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90)
2023(5671)
2022(4893)
2021(4648)
2020(3926)
2019(8739)
2018(8957)
2017(16302)
2016(9478)
2015(10982)
2014(11459)
2013(10834)
2012(10146)
2011(9491)
2010(9813)
2009(9126)
2008(8965)
2007(8187)
2006(7485)
2005(6704)
作者
(30710)
(25664)
(25570)
(24179)
(16156)
(12177)
(11635)
(10062)
(9821)
(9361)
(8810)
(8738)
(8544)
(8298)
(8294)
(7804)
(7483)
(7472)
(7453)
(7259)
(6660)
(6627)
(6318)
(6070)
(5832)
(5752)
(5690)
(5628)
(5397)
(5293)
学科
(33988)
经济(33940)
管理(29953)
(26058)
(22745)
企业(22745)
方法(14342)
(12309)
数学(11759)
数学方法(11508)
中国(10271)
环境(9846)
(9826)
(9453)
(8471)
理论(8187)
地方(7869)
业经(7350)
(7068)
(6820)
银行(6786)
(6693)
(6648)
(6623)
金融(6615)
(6546)
生态(6294)
农业(6282)
教育(6106)
(5785)
机构
大学(141799)
学院(140544)
研究(52772)
管理(48942)
(47749)
经济(46387)
理学(41861)
理学院(41188)
管理学(40046)
管理学院(39797)
中国(38245)
科学(36545)
(32184)
(28932)
(28729)
研究所(26540)
业大(24310)
(23496)
(23468)
中心(23363)
农业(22797)
(22666)
师范(22354)
北京(20534)
(19251)
(18547)
财经(18284)
师范大学(18067)
技术(17486)
(17196)
基金
项目(95244)
科学(74055)
基金(67180)
研究(67167)
(60625)
国家(60103)
科学基金(49684)
社会(39975)
(38531)
社会科(37636)
社会科学(37626)
基金项目(35664)
自然(33711)
(33459)
自然科(32813)
自然科学(32798)
自然科学基金(32175)
教育(32172)
资助(27569)
编号(26772)
成果(23480)
重点(22463)
课题(20680)
(20503)
(20353)
(19214)
计划(19113)
科研(18092)
创新(17951)
科技(17287)
期刊
(57897)
经济(57897)
研究(40067)
中国(32209)
学报(28994)
(25843)
科学(25361)
教育(22814)
大学(20924)
学学(19580)
管理(18353)
(17933)
农业(17593)
技术(13075)
(11756)
金融(11756)
业经(9880)
(9089)
(8770)
财经(8703)
业大(8278)
资源(8053)
经济研究(8041)
(7463)
科技(7213)
图书(7158)
问题(7117)
农业大学(6686)
林业(6618)
(6364)
共检索到215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任萍  郭雨芙  秦幸娜  张云运  张瑞平  
班级是中小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微观环境之一,良好的班级生态系统可以促进个体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班级生态系统下的学生学校适应问题。然而,对于班级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和特征,以及何种形态下的班级生态系统有利于学生的学校适应等问题目前尚缺乏系统梳理。本文首先阐述班级生态系统中同伴生态系统、师生互动系统的内涵、功能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其次,评述同伴生态系统、师生互动系统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中小学生的学校适应的影响;最后,分析班级生态系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对今后研究的展望。本文以整合的视角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高述华  
一、中小学生班级群体的性质定位研究 群体(group)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形式,每个人都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个体在群体中生活,并在群体中发展。中小学生的班级群体是一个特殊群体,但这种特殊群体的性质是什么,在心理学界却有不同的观点。 有的心理学家认为,中小学生的班级群体是“工作群体”。Aldetfet(1977)、Hackman(1987)和Robbina(1994)曾给工作群体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它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相互协作的由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并总是置于一个或更大的社会系统中作为群体成员,他们要完成在群体中所担负的责任,同时他们要完成的任务是影响到别人。具有这种定义特征的,不仅仅...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余清臣  沈芸  
学校作为一种物理空间和组织机构,其内部存在着多种文化形态,这些形态的文化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了学校文化的整体生态系统。因此,对学校文化生态的认识首先需要把学校划分为几个独立且联系的文化圈,然后探索各个文化圈之间以及文化圈内不同文化形态之间的联系。从生态学的视野来认识学校文化将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生态视野中的学校文化建设不仅关注如何保持学校文化生态的整体性发展和平衡,而且还将需要思考如何在更大的文化生态系统中定位学校文化生态的功能和发展方向。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徐莉  
我国中小学校外培训乱象表现在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及培训师资各个方面,其形成的体制根源主要在现行教育体制带来校内外教育的缺失和滞后,以及整个教育体制机制与学习型社会建设不相适应上。笔者认为,我国现存国民教育体系需要重新审视,中小学校外培训乱象的治理出路必须超越就事论事的层面,从变革现行国民教育体系的体制机制中去寻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和学新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蓓蕾  宋照亮  姜培坤  周国模  李自民  
在浙江省临安市青山、安吉县船坝、新昌县巧英和新昌县大市聚等4个地点选取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竹叶及林地土壤,运用微波消解及Walkley-Black方法,研究不同岩性土壤上发育的同一竹龄毛竹竹叶和同一岩性土壤上发育的不同竹龄毛竹竹叶中植硅体的产生和分布规律,为毛竹林植硅体碳汇调控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①毛竹竹叶中植硅体质量分数为50.8~99.1 g·kg-1,基本上是由上部到下部递减,在不同岩性间的差异表现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玄武岩>页岩。②毛竹竹叶中植硅体的产生通量变化范围为154.9~605.9 kg·hm-2·a-1,在不同岩性间的差异表现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玉  谢高地  鲁春霞  丁贤忠  吕耀  
论文以2002年在上海五四农场稻田生态系统田间实验为基础,运用造林成本法、碳税法和工业制氧法对稻田生态系统气体调节功能及其价值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稻田生态系统O2释放物理量变化范围为16518~38517kg·hm-2,其价值量也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变化范围是6217~11873元·hm-2;②稻田生态系统对温室气体(CO2、N2O和CH4)调节基本上起着抑制作用,而不是促进作用,在水稻生育期内,稻田温室气体调节物理量的变化范围为-997~2787kgCO2-C·hm-2,价值量变化范围为-751~2098元·hm-2;③稻田生态系统气体调节功能的综合价值变化范围为5467~12842元·hm...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龙云芳  葛大兵  谢小魁  刘珂  王乐滨  张静静  
于2010—2011年夏、冬季对洞庭湖屈原管理区荞麦湖约500 hm2淡水珍珠养殖场底泥中总氮(TN)、总磷(TP)含量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与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的关系及其在水稻修复下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养殖场底泥中TN、TP的分布整体呈从南向北减少的趋势;随季节变化,底泥TN含量无明显变化,TP含量最高值出现在夏季,为1.64 mg/g,最低值出现在冬季,为0.26 mg/g;底泥TN、TP含量与叶绿素a含量呈正相关;养殖场内水稻作用下的底泥与养殖场中区底泥相比TN含量减少31.6%,TP含量减少45.1%,表明立体养殖生态系统和水稻种植对底泥的TN、TP有一定的修复效果。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劳凯声  
学校与其未成年学生所构成的是一种在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的过程中产生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可称为教育法律关系。学校在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时如果由于过错伤害了学生的身体,所构成的法律关系应当界定为侵权法律关系,适用侵权行为法进行调整。公立中小学校是具备法人地位的社会组织,但由于其并无独立承担侵权民事责任的能力,从而产生权利能力和责任能力之间的扭曲。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把学校的办学风险纳入保险责任范围,弥补学校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的不足。现行教育制度要求年满6岁、进入小学的未成年人应当具备一定的行为能力(包括民事行为能力),以适应学校的学习与生活,然而现行法律却以10岁为界来区分未成年学生的民事行为能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洪荣  沈永辉  郭秀晶  
信息化时代,探索面向未来的学校组织变革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组织变革倾向影响因素的研究是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探索学校组织变革内驱力的有利方式。通过多层线性模型分析发现,教师越倾向于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就越具有组织变革的倾向;教师对学校组织育人效果的正向评价能够增加其组织变革倾向;学校制度实践状况越好,学校内教师的组织变革倾向就越强;学校制度实践状况的改善,能够对教师学校育人评价和教师组织变革倾向的关系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学校制度实践对教师未来教育理念和教师组织变革倾向的负向调节作用,主要体现于教育教学育人制度对创新能力培养和组织变革倾向的关系,以及对创新能力培养和教师学校制度创新倾向的关系之中。总之,面向未来的学校组织变革是教育行动者个体经验反思中的持续行动过程,学校制度实践在激发教师组织变革倾向中综合产生了组织惰性和组织势,需要在学校变革实践中进一步重视制度创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乔志宏   李婷   任宇   罗颖   杨亚东  
【目的】探究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耦合关系的驱动因素及其动态变化特征,对于明确生态恢复背景下社会-生态系统的互馈机制至关重要。【方法】本文以典型植被恢复区延安市为研究区,量化了2000—2020年碳固存、产水量、基流调节与土壤保持服务,采用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指数(ESI)表征4项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基于贝叶斯信念网络模型(BBNs)构建社会-生态驱动因素识别框架,并揭示了植被恢复以来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的驱动因素及其变化特征。【结果】(1)2000—2020年延安市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显著改善,ESI高值区由中部向南北扩张,低值区集中在城镇周围以及北部边缘地区;但基流调节高值概率持续降低。(2)降水、植被覆盖度、实际蒸散发与气温对延安市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变化的综合贡献率达70%以上,且降水和植被覆盖度是主导驱动因素。(3)20年间,降水的贡献率波动减少,植被覆盖度的贡献率持续上升;概率推理表明,气候暖湿化将加剧基流调节下降的风险,而持续的植被恢复也将引起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优化的阈值效应。【结论】对植被恢复区开展长期监测、提高区域基流调节功能是维持植被恢复成效以应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优先事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甄霖  闫慧敏  胡云锋  吴睿子  曹晓昌  杜秉贞  龙鑫  李芬  刘雪林  
对生态系统服务直接与间接消耗的模式、机制与影响研究,以及如何把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消耗与自然生态系统本身结合起来,是富有挑战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工作。但是,生态系统服务消耗仍然是一个及其需要强化的研究领域。本文结合村落及区域尺度研究进展,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直接与间接消耗的特点,阐述了消耗及其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本身的影响,以及对土地资源质量和数量、对水资源数量和产能影响的特点。同时,论述了实现从农户到区域尺度个体生态服务消耗模式变化及区域演变规律的跨尺度定量模拟与表达,为实现可持续消耗模式及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书霞  尚金城  郭怀成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功能的综合 ,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于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应该在社会经济体系中得以体现。本文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类型、价值核算方法与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在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新平  
我国中小学组织结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又如何看待这些年所进行的学校组织结构变革?三所学校(A小学、B初中和C高中)的三对组织结构图标明了三校十年间在高层管理职、中层管理职、低层管理职及基层员工职上发生的系列变化。一方面,三校在在组织结构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表现出差异性,即随着学校由小学向初中再向高中的递升,它们在组织结构变革的范围、力度方面呈现出反向的递减趋向;另一方面,它们在走向分部化与分层化方面又表现出愈加明显的共同性。由此带来的学校组织的复杂化、集中化与正式化问题,亟待从多角度予以反思和定性。中小学组织结构变革,本质上取决于人们对学校组织的性质与类型的根本认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