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3)
2023(1294)
2022(1023)
2021(963)
2020(814)
2019(1715)
2018(1709)
2017(2872)
2016(1815)
2015(2145)
2014(2191)
2013(1962)
2012(1895)
2011(1734)
2010(1662)
2009(1543)
2008(1436)
2007(1397)
2006(1261)
2005(1243)
作者
(4386)
(3620)
(3556)
(3506)
(2394)
(1764)
(1738)
(1455)
(1438)
(1430)
(1215)
(1189)
(1174)
(1128)
(1122)
(1111)
(1089)
(1082)
(1019)
(1003)
(917)
(917)
(913)
(903)
(895)
(826)
(823)
(805)
(799)
(785)
学科
(9141)
(8968)
企业(8968)
管理(6395)
(4286)
(4260)
乡镇(4259)
乡镇企业(4259)
中小(4258)
中小型(4258)
小型(4258)
小型企业(4258)
(3158)
经济(3151)
(2676)
(2252)
财务(2251)
财务管理(2247)
企业财务(2188)
中国(1743)
教育(1596)
技术(1559)
教学(1468)
研究(1438)
工作(1307)
方法(1207)
业经(1143)
理论(1125)
(1118)
(1093)
机构
大学(23479)
学院(22785)
研究(8019)
管理(7463)
教育(7219)
(7050)
师范(7039)
(6746)
经济(6499)
理学(6360)
理学院(6238)
管理学(6077)
管理学院(6016)
师范大学(5716)
(5215)
中国(5096)
科学(4897)
(4500)
中心(4019)
(3860)
(3759)
北京(3619)
(3522)
研究所(3284)
技术(3283)
教育学(3181)
职业(2946)
(2946)
财经(2850)
(2600)
基金
项目(13787)
研究(12943)
科学(11636)
基金(9041)
教育(7927)
社会(7253)
(7219)
国家(7093)
社会科(6902)
社会科学(6902)
科学基金(6313)
成果(6260)
编号(5914)
(5779)
(5418)
课题(5066)
基金项目(4425)
(4269)
项目编号(3908)
规划(3898)
资助(3510)
(3493)
(3448)
自然(3415)
重点(3404)
自然科(3365)
自然科学(3365)
(3316)
(3301)
自然科学基金(3300)
期刊
教育(11990)
研究(9295)
(7904)
经济(7904)
中国(7838)
(3630)
管理(3609)
(2666)
金融(2666)
技术(2470)
科学(2467)
学报(2234)
职业(2107)
(1970)
大学(1951)
(1705)
论坛(1705)
财经(1578)
发展(1522)
(1522)
学学(1500)
成人(1492)
成人教育(1492)
(1392)
(1341)
图书(1279)
技术教育(1265)
职业技术(1265)
职业技术教育(1265)
高等(1240)
共检索到39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晓芳  黄丽锷  
借用费尔克拉夫的批判性话语分析作为框架与方法,本研究对中小学教师撰写的关于教育科研活动的结题报告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研究发现,教师对"研究问题""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活动与过程"与"研究成果"的话语论述具有独特性,这反映了教师对教师科研活动的独特理解。教师对其所参与的教育科研活动的话语论述是三种要素的糅合,并分别暗含教师科研活动中教师的三种身份定位:"政策/管理要素—政策执行者"、"学术/理论要素—教育研究者"、"实践要素—教学实践者"。这一独特的话语论述与教师的多重身份定位,实则反映出教师科研活动中,管理者与教师、专家与教师之间的权力关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韶峰  
自《教师法》实施以来,我国大陆地区中小学教师的身份之争就没有停止过。从政策法规的走向来看,教师与普通劳动者的界线正在不断淡化。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私立学校的教师身份多为雇员,公立学校的教师身份有公务员、公务雇员和学校雇员之分。我国大陆地区民办中小学与教师的聘任关系,定性为劳动合同关系是合适的;但公办中小学的教师任用即便坚持实行聘任制,其聘任关系亦当定性为行政合同关系比较合适。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铁成  
对中小学教师的实践反思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新的探索。首先明确了实践反思的内涵;然后分析了实践反思对于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最后重点论述了中小学教师实践反思的具体策略,包括观察反思、对话反思、写作反思和教育教学研究反思。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俊杰  
中小学教师职务结构初探●朱俊杰在职称改革中建立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制度已经实施十年了,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制度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建设。中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的确立和职务试行条例的颁布实施,规范了各级教师职务的职责和任职条件,为教师队伍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中小学教师薪金的国际比较八十年代末,美国政府为了解决处于困境的中小学教师问题,由教育部教育调查和改进办公室出面,组织专家考察并撰写了《教师薪金的国家比较─—一项探索性的研究》。尽管报告涉及的基本上是发达国家,且提供的数据限于八十年代中初期,但透过这些...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吴振利  
中小学教师研究多是限定性、事实期望性和问题解决性的。中小学教师研究必须吃透和尊重事实,然后才更利于研究可能和解决问题。口号性要求、愿望性要求和自以为是,使中小学教师研究僭越或偏离了事实,造成了研究的不成熟、不科学和不利于有效解决问题。其原因是人性使然、研究不彻底和研究目标的过度诱导。要想改变现状和提高研究的科学性,中小学教师研究必须彻底吃透和尊重事实,必须审慎思索与考究可能,必须讲证据、遵规律和别轻易下结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唐海朋  郭成  程平  李振兴  
利用具有良好信效度的《教师自主问卷》,对我国17个省份两千多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自主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教师自主四个维度上发展不平衡,表现为自主意愿强烈,自主体验和自主抉择次之,自主行动较低;整体上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在自主意愿维度上,女教师显著高于男教师,在自主行动维度上,男教师显著高于女教师;在职称、不同学段、地区、教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高职称的教师显著高于中级和初级职称的教师,小学教师显著高于中学教师,城市教师显著高于村镇教师,教龄为11~15年和26年以上的教师显著高于5年以下的教师。基于调查结果,文章也提出了策略和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自主水平,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广   盖阔  
教师工作强度作为教师专业生活的场域特征要素之一,客观体现并塑造教师的专业精神。适度的工作强度既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对教师专业职责的基本要求。过高的工作强度则会阻碍教师的专业发展,乃至对教师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基于31个省市48 874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强度总体水平偏高,各内容维度存在差异,随职业发展阶段呈“倒U”型变化趋势。面临的挑战表现为:工作结构“教学与非教学”专业性倒置,教学性工作投入相对较低;工作内容隐性投入高,绩效考核存在主观盲区;工作要求与资源供给不匹配,中青年教师普遍身心透支;工作价值工具性倾向明显,亚健康症状被常态化忽视;工作边界被无限扩张,教师专业角色日益泛化。以专业标准规约工作强度,以学校文化解困工作强度,以自我调节纾解工作强度,以舆论引导调控工作强度,是有效进行教师工作强度调适的基本策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永凤  谭菲  
美国中小学教师入职教育以价值定位、目标设计、指导原则、内容结构、实践模式和评价体系为结构模块,形成较为完备的结构体系,为提升美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中小学教育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其"入职教育的价值与目标","层级具化、逻辑展开、环环相扣的设计与实践思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三大特征,可为改进、完善我国中小学教师入职教育提供启示与借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向明  
由于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现象,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对学术界的研究心存疑惑,对自己是否需要做研究也不甚明了。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这一议题。第一,教师工作是一种"实践",最需要形成超越理论与实践二分、具有高度反思性的"实践性知识"。第二,如果教师以一种"研究"的心态从事工作,将有利于生成和发展其"实践性知识"。第三,最适合教师的研究取向是行动研究,教师可以采用质性方法,与外来研究者跨界合作,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进而提高反思意识和能力、丰富实践性知识、获得专业成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彩云  海霞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法,通过对北京、新疆、河南、四川、陕西等地的1187名中小学教师和1225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他们对不合格教师认知方面的异同。结果发现:中小学教师和家长对不合格教师标准的认识高度一致,均非常看重道德品行和教育教学态度;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当前处理不合格教师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对不合格教师的认定缺乏统一的标准以及处理不合格教师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具有实际操作性。在对不合格教师的处理程序及面临困境方面,教师和家长的认知存在明显差异。笔者建议,应以教师道德品行和教育教学绩效为重点,制定明确统一的教师退出标准;根据教师不同的行为问题,构建相应的处理程序;建立教师退出制度要充分保障教师权益,同时...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叶菊艳  
本文运用叙述分析方法对24位教师的从教生涯自述予以分析,试图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身份认同的建构及所呈现出的身份类型。研究发现,中国教师的身份认同在改革开放以来因其入职年份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类型,这些身份类型的出现是教师个人与其所处的人际和制度脉络互动的结果。不同身份认同的教师共同存在于学校场域,形成教师群体的区隔。鉴于教师群体性的归属感对其工作生活的重要性及当前我国追求教育公平与质量的脉络,国家有必要自上而下形塑教师群体发展出"专业人"身份认同。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容中逵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身份认同日益呈现出危机化、迷失化和混乱化的特征,这一危机是支配阶级、教育思想家、普通社会民众和教师自身对教师职业进行共同多重异质规训的结果,主要体现在国家化的干部倾向依然强劲、技术化的工人倾向依然没有减弱、神仙化的专家倾向开始蔓延、货币化的个体倾向日益突显。其结果直接导致中小学教师身份认同构建的即体即用特征。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高巍   杨根博   龚欣  
教师是课后服务的实施主体,亦是保障课后服务质量的关键。为提升教师课后服务参与的积极性,探究其参与课后服务意愿的影响因素,对我国中西南北四省中小学教师参与课后服务意愿的调查发现:教师参与课后服务意愿处于中等水平;教师通过“服务学生获得精神满足”与“学生获得能力提升”的“结果期望”两个激励因素正向影响其参与意愿;“获得课后服务津贴”这一保健因素显著提升其参与意愿,“引入校外师资”降低在职教师参与意愿。其他特征如教师性别、教龄、学校性质与所处学段也显著影响其参与意愿。基于实证发现,提出如下建议:建立课后服务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教学活力;优化课后服务管理制度,落实弹性上下班制;夯实课后服务教研活动,多方协同合作教学;重视课后服务成果评价,促进教学评一体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蒋帆   虞梓钰  
绩效管理作为学校组织的重要管理策略,“提要求”与“给资源”成为驱动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两项常见举措,但其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程度如何亟待检验。本研究对S市221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工作要求、工作资源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教师在成员协作方面获得了较多的资源,但在职业发展和专业自主权方面得到的支持不足,教师职业发展停滞感较强是短板所在。第二,工作特征对教学能力发挥着双刃剑效应,工作要求与教学能力呈负相关关系,工作资源越充足越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工作资源与工作要求交互影响教师教学能力,低工作要求—高工作资源组教师教学能力最高,低工作要求—低工作资源组教师教学能力最低。第三,工作要求通过职业倦怠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教学能力,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59.8%;工作投入在工作资源正向影响教师教学能力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因此,建议以完善教师工作支持系统为保障,缓冲工作要求对职业停滞感的触发效应;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目标,动态调整教师工作要求与工作资源的配置关系;以减少非教学事务侵扰为关键,助力提高教师工作投入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