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10)
2023(2663)
2022(2328)
2021(2143)
2020(1908)
2019(4393)
2018(4447)
2017(8229)
2016(4832)
2015(5591)
2014(5525)
2013(5434)
2012(5192)
2011(4866)
2010(4837)
2009(4447)
2008(4364)
2007(3975)
2006(3611)
2005(3238)
作者
(15804)
(13219)
(13092)
(12335)
(8400)
(6418)
(5929)
(5282)
(5186)
(4837)
(4502)
(4448)
(4427)
(4374)
(4330)
(4087)
(4024)
(4005)
(3930)
(3817)
(3447)
(3422)
(3310)
(3228)
(3060)
(3030)
(2964)
(2837)
(2818)
(2816)
学科
(18672)
经济(18644)
管理(12610)
(11499)
(10074)
企业(10074)
方法(9601)
数学(8397)
数学方法(8264)
(5843)
中国(5016)
(4515)
(3811)
理论(3431)
(3379)
业经(3352)
(3342)
贸易(3341)
地方(3277)
(3206)
(2779)
(2689)
教育(2672)
(2600)
金融(2600)
农业(2570)
关系(2544)
(2487)
财务(2482)
(2476)
机构
大学(71974)
学院(69245)
研究(28516)
(24577)
经济(23934)
管理(22277)
科学(19975)
理学(19447)
中国(19365)
理学院(19115)
管理学(18477)
管理学院(18383)
(16405)
(16281)
(16082)
研究所(14842)
农业(13240)
业大(12693)
(12509)
师范(12307)
中心(11904)
(11119)
(11070)
北京(10706)
教育(10365)
(10357)
师范大学(10016)
(9315)
(8776)
财经(8727)
基金
项目(47003)
科学(36638)
基金(33521)
(31374)
研究(31181)
国家(31085)
科学基金(25061)
(18362)
社会(18271)
自然(18220)
自然科(17821)
自然科学(17810)
自然科学基金(17525)
(17270)
基金项目(17239)
社会科(17182)
社会科学(17176)
教育(16629)
资助(14794)
编号(11706)
重点(11552)
(10911)
成果(10673)
计划(10270)
(10245)
课题(9905)
科研(9609)
(9535)
教育部(9024)
科技(9001)
期刊
(27034)
经济(27034)
研究(22043)
中国(17879)
学报(16442)
教育(14952)
科学(14142)
(14030)
大学(11709)
学学(10985)
农业(9509)
管理(9428)
(8193)
技术(5498)
(5456)
(5097)
金融(5097)
业大(4777)
经济研究(4710)
财经(4679)
(4069)
农业大学(3988)
(3884)
业经(3661)
问题(3430)
(3285)
林业(3285)
世界(3265)
科技(3210)
国际(3067)
共检索到107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金宝成  
教师与学生是学校中一对最基本的矛盾,师生关系是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发展。这一点又以中学阶段表现最为突出。中学教育对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非常关键的时期,这是因为,中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的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时期;而中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继续升学或是走向礼会都有最直接的影响,作为矛盾主导方面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夏扬  
论教师的人格力量夏扬华中理工大学曾在校园内进行过一次广泛的问卷调查。其中有一道题问:学生最崇拜的教师是谁。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学生最崇拜的几位教师并不是在学术上最有造诣的人,而是认真教书育人,待学生特别诚恳,一心一意扑在教学科研工作上的人。这次问卷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郝文武  
现代教育的师生关系是主体间关系,不是主客体关系和双主体关系。形成师生主体间关系既是为了师生平等,也是为了提高师生的主体性。在师生主体间关系中,教师必须担负起认真教育教学和严格管教学生主体的主导主体责任。学生、家长和全社会都要理解教师的重大责任以及教师在尽职尽责中可能出现的某些失误,支持教师担负起主导主体的责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锡喜  
对于人类解放的终极关怀,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活动和革命实践活动。马克思在思想上超越了资产阶级理性批判精神,在立场上超越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情怀、历史的和世界的宽阔视野、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的实践精神。
关键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长伟  
从古今之变的角度审视师生关系,有助于完整地认识师生关系,解释并解决当下的师生关系问题。在古典的目的论语境中,师生是亲密的友爱的,是平等且相互尊重的,并且,学生要敬畏教师。而在现代机械论的语境中,师生关系是疏离的而非友爱的、是契约式的而非伙伴式的,是平等的但缺乏教育性的。当下师生关系在走向民主与平等,但同时也出现了疏离和冲突等不良症候。回归古典的目的论师生关系,重温目的论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友爱性以及敬畏性,有助于我们当下对师生关系问题的理解和解决。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于晶  
师生关系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但教育界一直没有停止对师生关系的讨论。本文以教师外表形象这一概念为切入点,深入研究教师形象魅力的在师生关系建立中的作用,使教师从中获得一定的教育启示。并且借助形象设计技能,为教师更好地完善自身形象探索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野  娄淑华  
高校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教师角度来说,这需要完成几个方面的精确定位,才能使其事半功倍。一是要找准教师与学生能够产生共鸣的点,以此作为师生积极对话、往来的基础。二是要针对高校教师较为复杂的职能分工,定位其不同的师生关系解决途径:要对专业课教师、公共必修课教师和教辅部门教师的职能定位加以分别,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责任到人、群策群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有增  
职业道德活动的建构不能脱离对师生关系的科学界定。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建构教师的职业道德要围绕信任的因素设计和展开。社会发展过程中师生关系不是固化的而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的。师生关系发展变化,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也在发展变化。因此,在合作时代的背景下来分析师生关系是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课题。本文认为,在合作时代,一种新的关系即对话关系将变成师生关系的主导形式,这种变化将带来教师职业道德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汪幼辛  
推论(推理)是皮尔士“探究方法”的核心,教学推论是推论与教学的独特结合,其教学意义必须存在于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关系中,其核心在于教学中教师如何处理学生推论的条件,即原因、规则和结果。推论有两种处理方式:(1)教师直接明确推论条件———教师对学生推论控制程度取决于明确的条件种类数;(2)教师间接控制推论条件,包括对原因、对规则和对结果三种控制行为。教学推论本质上是在技术兴趣指导下的工具性活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董步学等在2007年第10期《教书育人·高教论坛》撰文认为,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高等教育正经历着复杂、深刻、多角度的变化,高校规模的扩大和市场运行机制在高等教育领域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桂生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系统内部的主要动因之一。因为教育结构的运行归根结底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惟其如此,师生关系成为教育理论上的一个老话题。话题虽老,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却常常流于一般化、公式化,即把特殊的师生关系单纯当作一般的社会关系或人际关系,并把复杂的师生关系简单化。故对这个问题仍有探讨的必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郭莲  
]根据霍夫斯泰德(Hofstede)比较文化价值观的理论,中国和瑞典分别属于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高权力差距和低权力差距、强回避不确定性和弱回避不确定性、男性化和女性化的国家。本文试图探讨生活在中瑞这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师生这一不平等角色关系看法的异同。30名就读于瑞典某一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和曾到过中国留学现也就读于该校的9名瑞典学生,完成了笔者设计的有关中瑞师生关系比较的调查问卷。对问卷所进行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所得出的结果证实了霍夫斯泰德的理论在中瑞师生关系这一特定背景下的可信性与有效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靳玉乐  张家军  
师生之间建立起融洽的理解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学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理解型的师生关系是"我"与"你"的平等对话关系。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并从"道德危境"入手,在理想的沟通情境下通过与学生对话,才能达到与学生的"视野融合",真正建立起理解型的师生关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次林  
虽然现在师生之间的权威等级关系已经受到抛弃,但师生之间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尊师爱生以及对话的关系同样没有表达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本文在重新理解教育本质的基础上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器官的延伸力量,与学生处于同边,文章倡导了师生之间一种新型的关系:同边促进,让师生之间由一般的人际关系转变成教育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