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10)
- 2023(10725)
- 2022(9529)
- 2021(8964)
- 2020(7507)
- 2019(17602)
- 2018(17393)
- 2017(33363)
- 2016(18771)
- 2015(21460)
- 2014(21378)
- 2013(20923)
- 2012(18923)
- 2011(17068)
- 2010(17012)
- 2009(15066)
- 2008(14340)
- 2007(12307)
- 2006(10524)
- 2005(8992)
- 学科
- 济(69353)
- 经济(69277)
- 管理(50194)
- 业(47120)
- 企(38832)
- 企业(38832)
- 方法(35149)
- 数学(30737)
- 数学方法(30367)
- 农(18578)
- 中国(18245)
- 学(16265)
- 财(15938)
- 业经(15271)
- 地方(14622)
- 理论(14225)
- 教育(13192)
- 农业(12652)
- 贸(11661)
- 贸易(11655)
- 和(11576)
- 技术(11472)
- 易(11281)
- 环境(11272)
- 制(10488)
- 务(10337)
- 财务(10279)
- 财务管理(10262)
- 划(9816)
- 企业财务(9741)
- 机构
- 大学(259413)
- 学院(257720)
- 管理(103778)
- 济(95136)
- 经济(92899)
- 理学(91407)
- 理学院(90315)
- 管理学(88586)
- 管理学院(88145)
- 研究(83150)
- 中国(58003)
- 科学(55444)
- 京(55338)
- 农(43317)
- 业大(42082)
- 所(41488)
- 财(40912)
- 研究所(38464)
- 中心(37400)
- 范(36706)
- 江(36474)
- 师范(36374)
- 北京(34665)
- 农业(34193)
- 财经(33958)
- 经(30947)
- 院(30135)
- 州(29788)
- 技术(29540)
- 师范大学(29383)
- 基金
- 项目(185377)
- 科学(145247)
- 研究(136013)
- 基金(132321)
- 家(115235)
- 国家(114246)
- 科学基金(98245)
- 社会(82925)
- 社会科(78488)
- 社会科学(78467)
- 省(74442)
- 基金项目(71648)
- 自然(65130)
- 教育(64729)
- 自然科(63604)
- 自然科学(63591)
- 自然科学基金(62423)
- 划(62319)
- 编号(56765)
- 资助(54323)
- 成果(45858)
- 重点(41448)
- 部(40359)
- 课题(39561)
- 创(38833)
- 发(38829)
- 创新(35950)
- 科研(35612)
- 大学(35565)
- 项目编号(34802)
共检索到358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晶莹 罗跃 高金英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的测评成为新课程贯彻实施的瓶颈,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了怎样的水平?不同年级的学生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对北京初高中1455名学生展开了实证调查,主要分析了科学素养的科学知识、过程和认识三个层面的情况,并对二级指标也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和差异性检验等。为科学课程改革提出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中学生 科学素养 年级差异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春丽 顾小清
基于PISA最新一轮的测评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对我国和芬兰学生的信息技术(ICT)使用差异以及ICT使用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两国学生的ICT使用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学生在大部分ICT变量的表现上要低于芬兰学生;(2)两国学生在ICT使用上均可区分为不同模式,表现在ICT数量、ICT感知和ICT活动上的不同;(3)两国学生在ICT使用对其科学素养的影响上有共性也有差异。最后,研究从着力培养我国学生的ICT兴趣与ICT自我效能、针对不同模式的学生进行ICT使用方式的指导、合力推动ICT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三方面,对研究发现以及可能的对策进行了探索,以期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业的促进作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黄健 李沐慧 徐斌艳
数学建模能力是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解决复杂问题的必备能力,也是我国普通高中与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重点关注的数学核心素养。新课标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分别提出“模型意识”“模型观念”“数学建模”三个关键词,为数学建模素养培育指明路径。在此背景下,加快推进基础教育阶段数学建模教学与评价成为了一项紧急且艰巨的任务。本研究基于新课标理念与要求,设计测评工具,对全国5个城市1428名中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展开调查。基于三重编码体系,研究分析了我国八年级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整体水平及特征,为未来各学段的数学建模教学与评价提供实证依据。研究发现:学生尚不能适应开放且真实的数学建模问题;学生缺乏对数学建模过程的完整认知;学生建模能力的性别差异受建模过程的推进影响;学生具备创造性解决数学建模问题的潜力。基于此,研究对未来的数学建模测评与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建议。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杨进中 赵良千 王兴华 宋述婷 李林林
脑科学素养指对大脑运作原理的理解和辨识神经迷思(被曲解的脑科学知识)的能力。培养脑科学素养有助于我们理解教与学过程,对促进教育教学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遵循PRISMA协议,对脑科学素养干预研究开展系统综述。研究发现,在接受脑科学素养训练后,1)教师教学策略得到优化,教学技能得到提升,师生关系和教学态度均有积极变化;2)学习态度和行为表现有所改善。研究最后探讨了提升脑科学素养的教育模式和策略,以及脑科学素养干预研究存在的问题,如长期追踪研究不足、缺乏定量数据支持及对高等教育教师干预研究缺失等。未来线上干预研究和新兴脑科学技术接受度研究将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脑科学素养 干预 系统综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凤成 白丽丽
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水平是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必然要求。高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本文介绍了大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策略,在教育方法和课程设置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科学素养 科学教育环境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林川 于挽平
在对海南医学院医学生信息素质状况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年级对大学生信息素质各方面的影响,指出年级对信息能力的影响最大,信息意识次之,对信息道德基本没有影响,并对当前如何更好地实施信息素质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信息素质 年级差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郁雯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幼儿的科学素质水平,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调查,探索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学前教育 科学素养 培养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宋甲丽 陈晓芬 程结晶
当前数字技术已经融入中学生的阅读经验并重构其阅读体验。掌握中学生数字阅读素养现状及其个体影响因素,才能在追求沉浸式数字阅读中实现阅读价值。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701名中学生的数字阅读素养及个体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学生数字阅读素养总体水平较好,数字阅读显示出阅读可视化和音视频共融化的趋势。此外,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数字阅读素养、自我效能感、元认知策略以及认知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最后针对调研数据从政府推动数字阅读融入中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学校开设数字阅读课程教育、培养家庭阅读行动力、促进数字阅读素养与全民数字素养有机融合、加强中学生数字伦理与道德等方面提出意见,以期为中学生数字阅读素养乃至数字素养提升带来启发。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杜秀芳 郭玲霄
选取来自城市和农村学校的1546名初一到初三学生作为被试,对初中生科学态度发展的一般特点及影响学生科学态度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各年级学生在"对科学的态度"量表各维度上得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年级越高,对科学的态度越积极;性别差异显著,在科学价值维度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科学探索及科学学习维度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城乡差异显著,各维度上城市学生得分均高于农村学生;(2)教材因素是影响学生对科学态度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教师、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
初中生 对科学的态度 自我效能感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邢金龙 张静
大学生科学素养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教育体制、教育活动主体思想认识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科学素养整体水平不高。从思想上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加强对现行教育体制的改革,对改善我国大学生科学素养不足的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科学素养 教育对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煜琦
中学生能否具有较高财经素养,理解和认知财经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科学决策,参与经济生活,不仅影响个人未来财富,也影响国家经济发展。文章基于对高中生收入状况、消费情况、理财情况、未来财富规划、对财经素养理解的调查数据,分析中学生财经素养存在的问题,发现中学生对收入和消费规划不足、对理财和风险认知不足、对财富与人生考虑不足,提出媒体应传递正确财经素养理念、学校应开设系统财经素养课程、家庭应注重培养学生理财意识、学生应加强财经素养自我修炼的建议。
关键词:
财经素养 理财规划 投资风险 金融视野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红霞 郁波
为了评价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确定培训目标,本研究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问卷包含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性质和科学态度四个方面。调查的初步结果显示:教师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上存在很多缺陷,在对科学性质的认识方面问题尤其严重,导致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科学甚至伪科学的做法。因此,对教师进行以正确的科学观为核心的科学性质培训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
科学素养 调查研究 科学性质 教师培训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徐孝娟 吴曼丽 邓金雨 赵宇翔
[目的/意义]对国外现有研究进行分析总结,旨在厘清公众科学情境下科学素养的内涵、理论、工具方法及影响因素,为我国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指导。[方法/过程]基于主题内容分析法,探索目前公众科学情境下科学素养相关理论成果。[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公众科学情境下科学素养内涵可划分为"大素养观"和"小素养观";科学素养测量指标主要集中在知识、理解、态度维度,方法上涉及定性、定量、及定性定量结合,为提高测量灵敏性,部分学者引入教育学、行为学、信息学等领域理论自行开发测量工具;科学目标和教育目标的平衡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科学素养的影响路径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模型体系。通过对上述研究的总结述评,建议我国公众科学情境下科学素养的研究可从对象、工具、因素及外部环境维度等方面展开后续工作。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肖思汉
科学素养是科学与技术教育的核心目标,但关于它究竟"是什么"或者"应该是什么",学界一直众说纷纭。美国科学教育在经历了知识习得、技能训练、本质理解、价值意识、社会参与、身份认同、读写本义等诸多观念之间的争论后,呈现出一种从"职业科学"转向"日常实践"的趋势,尤其明显地表现在2011年发布的《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中。这一"日常实践"的科学素养观强调科学理论与方法、认识论框架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统一,以及为解决日常问题而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在这种观念下,科学教育应促进学生对科学认识论的深入理解,帮助学生在日常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已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 ,并被认为是当代社会中一个国家兴旺与发展的根本因素之一。基础教育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素养培养的主阵地 ,中小学也是公众科学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 ,科学教育改革由此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重点。我国公众科学素养与发达国家比较相距甚远 ,而且在近 1 0年间几乎停滞不前 ,这与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快速增长 ,社会全面改革开放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大力推行的现实不符。在反思我国科学教育和比较各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基础上 ,提出了STS教育是我国科学教育改革之路 ,是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科学素养之方略的观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