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28)
- 2023(16461)
- 2022(13582)
- 2021(12253)
- 2020(10113)
- 2019(22838)
- 2018(22567)
- 2017(42238)
- 2016(23867)
- 2015(26912)
- 2014(26803)
- 2013(25850)
- 2012(23529)
- 2011(21214)
- 2010(21027)
- 2009(18786)
- 2008(18042)
- 2007(15820)
- 2006(13606)
- 2005(11569)
- 学科
- 济(87306)
- 经济(87204)
- 管理(65298)
- 业(60380)
- 企(49558)
- 企业(49558)
- 方法(39597)
- 数学(34335)
- 数学方法(33922)
- 农(24328)
- 中国(24029)
- 业经(22940)
- 学(21737)
- 财(21673)
- 理论(17094)
- 地方(17078)
- 农业(16327)
- 贸(16275)
- 贸易(16270)
- 制(16111)
- 易(15798)
- 教育(14987)
- 技术(14847)
- 环境(14061)
- 和(13752)
- 产业(13700)
- 银(13622)
- 务(13550)
- 银行(13542)
- 财务(13479)
- 机构
- 大学(332107)
- 学院(331349)
- 管理(127366)
- 济(121777)
- 经济(118940)
- 研究(111557)
- 理学(111405)
- 理学院(110054)
- 管理学(107890)
- 管理学院(107303)
- 中国(79291)
- 科学(74625)
- 京(71080)
- 农(63786)
- 业大(57095)
- 所(57034)
- 财(53953)
- 研究所(52880)
- 农业(50716)
- 中心(49985)
- 江(48104)
- 范(45473)
- 师范(44869)
- 北京(44266)
- 财经(43956)
- 院(40838)
- 经(40082)
- 技术(39408)
- 州(39096)
- 师范大学(35987)
- 基金
- 项目(238242)
- 科学(184636)
- 研究(170038)
- 基金(169227)
- 家(150711)
- 国家(149427)
- 科学基金(126409)
- 社会(104155)
- 社会科(98541)
- 社会科学(98515)
- 省(95706)
- 基金项目(90354)
- 自然(84138)
- 自然科(82165)
- 自然科学(82139)
- 划(80763)
- 自然科学基金(80629)
- 教育(79397)
- 编号(69968)
- 资助(68381)
- 成果(56289)
- 重点(53870)
- 部(50533)
- 发(50251)
- 创(50176)
- 课题(49121)
- 创新(46644)
- 科研(45992)
- 计划(45303)
- 大学(44131)
- 期刊
- 济(126529)
- 经济(126529)
- 研究(91829)
- 中国(65419)
- 学报(63732)
- 农(56908)
- 科学(53309)
- 教育(47054)
- 大学(46755)
- 管理(44135)
- 学学(43843)
- 财(39412)
- 农业(39409)
- 技术(28426)
- 融(23272)
- 金融(23272)
- 业经(22251)
- 经济研究(20705)
- 图书(20666)
- 财经(20475)
- 业(20373)
- 科技(17885)
- 业大(17593)
- 经(17472)
- 版(17373)
- 问题(16483)
- 理论(14957)
- 技术经济(14590)
- 农业大学(14327)
- 商业(14168)
共检索到469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宋甲丽 陈晓芬 程结晶
当前数字技术已经融入中学生的阅读经验并重构其阅读体验。掌握中学生数字阅读素养现状及其个体影响因素,才能在追求沉浸式数字阅读中实现阅读价值。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701名中学生的数字阅读素养及个体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学生数字阅读素养总体水平较好,数字阅读显示出阅读可视化和音视频共融化的趋势。此外,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数字阅读素养、自我效能感、元认知策略以及认知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最后针对调研数据从政府推动数字阅读融入中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学校开设数字阅读课程教育、培养家庭阅读行动力、促进数字阅读素养与全民数字素养有机融合、加强中学生数字伦理与道德等方面提出意见,以期为中学生数字阅读素养乃至数字素养提升带来启发。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扬 朱小梅 李庆阳
数字阅读逐渐成了大学生的主要阅读方式。目前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书刊导读,未实现图书馆对其用户阅读的专业化干预。本研究采用科学实验法和访谈法,通过对比大学生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阅读素养的差异,探讨新媒体对阅读素养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虽然新媒体与阅读素养无相关性,但采用新媒体阅读可能会降低阅读效率。文章分析了新媒体环境对阅读素养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的阅读建议,为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阅读素养 阅读推广 新媒体 大学生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陈纯槿
社交媒体在年轻世代中蔚然兴起,与之伴随的影响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担忧,揭示其内在影响机理成为学术界亟待深入探究的重要议题。基于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四省市学生测试数据,运用多层中介模型,从元认知、情感和行为视角探查了社交媒体对青少年数字阅读素养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的影响路径呈现“多重效应”:情感上通过构筑社会关系网络来增强心理归属感,但同时削弱了高层级的元认知策略和学习参与度进而抑制了数字阅读素养,且负向影响甚于正向效应。分样本异质性检验表明,社交媒体总体的负向影响主要存在于男性、高中、家庭处境不利的群体中,且上述群体更易于陷入充满娱乐性的“社交沉迷”。破解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帮助青少年正确审视社交媒体的真实效应,防止社交媒体被过度使用、滥用和误用,重视改善社交网络使用行为规范的制度空间,促使其成为教育系统传播正确价值观和支撑引领数字文明时代的动力之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潘涌 裘珏馨
国际数字阅读素养进展研究——一项基于计算机的在线阅读测评首次出现在PIRLS2016之中,为数字阅读素养的测评提供了新的思考框架。其试题呈现以下特点:情境创设巧妙生动,追求模拟真实;指示用语亲切友好,提升测试情感体验;答案来源丰富多样,着力跨界提取;界面设计合理美观,暗含深层交互。其测试重点主要为信息定位能力、源评价能力、多文本处理能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意义建构能力、自我监控能力以及问题生成能力。通过研究获得的启示为:指向契合数字阅读需求的阅读能力;设计以问题生成为导向的阅读任务;模拟真实情境以彰显数字阅读特点;引导学生在测评中发展阅读与研究能力;营造激发个人独特感受的测试氛围。
关键词:
阅读素养测评 数字阅读素养 数字时代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李英 李晋瑞 梁玉芳
提升馆员阅读素养与深化阅读推广工作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应协调并进、同举并重。通过开展读书沙龙、馆员书评、馆员讲座等各种阅读推广活动,馆员的阅读素养将会得到锻炼和提升;通过培训交流、博览群书、科学研究等各种学习方式,可以提升馆员的阅读素养,进而更好地深化阅读推广工作。
关键词:
图书馆员 阅读素养 阅读推广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雨 李子运 陈莹
本研究依托于时代背景,着眼于现实矛盾,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整合性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UTAUT)为基础,开展实证研究,探讨影响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绩效期望、努力期望、数字化阅读特性、路径依赖正向影响大学生数字化阅读意愿,促进因素、数字化阅读特性、阅读意愿对阅读行为有显著影响,社会影响和感知风险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年级、数字化阅读经验对数字化阅读有调节作用,性别不具备显著调节作用。基于上述各影响因素,本研究提出了优化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韩莉 刘传波 刘君
以大学生阅读行为调查为基础,分析了这个群体的阅读素养状况,剖析了影响大学生阅读素养的原因,既有早期阅读素养培养机制的缺失,又有高校对阅读教育重视不足、大学教育教学模式的制约和影响,据此从顶层设计、教育体系、资源建设、推广活动以及素质培养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大学生 阅读素养 调查研究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赵晨洁 叶志锋 段梅
论文通过比较PIRLS、PISA、PIAAC阅读素养概念及其测评框架的异同,揭示了阅读情景、认知策略、阅读内容、非认知能力、背景因素这五大阅读素养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阐述了阅读素养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阅读观转向及创新实践,并对借鉴国际阅读素养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全面提升阅读推广的内涵品质、专业品质以及服务成效提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杜秀芳 郭玲霄
选取来自城市和农村学校的1546名初一到初三学生作为被试,对初中生科学态度发展的一般特点及影响学生科学态度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各年级学生在"对科学的态度"量表各维度上得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年级越高,对科学的态度越积极;性别差异显著,在科学价值维度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科学探索及科学学习维度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城乡差异显著,各维度上城市学生得分均高于农村学生;(2)教材因素是影响学生对科学态度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教师、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
初中生 对科学的态度 自我效能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绍华 高晶 郑钢 唐洪 虞积生 张梅玲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变量 ,其本身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作者通过调查对学习动机类型进行分析 ,并研究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几个主要因素 :自尊、归因、家庭环境、生活价值取向 ,在此基础上 ,作出有关发展趋势的预测
关键词:
中学生 学习动机 影响因素 研究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高淑莲
中学生课外阅读大体有两种心理 ,一是为实现理想而读书 ,另一种是为消遣而读书。后者会对其造成危害 ,主要是由于社会的不良影响、学校家庭教育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应当对他们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引导他们读好书 ,多向其提供优秀读物 ,等等 ,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晶莹 罗跃 高金英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的测评成为新课程贯彻实施的瓶颈,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了怎样的水平?不同年级的学生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对北京初高中1455名学生展开了实证调查,主要分析了科学素养的科学知识、过程和认识三个层面的情况,并对二级指标也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和差异性检验等。为科学课程改革提出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中学生 科学素养 年级差异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黄健 李沐慧 徐斌艳
数学建模能力是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解决复杂问题的必备能力,也是我国普通高中与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重点关注的数学核心素养。新课标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分别提出“模型意识”“模型观念”“数学建模”三个关键词,为数学建模素养培育指明路径。在此背景下,加快推进基础教育阶段数学建模教学与评价成为了一项紧急且艰巨的任务。本研究基于新课标理念与要求,设计测评工具,对全国5个城市1428名中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展开调查。基于三重编码体系,研究分析了我国八年级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整体水平及特征,为未来各学段的数学建模教学与评价提供实证依据。研究发现:学生尚不能适应开放且真实的数学建模问题;学生缺乏对数学建模过程的完整认知;学生建模能力的性别差异受建模过程的推进影响;学生具备创造性解决数学建模问题的潜力。基于此,研究对未来的数学建模测评与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