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52)
2023(13438)
2022(11919)
2021(11228)
2020(9411)
2019(21521)
2018(21408)
2017(41387)
2016(22557)
2015(25222)
2014(25119)
2013(24522)
2012(22494)
2011(20120)
2010(20236)
2009(18723)
2008(18143)
2007(15972)
2006(13973)
2005(12504)
作者
(63468)
(52602)
(52418)
(49915)
(33690)
(25211)
(23746)
(20607)
(19997)
(18843)
(18042)
(17691)
(16667)
(16665)
(16275)
(16106)
(15657)
(15623)
(14998)
(14992)
(12921)
(12914)
(12612)
(12011)
(11767)
(11708)
(11689)
(11580)
(10548)
(10282)
学科
(84165)
经济(84031)
管理(73264)
(63171)
(54424)
企业(54424)
方法(37794)
数学(32047)
数学方法(31688)
(27278)
(22652)
中国(21852)
(20590)
业经(19991)
(19158)
环境(17536)
地方(17327)
(15944)
财务(15876)
财务管理(15829)
企业财务(15059)
理论(14922)
(14770)
农业(14659)
(14607)
(14601)
贸易(14594)
(14298)
(14183)
技术(13982)
机构
大学(317953)
学院(315114)
管理(127201)
(123027)
经济(120236)
理学(110464)
理学院(109270)
管理学(107556)
管理学院(106972)
研究(103136)
中国(76580)
(67411)
科学(63055)
(61431)
(50803)
财经(48149)
(46791)
中心(46678)
研究所(45959)
(45917)
业大(45567)
(43671)
北京(42498)
(41479)
师范(41122)
(37936)
(37120)
经济学(36479)
农业(36363)
财经大学(35818)
基金
项目(217406)
科学(171391)
研究(161481)
基金(158305)
(136810)
国家(135676)
科学基金(117310)
社会(101830)
社会科(96398)
社会科学(96375)
基金项目(84517)
(84136)
自然(75813)
自然科(73992)
自然科学(73976)
教育(73829)
自然科学基金(72637)
(70732)
编号(66431)
资助(64469)
成果(54420)
(48284)
重点(48081)
(45169)
(45112)
课题(45106)
(43422)
创新(42053)
教育部(41817)
国家社会(41646)
期刊
(136587)
经济(136587)
研究(94784)
中国(60549)
学报(48428)
(48115)
管理(46574)
科学(44621)
(42714)
大学(37314)
教育(35737)
学学(35003)
农业(29448)
(26429)
金融(26429)
技术(25828)
财经(23535)
业经(22093)
经济研究(21129)
(19948)
问题(17483)
图书(17059)
理论(16068)
科技(15406)
实践(14739)
(14739)
(14521)
现代(14267)
技术经济(14166)
(14134)
共检索到4595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寇坡  韩颖  石俊国  
中央环保督察对环境的改善效果备受肯定,但是这种改善效果的持续性却受到质疑。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本文构建了地方政府和污染企业的动态复制系统,探究中央环保督察压力下空气质量改善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中央环保督察过程中,空气质量的改善可能来自于地方政府无差别的关停污染企业;中央政府一味地加大对地方政府环保失职的惩罚,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采取一刀切式的"懒政"、"怠政"行为;辖区的初始污染水平、管制成本均影响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地方政府一刀切行为是多因素驱动的结果,中央政府应协调各方力量,理性决策,推动中央环保督察的良性运行。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吴勋  陈曦  
作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安排,中央环保督察致力于强化地方政府部门权责与引导企业环境保护行为,选取2014—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中央环保督察、地方政府竞争与企业环保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相较于其他类型企业,中央环保督察能够有效促进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并且形成一定的持续机制,但其效果随着时间推进不断减弱。(2)当地方政府竞争程度较低时,中央环保督察的正面效应显著增强,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环保投资水平。(3)非国有企业和高度行业竞争企业受中央环保督察的影响更大,中央环保督察的促进作用在“东—中—西”部地区表现出逐渐减弱的阶梯型转变。有鉴于此,提出建立环保督察长效机制、强化地方环境治理责任,规范地方政府竞争秩序、优化地方政府考核体系,增强环保督查结果运用、高效落实环境政策导向的建议,来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业强  李豫  
中央环保督察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环境规制手段,有效解决了单一环境规制政策效率不足的问题,有利于打破传统环境规制下环境整治“治标不治本”的现象。但在改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中央环保督察能否有效“倒逼”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利用地级市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在地方政府竞争的视角下,探讨中央环保督察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考虑和考虑地方政府竞争的情况下,中央环保督察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中央环保督察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地方政府之间存在“逐顶竞争”机制;3)技术创新路径和产业选择路径均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且技术创新路径推动地方政府形成“逐顶竞争”;4)中央环保督察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对产业结构升级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并在东部地区形成地方政府“逐顶竞争”机制,中部地区形成差异化竞争机制,西部和东北地区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尚不存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业强  李豫  
中央环保督察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环境规制手段,有效解决了单一环境规制政策效率不足的问题,有利于打破传统环境规制下环境整治“治标不治本”的现象。但在改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中央环保督察能否有效“倒逼”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利用地级市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在地方政府竞争的视角下,探讨中央环保督察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考虑和考虑地方政府竞争的情况下,中央环保督察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中央环保督察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地方政府之间存在“逐顶竞争”机制;3)技术创新路径和产业选择路径均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且技术创新路径推动地方政府形成“逐顶竞争”;4)中央环保督察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对产业结构升级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并在东部地区形成地方政府“逐顶竞争”机制,中部地区形成差异化竞争机制,西部和东北地区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尚不存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锦帆   田先红  
目前中国城乡和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仍然显著。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成为地方政府发展和治理的重要议题。以浙江省D区的强村公司为例,分析地方政府旨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消薄”行为在县域社会的运作过程、机制与制度成因。地方政府动员村庄加入强村公司,统一开展多种形式的市场化经营,通过收益分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此举缩小了乡村区域发展差距,以创新形式实现了地方政府的“消薄”目标。地方政府通过塑造政策合法性、县域政治统合与公益型代理等机制实现“消薄”行为的有效运作。目标考核体系下的创新竞争、体制监督下的低风险发展偏好以及集体经济的治理价值等制度因素,形塑了共同富裕背景下地方政府强公益经营行为的特点,其政策实践为村集体经济提供了迈向均等发展的机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锦帆   田先红  
目前中国城乡和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仍然显著。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成为地方政府发展和治理的重要议题。以浙江省D区的强村公司为例,分析地方政府旨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消薄”行为在县域社会的运作过程、机制与制度成因。地方政府动员村庄加入强村公司,统一开展多种形式的市场化经营,通过收益分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此举缩小了乡村区域发展差距,以创新形式实现了地方政府的“消薄”目标。地方政府通过塑造政策合法性、县域政治统合与公益型代理等机制实现“消薄”行为的有效运作。目标考核体系下的创新竞争、体制监督下的低风险发展偏好以及集体经济的治理价值等制度因素,形塑了共同富裕背景下地方政府强公益经营行为的特点,其政策实践为村集体经济提供了迈向均等发展的机会。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潘镇  金中坤  徐伟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进程中,财政分权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为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努力提供了激励,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非经济性公共品供给不足等问题。采用各省市1994-2006年的资料,本文研究了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的科技支出行为。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的科技支出决策呈现出策略性行为特征。总体而言,财政分权促进了地方财政中科技的投入,地区间竞争的压力削弱了财政分权对科技投入的正向作用,而市场化的发展进一步强化了分权下地方政府提高科技投入的倾向。根据上述结果,本文认为应完善对于官员的考核制度,提高科技政策的权威性,加大对地方政府预算监督的力度,并积极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国兴  林伟纯  郎玫  
中央环保督察是环境领域"督政"的重要制度,其直接作用对象是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地方政府行为是动力和约束两个维度多种因素综合交织的结果。基于此,本文从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的动力及所受约束出发,构建中央环保督察压力下的地方环境治理行为发生机制的分析框架。以2018年被督察的30个案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 QCA)探究压力和约束共六个条件变量相互交织对地方环境治理行为的复杂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地方环境治理行为的发生有两种路径:(1)环保压力驱动模式,环保压力是地方环境治理行为发生的关键因素;(2)拐点型模式,经济约束与资源约束是地方环境治理行为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从完善地方政府生态政绩考评体系,健全环境治理领域转移支付制度和财政税收政策及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提出政策启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马洁琼   赵海峰  
不同于常规的环境规制政策,中央环保督察因具有运动式治理特征,对被督察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值得研究。为探究中央环保督察何时起效,本文致力于中央环保督察的时滞效应研究,采用2012—2019年中国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央环保督察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时滞效应及其相关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中央环保督察的效果存在时滞效应,且对不同类型污染物减排的时滞效应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异质性;(2)中西部地区城市具有明显的运动式应对特征,中央环保督察对中西部城市的气体污染物影响呈“U”型;(3)中央环保督察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不同污染物起效时间不同。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卢福营  吴锦波  
机构编制是我国人事管理的重要制度,编外用工是在机构编制以外聘用,由财政负担保障的各类工作人员。当前地方政府的编外用工表面是“压力-能力”失衡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实质是更为复杂的治理制度问题。编制短缺是因制度性因素和地方政府“主动作为”而导致的人力供给相对不足,编外用工则是基于当前地方政府治理环境选择的一种补偿策略,较好地发挥了补偿行政管理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特殊功能。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发展的编外用工制度,将伴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有可能会被更好的补偿方式所取代,也有可能因其赖以存在的条件消失而消亡。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皮建才  张鹏清  
文章分析了外资进入背景下体制性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考虑了地方政府进行竞争性补贴和协调性补贴两种情况。在外资进入的背景下,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地方政府对国内企业的补贴竞争会导致一个更高的补贴力度,从而使国内企业的体制性产能过剩更加严重。第二,地方政府对国内企业的补贴竞争会使得国内企业的产能和产量水平更高,同时加剧国内企业的产能过剩。第三,虽然地方政府之间对国内企业的补贴竞争能够提高国内企业的利润水平,但是会降低国内企业的自生能力。第四,地方政府对国内企业的补贴竞争会给辖区带来更高的GDP。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罗伟  
本文以2014—2020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样本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央环保督察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研究中央环保督查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央环保督察能改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且在督察后仍保持显著的正效应。更重要的是,内部控制是中央环保督察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中介变量,在中央环保督察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之间发挥中介传导效应。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饶守艳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地方政府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缺乏科学规范的创新理念,政府自利性和公共性角色冲突日益明显以及缺乏长远性和系统性的创新战略规划。文章认为,应从人治理念到法治理念的转变、从管制理念到服务理念的转变、从官本位理念到公民本位理念的转变、从效率政府理念到责任理念的转变等方面创新地方政府治理理念;同时以公共服务为中心推进政府转型、以优化权力结构为重点进行地方政府改革、"十三五"时期深化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地方政府治理创新进行制度创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禄丹  秦志远  李翠翠  
随着地方政府债券规模越来越大,中国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压力也随之增大。依据国际经验和中国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和完善的地方政府信用评级体系,是中国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及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关键。本文在总结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2022年度中国存量地方政府债券和各省份经济主体债券发行的违约率、违约损失率、发行票面利率和发行利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区分度明显不够,在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方面基本处于失效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地方政府债券本身违约率检验、地方政府及其债券信息披露不充分和评级理念未与时俱进等。本文最后就中国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提出若干改进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鸿儒  陈思丞  
官员更替作为中央政府“隐性治理”的重要工具,其对地方环境监管实施的影响亟待实证研究。文章基于南方A省2011~2018年18945家民营企业样本数据,定量分析了近年来在中央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官员更替制度对辖区内民营企业污染排放规模的影响,并利用中央环保督察的准自然实验探讨了中央政府的信号机制对于官员更替影响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近年来官员更替制度对于加强地方环境监管实施、减轻企业排污具有积极作用。在中央政府借助环保督察传递明确的环境治理信号后,官员更替对民营企业污染排放的抑制程度将进一步加强。文章揭示了官员更替制度作为环境治理工具的内在影响机制,并强调具有明确信号机制的中央环保督察是优化“环境监管分权+官员更替”设计的有效制度安排。本文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推动环境监管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