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74)
- 2023(5672)
- 2022(4871)
- 2021(4932)
- 2020(3921)
- 2019(9026)
- 2018(9338)
- 2017(15529)
- 2016(10118)
- 2015(11882)
- 2014(12716)
- 2013(11556)
- 2012(10973)
- 2011(9685)
- 2010(10126)
- 2009(8983)
- 2008(9120)
- 2007(8599)
- 2006(7750)
- 2005(7395)
- 学科
- 业(23493)
- 济(22910)
- 经济(22868)
- 管理(22591)
- 教育(21225)
- 企(21149)
- 企业(21149)
- 中国(15329)
- 理论(11672)
- 财(9838)
- 学(9458)
- 教学(9238)
- 农(8825)
- 方法(7667)
- 制(7331)
- 业经(7025)
- 务(6335)
- 财务(6313)
- 财务管理(6286)
- 企业财务(5904)
- 地方(5807)
- 镇(5738)
- 农业(5666)
- 银(5534)
- 银行(5521)
- 发(5482)
- 乡(5442)
- 乡镇(5427)
- 乡镇企业(5427)
- 中小(5408)
- 机构
- 大学(131017)
- 学院(130039)
- 研究(47440)
- 管理(37108)
- 济(36758)
- 经济(35273)
- 中国(32064)
- 教育(31748)
- 京(30514)
- 范(30155)
- 师范(29959)
- 理学(29750)
- 科学(29282)
- 理学院(29213)
- 管理学(28274)
- 管理学院(27992)
- 所(25166)
- 江(25004)
- 师范大学(24086)
- 研究所(22123)
- 财(22013)
- 中心(21417)
- 技术(20966)
- 北京(20934)
- 州(20364)
- 职业(19976)
- 农(19829)
- 院(17006)
- 业大(16177)
- 省(16112)
- 基金
- 项目(72251)
- 研究(62808)
- 科学(55323)
- 基金(44194)
- 教育(38149)
- 家(37315)
- 国家(36707)
- 社会(33309)
- 省(31875)
- 社会科(30897)
- 社会科学(30889)
- 编号(30830)
- 成果(30132)
- 科学基金(29234)
- 划(28293)
- 课题(25747)
- 年(22581)
- 基金项目(21859)
- 资助(18700)
- 项目编号(18546)
- 重点(18061)
- 规划(18052)
- 性(17978)
- 发(17056)
- 自然(16743)
- 部(16656)
- 自然科(16263)
- 自然科学(16258)
- 研究成果(15985)
- 自然科学基金(15919)
共检索到228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学敏 王爱青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民族心理和民族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精髓。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族地区和外界交流增多,民族文化渐现缺乏民族性。而学校教育的普及一方面使学生少了学习民族文化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为民族文化传承提出了新的方式。本文针对当前民族中小学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应的对策分析,旨在为当前民族中小学教育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中小学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余澜 杨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教育的文化环境,民族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途径,民族教育立法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我国民族教育立法在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存在不足,必须树立科学的民族教育立法指导思想,既注重少数民族接受主流文化的权利的保护,又重视民族教育在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同时还必须明确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为民族教育立法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民族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 立法完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常超
生产科技化、信息数据化、文化多元化是当今社会的显著特征,伴随移动网络科技的持续发展,在网络信息平台上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物质生活条件在持续改变人们生活质量、生活方式之时,同样也在潜移默化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越是全球化发展越需要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将以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保护为核心内容,探讨社区教育在中华民族文化保护中的优势及现实意义,为传统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凝聚力的提升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
民族地区 非物质文化 社区教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普丽春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精神表现,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财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不可替代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其历史发展和教育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价值特征。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普丽春 袁飞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不仅是一种被长期忽视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一种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同时,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更具人性发现和理性精神的民族文化整合过程。个人、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交融、重叠和互补,构成文化传承的教育主体,共同传承和创造着一个具有民族文化基因特色和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江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最宝贵的优秀传统文化,文章简述职业教育的概念及其特点,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创新思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和目前面临的危急状况;并分析职业教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及各自具有的优势,预见共赢的表现,深入阐述双方结合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对通过职业教育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进行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促进 传承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余娥
把少数民族非遗文化中的传统美术等艺术项目融入中小学美术特色课程,形成非遗美术特色课程校本课程,既响应了国家最新提出的"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美育发展新局面,又丰富了校本课程资源。一方面有利于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另一方面有利于云南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按照国家课程的编排要求,小学阶段每周上2节美术课,初中阶段每周上1节美术课,教师用单元授课法、归类授课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入非遗美术特色课程,学校也开设兴趣小组、美术特色工作室等多个内容的特色项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爱琴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跃与发展离不开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的传承。我国民族文化教育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学校教育传承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基础,通过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政策的价值选择及其合法性分析,提出重建公共教育权力体制、实现教育主体多元化;建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方位、多层次教育传承体系;改革教育评价体制;加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网络资源开发。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普丽春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兄弟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形成了大量独特的文化。其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本民族存在的基础,既是其先民遗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也是少数民族生存、认同、发展的重要标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命题。教育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形式。因此,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应肩负起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保存、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彭鑫 王云庆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手段,传承人个人存档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的原真性、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对传承人个人存档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并结合"发挥自身优势、克服自身劣势、利用外部机遇、应对外部威胁"的战略制定原则,提出推广传承人个人数字存档、完善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政策、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的经费投入、加强对传承人的档案意识培养和建档业务的指导等具体策略,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档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个人存档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芳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非遗具有消费特性、体验特性和丰富业态,但在产业化传承上还面临市场化造血能力不足、产权模糊、人才匮乏等难点,必须加快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深化与旅游产业、数字产业的有机融合,培育和推广非遗产业品牌,提升非遗产业化传承公共服务水平,加强非遗产业化传承资金支持,大力培养非遗产业化传承人才,不断开创非遗产业化传承新局面。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产业化传承 路径创新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黄体杨
在现代化冲击之下,非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笔者调查发现众多的白族非遗项目正在丧失其数百上千年奠定的群众基础和市场份额,并直接导致了传承人收益和社会地位的下降,随着老一代传承人相继谢世,传承人面临着断代乃至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传承人档案能够原真地记录传承人所承载的非遗信息与文化,将活态的非遗"物化"留存下来,为后世提供无穷的智慧。从这个意义上看,建立、管理和保护传承人档案的建档保护方式,与延续传承人传承生命、培养新的传承人的动态保护方式同等重要。政府部门已经注意到为传承人建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国家级非物
关键词:
传承人 白族文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芳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非遗具有消费特性、体验特性和丰富业态,但在产业化传承上还面临市场化造血能力不足、产权模糊、人才匮乏等难点,必须加快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深化与旅游产业、数字产业的有机融合,培育和推广非遗产业品牌,提升非遗产业化传承公共服务水平,加强非遗产业化传承资金支持,大力培养非遗产业化传承人才,不断开创非遗产业化传承新局面。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产业化传承 路径创新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正彪
在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中,语言不仅是人们用来相互沟通的重要工具,也是用来体现一个族群的民族性的重要依据。因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得到科学的传承与保护,民、汉双语教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本文认为,双语教育在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不但具有原真性意义,而且还为跨文化沟通提供了族际交流的语言条件。无论是在实现多民族语言保护和文化多样性传承方面,还是在构建"美美与共"的族际文化共享社会环境等方面,双语教育都在发挥着应有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双语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 语言文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瑶
学校是传承文明、培养人才的基地。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把"授业"与"育人"有效结合,传承民族文化是其应有的责任与使命。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更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它产生于民间,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信息和审美内涵。其对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创新素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早在2013年,《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就提出,鼓励民间艺人、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