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148)
- 2023(21790)
- 2022(18292)
- 2021(16988)
- 2020(14272)
- 2019(32552)
- 2018(32331)
- 2017(62044)
- 2016(33923)
- 2015(37931)
- 2014(37955)
- 2013(37168)
- 2012(33668)
- 2011(30077)
- 2010(30184)
- 2009(27806)
- 2008(27598)
- 2007(24802)
- 2006(21846)
- 2005(19802)
- 学科
- 济(133056)
- 经济(132870)
- 业(112472)
- 管理(110590)
- 企(99285)
- 企业(99285)
- 方法(58596)
- 数学(47598)
- 数学方法(46917)
- 财(41735)
- 农(39799)
- 业经(38241)
- 中国(36316)
- 制(30506)
- 务(28651)
- 财务(28556)
- 财务管理(28497)
- 农业(27302)
- 企业财务(27037)
- 学(26796)
- 理论(25956)
- 地方(25053)
- 技术(24006)
- 和(23760)
- 贸(22858)
- 贸易(22844)
- 易(22148)
- 银(21830)
- 银行(21782)
- 体(21776)
- 机构
- 学院(476979)
- 大学(475246)
- 管理(187510)
- 济(186868)
- 经济(182639)
- 理学(160589)
- 理学院(158844)
- 管理学(155975)
- 管理学院(155065)
- 研究(153994)
- 中国(118671)
- 京(101438)
- 科学(95029)
- 财(91735)
- 农(77282)
- 所(77157)
- 江(73377)
- 财经(72268)
- 中心(71314)
- 业大(69427)
- 研究所(69426)
- 经(65608)
- 北京(63680)
- 范(62346)
- 师范(61746)
- 农业(60172)
- 州(59065)
- 经济学(56327)
- 院(56124)
- 财经大学(53507)
- 基金
- 项目(317217)
- 科学(249827)
- 研究(234321)
- 基金(229448)
- 家(198986)
- 国家(197242)
- 科学基金(170667)
- 社会(147133)
- 社会科(139345)
- 社会科学(139312)
- 省(124575)
- 基金项目(120782)
- 自然(110557)
- 教育(108614)
- 自然科(107964)
- 自然科学(107939)
- 自然科学基金(105975)
- 划(103773)
- 编号(96756)
- 资助(94211)
- 成果(79119)
- 重点(70637)
- 部(69614)
- 发(66904)
- 创(66753)
- 课题(66283)
- 创新(61908)
- 国家社会(60570)
- 科研(60390)
- 教育部(60025)
- 期刊
- 济(211650)
- 经济(211650)
- 研究(139912)
- 中国(95956)
- 财(75245)
- 学报(74012)
- 管理(73568)
- 农(71261)
- 科学(67505)
- 大学(56882)
- 教育(56309)
- 学学(53028)
- 农业(48602)
- 技术(44110)
- 融(43253)
- 金融(43253)
- 业经(36427)
- 财经(35931)
- 经济研究(32385)
- 经(30881)
- 问题(27613)
- 业(27334)
- 图书(26846)
- 技术经济(23484)
- 版(23006)
- 现代(22174)
- 财会(22123)
- 理论(22074)
- 科技(21838)
- 商业(20980)
共检索到714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彭正银 张晨 李妍
平台企业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态、战略支撑和新引擎,实施平台化转型是制造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但中小制造企业实施平台化的过程与机制尚未被充分揭示。本文基于资源编排理论,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对中小制造企业实施平台化过程与内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第一,不同发展阶段中小制造企业数据资源编排实现平台化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依附-交互型数据资源编排驱动平台意识萌发、参与-拓展型数据资源编排驱动平台核心构建、联动-集成型数据资源编排驱动平台价值创造,并形成了“资源获取—转化能力—实施行动—形成结果”的数据资源编排过程。第二,平台化过程中数据资源编排驱动了中小制造企业“被动存储—主动建设—集成运用”的数据资源利用逻辑与“订单式—自主式—平台式”的核心业务拓展逻辑的递进,帮助企业实现数据要素向数据资产的转化,也进一步激发企业从专注产品价值向追求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价值迈进。本文揭示了中小制造企业平台化的过程机理,拓展并丰富了资源编排理论,为指导中小制造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曹裕 李想 胡韩莉 万光羽 汪寿阳
数字化如何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已引起业界与学术界的关注,而其微观层面的内在驱动机理尚未厘清。本文基于资源编排理论,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对数字化驱动制造企业绿色转型的阶段特征与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第一,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过程经历了工具化向在线化、在线化向智能化、智能化向生态化演进的三次跃升,并推动企业实现了从绿色结构化到绿色能力化再到绿色杠杆化的绿色转型发展;第二,三次跃迁过程中制造企业数据资源的编排方式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数字编排方式下制造企业数字化对绿色转型的驱动表现为以数字基础推动绿色结构化、数字捆绑推动绿色能力化、数字撬动推动绿色杠杆化的推动过程,并形成了“特征—能力—行动”的内在驱动逻辑。本文发现了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跃升演进规律,揭示了数字化助力制造企业绿色转型的内在机理,拓展并丰富了资源编排理论的研究情境与理论内涵,为后发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绿色转型升级与路径提供启发与参考。
关键词:
制造企业 数字化 绿色转型 资源编排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杜勇 曹磊 谭畅
时代激变下,我国制造企业正借助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平台化战略跨越转型升级的数字鸿沟,但已有文献对平台化助力机制缺乏充分的探讨。本文基于宗申集团的案例研究,发现:(1)平台化通过探索性桥接、资源蓄能、数据激活、空间扩容、包容演化和生态反哺等关键环节,形成“支撑—驱动”并行的数字创新助力机制,助力制造企业分别跨越“智能升级与产业融合障碍”和“生态系统架构障碍”两个层级的数字鸿沟,从而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2)制造企业平台化反映出传统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价值主张转变遵循着“蓄势—进阶—升级”的渐进式演化轨迹,即首先在旧有的商品主导逻辑下利用平台化开展数字化改造进而摆脱生产困境,以此为基础逐步加深平台的产业嵌入性,实现商品主导逻辑向服务主导逻辑的进阶,接着增强平台的系统丰富性,促进向价值共创与价值占有共同主导的生态系统型服务主导逻辑的升级。本文揭示了平台化助力制造企业跨越转型升级中数字鸿沟的“支撑—驱动”机制,延伸了平台化中价值主张的相关讨论,拓展并丰富了数字鸿沟与数字创新理论,为指导后发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转型升级提供启发与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海军 赵惠妍 金姝彤
随着VUCA(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时代的到来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快速演进,中国制造企业如何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效能,快速响应碎片化和个性化的用户需求,进而塑造企业独具一格的竞争优势,成为业界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课题。以海尔集团为例,采用扎根理论进行探索性单案例研究,着重探讨模块化赋能智能制造升级的具体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模块化可以解决用户需求与企业智能制造的映射问题,并从设计模块化、生产模块化、组织模块化3条路径赋能智能制造升级,驱动模块构建→模块运用→效应发酵的过渡;进一步地,形成模块化运用弹性化、效率化和平台化三方面抓手,推动案例企业智能制造的价值创造与模式转变,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辛杰 张欣 江舰
以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山东农担)为单案例研究对象,引入共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采用扎根理论方法梳理平台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探析数字化转型对平台型企业履责的影响过程以及平台企业社会责任的共生价值创造机制。研究表明,平台连接是创造平台企业社会责任共生价值的基础支撑,数据赋能是创造平台企业社会责任共生价值的价值路径,共生演化是平台企业社会责任共生价值的创造方式。平台企业社会责任由传统的“点对点”转变为“平台网络”与“共生系统”,平台履责实现多主体交互和良性互动,网络效应逐步增强,实现整个共生生态系统社会责任价值的创造与增值。本研究阐明平台企业社会责任基于大数据赋能的履责管理的高阶化演进过程,厘清企业社会责任平台生态中的多主体共生演化过程,创造平台企业社会责任的共生价值,有助于实现企业与环境的共生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单宇 陈金龙
隐形冠军企业作为解决技术和产业“卡脖子”问题的生力军,是打破技术封锁与低端锁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由于市场环境的差异,本土隐形冠军企业的成长表现出不同于国外企业的独特特征,探究其成长过程和内在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基于资源配置视角,通过对海丽雅集团的纵向案例分析,探究了制造业企业的隐形冠军成长之路。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隐形冠军成长过程是纵向聚焦市场和深挖技术、横向拓宽技术应用场景的过程,其成长路径呈现出“业务聚焦—技术深耕—场景延伸”的“T型战略”演化轨迹;制造业企业隐形冠军成长表现出细分市场嵌入、技术创新聚焦、业务场景延伸以及生态能力构建四个关键机制,企业通过这四个机制聚焦细分市场、明确技术发展方向、提升企业技术竞争力、拓展技术应用场景,进而寻求增值空间,最后通过生态能力构建实现资源共享和产业发展。本文既是对资源配置理论解释边界的拓展,也是对解构中国制造业企业隐形冠军成长之路做出的新尝试和探索。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画斌 陈政融 魏珂
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特别是制造产业急需转型升级,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会,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工业互联网平台起着创新引领的作用,选取海尔的COSMOPlat为研究对象,剖析海尔的智能制造模式及转型升级服务。研究显示:企业应该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两化融合,满足用户最佳体验,使其全流程、全周期参与,实现大规模生产到大规模定制的转型,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构建共创共赢的生态系统。同时,领先企业通过构建平台可以提供智能化转型升级服务,带动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连上实现整体升级。借此希望能为中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可行参考。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何永清 邹波 潘杰义 卜振兴
现有平台创新主要聚焦于"天生"的平台型企业,然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传统服务业的平台创新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本文基于一家典型传统服务业企业的纵向案例研究,从企业网络和二元学习的视角揭示了传统服务业企业实现平台创新的内在机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基于网络结构的利用式学习能促进传统服务业企业进行效率型平台创新,而基于网络行为的探索式学习能促进其进行新颖型平台创新;传统服务业企业所嵌入的网络结构和网络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更有助于开展探索式学习,从而促进新颖型平台创新;传统服务业企业的平台创新是一个从效率型向新颖型动态转变的过程,基于网络行为的探索式学习产生的新颖型平台创新效果,远高于基于网络结构的利用式学习所产生的效率型平台创新效果。研究结论对传统服务业企业开展平台创新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平台创新 网络结构 网络行为 二元学习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孙新波 苑丽秀 何建笃 刘剑桥
商业模式的场景化已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新范式与新路径,但其过程机制仍待深入探究。本文基于资源行动视角,以抖音为案例研究对象,深入探究数字内容平台的商业模式场景化创新的整体过程性实现机制。研究发现:①基于复杂情境问题洞察并满足用户多元需求是数字内容平台进行商业模式场景化创新的起点;②采取与复杂情境问题相适配的资源行动是数字内容平台实现商业模式场景化创新的关键;③数字内容平台紧密围绕数字内容,以场景化商业模式属性为支撑采取适配不同复杂情境问题的资源行动进行商业模式场景化创新,其演化轨迹表现为“创业生存型-市场扩张型-场景协同型”。这一发现在促进数字内容平台借助商业模式场景化创新提升竞争优势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贾少谦 单宇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和推动产业变革的战略制高点。本文以H公司为案例研究对象,挖掘科技企业在数字服务化过程中通过资源集成开发数字服务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科技企业数字服务化过程中的数字服务开发是基于资源外部集成和资源内部集成实现的。资源外部集成机制的核心在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资源内部集成机制的核心在于建立关键链接关系。资源外部集成机制具体反映在身份视图和能力视图,前者主张对核心支持性资源要素进行筛选,以助力数字服务开发,后者考量外部资源与现有知识库的接近程度,通过整合和撬动资源充分发挥资源价值;资源内部集成机制具体反映在效率视图和权力视图,前者主张对具有链接关系的要素进行集成,以实现成本最小化,后者主张强化关键要素之间的链接关系,并使其衔接到整体系统中。由此,企业通过资源外部集成与资源内部集成的匹配,为数字服务化过程中的数字服务开发提供支撑。本文拓展了资源集成理论的解释边界,并深化了对数字服务化研究的理解。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庆瑞 陈政融 吴画斌 刘海兵
本文力求归纳中国传统制造企业战略的演进,以战略引领创新为主线,对代表性的传统家电制造业海尔集团进行了纵向单案例研究,借助矛盾论的思想和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内外环境对海尔不同战略阶段进行分析和梳理。研究发现:企业战略决策的变化以企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基本过程,具体表现在以技术和创新为核心、市场创新为导向、组织创新为保障、文化创新为激励,同时战略引领创新也需要领导、协同和组织等相关战略管理机制作为支持和发展。本研究丰富了战略引领创新的理论,总结了传统制造业战略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指出了目前海尔战略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今后发展建议,为传统制造业的战略发展提供了一系列实践指导。
关键词:
制造业 战略引领 创新 案例研究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崔淼 苏敬勤 王淑娟
本文采用探索性嵌入式单案例研究,以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八类复杂产品系统的技术发展历程为分析单元,研究发现:后发复杂产品系统制造企业的技术系统包括架构、元件和测试技术,测试技术是联接架构与元件技术的纽带;从技术获取到自主研发,三类技术分别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系列化,引进、国产化与周边元件改进、核心元件研发与元件改进,以及匹配性测试、周边元件性能与匹配性测试、元件性能与匹配性测试三个发展阶段。最后通过与"简单"产品制造企业技术演化特征的比较,提出后发复杂产品系统制造企业的技术演化具有架构与元件技术并行消化吸收、测试技术促进架构与元件技术发展、核心元件技术研发模式多样的特征。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单宇 周佳慧 张闯
面对全球贸易格局重构及内外两端的剪刀差,OEM企业能否在不断升级的全球价值链生态系统中升级组织能力,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大杨集团的探索性案例分析,从组织学习视角系统探索了OEM企业如何打破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锁定。研究发现:(1)OEM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过程中存在替代式学习、嫁接式学习和启发式学习三种构型,整体呈现由低阶向高阶的动态演化轨迹;(2)替代式学习通过局部的知识改善,降低OEM企业被领先企业替代的风险;嫁接式学习能够使OEM企业最大程度地避免因盲目技术升级所带来成本增加的风险;启发式学习通过创造性复合打造独特的能力空间,使OEM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形成独占优势;(3)OEM企业打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过程,体现在通过持续的组织学习推动组织能力不断升级,进而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依附关系向双向依赖关系转型,并以此为支点打破低端锁定。本文对于OEM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过程中组织学习机制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贡献于OEM企业组织学习理论研究的拓展与深化,并能够为后续对OEM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过程中组织能力升级的理论探索提供新的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国军 王修齐 张宏远
结合华为智能汽车业务探索性案例研究,提出智能制造核心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的过程机理及路径范式,揭示智能制造核心企业在创新联合体形成中的角色和作用机制,即发挥数据赋能的驱动作用,从而实现创新联合体跨界战略网络协同、跨界组织网络协同、跨界资源网络协同、跨界制度网络协同,形成协同演化动态能力,实现产品功能、生产制造及商业模式颠覆式创新。凝练出智能制造核心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路径范式:“智能制造核心企业—传统龙头集群企业—超级消费者”交互赋能。结论可拓展数字创新理论及价值共创理论,为传统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指导,为智能汽车领域创新联合体建设及颠覆式创新提供实践指导。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金伟林 王侦 吴画斌
物联网时代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寻并获取有用的信息、技术、人才等,而开放式创新是一个很好获取资源方式的途径。通过研究海尔集团的开放式创新平台—HOPE平台,进一步阐述开放式创新给企业赋能的方式,HOPE平台主要通过与研发体系的协同、跟用户的交互过程中得到创新源、逐步促使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行颠覆性创新等方面赋能企业,帮助其快速成长与发展。同时也指出了开放式创新面临的问题,如开放程度控制、信息的分类处理等,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若干建议,借此希望能对实施开放式创新的企业有所帮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本土企业的主导逻辑初探:博弈式差异化——基于装备制造业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从产品主导到价值主导:制造企业数智化解决方案开发研究——基于威猛1998—2022年探索性单案例分析
开放式创新视角下制造型跨国企业产品高端化路径研究:来自安徽中鼎的探索性案例分析
开放式创新视角下制造型跨国企业产品高端化路径研究:来自安徽中鼎的探索性案例分析
新创企业如何开发创业战略——认知与行动结合视角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AI能力如何助推企业实现价值共创——基于企业与客户间互动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基于LSSC的物流企业成长机理——探索性多案例研究
打开活力密码:中国民营企业如何塑造组织活力?——基于华源集团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企业位势跃迁基本路径——基于一家制造型隐形冠军企业的探索性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