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10)
- 2023(5750)
- 2022(4747)
- 2021(4468)
- 2020(3616)
- 2019(8289)
- 2018(7760)
- 2017(14612)
- 2016(7707)
- 2015(8428)
- 2014(8362)
- 2013(8405)
- 2012(7837)
- 2011(6975)
- 2010(7143)
- 2009(6633)
- 2008(7046)
- 2007(6072)
- 2006(5461)
- 2005(5027)
- 学科
- 济(37639)
- 经济(37596)
- 管理(25723)
- 财(22353)
- 业(20229)
- 企(17932)
- 企业(17932)
- 方法(12863)
- 地方(12781)
- 财政(12281)
- 中国(11071)
- 数学(10280)
- 数学方法(10141)
- 政(9889)
- 务(9350)
- 财务(9335)
- 财务管理(9295)
- 企业财务(8902)
- 学(8316)
- 制(8203)
- 农(8161)
- 地方经济(7544)
- 理论(7283)
- 业经(7266)
- 体(6036)
- 策(5717)
- 融(5611)
- 金融(5610)
- 银(5585)
- 银行(5578)
- 机构
- 大学(109061)
- 学院(107445)
- 济(46137)
- 经济(45188)
- 研究(39031)
- 管理(38769)
- 理学(33124)
- 理学院(32712)
- 管理学(32126)
- 管理学院(31915)
- 财(31391)
- 中国(30227)
- 京(23233)
- 科学(22684)
- 财经(20437)
- 所(19744)
- 经(18415)
- 研究所(17363)
- 江(17230)
- 中心(16825)
- 范(15391)
- 师范(15313)
- 经济学(15177)
- 北京(14851)
- 财经大学(14835)
- 院(14257)
- 农(13892)
- 经济学院(13556)
- 州(13269)
- 师范大学(12543)
- 基金
- 项目(68455)
- 科学(54558)
- 研究(52279)
- 基金(49977)
- 家(43230)
- 国家(42878)
- 科学基金(36783)
- 社会(34634)
- 社会科(32834)
- 社会科学(32827)
- 省(26201)
- 基金项目(25846)
- 教育(23744)
- 划(22063)
- 自然(21628)
- 自然科(21120)
- 自然科学(21111)
- 编号(20971)
- 自然科学基金(20684)
- 资助(19735)
- 成果(18272)
- 重点(16100)
- 发(15415)
- 部(15276)
- 国家社会(15022)
- 课题(14937)
- 创(14024)
- 性(14007)
- 教育部(13372)
- 制(13128)
共检索到1763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明喜
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中央政府会对落后地区进行补贴,作为再分配的重要手段,但是这些补贴通常被认为会损失效率。相关研究也指出,财政政策在协调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方面应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建立两地区模型和博弈分析,企图给出中央财政区域统筹事权的理论新解释。如果地方政府有足够的补贴权,在没有中央政府的干预下,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对其投资进行补贴仍然会导致该地的投资不足,此时就要求中央财政有所作为。对于我国而言,中央政府应尽快清理不合理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同时,落后地方政府应尽量保持中性立场,避免地方财政政策冲抵中央财政政策的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森 孙红霞
我国的财政分权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在改革的起因、内容及最初结果等方面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但国有企业改革最终进行得比较彻底,而财政分权改革却走了"回头路",这体现为中央财政集中度的提高。笔者通过对比分析,对这一现象的成因给出理论解释并进行实证检验。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国企改革 中央财政集中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贺蕊莉
多年来我国财政收入超速增长,极大地刺激了国民的"税痛"神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本文通过对财政收入超速增长原因的相关研究进行剖析,结合对15省份财税干部的访谈调研,提出了一个关于财政收入超速增长的新解释:财政收入"空转"。本文认为要关注地方官员这种通过"空转"来制造财政收入泡沫的行为,要尽快消除泡沫还原地方政绩,保障地方政府行为理性。建议通过由中央核定地方的财政收入增长率、把财政收入的真实性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全面考察干部等方式夯实财政收入,劝阻地方高调宣传财政收入政绩的行为,改变地方财政收入的指标化管理做法,深化体制改革和加强对地方政府约束。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管清友 邵鹏
“熊彼特 -希克斯 -诺思命题”揭示了“凡有重大的改革 ,都有财政压力的背景”,“财政压力决定改革的起因和路径”。寻着这一思路 ,笔者考察了农民超负担形成的历史背景并从财政压力的角度分析了中央、地方、基层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关系 ,对农民超负担现象给出了一个综合的解释。
关键词:
财政压力 农民超负担 综合解释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艳梅
从理论分析得出影响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的因素可分为非制度性因素和制度因素,采用12个指标构建的面板模型计量结果显示,各个地方的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公共服务支出需求是影响中央转移支付大小的关键因素,但与中央转移支付同方向变化的结果表明其不代表公平的性质;1994年实行的新财政体制包含着改变中央财权弱化格局的导向和制度安排,其制度的不完善性恰恰正向影响了中央转移支付的大小;另外,地方政府是否为边疆省份、少数民族多寡和区域的安全性等政治考量也是影响中央转移支付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转移支付 地方条件 非制度因素 制度因素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仲常 董东冬
为了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中央财政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但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收敛和实现地区财政均等化方面其效果如何,文章试图从一种新的视角加以分析与诠释。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人口跨地区流动,特别是年轻劳动力从中西部地区向发达的东部地区流动,改变了各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总扶养比,进而影响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实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西部地区总扶养比高于东部地区,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相对力度反而低于东部地区。文章最后提出将地区人口负担差异纳入中央财政预算分析体系,通过增加中央财政对经济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收敛和提高地区财政帮扶的实效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谷成
财产税是世界各国地方政府收入中的重要来源。本文从分析财产税的归宿入手,寻找能够解释这一普遍现象的答案。对绝对税收归宿、平衡预算归宿和差别税收归宿的考察结果表明,作为一种区域内受益税,财产税符合不同级次政府应提供使其辖区范围内居民受益的服务并因此而课税的经济学原理。加快推进财产税改革将有利于规范中国目前的财政体制,改善地方财政所面临的被动局面。
关键词:
财产税 地方财政 税收归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勇刚 王猛
产业结构服务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一般规律,然而在中国却存在一个悖论: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偏低,尚未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文章引入土地财政因素,对两部门非均衡增长模型进行拓展,基于中国1999—2013年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两步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实证分析了土地财政对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土地财政虽有助于加快工业化进程,但对产业结构服务化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这说明土地财政的确是产业结构服务化迟滞的一个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土地财政对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土地财政显著促进了东部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但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则产生了负面影响。
关键词:
土地财政 产业结构服务化 面板数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文竹 金涛
本文建立了一个新的模型尝试解释中国经济的近中期增长模式。在考虑“土地财政”作用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两期世代交叠(OLG)模型说明基本原理,随后将两期模型扩展到多期OLG模型,进行参数校准和模型求解。研究表明,在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将通过“土地财政”机制获得的资本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使得企业部门资本重新配置、均衡条件重构,推动形成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对占比的稳定均衡。在这一机制下,GDP和全要素生产率不断上升但增速逐渐下降;资本的总体投资效率和资源配置优化速度出现下降,民营企业占比先增后稳。多期模型较好地刻画了我国1998—2017年期间经济结构变化趋势以及储蓄率、投资率、对外投资与外汇储备等宏观指标。随着“土地财政”作用的进一步弱化,持续推动技术进步、深化国企改革、深化金融改革等是实现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 土地财政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戴一鑫 吕有金 姜青克
本文利用传统方法和AMSZ准则对中国经济动态效率进行检验后发现,九十年代末至今的中国资本积累的动态效率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变迁。基于地方土地财政的视角,从理论解释了资本动态无效的一个来源是地方政府垄断土地资源背景下的投资冲动引致的无效资本的过度堆积,实证结果发现土地财政收入与资本无效积累程度呈现"U"型的关系,同时地方财政缺口加大了地方政府运用土地收入进行投资的依赖:财政缺口每增大1%,那么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对资本过度积累程度的影响就会上升2%。而金融发展可以缓解地方政府的融资约束,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最后,本文认为进一步从财税体制改革和金融市场发展两个方面可以改善当前状况,平抑由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致的投资过度,提高地方政府更有效率地进行投资,继而提高整个经济的动态效率。
关键词:
资本积累 动态效率 土地财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志安 邱国庆
以财政分权改革为视角,基于2000~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的作用。结果发现: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说明深化财政分权体制改革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将有助于激励区域创新产出。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会因地区差异而表现出不同效应,在东部地区,财政分权能够提高区域创新水平,但在中部和西部地区,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区域创新 财政科技支出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2009年,财政部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始终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组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和保障作用不断增强。财政部注重提高财政管理的精细化程度,积极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实施新增资产配置预算专项审核。发展改革委注重加强中央投资的统一组织、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改进投资计划管理方式,促进发挥了政府投资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长庚 巫骥
文章梳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演变历程和转移支付管理实践变化与趋势,使用空间分析、相关系数分析、基尼系数分析和RE指数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促进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及效果,得出以下结论:(1)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断完善,公平性不断提升;转移支付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为规模不断增大、精准性不断提高、地方平衡性不断增强。(2)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降低了各省域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推动了各项省域协调发展指标均衡提升。(3)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主要通过推动人均财政支出均等化和规范地方政府支出行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最后,从完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规范省以下地方财政支出行为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红玲 刘长庚
财政作为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调节地区收入差距、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稳定经济等方面应有更大的作为。本文主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公共财政制度特别是德国通过横向转移支付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作法,提出将中国经济区由现有东、中、西“三大部”的纵向划分,改为横向划分的泛珠三角、泛长三角和大环渤海“三大块”财政经济区,构建区域经济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