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99)
2023(2433)
2022(1928)
2021(1871)
2020(1438)
2019(3410)
2018(3258)
2017(5666)
2016(3244)
2015(3980)
2014(4257)
2013(3974)
2012(3967)
2011(3556)
2010(3688)
2009(3320)
2008(3317)
2007(3230)
2006(2889)
2005(2373)
作者
(8891)
(7304)
(7264)
(6966)
(4670)
(3438)
(3436)
(2833)
(2826)
(2796)
(2602)
(2467)
(2439)
(2309)
(2306)
(2283)
(2243)
(2243)
(2061)
(2029)
(2009)
(1887)
(1845)
(1820)
(1759)
(1696)
(1686)
(1673)
(1570)
(1512)
学科
(11472)
(10598)
企业(10598)
管理(10557)
(10053)
经济(10047)
中国(4818)
(4556)
(4315)
乡镇(4302)
乡镇企业(4302)
中小(4269)
中小型(4269)
小型(4269)
小型企业(4269)
教育(3875)
教学(3813)
地方(3728)
(3557)
(3437)
理论(3266)
方法(3215)
业经(2916)
数学(2667)
数学方法(2520)
学法(2344)
教学法(2344)
(2266)
农业(2250)
财务(2250)
机构
学院(43825)
大学(42301)
研究(14537)
管理(14427)
(13425)
经济(12937)
理学(11720)
理学院(11546)
管理学(11171)
管理学院(11069)
中国(10899)
(9737)
(8972)
师范(8910)
科学(8533)
(8419)
教育(7972)
职业(7673)
技术(7540)
(7407)
中心(7339)
(7108)
师范大学(7049)
(6930)
北京(6493)
研究所(6156)
(5392)
(5381)
职业技术(5373)
技术学院(5312)
基金
项目(25506)
研究(22656)
科学(19218)
基金(15167)
教育(12795)
(12449)
国家(12248)
社会(11872)
(11344)
社会科(11030)
社会科学(11028)
编号(11014)
科学基金(10458)
成果(10039)
(9308)
课题(9106)
(8056)
基金项目(7755)
项目编号(6430)
资助(6349)
规划(6240)
重点(6103)
自然(6077)
自然科(5889)
自然科学(5889)
自然科学基金(5772)
(5730)
建设(5691)
(5664)
(5497)
期刊
(19477)
经济(19477)
教育(17024)
研究(15388)
中国(15092)
技术(7095)
管理(6680)
(6191)
职业(5436)
(5099)
(5025)
金融(5025)
学报(4844)
图书(4680)
科学(4479)
大学(4103)
书馆(3774)
图书馆(3774)
技术教育(3751)
职业技术(3751)
职业技术教育(3751)
农业(3541)
业经(3531)
(3332)
论坛(3332)
学学(3179)
(2564)
经济研究(2420)
财经(2420)
高等(2317)
共检索到783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永刚  
为适应不同时期社会发展对德育的需求和挑战,中小学德育课程始终在调适中改革与确证。以时代发展需求和国家颁布的相应政策、文件为抓手,以不同时期的建设主题为依据,系统梳理我国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历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即以"政治导向"为核心的艰难探索,以"知能培养"为核心的恢复重建,以"素质提升"为核心的战略转型,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深入发展,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综合提升。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呈现从相斥走向整合的价值取向,从确定性走向关系性的思维方式,以及从边界课程走向跨界课程的变迁逻辑。未来,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应强化和合的德育课程价值导向,促进主体具身化德育课程建设,推进全息育人的德育课程实施方式,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杜时忠  孙银光  程红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德育研究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在学科建设、学术争鸣、人才培养、引领实践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初步建立了体现时代精神的德育理论体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德育思想流派。德育研究的学术逻辑集中体现在学科信念、价值取向、发展路径和方法选择上,体现为学科独立与学科依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西方化与中国化、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的博弈。德育研究也存在着知识体系比较陈旧、学科视野相对封闭、对教育重大问题缺乏道德审视等不足。展望未来,德育研究势必走向综合与多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建设高品质的研究共同体,形成具有中国风格的德育理论学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詹万生  
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中西方文化的整合与互补 ,主导要素是对民族思维方式和民族精神的体认、培育与发展 ;其二是增强综合性与实践性 ,整体构建德育的目标内容和实践活动体系 ;其三是德育课程形态回归生活 ,促进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石勰平  张倩苇  
战后日本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改革及其特色石勰平,张倩苇一战后初期,日本根据美国占领军对日方针的基本精神和广大国民关于实行教育民主化的要求,废除了战前以军国主义为中心的教育体制,进行了继明治维新以后两次大的教育改革,史称第二次、第三次教育改革。在战后一系列...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韩雷  
1979年2月23日是中国农业银行复行十周年。这是农村经济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的十年,是农村金融工作从单纯办农贷到农工、商、第三产业、国内国外业务全面发展的十年,也是农行机构、人员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发展壮大的十年。但是,我党领导的农村金融工作要比这段历史长得多。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回顾过去,展望将来,无疑是必要和有益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黄书光  
民国初年社会的急剧转型和复杂生态带来了思想文化的激烈论争和价值观念的重新估量。德育课程的设置总是内在地受制于当时国家的政治制度及其背后的文化异动与价值变迁,修身教科书的编写在德目内容、题材来源及文言文的叙述样式中保留着较为浓厚的传统文化情结,修身教学的实践指向则引起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并进行了许多相应的学术探究。反思民国初年中小学德育课程、教科书编写乃至具体德育教学方式的深层变革,不仅有助于把握当时中小学德育改革的发展脉络,而且对理性地审视当代中国德育改革路向不无启发。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易连云  
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它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世界各国在今天有了超越过去一切时代的密切联系和交往。这既带来了机遇,也形成了挑战,制造了困境。如何利用机遇,超越困境便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此背景之下发布了第三份全球性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转变?》。对全球共同利益从概念、内涵到特点进行认真的解读,并运用全球共同利益这一理念分析当前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诸种问题,对如何在全球共同利益理念之下实现新的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进行研究,明确提出了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方法论导向,强调了全球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彩平  
回顾与前瞻是意义世界的时间现象。对意义世界的时间进行基础性阐明是研究回顾与前瞻的理论前提。不同于流俗的一维单向、确定、均匀、流逝的时间观念,意义世界的时间具有回溯性和叠加性、不均匀性和跳跃性、共生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回顾与前瞻通过反刍性累积、补偿式叠加和统合式组建而成为意义世界建构的重要现象。在意义时间的视角下,当下德育改革需要明确三个基本命题:德育发生在日常生活的顾瞻之间而非概念与命题之中;在回望中前行是德育重要的方法论;德育的关键是人与世界-历史的相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鹏  
职业教育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研究,无论对于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现代职业人的培养,还是对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分别在整合的概念、历史、模式以及教学实施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贡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未来研究应从"为什么整合"、"整合什么"、"怎么整合"以及"谁来整合"四个视角作出前瞻性思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前瞻潘懋元一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这次是第三次年会。有必要对前两次年会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未解决的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回顾,以便于这次年会与前两次年会保持衔接。第一次年会是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福建省高等教育学会和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田正平  肖朗  
教育史是教育科学的基础学科 ,又与历史科学有着紧密的联系。近 1 0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 ,教育史学科在观念的转变和方法的创新、贴近现实与参与现实意识的增强、研究视野与研究领域的拓展、学科理论建设的探索与加强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涌现出一批重要成果 ,同时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和问题。教育史学科应在深入开展专题性研究、积极进行多学科的交叉型与综合性研究、提高教育史研究的理论水平和推进教育史研究的国际化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邵会婷、闫志利在《继续教育研究》2015年第2期中撰文,提出了加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对巩固中职教育基础地位的重要性,回顾了近十年来我国有关中职师资队伍建设政策的变迁过程,总结了中职师资队伍建设政策变迁的主要特点,并对未来我国中职师资队伍建设政策进行了展望。就教育政策而言,师资队伍建设政策是其核心。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连家明  
随着大数据云时代的到来,财政信息化建设对财政改革的全局性意义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我国财政信息化发展经历了初始阶段、增长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和一体化阶段。在取得飞速进步的同时,也开始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包括思维观念、资源整合、人才建设等诸多层面。本文介绍了浙江数字财政建设的实践,并以财政大数据为支撑,提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赖嘉梅  曾海燕  
回顾了我国少年儿童图书馆近 2 0年的建设与发展 ,在提出今后发展的新对策、新路子时提出 :增强社会图书馆意识是少儿图书馆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抓住机遇 ,争创少儿图书馆发展新优势 ,要充分重视其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参考文献 6。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