据教育环境特点尊重学校在教学安排和维持纪律等方面的权威。我国中小学生权利的司法保护存在偏重学生生命健康权,忽视隐私权、参与权等其他权利,偏重学校安全保障义务,忽视教育环境特点的问题。因此,可以借鉴美国的司法保护模式,实现司法对中小学生权利的全面保护,并通过判例明确教育环境特点,以适当限缩学生权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田慧生  孙智昌  马延伟  陈琴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质量监控、学生学业成就调查与测评成为倍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对国内外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调查与测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的系统梳理,启示我们要尽快建立义务教育质量国家监测制度,定期开展学生在核心课程领域的学业发展水平测试,以为国家相关教育决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依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郝篆香  蔡敏  
为了提高中小学生情绪素养,美国开发了一系列情绪素养促进方案,其中情绪词汇课程受到了广泛赞誉,已被美国及其他国家的数百所学校采纳。该课程融入现有的中小学课程体系中,让学生在学习和运用丰富的情绪词汇的过程中提高情绪素养。教师使用的教学手段包括情绪素养条例、情绪表征卡、"冷静片刻"法和冲突解决模式。课程实施的步骤涉及介绍情绪词语、设计图示并作解释、将情绪词汇与真实世界相联系、家校联系、课堂讨论和创造性写作等。课程实施的效果体现在学生情绪素养得到提升、课堂氛围显著改观、学业表现明显改善。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罗艺杰  陈苗  
在回顾信息素养衔接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利用案例研究法对信息素养衔接标准/框架《苏格兰信息素养框架》《威尔士信息素养框架》以及《(中国)台湾信息素养标准(草案)》开展详细研究,总结出衔接类信息素养标准/框架具有三个特点:以信息生命周期为导向,贯穿不同教育阶段;以基础数字技能为开始,通往学术信息素养;以支持终身学习为导向,培养职业信息素养。在此基础上,为我国信息素养衔接类标准/框架的编制提出三个建议:重视信息素养衔接教育,构建本土化信息素养标准/框架;融入现有课程内容体系,实现信息素养培养常态化;发挥图书馆的支持作用,加强职业信息素养的培育。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原金彪  李后卿  
文章通过网络调查法、文献调查法及案例分析法获取日本开展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的成功经验,以期为完善我国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提供策略。针对我国信息素养教育不均衡的现状,文章提出我国应从宏观上完善顶层设计、微观上创新发展理念,凝聚多方合力,构建“政—产—学—研”的多元格局,以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史亚娟  华国栋  
公民数学素养的提高无论对于社会发展还是其个人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中小学数学教育质量,必须明确中小学生数学能力结构。中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第一个层次,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是第二个层次,模式能力在这两个层次之间起着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并据此提出了中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