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97)
2023(12951)
2022(10946)
2021(9814)
2020(8426)
2019(19226)
2018(18469)
2017(35585)
2016(19349)
2015(21744)
2014(21595)
2013(21458)
2012(20378)
2011(18588)
2010(18851)
2009(17618)
2008(17434)
2007(15989)
2006(14265)
2005(13052)
作者
(61023)
(51212)
(51183)
(48720)
(32473)
(24638)
(23292)
(19998)
(19267)
(18107)
(17796)
(16951)
(16471)
(16204)
(16097)
(15949)
(15502)
(15167)
(14788)
(14681)
(12961)
(12587)
(12576)
(11799)
(11531)
(11460)
(11253)
(11175)
(10379)
(10102)
学科
(97459)
经济(97371)
管理(53753)
(49409)
(39595)
企业(39595)
方法(39110)
数学(34878)
数学方法(34629)
(23666)
银行(23520)
(23450)
(22174)
中国(22150)
(21385)
地方(21130)
(21066)
(20392)
业经(18403)
(17983)
金融(17981)
(16049)
贸易(16040)
(15526)
农业(14367)
地方经济(13589)
(13568)
环境(13366)
(13117)
制度(13108)
机构
大学(289507)
学院(287115)
(127727)
经济(125221)
管理(105767)
研究(103210)
理学(90657)
理学院(89582)
管理学(88099)
管理学院(87570)
中国(83730)
科学(64132)
(60507)
(59518)
(57641)
(54440)
研究所(49763)
中心(47785)
农业(47683)
业大(47395)
财经(46034)
(44328)
(41777)
经济学(41141)
北京(37706)
经济学院(37088)
(35853)
(34969)
(34773)
师范(34458)
基金
项目(189795)
科学(147617)
基金(138767)
研究(129961)
(124072)
国家(123063)
科学基金(103403)
社会(84807)
社会科(80454)
社会科学(80426)
(73917)
基金项目(73744)
自然(68150)
自然科(66599)
自然科学(66572)
自然科学基金(65443)
(62672)
教育(58914)
资助(56744)
编号(49690)
重点(43490)
(41887)
(41390)
成果(39807)
(39130)
科研(37270)
计划(36836)
创新(36814)
国家社会(35861)
教育部(35279)
期刊
(141065)
经济(141065)
研究(87016)
中国(54448)
学报(53774)
(52499)
科学(45893)
(45350)
(40788)
金融(40788)
大学(39207)
学学(37757)
管理(37056)
农业(33364)
财经(24363)
经济研究(24270)
技术(22141)
教育(21059)
(20935)
业经(20310)
问题(18606)
(18003)
技术经济(15803)
(14919)
(14695)
理论(14136)
统计(14110)
商业(13578)
业大(13469)
国际(13446)
共检索到4367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雨露  马勇  
文章以跨国数据为基础,对中央银行是否应分离银行监管职能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央银行未分离或未完全分离银行监管职能的国家,其金融稳定性通常更高,经济增速更快,而且未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倾向"。这意味着金融监管的独立性并不是简单地将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的问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也并不必然排斥其继续实施金融监管职能。通过将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兼容性置于政治经济学框架下加以解读,文章发现真正影响金融监管实际独立性的并非监管主体的设置问题,而是更广泛地依赖于不同的政治制度条件。上述结论表明,如何在既定的政治制度和政策框架下切实加强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协调与配合才是问题的核心和关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尹继志  
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美英等国家和地区积极推动金融监管改革,赋予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从理论上分析,加强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需要。构建我国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应明确中央银行履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法律地位,赋予其开发、使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和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权力,并建立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的协调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邵梦竹  
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就构建宏观审慎政策监管框架达成共识,但关于宏观审慎政策的监管主体尚无定论。中央银行在经历了金融监管职能的分离和回归后,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赋予了审慎监管的重要职责。文章从理论层面出发,重点分析中央银行履行金融监管职能的必要性以及作为宏观审慎监管主体的优势,为各国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制度框架提供参考意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尔科姆·艾迪  司马亚玺  
追求金融稳定是比中央银行的传统货币政策职能更加微妙和复杂的一项工作。它必然不仅包括定量的框架,而且遵循历史经验视角对风险的详细监测微观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关系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中央银行在金融稳定政策方面的作用,以及宏观审慎监管的相关概念。我将谈谈微观与宏观审慎监管的相互关系,以及我们如何在监管体系的设计中体现这种关系。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周永胜  
本文从国际金融危机教训总结角度入手,分析了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从我国中央银行应对系统性风险的天然优势出发,对我国央行履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可行性与现实性进行了逻辑判断。最后,针对我国金融监管现状,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注重宏观审慎监管、切实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维护我国金融稳定。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夏洪涛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着力加强以宏观审慎监管为重要内容的金融监管改革。本文在分析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对赋予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反思,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强化我国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权限的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百花  
一、资本监管影响宏观经济的原理分析银行资本——银行信贷规模——国民生产总值三者紧密相关。监管当局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状况做出要求,银行资本要足以支持其风险资产。在经济下滑阶段,信贷风险增加,严格的资本要求导致银行贷款的收缩,从而恶化宏观经济整体;而在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信贷风险下降,同样的资本能够支持更多的资产,信贷扩张加速,进而推动经济进一步繁荣扩张,因而资本监管能够加剧经济周期的波动。资本监管的亲周期性(PROCYCLICALITY)就是指监管资本要求会加剧经济周期波动的剧烈程度,在经济衰退时,推动经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黑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中央银行的监管目标就是使银行业经营具有较强安全性和稳定性 ,促进金融创新和有效竞争。俄罗斯金融监管当局在整个国家进行激进式改革中 ,对原国有银行进行了股份制改造 ,对银行呆账进行了核销 ,面对国有企业转制和国家的经济衰退 ,俄中央银行成功地进行了几次币制改革 ,使得卢布币值和金融秩序日趋稳定 ,经济开始复苏 ,银行资本金明显增加 ,初步实现了商业化经营。尽管目前还不能断定俄罗斯所进行的金融改革成功与否 ,但其作为前车之鉴 ,对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的基本结论是 ,没有处理危机经验的中央银行不是成熟的中央银行 ;成熟的中央银行要求保持目标模式、机构设置和职能设定的一致性 ;一致...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思晖  樊明太  
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下,对我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双支柱"的互动作用做出评价。研究表明:在正向利率冲击下,相较于单一货币政策,模型加入最低资本充足率监管有利于减少经济波动和促进金融稳定,这一政策效果随着表外资产进入宏观审慎的监管范围而更加显著;将货币政策改为数量规则后,结论基本不变。总的来看,"双支柱"政策对降低经济波动和抑制金融风险具有明显效果,在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之前,数量型货币政策在我国仍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尹久  
本文认为宏观审慎监管实质是宏观流动性管理,本质上具有归属于中央银行的特性,它与中央银行在职能、货币信贷政策工具、独立性等方面有内在一致性,却与微观审慎监管有天然冲突性。现有对微观审慎监管的改革思路没能体现宏观审慎监管的实质,应该从其本质入手关注系统重要性的机构、系统重要性的行为及系统重要性的产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尹继志  
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美等主要国家加快了金融监管改革步伐。在新的金融监管框架中,中央银行的监管地位明显加强。实际上,中央银行在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能、实施货币政策、开展宏观审慎监管和维护支付清算系统运行中都扮演着金融稳定的重要角色。因此,强化中央银行监管权限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担负着维护金融稳定的法定职责,在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中,应进一步明确其监管地位,赋予其应有的监管权限。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尹继志  
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美英等国家和地区在金融监管改革中均赋予了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从理论上分析,加强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需要。构建我国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应明确中央银行履行宏观审慎管理职能的法律地位,赋予其开发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和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权力,并建立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的协调机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叶茂  
银监会成立后,随着监管职能已经慢慢从中央银行内部分离出来,监管职能分离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地位也越来越引起重视。本文首先从监管职能的分离谈起,从防止潜在的通货膨胀,科学、民主地制订和执行货币政策和提高其专业化水平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加强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地位的必要性。文章还论述了在加强整个央行体系与政府的独立地位的同时,也要给予地方央行一定的货币政策制订的自主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艾洪德  蔡志刚  
增强中央银行独立性是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断增强 ,但也存在许多问题。银监会的成立将改变中央银行同时负有银行监管与货币政策职能的状况 ,大大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但这一改革还很不彻底 ,建议从目前及长远两方面分步采取措施加以完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马光  
本文对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至今20年的分析,探讨在我国CBI与通货膨胀率和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我国的数据支持已有的结论:1995年人民银行规范之前,存在CBI过低与通货膨胀率过高的现象;而1995年之后,CBI提高对应着较低的通胀率;1984-2001年的经济增长并没有表现出与CBI之间的明显关系。历史数据显示,我国的中央银行独立性过度受到政府干预,造成物价和经济激烈波动;但是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在逐步提高,货币政策的效力也在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