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95)
2023(5905)
2022(4834)
2021(4386)
2020(3676)
2019(8357)
2018(8607)
2017(14915)
2016(8409)
2015(9650)
2014(9844)
2013(9425)
2012(8876)
2011(8028)
2010(8171)
2009(7822)
2008(7864)
2007(7438)
2006(6683)
2005(6094)
作者
(22889)
(19208)
(19021)
(18290)
(12226)
(9038)
(8781)
(7311)
(7208)
(7115)
(6537)
(6460)
(6382)
(6137)
(6091)
(5904)
(5646)
(5604)
(5582)
(5531)
(4938)
(4680)
(4652)
(4494)
(4448)
(4443)
(4330)
(4233)
(3848)
(3761)
学科
管理(31429)
(28382)
经济(28317)
(28312)
(25713)
企业(25713)
(12648)
(12072)
中国(10037)
方法(8875)
(8695)
业经(8559)
(8185)
(7790)
财务(7762)
财务管理(7745)
企业财务(7382)
数学(7199)
体制(7051)
数学方法(7048)
(6585)
银行(6580)
(6275)
地方(6221)
(6030)
金融(6028)
环境(5833)
技术(5563)
(5557)
(5325)
机构
大学(117860)
学院(117831)
(46628)
经济(45399)
管理(42350)
研究(39411)
理学(35261)
理学院(34840)
管理学(34296)
管理学院(34042)
中国(30256)
(26791)
(25203)
科学(21390)
(20481)
财经(19491)
(18776)
中心(18726)
(18276)
师范(18152)
(17494)
研究所(16289)
北京(16108)
(15890)
(15246)
经济学(14573)
(14508)
师范大学(14428)
财经大学(14254)
业大(14000)
基金
项目(72917)
研究(59697)
科学(58024)
基金(51067)
(42588)
国家(42155)
社会(37427)
科学基金(36585)
社会科(35344)
社会科学(35339)
教育(29760)
(29486)
基金项目(26542)
编号(25340)
(24641)
成果(23178)
自然(21158)
(20709)
自然科(20604)
自然科学(20600)
自然科学基金(20223)
资助(20092)
课题(19419)
(17197)
重点(16967)
(16311)
(16147)
(15872)
项目编号(15599)
(15595)
期刊
(58950)
经济(58950)
研究(40780)
中国(32580)
教育(24358)
(23189)
管理(18261)
(15100)
学报(14664)
科学(14028)
(13607)
金融(13607)
大学(12312)
技术(11899)
学学(10980)
财经(10450)
农业(9689)
业经(9287)
(8975)
经济研究(8331)
问题(7373)
职业(7054)
图书(6294)
(6100)
论坛(6100)
会计(5978)
财会(5851)
(5436)
现代(5409)
改革(5354)
共检索到195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叶阳永  
中小学教师法制建设涉及教师资格、职称、工资、社会保障、惩戒、救济与聘用制度等诸多领域。1978年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体系完整的教师资格和职称制度,形成了保障和激励相结合的教师工资制度,社会保障逐步从组织向社会保险并轨,教师惩戒制度逐步完善,聘用合同制度初具雏形,建立了申诉、仲裁和诉讼等多渠道的权利救济制度。中小学教师法制建设呈现分领域推进、多部门协作、法制先导与实践先导并存、依附性较强等特点。中小学教师法制建设还存在资格认证条件偏低、职称与处分法律性质不清、工资保障责任和社会保障缴费责任强制力不足、聘用解除制度不完善与救济渠道较为狭窄等问题,上述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重新审视中小学教师的法律地位。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崴  孟卫青  
英、美、法、德、日等国都非常重视用法律手段解决教师问题,但在以法规定政府、学校、社会、市场和法院等的教师管理权限,突出教师法律身份的公务性,健全教师权利保障机制,确保教师资格和工资待遇,保证教师具有一定程度的教学自由和建立完备的教师法律救济制度等方面,因各国国家体制的差异、所属法系的不同以及文化的多样性,上述各方面的法律规定又不尽一致。本文就此进行概要比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韶峰  
自《教师法》实施以来,我国大陆地区中小学教师的身份之争就没有停止过。从政策法规的走向来看,教师与普通劳动者的界线正在不断淡化。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私立学校的教师身份多为雇员,公立学校的教师身份有公务员、公务雇员和学校雇员之分。我国大陆地区民办中小学与教师的聘任关系,定性为劳动合同关系是合适的;但公办中小学的教师任用即便坚持实行聘任制,其聘任关系亦当定性为行政合同关系比较合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振华  
在当前不少中小学的教师管理制度中,以效率主义、功利主义、管理主义等为核心的科层管理机制使得教师管理本身产生了"异化",从而导致了效率主义导向下关怀的"缺席"、义务论体系下教师权利的"漠视"以及管控制度下民主参与的缺失等问题,阻碍了教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使教师管理工作更加合理化和人性化,有必要对当前的教师管理制度体系进行全方位的变革,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尊重教师的基本权利,倡导教师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郝丹  曹凤余  
早些年间,我国教育技术领域曾针对过分强调教学硬件建设的问题提出了“潜件”的概念,并将这一概念与“硬件”和“软件”并列。各位专家学者纷纷强调并着力实践“硬件、软件与潜件并重”的思想。这一呼声直到今天依然响亮。特别是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硬件与软件投入为主的校园网建设、资源库建设等渐成规模,已经初步满足、甚至在某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超出教学的实际需求。计算机、投影仪乃至校园网、因特网接入等等硬件环境,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全方位辅助教学的工具;教学素材光盘、教学资源库以至因特网上丰富的讯息来源等等“软”的环境,则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改进教学内容的丰富资源。与之同时,国家对新课改的重视更是督促着每一位...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琼  丁梅娟  
本文分析了中小学教师队伍指标建设的国际背景,进而对国际组织OECD、UN-ESCO和美国教育部所建构的教师指标及其发展变化进行了对比,提出了建构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指标的几点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庆芳  
本文以"上海市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为例,从培训课程建设的角度解析了教师在职培训课程开发的模式与特色,分析提出了"后学历补偿时代"教师在职培训的重新定位,概括提出了课程开发团队要着力追求教师在职培训所有相关者集思广益的"团队效应"的主张,点明了高校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量身定制课程以及广大教研员从课程建设的角度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红梅  周波  黄恩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本文以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主题分布、研究方法、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及国外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等维度为切入口,对近十年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文章进行了述评,以期对后续教师继续教育研究带来一些启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铁成  
对中小学教师的实践反思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新的探索。首先明确了实践反思的内涵;然后分析了实践反思对于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最后重点论述了中小学教师实践反思的具体策略,包括观察反思、对话反思、写作反思和教育教学研究反思。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俊杰  
中小学教师职务结构初探●朱俊杰在职称改革中建立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制度已经实施十年了,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制度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建设。中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的确立和职务试行条例的颁布实施,规范了各级教师职务的职责和任职条件,为教师队伍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中小学教师薪金的国际比较八十年代末,美国政府为了解决处于困境的中小学教师问题,由教育部教育调查和改进办公室出面,组织专家考察并撰写了《教师薪金的国家比较─—一项探索性的研究》。尽管报告涉及的基本上是发达国家,且提供的数据限于八十年代中初期,但透过这些...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吴振利  
中小学教师研究多是限定性、事实期望性和问题解决性的。中小学教师研究必须吃透和尊重事实,然后才更利于研究可能和解决问题。口号性要求、愿望性要求和自以为是,使中小学教师研究僭越或偏离了事实,造成了研究的不成熟、不科学和不利于有效解决问题。其原因是人性使然、研究不彻底和研究目标的过度诱导。要想改变现状和提高研究的科学性,中小学教师研究必须彻底吃透和尊重事实,必须审慎思索与考究可能,必须讲证据、遵规律和别轻易下结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唐海朋  郭成  程平  李振兴  
利用具有良好信效度的《教师自主问卷》,对我国17个省份两千多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自主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教师自主四个维度上发展不平衡,表现为自主意愿强烈,自主体验和自主抉择次之,自主行动较低;整体上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在自主意愿维度上,女教师显著高于男教师,在自主行动维度上,男教师显著高于女教师;在职称、不同学段、地区、教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高职称的教师显著高于中级和初级职称的教师,小学教师显著高于中学教师,城市教师显著高于村镇教师,教龄为11~15年和26年以上的教师显著高于5年以下的教师。基于调查结果,文章也提出了策略和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自主水平,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广   盖阔  
教师工作强度作为教师专业生活的场域特征要素之一,客观体现并塑造教师的专业精神。适度的工作强度既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对教师专业职责的基本要求。过高的工作强度则会阻碍教师的专业发展,乃至对教师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基于31个省市48 874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强度总体水平偏高,各内容维度存在差异,随职业发展阶段呈“倒U”型变化趋势。面临的挑战表现为:工作结构“教学与非教学”专业性倒置,教学性工作投入相对较低;工作内容隐性投入高,绩效考核存在主观盲区;工作要求与资源供给不匹配,中青年教师普遍身心透支;工作价值工具性倾向明显,亚健康症状被常态化忽视;工作边界被无限扩张,教师专业角色日益泛化。以专业标准规约工作强度,以学校文化解困工作强度,以自我调节纾解工作强度,以舆论引导调控工作强度,是有效进行教师工作强度调适的基本策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永凤  谭菲  
美国中小学教师入职教育以价值定位、目标设计、指导原则、内容结构、实践模式和评价体系为结构模块,形成较为完备的结构体系,为提升美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中小学教育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其"入职教育的价值与目标","层级具化、逻辑展开、环环相扣的设计与实践思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三大特征,可为改进、完善我国中小学教师入职教育提供启示与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