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08)
- 2023(3521)
- 2022(2985)
- 2021(2791)
- 2020(2192)
- 2019(5467)
- 2018(5241)
- 2017(10533)
- 2016(5555)
- 2015(6256)
- 2014(6548)
- 2013(6433)
- 2012(5996)
- 2011(5756)
- 2010(5690)
- 2009(5272)
- 2008(5580)
- 2007(4935)
- 2006(4556)
- 2005(4413)
- 学科
- 济(23248)
- 经济(23215)
- 银(15712)
- 银行(15567)
- 管理(14496)
- 行(14353)
- 业(14039)
- 企(13127)
- 企业(13127)
- 制(12398)
- 方法(11120)
- 融(8761)
- 金融(8760)
- 数学(8736)
- 业务(8720)
- 数学方法(8632)
- 度(8514)
- 制度(8511)
- 银行制(7569)
- 财(6799)
- 中国(6757)
- 学(6129)
- 理论(6129)
- 业经(5237)
- 和(4814)
- 体(4589)
- 务(4371)
- 财务(4359)
- 财务管理(4351)
- 企业财务(4260)
- 机构
- 大学(83852)
- 学院(78724)
- 济(35160)
- 经济(34368)
- 管理(30973)
- 中国(28870)
- 研究(27129)
- 理学(26024)
- 理学院(25762)
- 管理学(25409)
- 管理学院(25261)
- 财(19644)
- 京(18094)
- 银(17115)
- 银行(16374)
- 财经(15297)
- 行(15123)
- 经(14080)
- 科学(14058)
- 中心(13219)
- 所(13204)
- 经济学(12112)
- 江(12100)
- 财经大学(11842)
- 研究所(11776)
- 北京(11745)
- 融(11195)
- 金融(11067)
- 经济学院(10880)
- 范(10671)
- 基金
- 项目(47445)
- 科学(37977)
- 基金(36172)
- 研究(36165)
- 家(30406)
- 国家(30138)
- 科学基金(26504)
- 社会(24002)
- 社会科(22812)
- 社会科学(22806)
- 基金项目(18692)
- 教育(16873)
- 省(16140)
- 自然(16135)
- 自然科(15734)
- 自然科学(15728)
- 自然科学基金(15472)
- 资助(15262)
- 编号(14329)
- 划(14194)
- 成果(12956)
- 部(11733)
- 重点(10688)
- 教育部(10663)
- 国家社会(10339)
- 人文(10135)
- 性(9800)
- 创(9786)
- 大学(9692)
- 项目编号(9513)
共检索到1334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卢蕾蕾 李良松
在央行政策利率面临零利率下界条件下,作为两种宽松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的前瞻指引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美联储、欧央行和英格兰银行都纷纷采用前瞻指引来引导市场预期,提高货币政策效率。本文首先总结了前瞻指引的定义,并在分析前瞻指引理论基础和各国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前瞻指引的有效性、作用机制,并比较了不同形式前瞻指引的政策效果。本文认为,虽然零利率下界条件增加了运用前瞻指引的必要性,但前瞻指引本身作为一种货币政策沟通方式,有助于央行更好地达到货币政策目标,在正常经济金融条件下,也可以尝试使用此项工具,中国央行可借鉴相关经验,尝试将前瞻指引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
关键词:
零利率下界 宽松货币政策 前瞻指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辛树人
本文对前瞻性指引的理论基础及主要国家央行的实践进行梳理总结,对前瞻性指引的有效性、存在的不足及实施前瞻性指引的前提条件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我国应当首先加快推进以利率市场化、建立价格调控为主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为前瞻性指引发挥管理预期作用,成为货币政策工具补充提供基础和前提条件。同时,也应当加强对前瞻性指引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效果的收集整理,为未来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提供充足的理论和实践准备。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前瞻性指引 启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梁斯 郭红玉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相继采用了前瞻性指引作为量化宽松政策的配套性措施来刺激经济发展。前瞻性指引的实质是通过公开承诺来向民众提供稳定的政策预期,使得市场更好地理解央行的政策取向。公开承诺表明央行愿意接受民众监督,这在引入行为约束的同时可以避免央行的"道德风险"。同时,公开承诺也可以理解为央行利用其信誉为其行为进行背书,来保证其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出现"欺骗"公众的现象。该文对前瞻性指引的理论溯源、具体分类、传导方式及国际实践等内容进行了介绍。由于我国面临的阶段性任务,因此现阶段不宜采取前瞻性指引,但可以通过加强与市场的有效沟通来维护经济的稳定运行。
关键词:
前瞻性指引 货币政策工具 零利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强 胡荣尚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随着各国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实践的深入,前瞻性指引逐渐上升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问题,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也涌现出来。本文从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的内涵、传导机制、积极作用及潜在风险和有效性四个方面,对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研究的国外最新文献展开评述,总结当前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研究的不足,并指出未来前瞻性指引研究的可能发展方向,以此促进各界对该问题的进一步关注。
关键词:
中央银行 前瞻性指引 信号渠道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聂丽 石凯
前瞻性指引是管理预期的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明晰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的政策语义及其作用机制对于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意义重大。在借助文本分析技术从政策倾向和经济前景两个维度测度中国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的政策语义,并通过宏观金融仿射期限结构模型分离利率预期和期限溢价的基础上,运用指数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和时变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探究前瞻性指引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前瞻性指引更强调预期管理的降噪音功能,无法通过传递新信息影响利率预期,其中,政策倾向型前瞻性指引可以更有效地发挥降噪功能,而经济展望型前瞻性指引无法引导未来利率预期的走向。进一步分析发现,政策倾向型前瞻性指引语义相似度的提高会显著降低短期利率预期的波动,经济展望型前瞻性指引更可能通过期限溢价主导的不确定性渠道影响中长期利率。为应对日益复杂的内外部经济发展环境,建议中国人民银行稳步推进前瞻性沟通,完善以预期管理为基础的跨周期政策设计,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预期管理制度框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尹继志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主要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在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同时,引入了前瞻性指引。前瞻性指引主要通过信号渠道发挥作用,中央银行向公众发布今后一个时期的政策取向,对通胀、就业和产出等进行展望,释放在何种条件下对政策进行调整的信息,使公众更好地理解货币政策意图,缩短公众搜集信息的时间,引导公众形成合理预期,以此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货币政策可信度、货币政策透明度、市场主体对利率的敏感性等因素也会制约前瞻性指引作用的发挥。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直接引入前瞻性指引的条件还不成熟,但前瞻性指引的一些做法和经验是可以借鉴的。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刘喜和 穆圆媛 周扬
建立多个经济主体的DSGE框架,揭示金融机构的"三套利"行为机理,并实证分析了信贷规模、投资、产出和通货膨胀对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的动态响应特征。研究表明,当前金融机构的套利行为是引发社会资金"脱实向虚"的根源,且显著降低了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的有效性;"脱实向虚"现象增强了公众对资产价格的敏感性,致使公众学习性预期成为影响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未来宏观审慎监管的重心应是切实抑制金融机构的套利行为。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刘喜和 穆圆媛 周扬
建立多个经济主体的DSGE框架,揭示金融机构的"三套利"行为机理,并实证分析了信贷规模、投资、产出和通货膨胀对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的动态响应特征。研究表明,当前金融机构的套利行为是引发社会资金"脱实向虚"的根源,且显著降低了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的有效性;"脱实向虚"现象增强了公众对资产价格的敏感性,致使公众学习性预期成为影响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未来宏观审慎监管的重心应是切实抑制金融机构的套利行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任康钰
中央银行是一个经济体的货币当局,也是一个独特的金融机构。本文基于文献,讨论中央银行的资本金及相关问题。文章首先从如何理解央行资本金的基本性质出发,然后围绕中央银行是否需要资本金这一问题展开。通过对一些国家中央银行的实证观察和理论上论证,大多数文献都认同了资本金对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执行和效果的作用。接着,本文进一步探讨中央银行的适量资本金水平、资本金缺乏时的补充机制、以及在一些新的演进背景下资本金角色等相关问题,从若干不同的角度分析资本金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果的作用。
关键词:
中央银行 资本金 货币政策 物价稳定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再见
中央银行沟通是中央银行思想与实践的重要革命,已成为全球性现象,并成为中央银行管理预期的关键工具。围绕中央银行沟通影响金融市场预期的理论研究、金融市场对中央银行沟通的反映的实证分析、管理金融市场预期的有效沟通三个角度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央银行沟通与金融市场预期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提出该领域的研究发展趋势。
关键词:
中央银行沟通 金融市场预期 文献综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类承曜
本文从一个逻辑一致的角度对银行监管理论进行全面回顾,特别是分析银行监管各方面理论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回顾了论证银行监管必要性的文献并根据监管理论文献提出了对最优的银行监管体系的设计原则进行了梳理;接下来重点评述了研究各种银行监管方法的文献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进行了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闫素仙 吴晓峰 陶建新
货币本位制的确立和二战后各国经济的发展,使得货币政策的重要性日益增强,相应地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本文梳理了中央银行独立性研究有代表性的观点,对时间不一致性、委托—代理人方法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评述。
关键词:
中央银行 独立性 时间不一致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甘武松 杨子英 唐耀东 崔健
本文从理论与实务两方面就人民银行内部控制的内涵、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审计与评价以及内部控制的发展方向、发展对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各级人民银行强化内部控制、防范业务风险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内部控制 中央银行 综述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坚定
本文基于OLI分析框架 ,对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简要评述。介绍了OLI的理论渊源和主要内容 ,并探讨了OLI分析框架对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解释作用。同时 ,回顾了国外学术界对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最后 ,文章还指明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跨国银行 对外直接投资 动因研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健夫 王海燕
一、目前我国央行金融 监管不力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多数人认为金融监管不力是由以下6点造成的。(1)我国的金融监管立足在一个长期缺乏自我约束机制或者说自我约束机制软化的微观金融基础之上,金融主体的风险约束力明显不足;(2)政府行为的不规范,往往出现政府对银行工作的直接行政干预,增加银行金融监管工作的难度;(3)市场化过程中存在的市场不统一、竞争不充分的缺陷,阻碍了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形成。金融业高额利润的吸引,由于市场准入不严,擅自设立和越权审批、违章超范围经营、从事非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