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89)
2023(9718)
2022(8069)
2021(7203)
2020(6459)
2019(14789)
2018(14576)
2017(28757)
2016(15713)
2015(17723)
2014(17926)
2013(18110)
2012(16726)
2011(14845)
2010(15131)
2009(14449)
2008(14919)
2007(13723)
2006(11838)
2005(10907)
作者
(46314)
(39127)
(38845)
(36901)
(24949)
(18609)
(17825)
(15300)
(14490)
(13919)
(13144)
(12983)
(12593)
(12191)
(12126)
(12063)
(12029)
(11607)
(11365)
(11147)
(9802)
(9545)
(9487)
(8869)
(8868)
(8734)
(8727)
(8713)
(7948)
(7688)
学科
(80640)
(76490)
经济(76403)
(74512)
企业(74512)
管理(62871)
方法(36677)
数学(28515)
数学方法(28318)
业经(27089)
(26329)
(25347)
(20633)
财务(20616)
财务管理(20591)
企业财务(19483)
农业(18273)
技术(16827)
中国(15464)
(15030)
(14609)
(13913)
(13779)
(13746)
贸易(13743)
(13354)
理论(13098)
企业经济(12323)
地方(11914)
经营(11862)
机构
学院(239396)
大学(233577)
(104168)
经济(102248)
管理(98910)
理学(84987)
理学院(84205)
管理学(83145)
管理学院(82701)
研究(72835)
中国(58213)
(48446)
(48006)
(43521)
科学(43370)
财经(38645)
(37360)
(37358)
业大(35459)
(34856)
农业(34555)
中心(34265)
研究所(33486)
经济学(31282)
北京(29907)
(29215)
经济学院(28594)
商学(28160)
财经大学(28140)
商学院(27933)
基金
项目(151631)
科学(120631)
研究(111677)
基金(110790)
(94972)
国家(94086)
科学基金(82321)
社会(71813)
社会科(68164)
社会科学(68143)
(61043)
基金项目(59233)
自然(53184)
自然科(51965)
自然科学(51949)
自然科学基金(51078)
教育(50662)
(49615)
编号(45519)
资助(44977)
(36532)
成果(35490)
(34820)
(34022)
重点(33629)
(32993)
创新(31679)
课题(30174)
科研(29340)
国家社会(29318)
期刊
(117676)
经济(117676)
研究(66431)
(42480)
中国(41713)
(40536)
管理(39385)
学报(32549)
科学(32000)
农业(27575)
大学(24796)
学学(23812)
技术(23137)
业经(21786)
(21359)
金融(21359)
财经(19699)
经济研究(18035)
教育(17974)
(17697)
(16979)
问题(15838)
技术经济(15718)
财会(13693)
商业(12867)
(12518)
现代(12209)
世界(12169)
统计(11623)
(11267)
共检索到3518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一木  赵艳萍  
一、中小企业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两种主要情况。一是,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产品单一,产品成本偏高,质量不稳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或被淘汰;另一种情况是,一些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在规模、技术、生产能力等各方面均比较相近,但由于无序压价竞争、缺乏规模和品牌效应,导致市场份额缩小,效益下降,一些企业甚至处于停产与半停产的状态。单个企业解决这些问题的作用极为有限,而通过追加投资开拓市场、塑造品牌、扩大规模,赢得市场的方法对中小企业来说风险很大,更不切实际。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中小企业在保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明山  常喜斌  
文章首先对博弈论和战略联盟作了简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中小企业战略联盟的动态博弈分析,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中小企业战略联盟决策的各种相关情况,并重点在信息不完全情况下构建了动态博弈模型,演化分析了最佳的决策模型,最后提出了保证最佳战略联盟决策方式实现的一些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潘敏  梁祖晨  
经济全球化导致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本文从中小企业动态联盟构建动因入手,探讨了中小企业动态联盟合理的构建方式和应注意的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谷月东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在对抗性竞争的现实经济中,完全依靠自己的实力来发展壮大是很困难的,因此建立企业间战略联盟就成了中小企业迅速壮大的一条捷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萍  贾殿村  
通过对动态联盟敏捷性的表现形式、影响因素的分析,对动态联盟敏捷性因素进行了评价,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分析了敏捷性的相关评价要素,建立了动态联盟敏捷性的评价和测度模型,利用AHP法确定各因素权值,然后利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评判。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艳萍,韩玉启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冰  
动态联盟是一种新型的竞争策略,它以大企业为核心,聚合众多中小企业,使 原来单个企业的竞争演化为联盟之间的竞争。中小企业如何在动态联盟中趋利避害,求得生 存和发展是一个很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分析动态联盟的特点出发,把动态联盟作为 一个参照系,着重探讨动态联盟中的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提出中小企业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弯红地  
融资困难困扰着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创新的思路。银企联盟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作为担保方,将从合作银行获得的信用额度分配给中小企业,使其获得贷款的模式,能够较好地克服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银企间的博弈行为,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同时,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维护供应链的稳定与安全,获得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银行的多赢结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祖铭  宁宣熙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企业集团出现了广泛的国际合作背景。网络化、虚拟化、敏捷化制造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不仅在科技界,而且在企业界,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介绍动态联盟的基本概念、探讨中国企业如何构建适合国情的动态联盟。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缪匡华  
企业动态联盟是动态的、开放的体系,是通过各种契约组成的利益共同体,是一种合作性的竞争组织。本文认为,企业动态联盟的边界模糊性、风险性、文化的差异性以及高度不稳定性是其共同治理的主要原因。企业动态联盟的治理不同于市场机制和单个企业的治理,必定是各方成员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实行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相结合的共同治理,内部治理关键在于理顺共同治理的关系,外部治理关键在于建立信任保障机制,而共同治理的基础是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系统。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秦超  
本文使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我国中小外向型企业研究与开发(R&D)的投入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在当今信息时代,如果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技术扩散迅速,则中小企业研究与开发的成果就具有公共品的性质;在自愿投入研究与开发时,中小企业间很难自动采取帕累托最优策略,而是出现囚徒困境博弈或者智猪博弈。最后,文章给出了我国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组建技术联盟的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博  
文章以深圳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就联盟合作关系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后估值、经营绩效及存活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存在联盟企业IPO的估值效应,与非联盟企业相比,联盟企业在IPO时具有更高的IPO估值;(2)联盟关系与上市后投资支出正相关,且联盟企业IPO后利润率尤为显著;(3)联盟关系显著地影响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后存活机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杜俊义  熊胜绪  王霞  
为深入研究中小企业动态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环境动态性这个重要的调节变量,通过相关文献综述分析,构建动态能力、环境动态性、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基本理论框架模型,继而提出研究假设,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收集与整理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小企业动态能力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环境动态性对中小企业动态能力和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最后根据研究得出结论和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齐永兴  
一、动态能力演化与演化过程演化是企业成长理论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概念,与之对应的是演化过程。在企业内在成长论中,企业如何成长等同于能力、资源等不断发展的演化过程。关于演化一词,最早源起于拉丁文,既可以翻译为进化,也可以将之翻译为演化。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将演化与变异对应,没有变异就没有演化,也就没有演化过程,遗传将无从谈起。达尔文进化学说是演化经济学创立的基础,为演化理论提供了基本的分析框架。1898年,凡伯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