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04)
2023(8159)
2022(6599)
2021(6066)
2020(4967)
2019(11054)
2018(10879)
2017(20108)
2016(10544)
2015(11286)
2014(11318)
2013(10983)
2012(10258)
2011(8929)
2010(8994)
2009(8205)
2008(8157)
2007(7724)
2006(6499)
2005(5576)
作者
(29269)
(24672)
(24127)
(22897)
(15640)
(11733)
(11015)
(9233)
(9128)
(9017)
(8357)
(8254)
(8108)
(7784)
(7643)
(7541)
(7121)
(7053)
(7002)
(6984)
(6068)
(6050)
(5886)
(5640)
(5604)
(5473)
(5466)
(5338)
(5018)
(4935)
学科
(38677)
管理(36145)
(35592)
企业(35592)
(35445)
经济(35413)
技术(16064)
方法(14934)
中国(12555)
技术管理(11948)
数学(11534)
数学方法(11344)
业经(11019)
(10514)
(9447)
地方(8386)
理论(8321)
(7926)
(7752)
(7140)
银行(7132)
(7111)
财务(7071)
财务管理(7062)
(6877)
企业财务(6860)
(6642)
产业(6603)
教育(6545)
(6531)
机构
学院(142817)
大学(141729)
管理(55303)
(54740)
经济(53481)
理学(47607)
理学院(47073)
研究(46523)
管理学(46269)
管理学院(45969)
中国(34358)
(29596)
科学(29051)
(25884)
(23277)
(22328)
中心(22146)
(21178)
业大(20374)
财经(20320)
研究所(20240)
(19958)
师范(19689)
(18724)
(18461)
北京(18228)
(17681)
技术(17342)
经济学(16584)
农业(16302)
基金
项目(99175)
科学(79346)
研究(74382)
基金(70539)
(61720)
国家(61123)
科学基金(53195)
社会(47672)
社会科(45203)
社会科学(45195)
(41424)
基金项目(37426)
教育(35132)
(34045)
自然(33716)
自然科(33036)
自然科学(33028)
自然科学基金(32505)
编号(28876)
(27390)
资助(26829)
创新(24419)
成果(24162)
重点(22779)
(21791)
课题(21783)
(21217)
(20527)
(19819)
国家社会(19534)
期刊
(61570)
经济(61570)
研究(42716)
中国(34340)
管理(24988)
教育(24242)
学报(22405)
科学(21336)
(20829)
(18927)
大学(17477)
学学(16087)
技术(14610)
(13333)
金融(13333)
农业(12746)
业经(10753)
科技(10503)
财经(10258)
经济研究(9526)
(8992)
图书(8504)
技术经济(7887)
(7829)
(7811)
论坛(7811)
问题(7441)
职业(6925)
(6886)
书馆(6613)
共检索到2183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小鸥  李想  
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肩负创造性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担当,是促成国家文化认同的重要机制。教材建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实质是引导中华文化身份意识觉醒和确立国家文化自信,是培育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坚强基石。中小学教材建设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利用现代装帧设计与可视化技术,鲜活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的形、意、神;建构品牌教材和专题系列,多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核与时代意蕴。为此,需要健全中小学教材建设的制度体系与组织机构,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统筹规划与具体实施;增强中小学教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提供学理支持和范式指导;建立中小学教材建设价值共创机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提供研发资源和共享平台。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闫建敏  梁晨  
节气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重要载体。本文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反映节气文化的内容进行分析,阐述了节气文化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呈现内容、呈现方式的创造性转化,其主要呈现于教科书的选文、练习、助读三个系统之中。此外,指出节气文化所含理念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创造性渗透,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重民爱民以民为本理念、以劳树德促人发展、中华文化认同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节气文化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教学路径的创造性转化,一是教学目标重视文化教育,科学定位板块,提出恰当的节气文化教学目标并合理落实;二是教学内容注重学科内部融合,加强学科之间链接,体现节气文化的系统性并注入外部活力;三是教学实施引导学生勤于诵读,激发学生实践精神,深化节气文化情感认同并注入生活体验。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高曼曼  吴艳梅  
文化自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持久力量,更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一国家文化建设方略生成的价值基因。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文化自信是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价值引领。应加强文化认知与文化认同,深度挖掘与阐发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时代价值,更好地生成文化自信。应坚持辩证分析的方法,科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关系,树立保护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科学理念。建构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路径,一是加强政府支持,为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夯实基础;二是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实现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在教育领域的传承与发展;三是融入生产生活,激发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四是利用科技赋能,推动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实现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传承创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军  周俊华  
基于高职英语教材的先导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职业院校教材所遵循的开发理念和可采用的实施路径共同形成其理路框架。其中,开发理念包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跨学科研究为引领;可采用的实施路径有融入内容职教特色化、融入形式方法范式化、融入形态融媒智慧化。此理路框架可采取的应用策略包含以突出职教特色为重点,深度融合;以学生为中心,创新开发;以产教融合为手段,协同建设。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志娟  
本研究阐释和分析了数字化转型时期民族地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样态、新困境和新路径。民族地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呈现四维互动、跨越时空、个性和社会性相统一及文化资源数字化等新样态。但也存在偏重学生认知发展、虚拟与现实教育场域存在“文化资源壁垒”、学习差异下的中华文化认同不强及数字文化资源应用不足等问题。构建民族地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新路径,要从认知单向度到生命全向度;从囿于学校“围墙内”到跨越时空;从重视教师的“教”,到突出学生的“学”;从依赖学校已有资源到开发和利用丰富的网络数字资源,来突破民族地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困境,不断增强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作为文化的选择者、开发者、体验者和传播者的主体地位。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建华  俞晓群  
传统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实现文化典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当代社会的现实需求,也是文化典籍永葆生命活力的可靠保证。典籍的"两创"可从文化价值观、话语载体、交流方式、呈现手段等方面展开。本文讨论后三者的实践转化,包括文言文转化为现代汉语和外国语言、直接引用和创意叙述方式转换、呈现手段创新等内容。典籍的"两创"文化创意创新活动,有利于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并可为文化产业提供新的资源。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珊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语境中的重要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一命题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和发展思路。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可围绕以下三重维度:一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区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激活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和基因,进而对之批判性继承和反思;二是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性,注重对现实的关照,着眼解决现实问题;三是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在吸收外来文化思想精髓和有益养分基础上进行创新。新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联系当今社会现实加以理解与阐释,对于当下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胡剑辉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美育的重要资源,是实施国家课程地方化、校本化的有效资源,因此,深入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形象美"的审美内涵,展示其鲜明的具有中国地方风韵的造型美、设计美、技艺美、综合美的特征,对重新构建地方中小学美术课程具有重要的价值;要构建充分体现优秀地方传统文化"形象美"的美术课程体系,一方面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要重视与国家课程的融合,实现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和谐统一;有效拓宽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形象美"的实践途径包括:发挥传统节日中包含的美学元素、充分利用相关的网络资源、提高校园文化、艺术实践活动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水平。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程良宏  李蓉荣  
统编教材教学的创造性转化是教师在正确领会统编教材负载的国家意志、优秀传统文化和学科化科学知识逻辑体系基础上,能动地将教材文本转化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文化心理等身心特征的动态教学活动过程。这既是教材的育人属性功能有效转化为学生素养的实践抓手,也是以教材使用作为解放教师教学创造力、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推力,亦是突破“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对立式论争的理论探求。教师对统编教材教学创造性转化的实践,一要提高其对统编教材适度二次开发的把控力;二要深挖教材育人元素并将重大主题教育融入教学;三要关注学生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并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四要充分认识统编教材的学科育人属性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结构意识和思维方式。
[期刊] 征信  [作者] 杜晓宇  
诚信社会建设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而传统文化则在诚信社会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基于此,首先阐释了当代诚信社会建设的意义,继而聚焦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文化元素,从哲学、史学、文学三个维度对传统诚信文化进行剖析,比较传统诚信文化相对于当代诚信文化的差别,最终提出传统文化在当代诚信社会建设中的创造性运用策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田友谊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是人类社会灿烂文化的重要部份。然而,我们还应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包含抑制创造力或创新精神的因素。本文循着价值取向到思维方式再到心理特征的路径,逐层剖析中国传统文化对创造性人才成长的影响,以期对创造教育的深入开展有所助益。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田慧生  张广斌  蒋亚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传承发展传统文化最有效的路径。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现传统文化向传统文化教育的转化,是当前课程教材建设的重要课题。在课程教材建设中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转化的研究逻辑。正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定位偏离和内容选择标准研究不足等相关基础性学理问题,通过以“一主两副”的内容选择维度和“类别呈现”的内容衔接维度,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材体系的多维分析图谱。基于多维分析图谱,综合运用现代智能技术,搭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可视化分析平台,有助于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系统地融入现代课程教材体系的实践路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程教材建设中的创新性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洪席  
在全球化的时代语境下,不同的教学与课程文化传统遭遇了根本性的冲击、消解和挑战。其中,源远流长的中国教学文化传统与灿如夏花的英美课程文化传统相遇,构成了当今世界教学与课程文化变革中的一大景观,并在中国这一特殊的教育改革场域中演绎出两种迥然有异的历史命运。在新时期,中国教学文化传统应与世界上所有优秀教育文化传统展开一种平等开放的对话,并在超越对话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创造性转化。惟有此,中国教学文化传统才能实现"脱胎换骨"或"涅磐重生",最终走向"文化自觉"意义上的自主、解放和新生。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春玲  
<正>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文化传播及开展全民教育的重要场所。进入新时代,随着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如何充分挖掘公共图书馆职能、合理利用公共图书馆资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成为当前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公共图书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色与定位》一书是关于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专著,该书立足于公共图书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秦和  
教育是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知识传播创新的主阵地。在新形势下对青少年学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为此建议:1.全面系统部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贯穿到基础教育、高等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