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17)
- 2023(17896)
- 2022(15448)
- 2021(14386)
- 2020(12111)
- 2019(27842)
- 2018(27278)
- 2017(53157)
- 2016(28300)
- 2015(31830)
- 2014(31892)
- 2013(31271)
- 2012(28699)
- 2011(26063)
- 2010(25897)
- 2009(23917)
- 2008(23275)
- 2007(20316)
- 2006(17993)
- 2005(16087)
- 学科
- 济(126881)
- 经济(126722)
- 管理(83439)
- 业(75943)
- 企(64181)
- 企业(64181)
- 方法(54806)
- 数学(47687)
- 数学方法(47067)
- 财(30076)
- 中国(29989)
- 农(28620)
- 制(27707)
- 学(27352)
- 业经(26423)
- 地方(25900)
- 银(25501)
- 银行(25354)
- 行(23953)
- 融(20676)
- 金融(20674)
- 理论(19809)
- 农业(19264)
- 务(19032)
- 财务(18951)
- 财务管理(18911)
- 贸(18655)
- 贸易(18641)
- 和(18275)
- 易(18033)
- 机构
- 大学(407195)
- 学院(402933)
- 济(166273)
- 经济(162789)
- 管理(159472)
- 理学(137726)
- 理学院(136214)
- 研究(134765)
- 管理学(133728)
- 管理学院(132978)
- 中国(104673)
- 京(85394)
- 科学(82077)
- 财(77211)
- 所(66753)
- 农(63782)
- 中心(62429)
- 财经(62127)
- 研究所(60884)
- 业大(58950)
- 江(58491)
- 经(56493)
- 北京(53541)
- 范(52385)
- 师范(51892)
- 经济学(51690)
- 农业(50017)
- 院(48725)
- 州(47927)
- 财经大学(46479)
- 基金
- 项目(276031)
- 科学(217477)
- 基金(201974)
- 研究(200130)
- 家(175842)
- 国家(174431)
- 科学基金(150515)
- 社会(127976)
- 社会科(121252)
- 社会科学(121221)
- 基金项目(106946)
- 省(106271)
- 自然(98013)
- 自然科(95734)
- 自然科学(95710)
- 自然科学基金(93989)
- 教育(92129)
- 划(89746)
- 资助(83656)
- 编号(80657)
- 成果(65369)
- 重点(61401)
- 部(61145)
- 发(57905)
- 创(56788)
- 课题(54803)
- 国家社会(53072)
- 创新(53063)
- 教育部(52953)
- 科研(52917)
- 期刊
- 济(181351)
- 经济(181351)
- 研究(121500)
- 中国(74198)
- 学报(64766)
- 财(59577)
- 管理(58457)
- 科学(58443)
- 农(56911)
- 大学(49252)
- 学学(46336)
- 融(45394)
- 金融(45394)
- 教育(40748)
- 农业(37699)
- 技术(34920)
- 财经(31525)
- 经济研究(30006)
- 业经(27713)
- 经(27026)
- 问题(22964)
- 图书(22086)
- 理论(20631)
- 技术经济(20124)
- 统计(18878)
- 业(18789)
- 实践(18680)
- 践(18680)
- 版(18371)
- 科技(18196)
共检索到595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勇 梁燚焱
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展开信息沟通是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重要内容,信息沟通是否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又是引导市场主体形成宏观经济运行风险预期,进而实现有效预期管理的关键。我们以2001-2015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作为文本信息源,通过措辞提取法构建宏观经济沟通指数以量化这一沟通的信息内容,运用时差相关分析和回归预测分析,考察宏观经济沟通指数对宏观经济景气系列指数的预测性,从而对信息精确度做出判断,并进一步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探讨信息沟通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效应,来检验其引导市场主体宏观经济运行风险预期的有效性。研究显示:从短期看,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的信息沟通具有较高精确度;中央银行越传递宏观经济向好信息,就越有利于市场主体对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形成乐观预期,进而降低利率总体水平,且其作用力度和持久性有限,短期效应大于长期效应。这意味着,信息沟通引导市场主体预期所表现出的短期性,可能与其较为短期的信息精确度相关,信息精确度会制约信息沟通的有效性。
关键词:
宏观经济信息 信息沟通 精确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云峰 李仲飞
根据《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本文构造了中央银行沟通指示器变量,检验了中央银行沟通在货币政策中的有效性。本文分别比较了沟通信息、前瞻性宏观经济信息和当期宏观经济信息对利率变化的影响及各自对利率变化的预测能力,检验了沟通信息与宏观经济信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评论、预期宏观经济信息以及通货膨胀都与利率变化显著相关;但在预测利率变化上,沟通信息不能胜过宏观经济信息。此外,中央银行沟通信息只是宏观经济信息的补充,并不能完全替代宏观信息。
关键词:
中央银行沟通 宏观经济信息 利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郑志丹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失效促使西方主要国家中央银行更加重视中央银行沟通在引导预期、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等方面的作用。中央银行沟通在实践中得到拓展、深化,其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角色不断加强。本文依据2008年以来国际经济金融学界对中央银行沟通有效性的最新研究成果,从中央银行沟通策略、中央银行沟通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中央银行沟通对提高货币政策可预测性和引导通货膨胀预期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对中央银行沟通的有效性进行综述和评价,并指出中央银行沟通有效性研究的可能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郑志凌
中央银行信息的价值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中央银行的信息具有正的经济价值。首先,中央银行的信息能以信号的形式影响经济决策。社会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经济决策是否正确等都需要某种信号予以显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尹继志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中央银行为了引导和管理市场预期,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越来越重视与社会公众在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决策和货币政策操作方面的信息沟通。由于各国中央银行所处的体制和环境不同,客观上存在着信息沟通的不同策略。这种差异化的信息沟通方法,既是中央银行对信息沟通所带来的收益与风险进行权衡的考虑,也是为取得更好的信息沟通效果所需要。我国中央银行近年来在多方面致力于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提高,但在提高信息沟通的有效性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透明度 信息沟通 差异化策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倩 欧昕莛
基于中央银行沟通的市场预期管理措施是调控跨境资本流动的重要手段。结合中央银行沟通特点和人民币外汇市场上交易主体异质性特征,文章构建了在中央银行沟通影响下的外汇市场均衡模型,并利用时变参数法探讨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中央银行沟通在不同时期通过引导异质性外汇交易主体汇率预期对跨境资本流动进行管理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央银行针对宏观基本面和汇率沟通的管理效果要优于针对利率的沟通;不同形式中央银行沟通的管理有效性与异质性外汇交易主体所占市场比率及外部环境密切相关;多项沟通内容同时实施所产生的交叉性效应在危机时期能够有效增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调控。文章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志洋
本文以中国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测度国际主流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度指标,并使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调研数据所生成的代表中国宏观审慎监管实施概况的MPI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宏观审慎监管工具能够显著降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贡献度,中国宏观审慎监管在经济处在上升阶段时效果更为显著,且宏观审慎监管作用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效果不会比其他类型商业银行的效果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雅炯
有效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几年,世界上很多国家通过实施中央银行沟通引导市场预期,实现有效的货币政策调控。本文通过考察通货膨胀预期和中央银行沟通及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中央银行沟通能否有效引导市场通胀预期。结果显示,由于缺乏系统性,中央银行沟通对市场预期的引导作用仍不如其他经济变量,但国内中央银行沟通对市场通胀预期的影响是显著的。其中,相对书面沟通,口头沟通对通胀预期的影响更为显著。在目前较强的通胀预期背景下,系统实施中央银行沟通将对未来通胀预期的管理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通胀预期管理 中央银行沟通 产出缺口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明国
结合我国古代的货币理论和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充分吸收当代影响较大的发行货币理论的合理成分,立足强国富民的国家治理目标,结合新时代的时代特征,提出货币五重价值假说、货币七大功能假说、发行人民币两大功能—四大职能假说,并提出发行人民币的五大原则以及以实物商品为本位、发行人民币的双轨体制和双向机制、强调公益性驱动货币机制、由国有企业出售稀缺物资的回笼货币机制、多部门互动稳定人民币价值体制机制构想,从而为中国特色宏观经济学的货币—中央银行理论框架的构建提供参考。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书朦
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信息沟通总体上能够对通胀预期产生顺应既定调控方向的政策效应,且口头沟通的影响效果要强于书面沟通,但这种引导效应的传导既受限于其他影响通胀预期形成的宏观经济变量波动,又具有较明显的时滞性特征。因此,我国应提高基础统计金融数据的编制质量,增强货币政策信息的可信度与准确度,完善货币政策信息的沟通内容,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双向货币政策信息沟通体系,注重不同货币政策信息沟通方式的有效结合,强调货币政策信息沟通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合理搭配,提升沟通策略的可信性、灵活性与及时性。
关键词:
通胀预期 货币政策 信息沟通 中央银行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潘再见
中央银行沟通是中央银行管理预期的重要工具。本文基于新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采用待定系数法推导利率的决定方程,进而阐释中央银行沟通引导利率预期的内在机理和渠道。本文还进一步利用2006年10月至2012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沟通数据,运用EGARCH实证检验利率对中央银行沟通的反应。研究发现:中央银行沟通确实能向金融市场传递有效信号,使利率做出与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一致的反应,但却未能减少不确定性,降低利率的波动率;口头沟通的效果优于书面沟通,行长沟通的效果优于他人沟通。本文最后提出了增强中央银行沟通效果的若干思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平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在货币金融学领域一直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热门话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央银行双重独立性的概念及其理论模型,然后分析了在宏观审慎背景下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通过福利损失函数分析,得出中央银行不仅要保持政治上的独立性,而且也要保持宏观审慎的独立性的结论。如果是由中央银行既执行货币政策职能、又履行宏观审慎职能,只能达到社会福利的次优水平,很难达到最佳水平。
关键词:
中央银行 宏观审慎 独立性 福利损失函数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付英俊
近些年来,主流经济学家将信息与福利的关系引入经济学研究当中,引起了学者们极大的关注。本文基于M-S扩展模型的分析,考察了中央银行沟通信息的公开度、精确度与社会福利三者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央行沟通设计的基本规则。研究结果表明:在沟通内容上,当中央银行信息的精确度较高时,提高信息的公开度会促进社会福利,央行应该"直言不讳"地与经济主体进行沟通。当中央银行信息的精确度较低,且经济主体的从众动机较强时,降低信息公共度能减小社会福利损失,此时央行应该选择"沉默不语"的沟通策略。当央行信息的精确度较低,经济主体的从众动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闻迪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增强中央银行独立性──兼谈中央银行独立性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闻迪审视市场经济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在商品经济向货币经济,继而向信用经济过渡的进程中,金融市场是市场体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的转轨过程中,...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马光
本文对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至今20年的分析,探讨在我国CBI与通货膨胀率和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我国的数据支持已有的结论:1995年人民银行规范之前,存在CBI过低与通货膨胀率过高的现象;而1995年之后,CBI提高对应着较低的通胀率;1984-2001年的经济增长并没有表现出与CBI之间的明显关系。历史数据显示,我国的中央银行独立性过度受到政府干预,造成物价和经济激烈波动;但是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在逐步提高,货币政策的效力也在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