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06)
- 2023(4717)
- 2022(3927)
- 2021(3722)
- 2020(3300)
- 2019(7571)
- 2018(7212)
- 2017(14393)
- 2016(7888)
- 2015(9192)
- 2014(9145)
- 2013(9443)
- 2012(9007)
- 2011(7574)
- 2010(7733)
- 2009(7235)
- 2008(7713)
- 2007(6615)
- 2006(5553)
- 2005(4868)
- 学科
- 济(39265)
- 经济(39226)
- 管理(33236)
- 业(30329)
- 财(27973)
- 企(27133)
- 企业(27133)
- 方法(23534)
- 数学(21719)
- 数学方法(21636)
- 务(14786)
- 财务(14783)
- 财务管理(14733)
- 企业财务(14183)
- 财政(12218)
- 中国(9751)
- 政(9731)
- 制(9542)
- 农(7665)
- 地方(7301)
- 银(6686)
- 银行(6683)
- 体(6674)
- 业经(6489)
- 策(6290)
- 贸(6212)
- 贸易(6206)
- 行(6078)
- 融(6044)
- 金融(6044)
- 机构
- 大学(112952)
- 学院(111478)
- 济(51701)
- 经济(50874)
- 管理(45427)
- 理学(39709)
- 理学院(39390)
- 管理学(39002)
- 管理学院(38804)
- 财(35718)
- 研究(32703)
- 中国(27955)
- 财经(24490)
- 经(22337)
- 京(22255)
- 财经大学(18234)
- 经济学(17582)
- 科学(16828)
- 江(16382)
- 经济学院(16173)
- 中心(15702)
- 所(15471)
- 商学(13922)
- 北京(13903)
- 商学院(13833)
- 农(13333)
- 研究所(13181)
- 业大(13160)
- 州(12461)
- 经济管理(12054)
- 基金
- 项目(71772)
- 科学(57892)
- 基金(55318)
- 研究(52832)
- 家(46582)
- 国家(46219)
- 科学基金(41269)
- 社会(36477)
- 社会科(34874)
- 社会科学(34867)
- 基金项目(29100)
- 省(26561)
- 自然(25843)
- 自然科(25315)
- 自然科学(25312)
- 教育(25014)
- 自然科学基金(24882)
- 资助(24002)
- 划(21849)
- 编号(19721)
- 部(17658)
- 成果(16641)
- 教育部(16062)
- 重点(15949)
- 国家社会(15817)
- 人文(15621)
- 创(14661)
- 大学(14606)
- 制(14432)
- 性(14381)
共检索到168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在世界上任何社会制度中,国家政权都必须具有动员和配置内部经济资源和引进外部经济资源的能力,具有指导和调控社会经济发展方向、规格和速度的能力,具有形成国民共识并进而巩固其统治地位的能力,具有动用法制的规范手段或强制手段维护社会安定的能力。在这四种能力中,第一条最为根本。国家只有掌握了必要的财力,才有充分的可能去实现其他功能。一个典型的“弱财政”中国改革的第一阶段曾经以“放权让利”作为基本特征和主要手段,财政体制也相应地经历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和“财政包干、分灶吃饭”等三次较大的变化。这一系列改革所遵循的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从而打破了集中过多、...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乃宽
简论加强中央财政宏观调控地位的必要性张乃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了振兴国家财政的任务。《建议》指出“为解决国家财力严重不足、宏观调控能力减弱问题,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冰 刘嗣明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叶燕斐
宏观调控应注意保证适度有效需求叶燕斐编者按:我国长期以来有效供给不足,伴随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有效供给不足逐渐得到了缓解,而有效需求不足却渐显端倪。文章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保证适度有效需求应成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此观点有一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希刚 冯海发
加强农业宏观调控、形成完善的农业宏观调控体系,是我国在农业中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农业宏观调控体系建设中,必须重视调控手段的配置和相应的体制保证。我们认为,目前我国农业宏观调控在调控手段和体制保证方面应突出以下方面。一、严格划分中...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林涛舟
论加强中央财政宏观调控与地方利益制约林涛舟近几年来,我们虽然加强财政的宏观调控,但进展缓慢,未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这与社会经济利益错位,地方利益格局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地方利益格局已成为中央宏观调控的障碍,务必采取有效措施,乃是实现宏观调控的关键。...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加宁 张承惠 张永生
自1993年年中以来,我国的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使中国经济避免了1992年大起之后随即发生大落的危险,而且还有效地防止了一场金融危机的爆发。可以说这一次的宏观调控比以往的历次调整都要成功得多,成熟得多。但是,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需要予以进一步完善。主要是:第一,宏观调控力度时紧时松。自去年年中加强宏观调控以来,虽然从总体上采取的是偏紧的货币政策,但总量政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长才
本文在其他学者研究隐性失业的基础上得出:总失业率(登记失业率与隐性失业率之和)与经济增长率存在着一个稳定的奥肯关系,即由于宏观调控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我国的总失业率实际上在以较高的速度下降。由于总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这种稳定的关系,因此总失业率可以做为一个内生变量进入笔者根据泰勒模型改造的宏观调控模型。本文暗示的政策建议是: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会使隐性失业率迅速下降到一个临界值,之后才会使登记失业率下降。
关键词:
宏现调控 总失业率 经济增长率 就业深化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绪业
我国医疗设备的投放,一直缺乏宏观的调控办法,以致于在医疗设备的投放上,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很大,使有限的医疗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不能发挥应有的投资效益。另一方面,在绝大部分乡镇和农村又缺乏应有的常规装备。这种局面若不加以调整,势必影响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林茂
论价格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李林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商品价格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形成的,它对促进生产发展、搞活流通是十分有益的。但是,要使商品价格活而有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政府便不能对它放任自流,撒手不管,而必须进行有效宏...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贡兆华,陈铭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加强输血管理,提高血液质量,维护输血安全,提高输血事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各级卫生主管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建荣
起始于80年代初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央政府逐步将一部分经济决策权移交给地方政府,从投资决策权下放、中央计划管理物资品种的减少到中央与地方共享的财政与税收体制,走过了一条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与利益调整的“此消彼长”的改革道路。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体制的改革直接刺激了地区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中央政府的财权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转移到地方政府手中,也出现了所谓的“诸侯经济”现象。鉴于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权限的不断扩大及其“诸侯经济”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中央政府从90年代起就开始了中央权力再集中的尝试。此文主要探讨与分析地方政府对这种尝试的态度,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调整将对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产生...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莺飞 李秀兰
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即存款准备金制度、人民银行的再贷款、综合信贷计划和利率管理进行客观的分析、研究,对我国目前中央银行主要调节手段的产生、发展、作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作了探讨,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和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实践及未来发展,提出了可供选择的对策。关于存款准备金制度。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为控制信贷规模,于1984年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后开始实行的。此后准备金率经过三次调整,发挥了控制信贷规模调节经济生活的作用。目前准备金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四方面: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