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17)
- 2023(9167)
- 2022(7443)
- 2021(7306)
- 2020(5881)
- 2019(13779)
- 2018(13349)
- 2017(25329)
- 2016(13531)
- 2015(15459)
- 2014(15243)
- 2013(15215)
- 2012(14431)
- 2011(13263)
- 2010(13241)
- 2009(12307)
- 2008(12433)
- 2007(10639)
- 2006(9608)
- 2005(9191)
- 学科
- 济(57190)
- 经济(57123)
- 管理(32481)
- 业(31641)
- 方法(26374)
- 企(25622)
- 企业(25622)
- 数学(22665)
- 数学方法(22479)
- 银(20793)
- 银行(20648)
- 中国(19419)
- 行(19375)
- 制(18363)
- 融(15168)
- 金融(15168)
- 贸(14429)
- 贸易(14416)
- 易(14189)
- 财(13762)
- 农(12891)
- 学(11901)
- 业经(11057)
- 度(10866)
- 制度(10858)
- 理论(10808)
- 业务(9790)
- 体(9185)
- 银行制(8400)
- 农业(8300)
- 机构
- 大学(198186)
- 学院(192182)
- 济(91120)
- 经济(89554)
- 研究(73811)
- 管理(69340)
- 中国(64391)
- 理学(58713)
- 理学院(58016)
- 管理学(57297)
- 管理学院(56914)
- 财(43358)
- 京(42933)
- 科学(40032)
- 所(36736)
- 财经(34572)
- 研究所(33425)
- 中心(33215)
- 经(31892)
- 经济学(31395)
- 农(30089)
- 经济学院(28195)
- 北京(27998)
- 江(27307)
- 财经大学(26432)
- 院(26155)
- 范(24806)
- 师范(24571)
- 业大(23766)
- 农业(23701)
- 基金
- 项目(123038)
- 科学(97621)
- 基金(92809)
- 研究(91313)
- 家(81456)
- 国家(80853)
- 科学基金(68378)
- 社会(60651)
- 社会科(57711)
- 社会科学(57700)
- 基金项目(46969)
- 教育(43240)
- 省(42375)
- 自然(41786)
- 自然科(40864)
- 自然科学(40853)
- 自然科学基金(40208)
- 资助(39367)
- 划(37771)
- 编号(34184)
- 部(30225)
- 成果(29775)
- 重点(28498)
- 国家社会(27237)
- 中国(26829)
- 教育部(26647)
- 性(25961)
- 发(25902)
- 创(25595)
- 课题(24755)
共检索到3082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梁斯 郭红玉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相继采用了前瞻性指引作为量化宽松政策的配套性措施来刺激经济发展。前瞻性指引的实质是通过公开承诺来向民众提供稳定的政策预期,使得市场更好地理解央行的政策取向。公开承诺表明央行愿意接受民众监督,这在引入行为约束的同时可以避免央行的"道德风险"。同时,公开承诺也可以理解为央行利用其信誉为其行为进行背书,来保证其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出现"欺骗"公众的现象。该文对前瞻性指引的理论溯源、具体分类、传导方式及国际实践等内容进行了介绍。由于我国面临的阶段性任务,因此现阶段不宜采取前瞻性指引,但可以通过加强与市场的有效沟通来维护经济的稳定运行。
关键词:
前瞻性指引 货币政策工具 零利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尹继志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主要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在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同时,引入了前瞻性指引。前瞻性指引主要通过信号渠道发挥作用,中央银行向公众发布今后一个时期的政策取向,对通胀、就业和产出等进行展望,释放在何种条件下对政策进行调整的信息,使公众更好地理解货币政策意图,缩短公众搜集信息的时间,引导公众形成合理预期,以此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货币政策可信度、货币政策透明度、市场主体对利率的敏感性等因素也会制约前瞻性指引作用的发挥。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直接引入前瞻性指引的条件还不成熟,但前瞻性指引的一些做法和经验是可以借鉴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强 胡荣尚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随着各国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实践的深入,前瞻性指引逐渐上升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问题,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也涌现出来。本文从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的内涵、传导机制、积极作用及潜在风险和有效性四个方面,对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研究的国外最新文献展开评述,总结当前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研究的不足,并指出未来前瞻性指引研究的可能发展方向,以此促进各界对该问题的进一步关注。
关键词:
中央银行 前瞻性指引 信号渠道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聂丽 石凯
前瞻性指引是管理预期的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明晰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的政策语义及其作用机制对于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意义重大。在借助文本分析技术从政策倾向和经济前景两个维度测度中国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的政策语义,并通过宏观金融仿射期限结构模型分离利率预期和期限溢价的基础上,运用指数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和时变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探究前瞻性指引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前瞻性指引更强调预期管理的降噪音功能,无法通过传递新信息影响利率预期,其中,政策倾向型前瞻性指引可以更有效地发挥降噪功能,而经济展望型前瞻性指引无法引导未来利率预期的走向。进一步分析发现,政策倾向型前瞻性指引语义相似度的提高会显著降低短期利率预期的波动,经济展望型前瞻性指引更可能通过期限溢价主导的不确定性渠道影响中长期利率。为应对日益复杂的内外部经济发展环境,建议中国人民银行稳步推进前瞻性沟通,完善以预期管理为基础的跨周期政策设计,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预期管理制度框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辛树人
本文对前瞻性指引的理论基础及主要国家央行的实践进行梳理总结,对前瞻性指引的有效性、存在的不足及实施前瞻性指引的前提条件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我国应当首先加快推进以利率市场化、建立价格调控为主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为前瞻性指引发挥管理预期作用,成为货币政策工具补充提供基础和前提条件。同时,也应当加强对前瞻性指引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效果的收集整理,为未来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提供充足的理论和实践准备。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前瞻性指引 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卢蕾蕾 李良松
在央行政策利率面临零利率下界条件下,作为两种宽松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的前瞻指引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美联储、欧央行和英格兰银行都纷纷采用前瞻指引来引导市场预期,提高货币政策效率。本文首先总结了前瞻指引的定义,并在分析前瞻指引理论基础和各国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前瞻指引的有效性、作用机制,并比较了不同形式前瞻指引的政策效果。本文认为,虽然零利率下界条件增加了运用前瞻指引的必要性,但前瞻指引本身作为一种货币政策沟通方式,有助于央行更好地达到货币政策目标,在正常经济金融条件下,也可以尝试使用此项工具,中国央行可借鉴相关经验,尝试将前瞻指引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
关键词:
零利率下界 宽松货币政策 前瞻指引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刘喜和 穆圆媛 周扬
建立多个经济主体的DSGE框架,揭示金融机构的"三套利"行为机理,并实证分析了信贷规模、投资、产出和通货膨胀对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的动态响应特征。研究表明,当前金融机构的套利行为是引发社会资金"脱实向虚"的根源,且显著降低了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的有效性;"脱实向虚"现象增强了公众对资产价格的敏感性,致使公众学习性预期成为影响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未来宏观审慎监管的重心应是切实抑制金融机构的套利行为。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刘喜和 穆圆媛 周扬
建立多个经济主体的DSGE框架,揭示金融机构的"三套利"行为机理,并实证分析了信贷规模、投资、产出和通货膨胀对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的动态响应特征。研究表明,当前金融机构的套利行为是引发社会资金"脱实向虚"的根源,且显著降低了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的有效性;"脱实向虚"现象增强了公众对资产价格的敏感性,致使公众学习性预期成为影响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未来宏观审慎监管的重心应是切实抑制金融机构的套利行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余牛
虽然各国中央银行通过各种途径来引导市场预期的做法由来已久,但直到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缓慢、利率维持极低水平时主要经济体才开始引入前瞻性指引。本文梳理了主要经济体前瞻性指引的实施情况,分析了前瞻性指引的有效性及存在的不足,并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借鉴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前瞻性指引 有效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匡可可 张明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前瞻性指引(Forward Guidance)作为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从本质上来说,前瞻性指引是央行通过与公众的沟通来管理市场预期的一种工具。前瞻性指引不是一个全新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起,有些发达国家央行就开始通过对利率政策进行定性描述的方式来与公众沟通。新西兰和挪威等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还会定期发布对未来政策利率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杨秀萍
前瞻性指引是中央银行对未来政策利率路径的定性描述。前瞻性指引并非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新生事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央银行就开始通过对其利率政策走向的定性描述来影响公众预期。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欧央行在不同时间以不同形式实行了前瞻性指引。虽然中国没有面临零利率下限约束,在货币政策工具选择上还存在较大空间,但随着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上升,中央银行应做好应对各类事件的准备。本文分析前瞻性指引的内涵和理论基础,梳理发达国家前瞻性指引的实践及其政策效果,并指出前瞻性指引面临的政策争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杨秀萍
前瞻性指引是中央银行对未来政策利率路径的定性描述。前瞻性指引并非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新生事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央银行就开始通过对其利率政策走向的定性描述来影响公众预期。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欧央行在不同时间以不同形式实行了前瞻性指引。虽然中国没有面临零利率下限约束,在货币政策工具选择上还存在较大空间,但随着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上升,中央银行应做好应对各类事件的准备。本文分析前瞻性指引的内涵和理论基础,梳理发达国家前瞻性指引的实践及其政策效果,并指出前瞻性指引面临的政策争议与挑战,最后得出对中国货币政策执行和预期管理的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成思 计兴辰
尽管前瞻指引货币政策效果在学界仍存争议,但其已成为部分国家央行政策工具箱中一项重要工具。本文对前瞻指引货币政策的基本内涵及政策有效性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央行具有隐性前瞻指引特征,随后分别利用几种前瞻指引货币政策有效性度量指标对我国央行前瞻指引行为进行测度。实证结果表明,前瞻指引货币政策的实施产生了显著效果。从实践角度来看,作为提高央行透明度的一种预期管理方式,我国央行所实施的前瞻指引货币政策显示出提高货币政策效力、减少市场波动等诸多政策效应。在此情况下,央行通过加强主动沟通和提高透明度等方法提高对预期的管理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昕
现阶段,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体系仍然在金融体系内占据主体地位。银行体系先天性的脆弱性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本文主要研究银行脆弱性状况及其成因,重点研究现阶段银行脆弱性在我国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成因,从我国中央银行"缩表"的视角来分析如何通过央行减少基础货币供给,对冲商业银行脆弱性,并就央行如何用"缩表"对冲商业银行体系的脆弱性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银行脆弱性 金融风险 中央银行“缩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郭强
美联储通过前瞻指引承诺将短期利率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在零水平,旨在降低长期利率,促进消费的增加与投资的扩大。美联储试图影响市场预期而发挥效力,经过使用三代前瞻指引,在一定程度上,金融市场环境得到改善,总需求有所扩大。不容忽视的是,不断更改前瞻指引框架,给美联储信誉造成冲击,同时,前瞻指引给金融稳定构成威胁,也给经济增长质量带来压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