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51)
- 2023(12400)
- 2022(10374)
- 2021(9767)
- 2020(8223)
- 2019(18674)
- 2018(18136)
- 2017(34414)
- 2016(18284)
- 2015(20628)
- 2014(20240)
- 2013(19136)
- 2012(17260)
- 2011(14928)
- 2010(15140)
- 2009(13603)
- 2008(12652)
- 2007(10680)
- 2006(8870)
- 2005(7719)
- 学科
- 济(65153)
- 经济(65031)
- 管理(53382)
- 业(48961)
- 企(41665)
- 企业(41665)
- 方法(31589)
- 数学(27254)
- 数学方法(26859)
- 财(21095)
- 中国(18912)
- 农(18684)
- 制(16503)
- 业经(14551)
- 学(13238)
- 体(12923)
- 务(12840)
- 财务(12783)
- 财务管理(12713)
- 审计(12224)
- 企业财务(12066)
- 农业(11634)
- 地方(11442)
- 理论(11268)
- 融(11267)
- 金融(11260)
- 银(11092)
- 银行(11073)
- 技术(11002)
- 贸(10952)
- 机构
- 大学(240214)
- 学院(238865)
- 济(95866)
- 管理(95446)
- 经济(93912)
- 理学(83184)
- 理学院(82356)
- 管理学(80904)
- 管理学院(80451)
- 研究(75282)
- 中国(58370)
- 京(49358)
- 财(48957)
- 科学(43845)
- 财经(38584)
- 中心(37044)
- 农(35722)
- 经(35361)
- 所(35223)
- 江(35030)
- 业大(33935)
- 研究所(31529)
- 范(30465)
- 师范(30109)
- 经济学(29859)
- 北京(29602)
- 财经大学(29114)
- 院(28350)
- 农业(27808)
- 州(27122)
- 基金
- 项目(170542)
- 科学(135831)
- 研究(127203)
- 基金(125873)
- 家(110110)
- 国家(108864)
- 科学基金(94394)
- 社会(82537)
- 社会科(78090)
- 社会科学(78067)
- 基金项目(66669)
- 省(65785)
- 自然(60030)
- 教育(59346)
- 自然科(58621)
- 自然科学(58602)
- 自然科学基金(57537)
- 划(55642)
- 编号(51089)
- 资助(49714)
- 成果(41518)
- 部(38689)
- 重点(38461)
- 创(36388)
- 发(35374)
- 课题(34941)
- 国家社会(34914)
- 制(34069)
- 创新(34029)
- 教育部(33986)
共检索到348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飞 郭云南
公共舆论监督是国家治理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媒体关注审计结果是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外部机制。国家审计通过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向社会公开审计发现的问题,借助社会舆论监督的力量来共同服务国家治理。本文利用审计署首次详细发布中央预算执行审计结果与整改公告的机会,考察了媒体关注度与审计发现问题和整改结果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审计结果公告日,审计发现问题中涉及的金额越大且性质越严重的部门,越容易引起媒体的关注;但在整改公告日,审计发现问题中涉及的金额越大且性质越严重及整改力度较强的部门与媒体关注度虽然正相关,但证据微弱。因此,审计机构应改善与媒体的关系,引导媒体持续关注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同时,改...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贾云洁 吴靖雯 郭政
审计整改报告是反映审计工作成效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动态追踪审计整改报告,可以有效识别审计整改工作的变迁特征及影响因素。文章以2014—202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报告为研究样本,运用关键词分析法,量化分析我国预算执行审计整改工作变迁特征。研究发现,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审计整改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和根本遵循;审计整改领域不断扩大、力度不断加强;多方整改责任落实落细,整改监督合力机制逐渐形成。今后应继续强化审计整改后续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审计整改情况公告机制,提升审计整改实效,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马蔡琛
如果说早些年的审计工作报告,是百姓期待的一场"审计风暴",那么今天的中国国家审计,已然完成了这一制度建设早期"飘风骤雨"中的奠基式洗礼,进入了和谐社会视野中构建审计"免疫系统"的成熟时期。这既是中国经济改革内在逻辑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家审计走向成熟所不得不经历的成长过程。预算执行审计对诸多财政问题的系统性制度检疫,也大致勾勒出一条以审计监督的"免疫系统"功能,渐推渐进地实现预算运行机制重塑的制度演化路径。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宋生 李睿 刘青青
已有研究发现中央预算执行审计促进了政府部门制定法规政策,但政府部门人员是有限理性的"行政人",有时会以"自我满意"的"平静生活"而非公共利益最大化为行为准则,因此这些政策是否真的源于审计整改意见值得研究。为此,本文利用ICTCLAS语义系统,从2008~2015年中央预算执行审计报告中提取关键审计词,匹配国务院某部门审计后制定的各项政策的文本,检视审计对部门政策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影响被审计部门的激励与内部监督机制,以及其人员选择"平静生活"的行为动机、逻辑与评价方式,增加部门政策数量。对部门审计越深入、负面评价程度越高、审计地域范围越广,被审计部门政策数量越多;党的十八大后,政策数量增加了50.83%;后续跟踪审计时的影响小于首次审计,说明审计改变了被审计部门人员的激励。研究基于"行政人""平静生活"假设,厘清审计影响部门政策产出的逻辑与内在机理,为衡量审计成果找到一种新的方法,为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提供实证依据。
关键词:
中央预算执行审计 效果分析 国家治理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田高良 司毅 韩洁 卞一洋
近年来,税收激进的研究越来越强调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利益冲突会导致自利的管理层在避税的同时通过转移公司资源实现自身的机会主义行为,为股东带来非税收成本,税收激进成为一个代理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媒体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被视为新兴转轨经济体中重要的外部公司治理力量,可以有效缓解各种代理问题。同时,在中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独特制度背景下,实际控制人性质不同的公司由于税收政策和代理问题的差异有着不同的税收激进动机,也为检验这一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在代理理论框架下,结合中国的制度背景,研究媒体关注是否及如何影响管理层税收激进行为及其经济后果就显得尤为必要。利用2011年至2014...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于忠泊 田高良 齐保垒 张皓
文章以2001~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盈余管理的视角研究媒体关注的公司治理机制。通过分析媒体关注的公司治理机制,文中提出了两个竞争性的假设:有效监督假设和市场压力假设,实证结果支持市场压力假设,媒体关注通过资本市场发挥公司治理功能。大量的媒体关注给管理者带来了强大的市场压力,迫使其为了满足市场预期而进行基于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并且这种压力在分析师数量较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的情况下更加明显;但是,管理者并不会因为市场压力而采取对公司长期业绩损害较大的基于实际经营活动的盈余管理,相反媒体关注会减少这种行为,并且在分析师数量较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的情况下减少得更加明显。市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傅樵 高晓雅
以2002~2016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为研究对象,从发现腐败、惩治腐败和预防腐败三个角度阐述政府审计、媒体关注与腐败治理的关系。研究发现:政府审计效能越高,腐败治理的效果越好。具体而言:从政府审计投入的角度来看,国家审计人员数和被审计单位数越多,腐败治理效果越好;从政府审计问责的角度来看,加大对违规金额的问责力度有利于改善腐败治理的效果。媒体关注越多的地区,腐败治理的效果也越好,其中,关于"腐败"的媒体关注、关于"政府审计"的媒体关注对腐败治理的作用更明显。媒体关注度越高,越有利于促进政府审计范围扩大带来的腐败治理作用。细化媒体关注指标后,发现关注"腐败"或"政府审计"及同时关注二者的媒体报道越多,越有利于政府审计范围扩大带来的腐败治理效果的提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范涤
以沪深A股市场的1283家上市公司20092015年发布的季度盈余公告作为研究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方法,研究了媒体关注度、媒体情绪与资产价格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告日前,媒体报道的数量可以影响公司信息披露的程度;媒体报道数量的增加,仅仅会对盈余水平高的小组的即期反应造成显著正影响,对其滞后反应造成显著负影响;从报道情绪上来看,正面情绪的增多会造成资产价格有正的即期反应和负的滞后反应,负面情绪的增多仅仅会造成低盈余水平组有负的即期反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范涤
以沪深A股市场的1283家上市公司2009~2015年发布的季度盈余公告作为研究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方法,研究了媒体关注度、媒体情绪与资产价格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告日前,媒体报道的数量可以影响公司信息披露的程度;媒体报道数量的增加,仅仅会对盈余水平高的小组的即期反应造成显著正影响,对其滞后反应造成显著负影响;从报道情绪上来看,正面情绪的增多会造成资产价格有正的即期反应和负的滞后反应,负面情绪的增多仅仅会造成低盈余水平组有负的即期反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芃 卢珊 杨楠
本文以2005—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财务舞弊的视角,结合企业控制权属性,研究了不同的媒体报道基调和媒体报道平台所带来的公司治理效应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媒体关注度越高的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可能性越小;相比正面媒体关注(正面报道倾向),负面媒体关注(负面报道倾向)更能抑制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相比国有企业,网络媒体报道对财务舞弊的治理效应在非国有企业表现得更加显著,而传统媒体报道则正好相反。总之,本文研究结果证实媒体关注能够对财务舞弊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但是媒体关注的这种公司治理效应的发挥还受到公司控制权属性、媒体报道基调和媒体类别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我国特定制度背景下媒体关注的公司治理角色。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冉明东 贺跃
本文运用2005~201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媒体关注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以及市场化程度这一制度环境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媒体关注度越高,其年度审计费用越高,且该效应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升更加显著。这说明审计客户在媒体上的高度曝光会使得审计师更加担心审计失败暴露的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名誉损失和恢复成本,导致审计师在审计契约谈判过程中要求更高的预期风险补偿,最终表现为审计收费溢价的提高。因此,本文认为媒体通过对审计师鉴证行为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对上市公司治理的作用,且媒体治理效应会受到制度环境的制约。
关键词:
媒体关注 市场化程度 审计收费 制度环境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薛芬
政府预算是政府配置资源的重要工具,是国家治理的核心,国家治理理念推动政府预算朝着规范、透明、绩效、民主的方向变革。国家治理离不开审计监督,预算执行审计要适应政府预算变革的形势,以改革的思维进行战略转型,从而顺应政府预算规范、透明、绩效、民主的变革发展需要。对预算执行审计在审计范围、层次上重新作出战略定位,并以预算绩效审计为战略重点,积极推动公众参与机制建设,建立审计结果公开制度,是预算执行审计战略转型的重要思路。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陶春华 陈鑫 黎昌贵
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20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ESG评级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ESG评级越高,审计费用越低。通过替换变量、改变样本、滞后一期、PSM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媒体关注度越高,企业ESG评级对审计费用的负向影响越显著,说明媒体关注对ESG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机制检验表明,ESG评级能够降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风险,减少审计努力和审计风险溢价,进而降低审计费用。此外,ESG评级降低审计费用的作用在非四大审计和非国有企业更加显著。研究体现了ESG的积极效应,丰富了ESG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检验了媒体关注的治理作用,为ESG相关政策的完善和推行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康明惠 陈佳敏 苗苗
基于媒体关注视角,以2012—2017年中国A股市场上的高送转股票为研究对象,探究内部人减持之前是否有动机通过高送转政策制造名义价格幻觉,并利用股市媒体效应,便于在高位下减持实现财富转移。研究发现内部人有意通过高送转进行价值转移,增大其减持利益。证明了"减持"为前因,"高送转"为后果的因果关系。并进一步发现内部人减持规模对高送转政策的正向作用与市场行情相关,而且具有减持动机的内部人会进行主动媒体策略管理,异常媒体关注对高送转比例起正向作用。研究结果识别了高送转决策背后可能潜藏的动机,拓展了有关高送转决策内在机理的研究,并为监管部门整治高送转乱象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送转 内部人减持 媒体关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婷 张敦力
审计报告改革后新增的关键审计事项内容可视为审计师对外披露的“工作底稿”,提供了沟通精细化审计流程的窗口。文章基于2016—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新型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部分的内容,考察上市公司高管负面新闻对审计师差异性应对的影响。研究发现,媒体对公司高管的负面报道越多,审计师在关键审计事项部分披露的差异化应对措施越丰富,表现为审计应对段文本的余弦相似度越低。横截面异质性检验发现,对于审计师“免责”动机较强的公司,高管负面新闻对审计应对差异化程度的影响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存在负面新闻越多的高管,其所在公司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的控制风险和固有风险以及审计师的连带监察风险越高,进而导致审计应对的差异化程度越高。经济后果检验发现,审计师对媒体负面新闻的差异性应对增强了资本市场定价效率,降低了存在负面新闻公司的股价同步性水平。本文从差异性审计应对视角探讨了新型审计报告模式下外部媒体监督对审计师决策的影响,为推进审计报告改革提供了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