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32)
- 2023(16590)
- 2022(14591)
- 2021(13505)
- 2020(11495)
- 2019(26696)
- 2018(26568)
- 2017(51367)
- 2016(28214)
- 2015(31935)
- 2014(31997)
- 2013(31726)
- 2012(29235)
- 2011(26353)
- 2010(26154)
- 2009(24091)
- 2008(23673)
- 2007(20844)
- 2006(17750)
- 2005(15415)
- 学科
- 济(114625)
- 经济(114503)
- 管理(81020)
- 业(76844)
- 企(63043)
- 企业(63043)
- 方法(57325)
- 数学(50593)
- 数学方法(49908)
- 农(31140)
- 财(29018)
- 中国(27475)
- 学(26004)
- 业经(24583)
- 地方(23721)
- 农业(20973)
- 贸(20587)
- 贸易(20582)
- 易(19947)
- 环境(19047)
- 务(18767)
- 制(18750)
- 财务(18687)
- 财务管理(18638)
- 理论(18493)
- 和(17775)
- 企业财务(17564)
- 技术(17306)
- 划(15896)
- 银(15738)
- 机构
- 大学(405581)
- 学院(404812)
- 管理(159687)
- 济(157613)
- 经济(154148)
- 理学(139503)
- 理学院(137906)
- 管理学(135197)
- 管理学院(134484)
- 研究(132262)
- 中国(96545)
- 科学(86343)
- 京(85537)
- 农(71608)
- 财(70115)
- 所(67566)
- 业大(65673)
- 研究所(62163)
- 中心(61034)
- 江(58172)
- 财经(57342)
- 农业(56777)
- 北京(53266)
- 范(53041)
- 师范(52467)
- 经(52080)
- 院(47850)
- 州(47337)
- 经济学(47212)
- 技术(43472)
- 基金
- 项目(283575)
- 科学(221159)
- 基金(204746)
- 研究(201699)
- 家(180018)
- 国家(178564)
- 科学基金(152513)
- 社会(125143)
- 社会科(118585)
- 社会科学(118548)
- 省(111786)
- 基金项目(109194)
- 自然(101901)
- 自然科(99520)
- 自然科学(99492)
- 自然科学基金(97693)
- 划(94133)
- 教育(93340)
- 资助(85197)
- 编号(82431)
- 成果(65686)
- 重点(63404)
- 部(61793)
- 发(59892)
- 创(58276)
- 课题(56211)
- 科研(54974)
- 创新(54457)
- 计划(52674)
- 大学(52455)
- 期刊
- 济(163946)
- 经济(163946)
- 研究(110908)
- 中国(70120)
- 学报(69965)
- 农(63925)
- 科学(61884)
- 管理(54778)
- 财(53791)
- 大学(52078)
- 学学(49246)
- 农业(44333)
- 教育(41614)
- 技术(36003)
- 融(29523)
- 金融(29523)
- 业经(27740)
- 财经(27053)
- 经济研究(26071)
- 经(23023)
- 业(23007)
- 问题(21940)
- 图书(21009)
- 版(20298)
- 技术经济(20225)
- 科技(19540)
- 统计(19379)
- 理论(18877)
- 资源(18639)
- 业大(18075)
共检索到5672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康玺 张驰
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近年来我国环保领域的重大改革举措,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反映地区经济活动绩效与环境成本的重要指标。文章基于事件研究法,对中央第一轮环保督察行动前后我国市级面板数据进行动态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整体上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的短期环境成本效应大于节能减排效应,综合效应为负;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对不同产业结构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处于产业升级路径两头的地区综合效应为负,处于产业升级路径中游的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综合效应为正;不同批次接受中央环保督察的地区,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所受影响无显著差异,被督察地区不存在政策模仿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邓玲 刘安凤
环保投资是推动绿色发展重要举措,其对绿色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因此以人均生态足迹代表自然资源投入,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从规模效率、绿色技术进步、配置效率三个方面分析环保投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保投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具有多重效应,环保投资对技术进步率的影响存在人力资本水平的"门槛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对规模效率具有负向效应。环保投资通过技术进步和提高地区配置效率,以抵消环保投资对规模效率的负向效应,以实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尹传斌 蒋奇杰
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探究西部地区绿色发展。在采用基于SBM模型的Malmquist-Luenbu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西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对西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进行分析,并实证分析了西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总体上西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进步的,但是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西部地区绿色技术效率存在下降的趋势,绿色技术进步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来源,推进西部地区绿色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西部地区绿色发展要以创新驱动、科学统一规划、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完善绿色发展的制度和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尹传斌 蒋奇杰
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探究西部地区绿色发展。在采用基于SBM模型的Malmquist-Luenbu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西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对西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进行分析,并实证分析了西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总体上西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进步的,但是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西部地区绿色技术效率存在下降的趋势,绿色技术进步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来源,推进西部地区绿色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桂元 吴青青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和经济理论的发展,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更能科学的反映当前环境资源刚性约束下的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文章首先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估算出2003—2012年间我国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后利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侧重研究了表征技术进步的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反映技术效率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对我国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和自主创新对省际GT-FP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而技术引进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其影响作用却不显著,甚至于相邻地区的技术引进对省际GTFP有显著的消极影响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严先锋 王辉 黄靖
以统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与农业发展为核心,通过建立超效率SBM-NS-Overall模型对中国2001—2014年农业绿色发展给出科学的识别,在此基础上研究农业绿色转型干预机制。结果显示,21世纪以来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得到快速发展,但当前仍处在较低水平;在地方层面,西南宁青藏以及东部京津沪优势显著。对于农业绿色转型的干预,政策可以考虑在减缓公共投入扩张速度、提升农产品价格、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开放农产品进口限额等方面作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晗 何枭吟
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利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及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测算出2007—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考察了服务业开放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开放有利于提高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经济规模、人力资本、金融发展和环境规制四个因素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对于经济规模、人力资本和金融发展门槛而言,服务业开放的正向作用始终存在,且跨过门槛值之后不断扩大,而环境规制的影响效应则跨过第一个门槛值后由负转正并逐渐增强;跨越经济规模门槛和环境规制门槛的省份较多,跨越人力资本门槛的省份次之,而跨越金融发展门槛的省份仍然较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文举 龙睿赟
结合方向性距离函数和跨期数据包络分析法,测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时尽可能地避免了出现技术倒退结论。中国省份工业的经验分析表明:忽略非期望产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被高估,并混淆了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的相对贡献;技术无效率普遍存在且省际差异和年际波动性大,但这与经济发展水平无关;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也存在省际差异和年际波动特点,其中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源泉,而技术效率恶化是其倒退的根本原因;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明显的倒U型趋势和趋同性,而且外资利用印证了"污染天堂"假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军涛 范卓玮
以东北地区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城市产业结构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主要通过生产技术效率提升和投入偏向型技术进步实现;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通过技术效率提升和产出偏向型技术进步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城市产业专业化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主要通过提升技术效率和中性技术进步实现;城市产业多样化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受到技术效率、产出偏向型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中介效应的影响。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东北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姗 曹芷君
基于中国2003—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绿色税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1)产业结构高级化能有效促进全国及各区域GTFP的提升;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GTFP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产业结构合理化对长江经济带区域GTFP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是对非长江经济带区域的GTFP效果不显著。(2)在绿色税收的约束下,产业结构合理化对GTFP的影响存在单重门槛效应,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GTFP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3)绿色税收可以负向调节产业结构合理化对GTFP的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姗 曹芷君
基于中国2003—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绿色税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1)产业结构高级化能有效促进全国及各区域GTFP的提升;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GTFP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产业结构合理化对长江经济带区域GTFP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是对非长江经济带区域的GTFP效果不显著。(2)在绿色税收的约束下,产业结构合理化对GTFP的影响存在单重门槛效应,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GTFP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3)绿色税收可以负向调节产业结构合理化对GTFP的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玲 陶锋 杨亚平
经济增长质量反映增长的优劣程度。笔者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了过去10年30个省市工业部门包含了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将此作为各地区工业增长质量的度量指标,研究区域工业增长质量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工业增长质量呈梯度分布趋势,但界限已不再明显;三大区域中,东部地区工业增长质量呈现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特征,东部各省份工业增长质量差异随时间推移逐步缩小,而全国总体及中西部地区工业增长质量差距呈扩大趋势;全国总体及东中西三大区域工业增长质量存在条件收敛,对外开放水平和环境规制程度对区域工业增长质量差异的缩小起促进作用。
关键词:
工业增长质量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收敛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立杰 陈新
利用2005—2015年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显著促进了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行业异质性检验表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投入服务化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作用并不显著,而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投入服务化显著提高了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中介模型检验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通过激励行业研发强度进而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此外,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将存在拐点,但目前大部分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仍然处于"爬升阶段"。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鹏 于伟
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使得我国绿色发展日益呈现出复杂空间网络形态,厘清这种网络特征和驱动机制对优化我国绿色发展整体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5-2014年数据显示,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空间关联网络密度逐年提升,但网络的均衡性和稳定性仍有待强化;各省域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空间关联网络中的位势存在显著差异;网络内部小结构呈横向延伸的地理特征;区域间较短距离、相似城镇化水平以及较小科技创新落差有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溢出。推动全域绿色发展需要疏通更多的省际和子群外溢通道,发挥高中心度省域的战略支点作用,统筹推进全域绿色发展的社会生态系统建设,制定符合地区发展实际的绿色发展推进策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岳会 于法稳
棉花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棉花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本文将农膜使用量作为一种非期望产出,测算了中国棉花2004-2018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变化指数。研究发现:中国棉花农膜使用量持续增加,农膜成为土壤污染要素,阻碍产出增长,且西北内陆棉区比长江、黄河棉区更加明显。在不考虑非期望产出下,中国棉花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速被高估,非期望产出阻碍棉花全要素生产率增长。GTFP与TFP存在明显差异,非期望产出对中国棉花GTFP指数的负影响净效应显著,拉低了GTFP值,对GTFP与GTech影响分别为-0.076和-0.072。从成本利润率、产业结构、贸易依存度、贸易条件分析了对棉花GTFP的影响,影响效果分别为1.24%、0.02%、-0.05%、-0.02%,以此给出提升中国棉花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