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78)
- 2023(9733)
- 2022(8103)
- 2021(7224)
- 2020(5689)
- 2019(12736)
- 2018(12241)
- 2017(22722)
- 2016(12472)
- 2015(13375)
- 2014(13111)
- 2013(12925)
- 2012(12304)
- 2011(11308)
- 2010(11300)
- 2009(10220)
- 2008(9920)
- 2007(8728)
- 2006(7874)
- 2005(7212)
- 学科
- 济(55638)
- 经济(55582)
- 业(32734)
- 管理(31578)
- 企(23134)
- 企业(23134)
- 地方(18769)
- 中国(18748)
- 农(17711)
- 方法(17282)
- 数学(15077)
- 数学方法(14964)
- 业经(13752)
- 农业(12626)
- 学(11588)
- 贸(11577)
- 贸易(11567)
- 易(11163)
- 财(10794)
- 地方经济(10574)
- 发(10276)
- 环境(10059)
- 融(9877)
- 金融(9877)
- 银(9876)
- 银行(9827)
- 行(9550)
- 技术(9421)
- 制(9164)
- 产业(7885)
- 机构
- 学院(178210)
- 大学(175465)
- 济(73634)
- 经济(72249)
- 研究(70054)
- 管理(63762)
- 理学(54673)
- 理学院(53948)
- 管理学(53018)
- 管理学院(52712)
- 中国(51527)
- 科学(46171)
- 农(42438)
- 京(38321)
- 所(37785)
- 研究所(34716)
- 农业(33666)
- 业大(32672)
- 财(31106)
- 中心(30777)
- 江(27849)
- 院(25548)
- 省(24508)
- 北京(24402)
- 财经(24382)
- 范(24232)
- 师范(23803)
- 州(22535)
- 科学院(22267)
- 经(22181)
- 基金
- 项目(123155)
- 科学(95327)
- 基金(87420)
- 研究(83954)
- 家(80205)
- 国家(79461)
- 科学基金(65717)
- 社会(53943)
- 社会科(51176)
- 社会科学(51165)
- 省(50398)
- 基金项目(46715)
- 自然(43402)
- 划(42692)
- 自然科(42399)
- 自然科学(42382)
- 自然科学基金(41625)
- 教育(36730)
- 资助(34420)
- 发(33162)
- 编号(31847)
- 重点(28476)
- 创(26222)
- 发展(25561)
- 部(25528)
- 计划(25293)
- 展(25140)
- 成果(24608)
- 创新(24576)
- 科研(24030)
共检索到2742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丹 任少雄 苏军 张志伟 王越
以中子为诱变源辐照观赏羽衣甘蓝种子,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及其相关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活性(CAT)、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质膜透性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确定羽衣甘蓝半致死剂量的因素应是发芽率而不是苗高.红鸥和白鸥两羽衣甘蓝品种中子辐照的半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166.17和58.7 Gy,红鸥的辐射敏感性低于白鸥.据分析是因为在强辐照条件下(当中子辐照剂量达到200 Gy)红鸥比白鸥产生的POD和CAT活性更高.本文并对羽衣甘蓝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及其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东晓 王向誉 孙景诗 董亚茹 施新琴 郭洪恩
#N/A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栗昕羽 朱梅 李晓乐 程主明 陈雷
为探究在远红光和干旱胁迫共同影响下,生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最优组合,选择3个品种生菜设置不同程度干旱条件,在远红光不同辐照模式下,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正交试验最优水平及3因素主次关系,分析适宜生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优方案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夜间对散叶品种进行远红光间断辐照,种子萌发期无干旱胁迫,幼苗期增加质量浓度为100g/L的PEG溶液条件下,生菜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茎叶长和鲜重达到最优水平,分别比最不利水平增加107.84%、63.27%、74.02%、173.75%、70.53%和234.26%;正交试验影响因素按照强弱程度依次为生菜品种、夜间远红光环境和干旱程度;经验证表明,散叶生菜幼苗阶段在轻度干旱条件下进行夜间远红光间断补充辐照,与远红光连续辐照或无干旱胁迫相比,根长、茎叶长与鲜重分别增长2.75%~45.45%、13.43%~67.10%和7.46%~81.15%,更有利于幼苗根茎叶伸长与鲜重积累。综上,本研究可为探索植物萌芽和苗期生长发育的光促进手段提供参考。
关键词:
远红光 干旱胁迫 生菜 正交试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怀名 杜广岑 贾翠莹 谭学文 王贤
以花蕾为外植体,离体繁殖羽衣甘蓝(Brassicaoleraceavar.acephalaf.tricolorHort.)8个杂种一代材料。培养基为(mg/L):MS+BA1~2+NAA0.1~0.2+IAA0.5+(或不加)GA30.3+3%蔗糖。平均18%~67%的接种花蕾产生不定芽;约有30%的不定芽发育成完整植物。培养物的严重褐化和再生植物的普遍玻璃质化是影响植株成活的主要因素。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和青霉素,并给以强光照射,可提高植株成活率。
关键词:
羽衣甘蓝,离体繁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美杰 张恩慧 张鑫鑫 孙庆国 李岸 王谦
【目的】研究外源激素6-BA对盐胁迫下甘蓝种子生活力和幼苗生长势及主要酶活性的影响,为提高盐渍地甘蓝的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以甘蓝‘秦甘68’为试验材料,研究盐胁迫下增施0(对照),50,100,200,400,600和800 mg/L 6-BA,对甘蓝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增施100,200和400 mg/L 6-BA,能够提高盐胁迫下甘蓝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3.23%~44.63%,15.37%~18.74%和24.64%~37.42%;株高、茎粗、最大根长、根冠比(200 mg/L 6-BA除外)等较对照增大,分别增加22.79%~65.75%,7.30%~19.71%,5.94%~20.62%和10%~25%;幼苗叶片中CAT、POD和SOD活性提高,最高分别达269.33 U/(g·min)、45.07 U/(g·min)和1 244.37 U/g;MDA含量较对照降低,最低为68.897μmol/g。增施50 mg/L 6-BA对盐胁迫下甘蓝种子萌发有极显著(P<0.01)促进作用,对幼苗叶片中MDA含量有极显著(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洁 马甜甜 剡转转 闫启 周利斌 余玲 张吉宇
#N/A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欢 付小蕾 毛洪玉 祝朋芳
为建立稳定的羽衣甘蓝遗传转化体系,以羽衣甘蓝自交系’Mark 10’,’W02-7’和’Curly 6’为试材,通过单因子试验,比较羽衣甘蓝子叶、子叶柄、子叶片、下胚轴4种外植体的再生能力,筛选培养基中的适宜激素浓度,优化了羽衣甘蓝不同外植体的再生体系。将播种后6d的子叶于最适再生培养基上进行黑暗预培养,以根瘤农杆菌为介导侵染子叶后,于黑暗条件下进行农杆菌与植物材料的共培养。随后转入含有头孢霉素的抑菌培养基中进行抑菌培养,再将子叶移入含有卡那霉素浓度的筛选培养基中进行抗性芽选择,并提取植物基因组DNA进行目的基因的PCR验证,从而建立高效的羽衣甘蓝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最佳的外植体是羽衣甘蓝的子叶,在培养基MS+6-BA 1.0mg·L-1+NAA 0.1mg·L-1上,不定芽分化率可达100%;子叶经2~3d预培养,将OD600值为0.3~0.5的携带DFR基因表达载体的农杆菌菌液离心,以50mL MS重悬液重悬,侵染外植体5min,共培养2d;采用头孢霉素300mg·L-1,抑菌培养3d后,采用10mg·L-1卡那霉素进行抗性芽选择。在播种后30~40d共获得了24个抗性芽,以抗性芽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9株呈DFR阳性,显示外源基因已经成功整合到羽衣甘蓝基因组中,平均转化率为37.5%。本研究结果可以为羽衣甘蓝重要性状基因的遗传转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
根癌农杆菌 羽衣甘蓝 遗传转化 外植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自刚 沈冰 张雁
【目的】阐明桔梗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形态与生理响应机制。【方法】以桔梗种子为材料,采用质量分数5%,10%,15%,20%,25%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测定干旱胁迫下桔梗种子的发芽特征及幼苗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和丙二醛含量等指标,探讨干旱胁迫对桔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1)干旱胁迫下桔梗种子初始萌发时间延后,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芽长、胚根长、胚根长/胚芽长和苗鲜质量等指标均较对照明显降低,且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以上指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干旱胁迫对桔梗幼苗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其对胚芽的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萍 鲜孟筑 胡立勇 徐正华
以7个油菜品种为材料,采用光照培养箱进行不同温度处理,观察油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对照条件下各品种发芽出苗进程基本一致,品种间差异不大,随着温度降低,各品种发芽及出苗进程变缓,圣光77、德油8号、丰油730受低温影响较大;发芽指数、幼苗活力指数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29.5%~99.5%、8.7%~97.5%,平均发芽时间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而明显延长,15℃(光照12h)/10℃(黑暗12h)下延长0.5~4.0d,10℃/5℃下延长4.6~12.0d;随着温度的降低,苗高、根长、总长逐渐降低,其中沣油823受低温影响较小,德油8号、圣光77受低温影响较大,10...
关键词:
油菜 低温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俊风 李庆梅 段新芳 刘广全 彭祚登
用0.05%、0.1%、0.15%、0.2%4种浓度壳聚糖乙酸溶液对酸枣种子浸种24h,以清水浸种24h为对照。25℃恒温培养15d,每天光照8h,酸枣种子的发芽率、种子活力、α-淀粉酶活性、脱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比对照高,壳聚糖处理的最佳浓度为0.1%;用以上4种浓度壳聚糖乙酸溶液喷施正常生长的酸枣幼苗,清水喷洒为对照,其幼苗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壳聚糖浓度为0.1%时效果最佳。
关键词:
壳聚糖 酸枣 种子萌发 幼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泽全 舒长生 董雪芳 赖运平 李俊 魏会廷 彭正松 杨武云
以3个小麦品种为实验材料,在室温(18℃)和低温(4℃)胁迫下测定发芽特性和幼苗(萌发15 d)形态指标,以各性状低温与室温下测定值的比值(相对值)作为小麦耐低温评价指标,评价小麦萌发和幼苗的耐低温特性。结果表明:低温降低小麦发芽速度和阻碍幼苗生长,苗比根对低温敏感,低温的干鲜比大于室温的干鲜重比值;种子萌发和幼苗期的各性状相对值可以作为鉴定小麦耐低温的评价指标。
关键词:
小麦 低温 发芽指数 幼苗生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有志 黄继山 朱杰辉
采用2种光照和8种温度处理研究了光照和温度对小叶章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除30℃外,其他温度处理光照和黑暗处理的种子萌芽率差异不显著,种子萌发表现为非光敏性.在10~35℃,小叶章种子都能萌发,但萌发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30℃,最大萌芽率为54%.高温度处理的种子一般比低温度处理的种子萌发早,如30℃处理的在第2天就开始萌发,而10℃处理的在第4天才开始萌发.在适宜的温度时光照能促进小叶章幼苗的生长,在25℃和30℃,光照处理的幼苗在第10天的生长高度和最大根长都大于黑暗处理.幼苗在不同温度下生长差异较大,其中20~30℃的最大根长无显著差异,但比其他处理的大,为...
关键词:
小叶章 萌芽率 幼苗生长速率 光照 温度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袁帅 董志晓 赵煜晗 杨建 易莉美 聂聪 凌瑶 马啸
为探究不同~(60)Co-γ辐射剂量对扁穗雀麦(Bromus catharticus)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本研究比较和分析了不同辐射剂量~(60)Co-γ(0、50、100、150、200、250、300 Gy)处理下种子萌发指标、幼苗根系和叶片形态指标及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态指标方面,种子发芽势随辐射剂量的上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50 Gy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为32%。除50 Gy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率、幼苗苗高和根长与50和100 Gy处理下的幼苗叶长略高于对照(0)外,其余各剂量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除150 Gy处理下幼苗叶面积小于对照外,其余处理下叶宽、茎粗和叶面积均高于对照。幼苗根系表面积和体积与辐射剂量的变化呈反比。根系平均直径在~(60)Co-γ辐射处理下与对照间无明显差异(P> 0.05)。当辐射剂量为250和300 Gy时,幼苗全部死亡。在幼苗生理生化指标方面,幼苗脯氨酸(proline, Pro)、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和叶绿素(chlorophyll, Chl)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均受~(60)Co-γ辐射的显著影响(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珊珊 向振勇 康洪梅 杨文忠
云南蓝果树为中国特有极度濒危一级保护植物,为探讨云南蓝果树濒危机理并进行有效保护,通过野外原位实验和室内受控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云南蓝果树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是否有自毒效应。结果表明:野外条件下,云南蓝果树的种子萌发受野外枯枝落叶和自身种皮的显著抑制;室内受控实验发现,云南蓝果树的根、茎、叶和种皮浸提液对种子萌发都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抑制作用,其中,根的抑制作用最强(80.90%),种皮的抑制作用最弱(13.59%),而且云南蓝果树的根、茎、叶浸提液和根际土壤对幼苗生长(株高、叶片数和生物量)也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