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2)
- 2023(1442)
- 2022(1304)
- 2021(1329)
- 2020(1109)
- 2019(2653)
- 2018(2487)
- 2017(5355)
- 2016(2725)
- 2015(3042)
- 2014(3074)
- 2013(3031)
- 2012(2800)
- 2011(2586)
- 2010(2518)
- 2009(2357)
- 2008(2537)
- 2007(2354)
- 2006(2235)
- 2005(2205)
- 学科
- 银(13858)
- 银行(13713)
- 行(12530)
- 制(10357)
- 济(8689)
- 经济(8670)
- 业务(8465)
- 度(7803)
- 制度(7802)
- 管理(7703)
- 银行制(7428)
- 业(6876)
- 融(6294)
- 金融(6294)
- 企(6197)
- 企业(6197)
- 方法(5078)
- 数学(4485)
- 数学方法(4472)
- 体(2876)
- 财(2693)
- 体制(2649)
- 中国(2448)
- 农(1866)
- 业经(1862)
- 人事(1818)
- 人事管理(1818)
- 务(1759)
- 财务(1757)
- 财务管理(1753)
- 机构
- 大学(37134)
- 学院(35293)
- 中国(16313)
- 济(16171)
- 管理(16147)
- 经济(15817)
- 银(15381)
- 银行(14730)
- 行(13595)
- 理学(13431)
- 理学院(13335)
- 管理学(13221)
- 管理学院(13164)
- 研究(10387)
- 财(9244)
- 融(7937)
- 金融(7842)
- 京(7743)
- 财经(7350)
- 农(6845)
- 经(6757)
- 中心(6439)
- 人民(6099)
- 江(5884)
- 财经大学(5739)
- 农业(5488)
- 国人(5479)
- 中国人(5449)
- 中国人民(5390)
- 经济学(5340)
共检索到63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Adam S.Posen 王宇
资产价格泡沫一般源自"非理性繁荣"、技术进步和金融自由化等因素,货币条件与泡沫上涨之间的联系十分微弱,因此,中央银行不必也不可能通过紧缩货币来挤破泡沫。急剧收紧银根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可能大于泡沫破裂,还可能增加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并弱化金融监管。泡沫破裂的成本主要取决于金融结构,因而应从加强金融监管的角度减弱泡沫破裂的冲击。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Adam S.Posen 王宇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信
中央银行不能完全任由资产泡沫膨胀。当前我国的资产价格上涨有较强的内生性,泡沫的进一步积累和最终破裂,将对经济造成较大冲击。金融监管确实重要,但仅此难以有效解决问题,货币政策应该且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应逐步收缩银根,进一步加大人民币汇率弹性。
关键词:
资产泡沫 货币紧缩 中央银行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郭强 谭小芬 李向前
在2007~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的中央银行家相信资本市场是有效的,对及时地识别泡沫没有信心,认为中央银行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未必能有效抑制投机活动,而逆风向调节资产价格泡沫会严重损害实体经济。因此,他们支持采取传统战略的货币政策。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美国的中央银行家对如何干预资产价格波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市场的有效性有所质疑,修正了以前的结论,认为中央银行可以识别有些资产价格泡沫。资产价格崩溃的后果非常严重,中央银行需要加强金融监管以抑制资产价格泡沫。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向寿一 刘昌黎
以1985年的西方五国财政部长会议为契机,为适应日元升值和扩大内需的形势,日本实施了低利率的政策。特别是1987年11月的黑色星期一以后,由于大量地增加货币供应,从而酿成了泡沫经济,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了。本文拟分别考察1987—1989年的泡沫经济期和1990—1992年的复合箫条期,并进而分析银行在这两个时期的行为。一、泡沫经济时期(1987一1989年)的银行行为1.银行贷款和发行新股筹资。在泡沫经济时期,由于主要企业都通过发行股票、转换公司债、附权债等来筹措资金,所以有人认为产生泡沫经济的原因不是由于银行行为,而是由于大量地发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朱宁
在所有资产类别和所有历史泡沫中,房地产是当之无愧的"泡沫之王"。本文分析了房地产行业容易形成泡沫的主要原因,以及房地产泡沫对经济金融体系的危害。2016年以来,中国一线城市房价的快速上涨吸引了所在城市、周边城市、相关领域,乃至全球企业和投资者的关注。关于中国房价是否出现泡沫或者泡沫是否接近崩盘的讨论也越来越多。之所以很多既没"刚需"也没"丈母娘压力"的海外投资者也如此关注中国的房
关键词:
房地产 经济 房产地产 不动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何良桥
一、泡沫经济崩溃对日本银行业的冲击 80年代后期,日本股市一路攀升,到1989年底,东京股市市值高达511万亿日元(536亿美元),比当时全美上市公司市值还高出30%;同时,地价飞涨,1990年底仅东京帝国大厦的土地价值就比加利福尼亚整个州还高。金融资产如此膨胀,使日本经济的增长日益脱离实体经济基础,形成了“泡沫经济”。进入90年代,支撑金融资产继续膨胀的力暴渐趋弱化,以股价暴跌为导火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雪 龚飞 刘坤焱
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资产价格繁荣和萧条的往复循环,探究资产价格泡沫在系统性风险累积中扮演的角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从跨部门视角出发,分别考察股市泡沫和房市泡沫对银行间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在2006年12月—2007年12月和2015年3月—2015年6月存在正向股市泡沫,在2012年、2013年底、2015年和2016年以及2022年的多个阶段存在正向或负向房市泡沫。股市泡沫和房市泡沫的存续均会显著提升银行间系统性风险;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大和主营业务比率的提高有助于缓解银行间系统性风险。此外,个体银行的风险贡献和风险敞口受不同类型因素影响:银行的风险溢出度更多地受银行个体特征(如盈利能力)影响,而银行的风险接收度则更多地受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如GDP增速、利率、通胀率以及投资占GDP比重)影响。本文研究揭示了资产价格泡沫与系统性风险间的因果关系,为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因素识别提供了新视角。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叶锦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房地产业在不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过热的苗头。商品房空置面积大幅增加,已超过国际警戒线水平,房地产业的泡沫已经显现。作为我国房地产业的主要投资者,商业银行既要支持房地产业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又要切实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保障信贷资金安全,防止泡沫的扩大。要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家主管部门的一系列要求,规范房地产业金融业务发展,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关键词:
房地产泡沫 商业银行 贷款风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陶长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银行业危机爆发越显频繁。然而,通过对银行业危机内部形成机理分析可以发现,银行业危机的爆发其实是伴随着金融泡沫的形成与破灭这一过程的。在金融泡沫的形成过程中,银行往往会给一些高风险行业发放贷款,从而增加银行经营风险;而在金融泡沫破灭之后,这将直接或间接地导致银行产生大量的不良贷款,从而使银行业危机最终爆发。因此,我国应尽快化解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完善银行微观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机制。
关键词:
金融泡沫 银行业危机 金融危机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何正霞
通过建立房产投资经济模型来分析居民在各种融资情形下房产泡沫的生成机理,结果表明:无论银行是否进行金融支持,房产泡沫都取决于房产预期收益率、房产的投资成本和银行利率;如果居民不存在贷款违约,银行的金融支持不会加剧房产价格的攀升和房产泡沫的生成,而如果居民存在贷款违约,则情况相反,且房产价格和房产泡沫随着居民按揭贷款比例及违约率的提高而提高。这说明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提高房产交易成本、提高按揭贷款的首付比率、控制贷款违约率以及通过政策宣传引导居民理性购房等措施来控制房产泡沫。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鲁桂华 皮舜
资产市场均衡价格高于其真实价格的部分即为泡沫,泡沫破灭将导致财富幻觉的消失,进而造成需求萎缩、投资不足、经济增长放缓等不良后果。文章研究表明,制度缺陷将导致资产市场理性泡沫的存在。在资产市场配额供给、商业银行承担两类代理成本、央行实施价格管制、监管当局实施资产比例管理等制度背景下,存在私人利益和正的边际私人利益的银行家,倾向于向资产市场过度供给贷款,从而导致风险资产价格相对于银行家无私人利益时的均衡资产价格而言,系统性地被高估。在商业银行与银行监管当局仅根据风险资产最近成交价格预测银行贷款组合或贷款低押物未来价值这一信息结构下,一次交易中所形成的资产市场泡沫,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逐渐累积。
关键词:
泡沫 商业银行 资产市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泡沫,可能是经济学中被研究时间最长但迄今仍未达成广泛共识的一个领域。最近出版的一本专著,使泡沫特别是刚性泡沫广受关注。在这部专著中,上海交通大学朱宁教授认为,"刚性泡沫"概念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政府不断向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担保,比如债券股就是显性担保,欠了债可以通过国有金融机构以股权方式还债"。在过去30年这种担保对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作出非常大的贡献。但是,如果政府一直通过提供担保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