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67)
2023(8303)
2022(7019)
2021(6449)
2020(5077)
2019(11815)
2018(11450)
2017(21384)
2016(11794)
2015(13450)
2014(13680)
2013(13401)
2012(12903)
2011(11809)
2010(12140)
2009(11036)
2008(10772)
2007(9799)
2006(8968)
2005(8507)
作者
(35061)
(29143)
(28978)
(27338)
(18561)
(14032)
(13207)
(11530)
(11157)
(10527)
(9864)
(9753)
(9531)
(9446)
(8987)
(8981)
(8655)
(8599)
(8408)
(8352)
(7486)
(7347)
(7112)
(6800)
(6721)
(6540)
(6540)
(6510)
(6020)
(5875)
学科
(54263)
经济(54214)
(37262)
管理(36111)
(30898)
企业(30898)
中国(18581)
地方(18526)
方法(17565)
数学(14895)
(14706)
数学方法(14644)
业经(13627)
(12616)
农业(10521)
(10368)
银行(10358)
(10352)
技术(10242)
地方经济(10220)
(10123)
(10040)
(9880)
金融(9880)
(9367)
环境(9356)
(8336)
(7855)
(7839)
财务(7825)
机构
学院(168106)
大学(165623)
(66812)
经济(65154)
管理(63355)
研究(61448)
理学(53135)
理学院(52449)
管理学(51548)
管理学院(51229)
中国(47910)
(37800)
科学(37720)
(31804)
(31637)
中心(28847)
研究所(28282)
(28132)
(27313)
(26916)
师范(26668)
北京(24999)
财经(23530)
业大(23184)
(23127)
(22487)
师范大学(21240)
(21179)
农业(20806)
(20776)
基金
项目(107006)
科学(84813)
研究(81649)
基金(74286)
(63954)
国家(63335)
科学基金(54453)
社会(50689)
社会科(48079)
社会科学(48069)
(44514)
基金项目(39092)
教育(38479)
(37189)
自然(33706)
编号(33569)
自然科(32895)
自然科学(32887)
自然科学基金(32263)
资助(30393)
(29244)
成果(28152)
课题(25550)
重点(24736)
发展(23691)
(23251)
(23242)
(22740)
创新(21171)
规划(20412)
期刊
(84339)
经济(84339)
研究(54948)
中国(44738)
教育(28450)
管理(25838)
(25739)
(24680)
学报(23290)
科学(22872)
(19675)
金融(19675)
农业(18124)
大学(18093)
技术(17749)
学学(16419)
业经(15311)
经济研究(12761)
财经(11410)
问题(10155)
(10114)
(9884)
图书(9821)
技术经济(9161)
(9000)
科技(8711)
资源(8684)
(8661)
论坛(8661)
商业(8122)
共检索到278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孟卫青  吴开俊  
教师绩效评价是教师发展和学校改进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英美两国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系统发展完善且颇具成效。本文比较分析了两国在教师绩效评价理念、绩效指标设计、评价实施方式、评价运作流程方面的具体特征。文章认为:英美教师绩效评价系统在理念上兼具有管理问责与专业发展的双重取向,凸显专业发展本位;绩效指标具有整合性特征,统合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学习结果的评量;评价制度设计完善,注重开发核心的评价技术;整个评价流程体现为一种沟通、合作和分享的互动历程。据此,文章提出了完善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的若干建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徐捷  
有效的教师绩效评价是提高教师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研究中英两国教师绩效评价,是为了寻找有关教师绩效评价合理因素和有效因素,进而完善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绩效评价。本文从教师绩效评价的发展沿革、绩效评价实施程序和课堂评价标准三方面,比较分析中英中小学的教师绩效评价,为完善我国的教师绩效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郑肖文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倍受关注的研究领域,教师评价的改革如何跟进,是新课程实施的十分重要、关键的环节。教师是课程实施和研制的主体,建立以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自评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分析、反思和改进,完善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已成为新课程继续推进和教师评价改革的首要任务之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斌辉  
学科教学知识(PCK)被认为是教师知识的核心,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学教师应通过立足教学实践,进行日常化经验反思,建设共同学习体,加强专业活动和交流,开展博而精的专业阅读,主动建构PCK。教师培训机构应增强培训的学科性,改进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方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晓琳  王文宝  燕学敏  单志艳  
运用中小学教师发展水平的五个方面10个指标,对全国31个省份中小学教师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发现各省份中小学教师发展的地区差异比较明显。经济欠发达地区每千劳动人口中的中小学教师数量较多,经济欠发达地区每万人口教师数量增幅较大;八成以上省份中小学专任教师比例高于80%,有17个省份的中小学代课教师比例下降;东部地区中小学女教师比例较高;超过6成省份中小学生师比低于全国均值,近六成省份班均教师数多于全国均值;超过六成省份中小学高学历教师比例高于60%,近六成省份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过半;教师年平均工资地区差异明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广   盖阔  
教师工作强度作为教师专业生活的场域特征要素之一,客观体现并塑造教师的专业精神。适度的工作强度既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对教师专业职责的基本要求。过高的工作强度则会阻碍教师的专业发展,乃至对教师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基于31个省市48 874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强度总体水平偏高,各内容维度存在差异,随职业发展阶段呈“倒U”型变化趋势。面临的挑战表现为:工作结构“教学与非教学”专业性倒置,教学性工作投入相对较低;工作内容隐性投入高,绩效考核存在主观盲区;工作要求与资源供给不匹配,中青年教师普遍身心透支;工作价值工具性倾向明显,亚健康症状被常态化忽视;工作边界被无限扩张,教师专业角色日益泛化。以专业标准规约工作强度,以学校文化解困工作强度,以自我调节纾解工作强度,以舆论引导调控工作强度,是有效进行教师工作强度调适的基本策略。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正青  
教师职后评价有绩效考核和促进发展两大目的,在时间安排上有试用期评价、常规评价和奖励晋升评价,在参与方式上有强制性评价和自愿评价。教师职后评价政策与一国的教育管理模式紧密相关,集权制与分权制国家在评价政策上差异明显。为保障教师职后评价的有效开展,各国积极推动确立发展与考核并重的评价观,建立专业化的评价队伍,开发多样化的评价工具,并将评价结果运用于个人专业发展与学校的发展决策。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建云  王卓  
中小学教师的自我发展是当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研究对大连市中小学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指出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并尝试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源田  王正青  
德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备教育包括理论知识学习为主的修业阶段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实习阶段。德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备教育能够顺利且有效开展,得益于其完备有效的支持系统。为弥补原教师职业准备教育制度设计的不足,德国教师教育界推行了一些新举措。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雄英  
中小学教师教育者是在中小学指导师范生见习、实习以及在新教师入职和发展中担负培养任务的专家型教师。他们是教师教育的半边天,有利于促成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提升其自身和高校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但在目前的实践中,中小学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却遭遇到缺乏专业的理论自觉、缺乏专业的身份认同感、缺少专业的教师教育者培训、缺少专业的时间投入以及缺乏正确的专业评价引领等现实困境。鉴于此,应采取以下举措:培养职业性向,增强专业理想,提升专业认同;加强理论修养,明确专业身份,促成专业自信;加强专业培训,形成专业标准,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铄  包华影  刘远霞  
"城市国家"新加坡的中小学教育质量享誉全球,这项殊荣的取得与其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密不可分。新加坡教师教育体系独具特色,严格的人才选拔、优质的职前培养和健全的职业路线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系统多样的专业发展成为新加坡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专业机构的大力支持和中小学校的积极参与塑造了新加坡多元化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为新加坡教师的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崔允漷  
基于"发展得比较好的教师更能准确地评判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的假设,本研究借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就当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相关问题,调查了132位拥有"中高"职称的教师。结果发现:一是"典型"的校本教研活动虽然开展的频率高,但教师对其效果的评价却很差;二是我们在强调"典型"的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性的同时,忽视了那些"非典型"的、主要由个人自主研修或校外进行知识输入的专业发展活动的作用;三是教师对"听专家报告"和"做课题研究"这两项专业发展活动持有较高水平的认可;四是当前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存在"小(学)高中(学)低"现象,反映了"越是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支持的老师,参加专业发展活动的积...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蔡京玉  王国霞  
行动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调查研究发现,参与行动研究较多的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和专业自主发展上明显好于未参与或者参与行动研究较少的教师。具体表现在,促进教师开展问题导引式阅读,不断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改变专业生活方式,生成个人实践理论,激活专业发展动力,实现专业的自主发展。调查研究还发现,情感导航、方法融合、理论先行等策略,可以帮助中小学教师规避行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高行动研究的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