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78)
- 2023(10718)
- 2022(9520)
- 2021(9079)
- 2020(7558)
- 2019(17651)
- 2018(17539)
- 2017(34413)
- 2016(18608)
- 2015(20744)
- 2014(20889)
- 2013(20732)
- 2012(18910)
- 2011(16973)
- 2010(16637)
- 2009(15026)
- 2008(14628)
- 2007(12677)
- 2006(10966)
- 2005(9624)
- 学科
- 济(69022)
- 经济(68943)
- 管理(51445)
- 业(49481)
- 企(41892)
- 企业(41892)
- 方法(34847)
- 数学(30261)
- 数学方法(29923)
- 银(19956)
- 银行(19809)
- 制(18705)
- 行(18478)
- 财(17825)
- 中国(17630)
- 农(17158)
- 学(16671)
- 业经(15194)
- 融(13847)
- 金融(13846)
- 地方(13710)
- 理论(12416)
- 务(11890)
- 贸(11854)
- 贸易(11846)
- 财务(11831)
- 财务管理(11810)
- 农业(11564)
- 技术(11544)
- 易(11501)
- 机构
- 大学(259190)
- 学院(255809)
- 管理(104689)
- 济(97758)
- 经济(95499)
- 理学(91087)
- 理学院(90066)
- 管理学(88525)
- 管理学院(88060)
- 研究(84262)
- 中国(66708)
- 京(55219)
- 科学(53859)
- 财(45496)
- 农(42770)
- 所(42108)
- 业大(39735)
- 中心(38931)
- 研究所(38822)
- 财经(37195)
- 江(36077)
- 北京(34660)
- 经(33966)
- 农业(33874)
- 范(33264)
- 师范(32935)
- 院(30627)
- 州(30399)
- 经济学(29005)
- 财经大学(28169)
- 基金
- 项目(181546)
- 科学(142179)
- 基金(132240)
- 研究(130867)
- 家(115471)
- 国家(114537)
- 科学基金(98406)
- 社会(80960)
- 社会科(76721)
- 社会科学(76700)
- 基金项目(71154)
- 省(70387)
- 自然(65855)
- 自然科(64315)
- 自然科学(64300)
- 自然科学基金(63134)
- 划(59737)
- 教育(59710)
- 资助(54737)
- 编号(53090)
- 成果(42663)
- 重点(40105)
- 部(39868)
- 创(37776)
- 发(37635)
- 课题(35855)
- 科研(35214)
- 创新(35172)
- 教育部(34084)
- 大学(33853)
- 期刊
- 济(100886)
- 经济(100886)
- 研究(76404)
- 中国(44966)
- 学报(42956)
- 科学(39095)
- 农(38065)
- 管理(36666)
- 财(33208)
- 融(32901)
- 金融(32901)
- 大学(31946)
- 学学(30142)
- 教育(27338)
- 农业(25544)
- 技术(20610)
- 财经(17802)
- 业经(16201)
- 经济研究(15930)
- 经(14929)
- 理论(14394)
- 图书(13994)
- 实践(13514)
- 践(13514)
- 问题(13025)
- 科技(12976)
- 业(12772)
- 技术经济(11759)
- 版(11659)
- 现代(11505)
共检索到367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强 胡荣尚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随着各国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实践的深入,前瞻性指引逐渐上升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问题,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也涌现出来。本文从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的内涵、传导机制、积极作用及潜在风险和有效性四个方面,对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研究的国外最新文献展开评述,总结当前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研究的不足,并指出未来前瞻性指引研究的可能发展方向,以此促进各界对该问题的进一步关注。
关键词:
中央银行 前瞻性指引 信号渠道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聂丽 石凯
前瞻性指引是管理预期的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明晰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的政策语义及其作用机制对于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意义重大。在借助文本分析技术从政策倾向和经济前景两个维度测度中国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的政策语义,并通过宏观金融仿射期限结构模型分离利率预期和期限溢价的基础上,运用指数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和时变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探究前瞻性指引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前瞻性指引更强调预期管理的降噪音功能,无法通过传递新信息影响利率预期,其中,政策倾向型前瞻性指引可以更有效地发挥降噪功能,而经济展望型前瞻性指引无法引导未来利率预期的走向。进一步分析发现,政策倾向型前瞻性指引语义相似度的提高会显著降低短期利率预期的波动,经济展望型前瞻性指引更可能通过期限溢价主导的不确定性渠道影响中长期利率。为应对日益复杂的内外部经济发展环境,建议中国人民银行稳步推进前瞻性沟通,完善以预期管理为基础的跨周期政策设计,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预期管理制度框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尹继志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主要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在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同时,引入了前瞻性指引。前瞻性指引主要通过信号渠道发挥作用,中央银行向公众发布今后一个时期的政策取向,对通胀、就业和产出等进行展望,释放在何种条件下对政策进行调整的信息,使公众更好地理解货币政策意图,缩短公众搜集信息的时间,引导公众形成合理预期,以此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货币政策可信度、货币政策透明度、市场主体对利率的敏感性等因素也会制约前瞻性指引作用的发挥。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直接引入前瞻性指引的条件还不成熟,但前瞻性指引的一些做法和经验是可以借鉴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辛树人
本文对前瞻性指引的理论基础及主要国家央行的实践进行梳理总结,对前瞻性指引的有效性、存在的不足及实施前瞻性指引的前提条件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我国应当首先加快推进以利率市场化、建立价格调控为主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为前瞻性指引发挥管理预期作用,成为货币政策工具补充提供基础和前提条件。同时,也应当加强对前瞻性指引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效果的收集整理,为未来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提供充足的理论和实践准备。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前瞻性指引 启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梁斯 郭红玉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相继采用了前瞻性指引作为量化宽松政策的配套性措施来刺激经济发展。前瞻性指引的实质是通过公开承诺来向民众提供稳定的政策预期,使得市场更好地理解央行的政策取向。公开承诺表明央行愿意接受民众监督,这在引入行为约束的同时可以避免央行的"道德风险"。同时,公开承诺也可以理解为央行利用其信誉为其行为进行背书,来保证其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出现"欺骗"公众的现象。该文对前瞻性指引的理论溯源、具体分类、传导方式及国际实践等内容进行了介绍。由于我国面临的阶段性任务,因此现阶段不宜采取前瞻性指引,但可以通过加强与市场的有效沟通来维护经济的稳定运行。
关键词:
前瞻性指引 货币政策工具 零利率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刘喜和 穆圆媛 周扬
建立多个经济主体的DSGE框架,揭示金融机构的"三套利"行为机理,并实证分析了信贷规模、投资、产出和通货膨胀对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的动态响应特征。研究表明,当前金融机构的套利行为是引发社会资金"脱实向虚"的根源,且显著降低了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的有效性;"脱实向虚"现象增强了公众对资产价格的敏感性,致使公众学习性预期成为影响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未来宏观审慎监管的重心应是切实抑制金融机构的套利行为。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刘喜和 穆圆媛 周扬
建立多个经济主体的DSGE框架,揭示金融机构的"三套利"行为机理,并实证分析了信贷规模、投资、产出和通货膨胀对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的动态响应特征。研究表明,当前金融机构的套利行为是引发社会资金"脱实向虚"的根源,且显著降低了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的有效性;"脱实向虚"现象增强了公众对资产价格的敏感性,致使公众学习性预期成为影响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未来宏观审慎监管的重心应是切实抑制金融机构的套利行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罗猛 罗强
2007年9月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监管当局意识到银行业拨备制度存在的顺周期性可能放大经济周期波动。为此,国际监管机构和各国监管当局在缓释拨备制度的顺周期性(动态拨备制度)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前瞻性探索。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动态拨备制度探索的最新进展,并对相关方法做了简要评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动态拨备制度所面临的挑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卢蕾蕾 李良松
在央行政策利率面临零利率下界条件下,作为两种宽松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的前瞻指引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美联储、欧央行和英格兰银行都纷纷采用前瞻指引来引导市场预期,提高货币政策效率。本文首先总结了前瞻指引的定义,并在分析前瞻指引理论基础和各国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前瞻指引的有效性、作用机制,并比较了不同形式前瞻指引的政策效果。本文认为,虽然零利率下界条件增加了运用前瞻指引的必要性,但前瞻指引本身作为一种货币政策沟通方式,有助于央行更好地达到货币政策目标,在正常经济金融条件下,也可以尝试使用此项工具,中国央行可借鉴相关经验,尝试将前瞻指引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
关键词:
零利率下界 宽松货币政策 前瞻指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郑志丹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失效促使西方主要国家中央银行更加重视中央银行沟通在引导预期、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等方面的作用。中央银行沟通在实践中得到拓展、深化,其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角色不断加强。本文依据2008年以来国际经济金融学界对中央银行沟通有效性的最新研究成果,从中央银行沟通策略、中央银行沟通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中央银行沟通对提高货币政策可预测性和引导通货膨胀预期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对中央银行沟通的有效性进行综述和评价,并指出中央银行沟通有效性研究的可能发展方向。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于国才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使用,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贸易计价结算货币、国际投资货币及国际储备货币的过程。继2010年"人民币国际化元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明显的提速期,人民币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国际投资甚至国际储备货币功能逐渐显现。今年3月举行的金砖五国峰会上,中巴货币互换、金砖五国外汇储备库以及"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曹凤歧 龚六堂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乔海曙 许可
从提供信息、交付产品与服务的渠道发展成为将服务与营销相结合的大平台,互联网银行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改变了传统银行业态,是银行业历史上的一大创新,也是中国银行业发展过程中正在经历的重要阶段。目前国内外学者们针对互联网银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银行的内涵与属性研究、互联网银行的驱动机制研究、互联网银行产生的效应研究等三大方面,针对互联网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传统银行的应对措施也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究。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杜后扬 张兰波
资本结构研究对以建立现代金融企业为目标的中国银行业十分重要。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股权回报率和平均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在转轨时期的前瞻性资本结构模型,并以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进而得到资本结构管理的指标矩阵。这有利于合理确定银行的资本结构,满足投资者的股权回报要求,降低融资成本。国内其他类型的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改变参数的方式,以前瞻性资本结构模型建立适应各自规模和定位的估计区间。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良
为了反映金融市场的最新发展和从市场动荡中获取教训,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其2000年发布的《银行机构流动性管理的稳健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于2008年9月发布了《稳健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原则》。其从独立性、透明度两方面强调了监管机构良好的治理结构对构建强有力的银行流动性风险框架的重要性;明确银行公司治理中流动性风险管理利益攸关各方的职责;重构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则框架。我国应从改进流动性指标、强化流动性风险的治理、体现激励相容等角度吸收和借鉴国际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完善我国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
关键词:
流动性风险 银行监管 稳健管理 银行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