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40)
2023(5751)
2022(4467)
2021(3927)
2020(3454)
2019(7520)
2018(7383)
2017(14686)
2016(7775)
2015(8521)
2014(8332)
2013(8379)
2012(7389)
2011(6178)
2010(6390)
2009(6360)
2008(6662)
2007(6111)
2006(5385)
2005(5146)
作者
(21104)
(17783)
(17599)
(16431)
(11510)
(8252)
(7880)
(6738)
(6535)
(6436)
(5947)
(5924)
(5907)
(5481)
(5460)
(5306)
(5245)
(5130)
(5038)
(4965)
(4431)
(4314)
(4234)
(4099)
(4068)
(3972)
(3907)
(3815)
(3539)
(3317)
学科
(66058)
(64625)
企业(64625)
管理(44636)
(41567)
经济(41514)
业经(23086)
(18667)
方法(17972)
(16774)
财务(16772)
财务管理(16766)
(16511)
企业财务(15871)
技术(13833)
农业(13090)
企业经济(11688)
(11285)
数学(11003)
数学方法(10983)
(10582)
经营(10500)
技术管理(9666)
(9655)
(9431)
理论(8763)
(8395)
决策(8349)
体制(7834)
计划(7718)
机构
学院(118970)
大学(110407)
(55343)
管理(54631)
经济(54604)
理学(46803)
理学院(46508)
管理学(46244)
管理学院(46029)
研究(29899)
中国(27625)
(26654)
(21910)
财经(21113)
(19243)
(19131)
(18960)
商学(17446)
商学院(17309)
经济学(15889)
经济管理(15527)
财经大学(15288)
科学(15270)
业大(15240)
农业(15096)
(14643)
经济学院(14498)
中心(14131)
(14127)
北京(13313)
基金
项目(72007)
科学(59607)
研究(55726)
基金(54204)
(44756)
国家(44248)
科学基金(41371)
社会(37988)
社会科(36165)
社会科学(36156)
(29863)
基金项目(28966)
自然(25999)
(25651)
自然科(25477)
自然科学(25472)
自然科学基金(25118)
教育(24036)
(22488)
编号(22089)
资助(21245)
(19452)
创新(17028)
(16600)
(15947)
(15907)
(15826)
成果(15755)
国家社会(15653)
重点(15236)
期刊
(66537)
经济(66537)
研究(33305)
管理(26312)
(25627)
中国(19665)
(19299)
业经(14174)
农业(13508)
科学(13094)
技术(13011)
(12192)
金融(12192)
财经(11160)
学报(10282)
(9849)
经济研究(9838)
(9664)
技术经济(9439)
财会(9371)
大学(9069)
学学(9033)
问题(8268)
现代(7790)
商业(7451)
会计(7149)
世界(7128)
经济管理(6766)
通讯(6451)
会通(6448)
共检索到177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超超  董艳  
2006年以来,随着市场准入政策的调整,中小商业银行迎来规模较大的异地扩张进程。论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工业企业数据,考察了中小商业银行异地扩张对企业信贷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平均而言,中小商业银行进入异地市场,对当地企业的贷款可获得性和贷款规模均有促进作用。但异质性分析表明,中小商业银行进入异地市场,对当地企业贷款规模的正向影响,在大企业、国有企业、外部融资依赖度更高的行业中表现得更加明显。特别地,中小商业银行异地扩张对中小企业贷款并无显著的提升作用。论文为准确认识中小商业银行异地扩张在信贷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供了实证基础,也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国富   张涵   贾宁  
基于城市商业银行异地扩张为准自然实验,通过手工整理的城市商业银行异地扩张及银企地理距离数据,并匹配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使用双重差分和包括敏感性分析在内的多重稳健性检验,验证了城市商业银行异地扩张是否能促进企业创新。研究发现,城市商业银行异地扩张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产出,并产生扩散效应,促进位于城市边界的企业创新。机制研究发现,城市商业银行异地扩张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信贷渠道并降低融资成本,但是也可能破坏当地原有的银企关系,加剧银行对成熟企业、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的信贷偏好。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商业银行异地扩张通过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进而促进企业创新。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思文  管新帅  
本文对企业迁移决定因素进行研究,基于中国1998-2008年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运用probit模型进行整体样本及分地区样本检验。研究发现:(1)企业规模对企业迁移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企业年龄对企业迁移行为有两方面的影响,"两头"企业较"中间"企业迁移倾向高;(3)企业参与出口并没有显著提高迁移倾向;(4)服务于大市场的企业和拥有低水平基础设施的企业具有较高的迁移倾向。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黄瑞玲  余飞  
现有关于市场分割的研究较少涉及微观企业层面,同时关于市场分割程度的测度方法也有失偏颇。本文由消费品、资本品和劳动力市场分割指数的平均值构造了总体市场分割程度指数,采用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检验了中国省域间总体市场分割对当地企业增加值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市场分割与企业增加值率呈倒U型关系,同时还计算出其中影响效果转利为害的阈值,经过内生性处理和区分不同区域、不同企业所有制性质和企业所属的不同要素密集度类型的异质性检验发现,结论是稳健可靠的。本文认为我国应当改变传统的过分注重国外市场的扭曲思维,提高对国内市场需求的关注程度;各地政府应逐渐摒弃"护犊子"的政策思维,逐步放开市场保护,推动市场走向整合;各地应当实现制度创新和政策完善,同时将政策思维转向限制人口但不限制人才上。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乐远   毛其淋  
中国政府将扩大进口规模、优化进口结构、提高进口质量作为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战略。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和银行分支机构数据,深入分析了银行竞争对企业进口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银行竞争显著促进了企业进口规模扩大,传导渠道为融资约束缓解和生产规模扩张。异质性分析表明,银行竞争对非国有企业、中小规模企业、一般贸易企业、信息不透明企业及消费品进口的促进作用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进口。此外,银行竞争还显著促进了进口高质量发展,包括促进了进口多样化和提高了进口质量,以及延长了进口持续期。本研究不但从新的角度诠释了中国进口快速发展的动因,而且对下一步银行业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蔡竞  董艳  
本文利用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在各城市的分支机构数据,结合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企业所处地区银行竞争度对企业研发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业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对企业研发创新行为具有积极作用,且该作用在中小企业中表现更加显著。同时,相比国有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研发创新行为。这些结论丰富了银行内部结构对企业创新行为影响的研究,为支持我国区域金融市场的均衡发展提供了依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蔡卫星  
本文在充分考虑中国信贷市场本地竞争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手工收集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独特数据构造了城市层面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指标,并将其与2002-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合并构造基础数据库,考察了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一个更具竞争性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显著提高了企业生产率,这支持了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市场力量假说";其次,从影响机制来看,一个更具竞争性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更有利于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最后,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在那些面临更多融资约束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小企业、非国有企业、新企业和高技术行业的企业从银行业竞争中获益更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方芳  蔡卫星  
本文试图通过企业层面数据来考察银行业竞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手工收集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独特数据构造了省际层面的银行业竞争指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考察了银行业竞争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首先,银行业竞争显著地促进了企业成长;其次,银行业竞争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受到企业异质性的影响,银行业竞争对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在小企业、非国有企业和无政府补贴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业竞争显著降低了工业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更有利于工业企业通过对外提供商业信用的形式来扩大销售。基于2003年新一轮银行业改革这一外生事件,本文发现改革后银行业竞争对企业成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璇  王凯丽  司海涛  
僵尸企业对社会资源的挤占扭曲了资源配置,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本文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利用改进后的CHK方法对僵尸企业进行识别,考察僵尸企业对城市行业层面TFP的影响及机制。结果发现:僵尸企业资产占比和数量占比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城市行业层面的TFP水平。在进行变换僵尸企业识别方法和TFP度量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以及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样本进行估计之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僵尸企业的资产占比和数量占比越大,城市行业层面上资源错配所导致的损失就越大。主要体现在:一是僵尸企业对资源的挤占降低了要素边际报酬,导致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低下;二是僵尸企业占比的增加降低了正常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导致其投入要素边际成本增加。因此,积极合理处置僵尸企业是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路晓蒙  侯晓华  尹志超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大型微观数据库,本文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国有企业改革前和改革后现金持有行为的差异。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改革为非国有企业后,其现金持有率显著上升。为了克服国有企业改革非自然选择的内生性问题,本文进一步使用倾向得分匹配的双重差分模型进行估计,结果保持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方面是由于国有企业改革后外部融资环境发生变化,非国有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上升造成了现金持有率的上升;另一方面是国有企业改革后,企业自身经营绩效的上升造成了现金持有率的上升。本文的研究成果对进一步理解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伟俊  袁凯彬  李万利  
本文利用经纬度信息构造中国企业层面邻近银行网点数据,系统考察银行网点扩张对非上市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和渠道。研究发现,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网点扩张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促进效应,在运用倍差法、边界断点回归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银行网点扩张主要通过银行竞争渠道促进企业创新,而金融可及性渠道不显著。此外,银行网点扩张仅对中等规模企业创新产生影响,对小微和大型企业创新的影响不显著,但有助于抑制无创新企业的政策套利倾向。本文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揭示银行网点扩张影响企业创新的内在逻辑,对深化银行业金融改革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秀云   刘岳虎   高拴平  
技术融合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关键。以质量为抓手推动中国迈向贸易强国的背景下,研究技术融合究竟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问题尤为重要。使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构建固定效应模型,系统考察技术融合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技术融合的深化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技术融合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非外资企业以及沿海企业中表现更为突出。机制检验发现,技术融合深化能够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固定成本投入效率,最终实现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市场化程度以及政府支持力度会在技术融合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应进一步深化技术融合,搭建高效的交流合作平台,加速优质要素资源流动,重点培育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卫平  杨宏呈  蔡宇飞  
本文旨在考察基础研究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与效果,采用1998-2009年我国30个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基础研究显著地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支出和产出,且产学研合作、企业规模及国有产权等因素对基础研究促进企业创新产生了不同且重要的影响。此外通过国内外比较发现我国存在着基础研究支出占R&D经费的比例较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投入比例失衡,基础研究总体投入不足等问题。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邵传林  
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制度环境、产权性质影响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内在逻辑,并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及地区层面的制度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与制度环境差的地区相比,企业家创新精神在制度环境好的地区更倾向于有效发挥;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具有更强的企业家创新精神;相对于国有企业,制度环境的改善更有助于促进民营企业家创新精神的有效发挥。各种稳健性测试均表明,本文假说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当采用地区腐败程度衡量制度质量时,本文假说亦成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想  张座铭  
基于新新贸易理论,运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考察了流动性约束对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流动性约束是影响我国企业是否出口及出口企业出口数量的重要因素。相比于集约边际,流动性约束对企业出口扩展边际的作用更为显著。同时,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上述结论主要存在于私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内,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出口基本不受流动性约束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