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28)
- 2023(9544)
- 2022(7327)
- 2021(6596)
- 2020(5323)
- 2019(12030)
- 2018(12013)
- 2017(22984)
- 2016(12678)
- 2015(14388)
- 2014(14673)
- 2013(13909)
- 2012(12579)
- 2011(11281)
- 2010(11344)
- 2009(10912)
- 2008(11063)
- 2007(10359)
- 2006(9451)
- 2005(8841)
- 学科
- 济(46684)
- 经济(46602)
- 管理(39604)
- 业(33809)
- 企(28602)
- 企业(28602)
- 制(22175)
- 银(19552)
- 银行(19405)
- 行(18104)
- 中国(17527)
- 方法(15147)
- 财(14699)
- 农(14622)
- 业经(13769)
- 融(12695)
- 金融(12693)
- 度(12530)
- 制度(12499)
- 数学(12450)
- 数学方法(12315)
- 体(12043)
- 地方(10622)
- 体制(10053)
- 业务(10050)
- 农业(9309)
- 银行制(8746)
- 学(8439)
- 务(8433)
- 财务(8391)
- 机构
- 大学(173818)
- 学院(172725)
- 济(70910)
- 经济(69247)
- 管理(63081)
- 研究(59777)
- 中国(53145)
- 理学(52193)
- 理学院(51605)
- 管理学(50754)
- 管理学院(50423)
- 财(38775)
- 京(37700)
- 科学(33428)
- 江(29341)
- 所(29311)
- 财经(28958)
- 中心(28683)
- 农(28289)
- 经(26212)
- 研究所(25918)
- 北京(23795)
- 银(23643)
- 州(23348)
- 业大(22767)
- 经济学(22763)
- 银行(22666)
- 范(22385)
- 师范(22158)
- 院(22010)
- 基金
- 项目(109669)
- 科学(86531)
- 研究(83791)
- 基金(78917)
- 家(67920)
- 国家(67333)
- 科学基金(57966)
- 社会(54208)
- 社会科(51252)
- 社会科学(51241)
- 省(42707)
- 基金项目(41112)
- 教育(39006)
- 划(35652)
- 自然(35061)
- 自然科(34209)
- 自然科学(34202)
- 编号(34199)
- 自然科学基金(33593)
- 资助(31153)
- 成果(29426)
- 制(26283)
- 重点(25261)
- 课题(24922)
- 部(24516)
- 发(23664)
- 国家社会(22842)
- 创(22678)
- 性(22102)
- 教育部(21496)
共检索到2892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彭芸
中央银行沟通作为管理市场预期的主要工具,在引导市场预期,从而改善经济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后危机时代,为了建立起有效的预期管理框架,中央银行需要高度重视沟通的制度化建设,明确中央银行沟通的首要目标和中介目标,制定有效的沟通策略,充分发挥沟通在管理预期方面的工具作用,进而提高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付英俊
近些年来,主流经济学家将信息与福利的关系引入经济学研究当中,引起了学者们极大的关注。本文基于M-S扩展模型的分析,考察了中央银行沟通信息的公开度、精确度与社会福利三者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央行沟通设计的基本规则。研究结果表明:在沟通内容上,当中央银行信息的精确度较高时,提高信息的公开度会促进社会福利,央行应该"直言不讳"地与经济主体进行沟通。当中央银行信息的精确度较低,且经济主体的从众动机较强时,降低信息公共度能减小社会福利损失,此时央行应该选择"沉默不语"的沟通策略。当央行信息的精确度较低,经济主体的从众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邹文理 王曦
中央银行沟通作为一种新型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意味着中央银行向公众公布其未来的政策意图,引导经济主体预期,进而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已经得到了各国货币当局的重视。尽管中央银行沟通行为非常重要,但国内对于如何识别和量化这种行为仍然没有非常恰当的方法,因此,构建一套能够较为准确度量我国中央银行沟通行为的量化指标非常必要。通过从我国货币政策委员会季度例会会谈纪要中提取蕴含中央银行沟通行为的信息资料,结合语言学和逻辑学自动打分技术构建的一组量化中央银行沟通行为指标,研究发现,采用自动赋值方法得到的量化指标能够较好地体现中央银行的沟通行为;而且,货币当局的沟通行为与货币政策实际操作同等有效。
关键词:
中央银行沟通行为 指标 自动赋值法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万志宏 曾刚
最近十几年来,各国中央银行政策理念和实践发生了重要转变,中央银行开始加强与公众的政策信息沟通,提高政策透明度。2008年以来,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失效使得各国央行更为倚重旨在引导预期的沟通政策,推动了关于未来政策路径的"前瞻性指引"实践。政策创新激发了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梳理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系统性地总结关于中央银行沟通的观念和理论的变化,探讨沟通实践中的策略、机制与效果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郑志凌
中央银行信息的价值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中央银行的信息具有正的经济价值。首先,中央银行的信息能以信号的形式影响经济决策。社会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经济决策是否正确等都需要某种信号予以显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彭芸
成功的沟通,对于有效引导市场预期、促进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都富有积极的意义。随着"预期管理"成为货币政策的核心任务,沟通成为了管理预期的重要工具。中央银行沟通无疑在引导市场预期,从而改善经济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中央银行沟通 货币政策 预期管理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朱宁 许艺煊 邱光辉
本文首先在开放经济环境下基于传统非套补利率平价理论,将中央银行沟通指示器引入理论模型进行研究。然后以2006年10月-2014年12月期间中国人民银行沟通频数和人民币汇率数据为样本,采用EGARCH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央银行沟通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总体影响、不同沟通渠道以及口头沟通的不同主体、不同内容和不同货币政策取向沟通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1)中央银行沟通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有较为显著的影响;(2)书面沟通的作用效果优于口头沟通;(3)口头沟通中行长沟通与他人沟通相比更有效;(4)口头沟通中关于货币政策取向沟通的效果优于宏观经济展望;(5)宽松意图沟通的效果优于紧缩意图。本文的...
关键词:
中央银行沟通 汇率波动 EGARCH模型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强 胡荣尚
本文利用2006年10月1日至2013年8月23日的数据,运用EGARCH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央银行沟通对不同期限的各类市场利率以及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的影响,并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央银行沟通对短期利率有显著的影响,对中长期利率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效果并不明显,在金融危机期间对各类市场利率的影响程度更大;口头沟通对各类市场利率的影响效应比书面沟通要大;沟通对利率水平和波动的影响是不对称的,带有紧缩意图的沟通比带有宽松意图的沟通作用大。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中央银行沟通在货币政策操作中的作用,中央银行还需进一步加强沟通,以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中央银行沟通 利率期限结构 EGARCH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彭芸
成功的沟通,对于有效引导市场预期、促进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富有积极的意义。沟通这一政策工具日益受到中央银行的重视,也成为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有关中央银行沟通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不断拓展和深入。本文就目前中央银行沟通研究的态势,围绕几个主要问题进行评述,阐发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沟通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云峰 李仲飞
近年来,中央银行沟通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本文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美联储、英格兰银行和欧洲中央银行的沟通内容、沟通方式、沟通时机和沟通效果4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各国中央银行沟通策略不一样,但都取得很好的沟通效果。
关键词:
中央银行沟通 策略 效果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万志宏 李凤
中央银行的金融稳定性沟通对维护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央行日益增强了对金融稳定性的关注,有关金融稳定性沟通的实践也在不断深化。通过对各国央行近年来有关金融稳定性沟通的实践加以总结和评估,并针对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金融稳定性沟通的现状,对提高我国中央银行的稳定性沟通的效率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稳定性 中央银行沟通 政策透明度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国培 潘再见
本文以2006年10月~2012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沟通实践为样本,采用EGARCH模型检验我国中央银行沟通对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中央银行沟通对金融资产价格有一定影响,且影响的方向符合中央银行预期,但效果不够明显,特别是对长期利率的影响微弱;(2)口头沟通对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比书面沟通更明显;(3)央行行长沟通对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大于他人沟通。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央银行沟通可作为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配合使用,以丰富政策工具的组合菜单;在沟通策略上,应注重口头沟通与行长沟通,提高沟通效果。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彭芸
随着金融实践的不断发展,中央银行沟通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通过成功的沟通,有效引导市场预期,促进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提高,已经成为各国中央银行的共识。从世界范围看,近十多年来,中央银行沟通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沟通不仅受到了各国中央银行的重视,也成了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当前我国中央银行沟通的现状鉴于沟通在预期管理方面所具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潘再见
中央银行沟通是中央银行管理预期的重要工具。本文基于新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采用待定系数法推导利率的决定方程,进而阐释中央银行沟通引导利率预期的内在机理和渠道。本文还进一步利用2006年10月至2012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沟通数据,运用EGARCH实证检验利率对中央银行沟通的反应。研究发现:中央银行沟通确实能向金融市场传递有效信号,使利率做出与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一致的反应,但却未能减少不确定性,降低利率的波动率;口头沟通的效果优于书面沟通,行长沟通的效果优于他人沟通。本文最后提出了增强中央银行沟通效果的若干思考。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曾刚 万志宏
中央银行沟通是中央银行面向公众的信息供给与交流行为。近20年来,主要发达国家央行纷纷强化了中央银行沟通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角色,金融危机后更进一步深化了关于未来货币政策路径的"前瞻性指引"。本文总结了中央银行沟通的国际实践和最新进展,并针对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沟通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中央银行沟通 前瞻性指引 货币政策透明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