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97)
- 2023(17035)
- 2022(14818)
- 2021(13798)
- 2020(11730)
- 2019(26965)
- 2018(26845)
- 2017(51032)
- 2016(28213)
- 2015(31532)
- 2014(31457)
- 2013(30369)
- 2012(27635)
- 2011(24975)
- 2010(24695)
- 2009(22367)
- 2008(21690)
- 2007(18435)
- 2006(16052)
- 2005(13678)
- 学科
- 济(103410)
- 经济(103282)
- 管理(77152)
- 业(75103)
- 企(63397)
- 企业(63397)
- 方法(50530)
- 数学(44348)
- 数学方法(43655)
- 农(28493)
- 财(27901)
- 中国(26614)
- 学(24712)
- 业经(23920)
- 制(20600)
- 地方(19739)
- 农业(18994)
- 贸(18844)
- 贸易(18840)
- 理论(18667)
- 易(18288)
- 务(17543)
- 财务(17472)
- 财务管理(17435)
- 技术(17112)
- 企业财务(16563)
- 和(16245)
- 环境(16200)
- 银(15616)
- 银行(15540)
- 机构
- 大学(392153)
- 学院(390172)
- 管理(151130)
- 济(147412)
- 经济(144249)
- 理学(132458)
- 研究(131052)
- 理学院(130902)
- 管理学(128175)
- 管理学院(127465)
- 中国(93560)
- 科学(86356)
- 京(82790)
- 农(71715)
- 财(66830)
- 所(66639)
- 业大(64712)
- 研究所(61679)
- 中心(59588)
- 江(56617)
- 农业(56610)
- 范(54820)
- 财经(54312)
- 师范(54163)
- 北京(51390)
- 经(49598)
- 院(47386)
- 州(45530)
- 经济学(44084)
- 师范大学(44079)
- 基金
- 项目(278868)
- 科学(217693)
- 基金(200748)
- 研究(198089)
- 家(178324)
- 国家(176842)
- 科学基金(150369)
- 社会(122415)
- 社会科(115905)
- 社会科学(115874)
- 省(110204)
- 基金项目(107075)
- 自然(101068)
- 自然科(98746)
- 自然科学(98711)
- 自然科学基金(96919)
- 划(94131)
- 教育(93845)
- 资助(82388)
- 编号(80238)
- 成果(64563)
- 重点(63394)
- 部(60885)
- 发(58887)
- 创(58095)
- 课题(56209)
- 科研(54283)
- 创新(54253)
- 计划(52816)
- 大学(51766)
- 期刊
- 济(152743)
- 经济(152743)
- 研究(110116)
- 中国(72144)
- 学报(71304)
- 农(63490)
- 科学(62132)
- 大学(53155)
- 管理(53110)
- 教育(51834)
- 学学(50071)
- 财(50037)
- 农业(43366)
- 技术(34189)
- 融(29993)
- 金融(29993)
- 业经(25842)
- 财经(25694)
- 经济研究(24479)
- 业(22177)
- 经(21999)
- 版(20168)
- 问题(20082)
- 科技(19813)
- 图书(19564)
- 业大(19347)
- 理论(17535)
- 技术经济(17513)
- 资源(16966)
- 统计(16534)
共检索到5515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健美 沈保琪 刘胜男 陈霜叶 史加祥
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标准的颁布拉开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序幕。新课标的有序有效落实需要深入了解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设计新课程培训提供精准建议。本研究对上海某区284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场动力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分层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教师的建构主义信念、教师工作效能感、教师课改情绪、认识和意愿准备等教师个体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方差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学段、性别、教龄等因素在参与课程改革中产生的群体性差异,为后续区域开展精准有效的新课程标准学习与培训提供了实证依据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范国锋 王浩文 蓝雷宇
本文通过对我国中部3省12县市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探讨了教师流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问题。研究表明,当前我国中部地区教师流动意愿强烈,绝大多数教师希望向城镇地区流动。统计分析表明,工资待遇和职业认同感对教师流动有显著影响。教师从农村到城市、从薄弱学校到重点学校的单向流动将导致农村师资力量更加薄弱,教师队伍结构更加不合理。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是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中部地区 教师流动意愿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群
教师专业乐观是指教师个体所具有的一类积极信念的总和,是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表现,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教师专业乐观"中文量表和"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为研究工具,对合肥市43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教师的专业乐观与教龄、学段和是否主科教师有关;与压力状况和压力源的关系密切;经常有规律锻炼、有一些良好的业余爱好、有知心朋友、了解心理保健知识的教师,其专业乐观要高;学校开展的有关教师心理保健方面的培训有助于其专业乐观的提升。
关键词:
中小学 教师 专业乐观 压力状态 压力源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唐海朋 郭成 程平 李振兴
利用具有良好信效度的《教师自主问卷》,对我国17个省份两千多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自主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教师自主四个维度上发展不平衡,表现为自主意愿强烈,自主体验和自主抉择次之,自主行动较低;整体上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在自主意愿维度上,女教师显著高于男教师,在自主行动维度上,男教师显著高于女教师;在职称、不同学段、地区、教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高职称的教师显著高于中级和初级职称的教师,小学教师显著高于中学教师,城市教师显著高于村镇教师,教龄为11~15年和26年以上的教师显著高于5年以下的教师。基于调查结果,文章也提出了策略和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自主水平,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彩云 海霞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法,通过对北京、新疆、河南、四川、陕西等地的1187名中小学教师和1225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他们对不合格教师认知方面的异同。结果发现:中小学教师和家长对不合格教师标准的认识高度一致,均非常看重道德品行和教育教学态度;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当前处理不合格教师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对不合格教师的认定缺乏统一的标准以及处理不合格教师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具有实际操作性。在对不合格教师的处理程序及面临困境方面,教师和家长的认知存在明显差异。笔者建议,应以教师道德品行和教育教学绩效为重点,制定明确统一的教师退出标准;根据教师不同的行为问题,构建相应的处理程序;建立教师退出制度要充分保障教师权益,同时...
关键词:
不合格教师 认知 中小学教师 家长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薛海平 陈向明
2010年,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组织专家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进行了大规模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不容乐观,突出存在如下问题:不重视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内容脱离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实践的需要;培训方法主要以传统的集中讲授和听课评课为主,不能充分调动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培训师资资源缺乏优化,教师培训者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培训监督和评价主要停留在反应评估和学习结果评估层面,较少关注教师培训给学员行为改进带来的长远影响。
关键词:
教师培训 培训质量 调查研究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嘉毅 赵志纯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来自甘肃省内各地的1097名教师为样本展开实证研究,探讨了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组织承诺的现状及其特点。研究发现:(1)大多数被调查教师的组织承诺处于中等水平,但也有相当比例的教师组织承诺较低;(2)教师的情感承诺最强,规范承诺则最弱;西部地区教师的规范承诺明显低于东部教师,而西部地区教师的持续承诺则大大高于东部教师;(3)初任教师的组织承诺及其分维度情感承诺、规范承诺都相对较高,但是随着教龄的增长逐渐降低,而后又呈现回升的趋势,但都不同程度地低于初任时的水平;另外,初任教师、成熟型教师的情感承诺都显著高于新教师;(4)教师持续承诺的变化曲线呈现出先低后高的特点;(5)农村教...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朱宁波 刘丽娜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辽宁省内十三个市的462名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结合2008年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涉及的教师应处理好的四种关系,从意识和行为两个维度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目的是为更好地促进《规范》的落实、提高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事实依据。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职业道德规范 意识与行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罗生全
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的41所中小学校的教师有效教学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当前中小学教师由于受到性别、任教阶段、教龄、学历和区位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有效教学行为在教学准备、系统呈现教材、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和班级管理等五个维度表现出不同的差异和特点。基于此,改进中小学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应确立学习者中心的教学价值信念,塑造学习共同体中心的教师文化,建构基于学习过程的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有效教学行为 教学评价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积家 邱炯亮
对广东省部分地市中小学教师的调查表明,中小学教师与学校之间存在的心理契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学校对教师期望为主的心理契约,包括业务能力强、品格高尚、工作态度端正、敬业精神强、身心健康和忠诚六个因素;二是以教师对学校期望为主的心理契约,包括公平和价值认同、成长和提高、高报酬、工作环境良好、感情投入、职业安全和人际和谐、工作压力适中七个因素。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人格特点、性别、学历、教龄、职称、职务、学校性质和类型等,对教师的心理契约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心理契约 结构 影响因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东辉 叶盛楠
本文基于理论推演和实践探索,编写了"中小学教师课堂评价知识问卷",并针对浙江省三类地区3个地级市33所中小学校的1735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课堂评价知识的整体水平不高,且内部结构差异较大,评价伦理水平极差;不同群体教师的课堂评价知识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女教师的表现优于男教师,教师的课堂评价知识水平随学段提升而下降,高级职称教师的课堂评价知识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职称的教师,班主任教师的表现优于普通教师;教师的中小学学生时代、职前教育和在职工作所学知识是课堂评价知识的直接来源;职前教师主要通过个体阅读和教育学学科课程学习课堂评价知识;在职教师主要通过课程培训和专业活动等...
关键词:
教师 课堂评价 评价知识 调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洋 王阿舒
本研究通过问卷法、访谈法、座谈以及听课,将量化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对乌鲁木齐市和喀什地区131名汉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从汉语表达、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汉语教师的汉语水平有所提升,但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仍需加强;(2)教学设计能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但多注重知识与技能目标,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在教学实施中教学活动有所增加,但真正让学生参与、实践和体验的内容相对较少;(4)教学反思意识不强、方式单一;(5)教学评价方式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莹莹 王文静
拥有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是教师师德焕发活力的源泉。本研究通过区域分层抽样,选取3类区域共27所学校的2062名中小学教师,从工作投入、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和离职意向四个维度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整体而言处于较高水平,在工作投入、工作满意度两个维度上得分较高,在职业倦怠、离职意向两个维度上得分较低;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在不同组织层面(区域、学段、月收入、是否班主任)和个体层面(性别、年龄和发展阶段)因素上以及区域与学段、月收入与学段、月收入与教师发展阶段的交互作用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需要落实相关减负政策,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切实减轻教师负担;针对不同教师群体特点,开展分层分类幸福教师培训;找准教师发展阶段与收入平衡点,助力各阶段教师长足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蔡永红 王莉 左滨
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构建教师交流制度对教师交流意愿影响作用的假设模型。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某区的29所中小学抽取1343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协方差结构模型检验假设并分析了中小学交流制度(包括支持性交流制度与规制性交流制度)通过满足教师交流的自主、归属需要,进而影响其交流意愿。最后从健全教师交流制度优惠政策细则、基于教师意愿和需求来改进规制性和支持性的交流制度、加强流出校和接收校的交流教师管理制度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三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教师交流制度、促进教师交流意愿的建议。
关键词:
教师交流制度 教师交流意愿 基本心理需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国庆
文章以Maslach的教师职业倦怠测量量表(MBI-ES)为工具,对622名城乡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情况并不严重,但已明显凸现;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显著高于城市教师;普通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显著高于重点中学的教师;职称是影响教师倦怠的重要因素,高级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明显高于其他教师;女教师较男教师的个人成就感高,但情感耗竭和去人性化程度比男教师严重;教龄11~20年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较高;本科学历的教师成就感较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