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42)
2023(10119)
2022(8458)
2021(7710)
2020(6262)
2019(14359)
2018(14057)
2017(28187)
2016(14893)
2015(16704)
2014(17041)
2013(16729)
2012(16043)
2011(14898)
2010(15257)
2009(14235)
2008(14326)
2007(13018)
2006(12062)
2005(11456)
作者
(43985)
(36671)
(36486)
(35218)
(23862)
(17540)
(16832)
(14153)
(13915)
(13711)
(12825)
(12273)
(12070)
(11953)
(11857)
(11302)
(10899)
(10720)
(10685)
(10290)
(9522)
(8922)
(8883)
(8507)
(8467)
(8457)
(8304)
(7953)
(7463)
(7206)
学科
(81272)
经济(81207)
管理(43924)
(38826)
(31996)
企业(31996)
方法(28313)
数学(24984)
数学方法(24720)
(21309)
银行(21164)
(20022)
(19901)
地方(18941)
中国(18354)
(17580)
(15782)
(15545)
金融(15545)
业经(15510)
(15359)
地方经济(12880)
(12221)
贸易(12209)
(11838)
(11798)
制度(11792)
(11444)
(10693)
理论(10627)
机构
大学(221992)
学院(221187)
(104028)
经济(101902)
管理(82876)
研究(80049)
理学(68926)
中国(68559)
理学院(68188)
管理学(67194)
管理学院(66760)
(50594)
(46214)
科学(44218)
(40636)
财经(39216)
中心(37420)
研究所(36216)
(35552)
(35039)
经济学(34079)
(33581)
经济学院(30329)
北京(29573)
(29159)
财经大学(29114)
(28490)
银行(28044)
(27797)
(27779)
基金
项目(134327)
科学(106424)
研究(99432)
基金(99175)
(85349)
国家(84661)
科学基金(72699)
社会(65516)
社会科(62211)
社会科学(62194)
基金项目(50342)
(50231)
自然(45063)
教育(44979)
自然科(44028)
自然科学(44017)
自然科学基金(43292)
(42463)
资助(42425)
编号(39666)
成果(34347)
(30338)
重点(30011)
(29409)
国家社会(27713)
课题(27471)
(27313)
(26751)
教育部(26590)
人文(25881)
期刊
(122085)
经济(122085)
研究(76901)
中国(44397)
(41999)
金融(41999)
(39368)
管理(32140)
学报(31015)
(30185)
科学(28371)
大学(23435)
学学(22122)
财经(21372)
经济研究(21339)
教育(19831)
农业(18448)
(18436)
技术(18315)
业经(16309)
问题(15153)
(13384)
国际(12851)
理论(12726)
技术经济(12093)
统计(11429)
图书(11300)
实践(11198)
(11198)
世界(11194)
共检索到3636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云峰  李仲飞  
根据《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本文构造了中央银行沟通指示器变量,检验了中央银行沟通在货币政策中的有效性。本文分别比较了沟通信息、前瞻性宏观经济信息和当期宏观经济信息对利率变化的影响及各自对利率变化的预测能力,检验了沟通信息与宏观经济信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评论、预期宏观经济信息以及通货膨胀都与利率变化显著相关;但在预测利率变化上,沟通信息不能胜过宏观经济信息。此外,中央银行沟通信息只是宏观经济信息的补充,并不能完全替代宏观信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勇  梁燚焱  
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展开信息沟通是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重要内容,信息沟通是否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又是引导市场主体形成宏观经济运行风险预期,进而实现有效预期管理的关键。我们以2001-2015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作为文本信息源,通过措辞提取法构建宏观经济沟通指数以量化这一沟通的信息内容,运用时差相关分析和回归预测分析,考察宏观经济沟通指数对宏观经济景气系列指数的预测性,从而对信息精确度做出判断,并进一步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探讨信息沟通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效应,来检验其引导市场主体宏观经济运行风险预期的有效性。研究显示:从短期看,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的信息沟通具有较高精确度;中央银行越传递宏观经济向好信息,就越有利于市场主体对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形成乐观预期,进而降低利率总体水平,且其作用力度和持久性有限,短期效应大于长期效应。这意味着,信息沟通引导市场主体预期所表现出的短期性,可能与其较为短期的信息精确度相关,信息精确度会制约信息沟通的有效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尹继志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中央银行为了引导和管理市场预期,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越来越重视与社会公众在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决策和货币政策操作方面的信息沟通。由于各国中央银行所处的体制和环境不同,客观上存在着信息沟通的不同策略。这种差异化的信息沟通方法,既是中央银行对信息沟通所带来的收益与风险进行权衡的考虑,也是为取得更好的信息沟通效果所需要。我国中央银行近年来在多方面致力于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提高,但在提高信息沟通的有效性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曾刚  万志宏  
中央银行沟通是中央银行面向公众的信息供给与交流行为。近20年来,主要发达国家央行纷纷强化了中央银行沟通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角色,金融危机后更进一步深化了关于未来货币政策路径的"前瞻性指引"。本文总结了中央银行沟通的国际实践和最新进展,并针对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沟通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书朦  
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信息沟通总体上能够对通胀预期产生顺应既定调控方向的政策效应,且口头沟通的影响效果要强于书面沟通,但这种引导效应的传导既受限于其他影响通胀预期形成的宏观经济变量波动,又具有较明显的时滞性特征。因此,我国应提高基础统计金融数据的编制质量,增强货币政策信息的可信度与准确度,完善货币政策信息的沟通内容,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双向货币政策信息沟通体系,注重不同货币政策信息沟通方式的有效结合,强调货币政策信息沟通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合理搭配,提升沟通策略的可信性、灵活性与及时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会恒  
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双轨制经济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制度环境,买方市场已经初步形成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环境,通货紧缩是近几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的基本状态。总的来看,当前宏观经济环境限制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充分发挥。因此,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本途径是深化改革,以消除转轨时期相对不稳定的经济体制基础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合理选择货币政策及其取向。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云峰  王彦卿  
本文针对中央银行应该沟通什么、怎样沟通,中央银行增加或限制沟通信息的原因以及中央银行在管理预期中应该做什么进行调查,分析中央银行沟通在预期管理中的策略。研究发现,中央银行沟通策略应围绕沟通的确定性及易理解性,提升公众的关注度,强调预测的条件性以及尽可能提高中央银行预测的准确性展开。以此为基础,本文构建了适合我国的中央银行沟通策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冀志斌  周先平  
本文通过检验我国中央银行沟通对金融市场的影响,间接考察了其是否具有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力。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中央银行沟通对短期利率和股票日收益率水平及波动性具有显著的、与预期一致的影响,但对长期利率的影响不明显;书面沟通与口头沟通相比,后者的效力更强一些,并且在口头沟通中,中央银行行长比其他人更能影响金融市场。主要的政策含义是沟通可以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一种新的工具,与传统的工具配合使用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赵继志  郭敏  
本文首先对全球性因素与中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协同性进行了定量研究,并探讨了协同效应的历史演变,然后实证分析了1998-2011年全球性因素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通过因子增强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世界经济与中国宏观经济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协同性。同时,全球性因素对各经济变量的解释力度随着时间的变化有着不同的表现,但没有证据表明它已成为系统更重要的因素。全球性因素引起了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部分改变,然而,全球性因素在中国不同经济变量响应货币冲击中有着不同的影响,由于全球性因素,某些经济变量对货币冲击的调整幅度和方向、持续性反应和时滞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然而,全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明国  
结合我国古代的货币理论和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充分吸收当代影响较大的发行货币理论的合理成分,立足强国富民的国家治理目标,结合新时代的时代特征,提出货币五重价值假说、货币七大功能假说、发行人民币两大功能—四大职能假说,并提出发行人民币的五大原则以及以实物商品为本位、发行人民币的双轨体制和双向机制、强调公益性驱动货币机制、由国有企业出售稀缺物资的回笼货币机制、多部门互动稳定人民币价值体制机制构想,从而为中国特色宏观经济学的货币—中央银行理论框架的构建提供参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徐梅  
货币政策调整可以影响个人的消费、投资行为,个人行为的累积会形成宏观的金融资产结构,通过信贷和融资将金融资本转化为实物资本,从而达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SidrauSki模型,提出货币政策的影响路径假说,并构建ardL-ECM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认为货币政策对金融资产结构的影响效果比对宏观经济更有效,短期调整比长期影响更有效。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倩  
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认知局限假设的行为宏观经济学模型,旨在深入探究我国行为人认知特征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动态联动关系。研究发现:注重调控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效果不彰,效率损失较高;注重调控产出缺口的货币政策体现出良好的有效性和较低的效率损失;增强行为人的学习意愿能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降低其效率损失;适度的记忆程度有利于降低货币政策的效率损失。我国中央银行应施行注重调控产出缺口的货币政策;预期引导应以加强行为人学习意愿为主,形成适度的记忆程度为辅。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史焕平  陈琪  胡滨  
中央银行沟通是中央银行旨在引导市场预期、实现政策目标而向社会公众传递未来货币政策目标和策略等相关信号的过程。随着各国中央银行对"央行沟通"的逐步重视,中央银行沟通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特别是对货币市场的影响更为显著。利用中国2006年10月~2014年12月的月度数据,运用SVAR模型对中央银行沟通的货币市场效应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中央银行沟通对货币市场具有显著影响,书面沟通的影响效应比口头沟通的影响效应更大,某种意义上说,中央银行沟通可以作为货币政策工具来使用。最后,提出了加强中央银行沟通以及提高政策效果的三点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史焕平  陈琪  胡滨  
中央银行沟通是中央银行旨在引导市场预期、实现政策目标而向社会公众传递未来货币政策目标和策略等相关信号的过程。随着各国中央银行对"央行沟通"的逐步重视,中央银行沟通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特别是对货币市场的影响更为显著。利用中国2006年10月~2014年12月的月度数据,运用SVAR模型对中央银行沟通的货币市场效应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中央银行沟通对货币市场具有显著影响,书面沟通的影响效应比口头沟通的影响效应更大,某种意义上说,中央银行沟通可以作为货币政策工具来使用。最后,提出了加强中央银行沟通以及提高政策效果的三点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鲁臻  成明杰  
本文利用中国的经济数据,检验不同的宏观经济形势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沟通效果的差异。我们得到的主要结果有:宏观经济形势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沟通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具体地,当宏观经济处在通货膨胀率较高的经济过热时期,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沟通效果更明显;同时,当经济中的物价上涨更多地来源于供给冲击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沟通效果更明显。这些结果对于中央银行更好地进行沟通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