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66)
2023(13812)
2022(12194)
2021(11281)
2020(9539)
2019(22050)
2018(21824)
2017(42070)
2016(22951)
2015(25849)
2014(25518)
2013(25309)
2012(23308)
2011(20870)
2010(20727)
2009(18793)
2008(17938)
2007(15397)
2006(13359)
2005(11396)
作者
(66126)
(54830)
(54425)
(51901)
(35108)
(26389)
(24774)
(21595)
(20987)
(19505)
(19107)
(18460)
(17476)
(17060)
(16946)
(16692)
(16479)
(16252)
(15731)
(15638)
(13622)
(13393)
(13227)
(12305)
(12154)
(12096)
(12096)
(12052)
(11032)
(10898)
学科
(90683)
经济(90581)
管理(66680)
(60030)
(49337)
企业(49337)
方法(45126)
数学(39702)
数学方法(39293)
(24818)
(22240)
中国(21936)
(21454)
环境(20403)
地方(19960)
业经(19675)
农业(16885)
(15713)
贸易(15707)
(15157)
(15040)
理论(14847)
(14785)
(14402)
技术(14336)
(14286)
财务(14213)
财务管理(14180)
企业财务(13452)
(11982)
机构
大学(322665)
学院(319795)
管理(128043)
(123052)
经济(120325)
理学(112433)
理学院(111144)
管理学(109090)
管理学院(108532)
研究(105023)
中国(76805)
(68986)
科学(68108)
(55265)
(53775)
(52134)
业大(51658)
中心(48348)
研究所(48070)
(45807)
财经(45482)
(43366)
北京(43093)
师范(42963)
农业(42190)
(41487)
(39031)
(37136)
经济学(36630)
师范大学(34971)
基金
项目(230378)
科学(180814)
基金(167530)
研究(165756)
(146945)
国家(145742)
科学基金(125209)
社会(104046)
社会科(98607)
社会科学(98580)
基金项目(90088)
(89863)
自然(83132)
自然科(81077)
自然科学(81055)
自然科学基金(79618)
(75902)
教育(75885)
资助(68947)
编号(67077)
成果(53161)
重点(51398)
(50408)
(48438)
(47220)
课题(45693)
科研(44525)
创新(44015)
教育部(42966)
大学(42792)
期刊
(128330)
经济(128330)
研究(89422)
中国(57335)
学报(54764)
科学(48910)
(47076)
管理(43288)
大学(41174)
(40610)
学学(38717)
教育(34728)
农业(33020)
技术(26427)
(23372)
金融(23372)
业经(21435)
财经(21409)
经济研究(19845)
图书(18485)
(18092)
问题(17293)
(16972)
资源(16896)
科技(16128)
理论(15455)
(15404)
技术经济(14718)
实践(14323)
(14323)
共检索到4506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向佐群   杨嘉露  
环保督察是我国现代化治理的创新制度,具有行政督察和党内督察的双重性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党政问责是落实环保督察的有效手段。学界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其党政问责机制做了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其制度特征、优势,但鲜有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的问责为研究对象。通过公开信息渠道获取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责数据,从问责对象、级别人数、问责情形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估,有助于总结实践经验,提高问责效率。运用实证方法评估问责级别与问责情形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研究证明,部分问责情形与问责级别存在相关性。根据研究结论,可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责对生态环境治理的影响以及对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建设的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向佐群   杨嘉露  
环保督察是我国现代化治理的创新制度,具有行政督察和党内督察的双重性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党政问责是落实环保督察的有效手段。学界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其党政问责机制做了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其制度特征、优势,但鲜有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的问责为研究对象。通过公开信息渠道获取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责数据,从问责对象、级别人数、问责情形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估,有助于总结实践经验,提高问责效率。运用实证方法评估问责级别与问责情形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研究证明,部分问责情形与问责级别存在相关性。根据研究结论,可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责对生态环境治理的影响以及对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建设的影响。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郭雪萌   马佳欣  
本文以2008-2017年我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样本,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为准自然实验,以重污染制造业企业为实验组、非重污染制造业企业为对照组,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环境问责制对重污染企业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问责制显著降低重污染企业的审计费用;机制检验发现,环境问责制通过提升重污染企业绿色治理水平、会计信息质量和管理层语调可靠度,来降低重污染企业审计费用;异质性检验发现,在政企关联强、风险承担水平低、地区公众环境关注高的企业,环境问责制对重污染企业审计费用的影响更显著。本研究拓展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微观后果,为规范环境风险挑战下重污染企业的审计定价、优化环境规制体系提供理论与决策依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鑫  于法稳  胡晓燕  
本文从生态环保督察视角,阐述县域涉农生态环境整治的现实背景、基本概念与内涵特征,并基于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典型案例,概括分析县域涉农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特征。研究发现:县域涉农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重点流域面源污染、工矿业污染、生活污染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等方面,呈现出复杂性、累积性、变动性和区域性等特征。县域涉农生态环境整治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困境,包括理论思维滞后导致整治实践陷入误区,主体责任缺位造成整治内生动力不足,行为能力有限导致整治效果欠佳,服务供给不足造成整治问题解决滞后等。为此,本文从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夯实主体责任、增强行为能力和提升公共环境服务供给水平等方面,提出县域涉农生态环境整治的优化路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萌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实施以来,对政策成效的分析一直是研究的焦点。然而,现有研究较少从社会影响的角度来展开论述。基于对全国各个省份的问卷调查,从社会大众的视角出发提出两项研究假设,并采用Order Probit模型的半参估计方法,研判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的社会影响和实施成效,以期能够增加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认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的开展,尽管建立了投诉举报的社会参与机制,但是该机制在实施效果上并未完全达到社会的心理预期,从总体上看,公众并不认为这一投诉举报机制是行之有效的。另外,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的开展能够起到改变公众消费习惯的作用,使社会消费更加倾向于绿色和环保。这一政策激励效果还会随着督察制度实施有效性的提升而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海嵩  
中央环保督察作为近年来我国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扭转了传统科层治理逻辑在问责机制上的不足。基于丰富的督察问责实践,对中央环保督察问责的制度绩效进行量化评价,有助于总结和发现督察问责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效能。通过权威的公开渠道全面获取中央环保督察问责数据,运用实证方法评估督察问责成效、挖掘深层次规律,可以发现:环保督察问责的科学化水平逐步提高;影响环保督察问责实效的因素具有复杂性;环保督察问责效力的持续性还可进一步提升。在编纂环境法典的时代背景中,我国环保督察问责制度应在规范化和持续性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从而更好地发挥预期功效,推进环境法的体系化。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雷星晖  张金涛  苏涛永  郁雨竹  
生态问责制度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基于中央环保督察这项生态问责的执行机制,本文借助自然实验的设计检验了生态问责对企业绿色工艺创新的影响,并探讨了媒体报道的情境作用。本文以在沪深A股上市的工业企业为样本,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生态问责对企业绿色工艺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体现在中央环保督察显著促进了企业增加绿色工艺创新投入。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影响在不同的媒体报道情境下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生态问责对绿色工艺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媒体报道较少或负面报道较多的企业中显著,但在媒体报道较多或正面报道较多的企业中不显著。本文拓展了生态问责的作用情境,不仅是对现有文献的有益补充,还为政府完善生态问责的实施机制以及如何促进企业绿色工艺创新提供了启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雷星晖  张金涛  苏涛永  郁雨竹  
生态问责制度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基于中央环保督察这项生态问责的执行机制,本文借助自然实验的设计检验了生态问责对企业绿色工艺创新的影响,并探讨了媒体报道的情境作用。本文以在沪深A股上市的工业企业为样本,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生态问责对企业绿色工艺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体现在中央环保督察显著促进了企业增加绿色工艺创新投入。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影响在不同的媒体报道情境下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生态问责对绿色工艺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媒体报道较少或负面报道较多的企业中显著,但在媒体报道较多或正面报道较多的企业中不显著。本文拓展了生态问责的作用情境,不仅是对现有文献的有益补充,还为政府完善生态问责的实施机制以及如何促进企业绿色工艺创新提供了启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尹明  
全面推进法治国土建设,亟待建立督促各级地方政府依法依规管地、用地的外在监督机制。国土资源部党组《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国土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强化对省级人民政府土地利用和管理主体责任及其对下级政府监管责任的监督检查,促进地方人民政府提高土地利用和管理水平。按照这个《意见》要求,笔者认为,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应当树立大督察的理念,转变督察工作方式,深入开展问责督察,强化与省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严格破坏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向佐群  张思琪  
我国目前阶段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有责必问,有责必究,但是由于问责制度不完善,行政问责没有达到减少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我国突发环境事件行政问责在问责原则、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权限、问责程序等方面存有问题,我国突发环境事件行政问责应依法追责、统一问责主体、问责客体、明确问责范围、从严问责、问责程序公开化、具体化。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马志娟  韦小泉  
近年来,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生态环境的恶化开始制约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更高的战略高度。生态环境问题与领导干部任期环境责任不清、环境治理不作为和环境责任追究不力存在很大的关系。在生态文明背景下,依托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文章首先探讨了政府环境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和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政府环境责任审计及环境责任问责的实施路径,即细分环境责任、明确审计内容、规范审计实施,多元化审计主体和问责主体、完善环境责任问责机制,优化政府环境责任审计方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屈满学   李玮萱   董战峰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国家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论文以2011—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期PSM-DDD模型,分析验证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使重点城市重点行业的企业债务融资规模显著下降,并且其影响在市场化进程较快的地区以及非国有控股的企业中尤为显著,这表明生态环境保护督查不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规制政策,而且具有引导企业外部融资的效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屈满学   李玮萱   董战峰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国家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论文以2011—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期PSM-DDD模型,分析验证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使重点城市重点行业的企业债务融资规模显著下降,并且其影响在市场化进程较快的地区以及非国有控股的企业中尤为显著,这表明生态环境保护督查不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规制政策,而且具有引导企业外部融资的效果。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丽佳  
作为外部问责与教师责任间的中介,文化问责是学校日常运作中自然发展而成的概念,它近距离地形塑着教师的责任。基于文化问责之构成对上海市某初中的实证研究表明,学校作为教师实践展开的场域,其中培植的责任概念引领着教师个体从"责任规避"到自觉承担"拓展的责任",同时也从群体层面上促成了教育合力的形成。建立正式的校本问责制,在利益相关者间合理分配责任,培植教师个体的道德责任感,是文化问责情境中促进教师责任承担的可能路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上官泽明  刘力云  
本文借鉴由信息、对话和强制构成的问责维度体系,选取跨国数据研究立法机关的预算监督对政府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立法机关在预算过程中的信息收集能力、对话沟通能力与强制措施能力可以有效提升政府绩效。进一步研究表明,促进政府预算公开、规范预算执行管理和加强腐败控制能力是立法机关预算监督提升政府绩效的重要机制;立法机关在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预算监督能力都能提升政府绩效;在信息化程度更高的国家,立法机关的预算监督对政府绩效的提升作用更显著。研究结论对于从立法机关的预算监督视角探索促进政府绩效提升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