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18)
- 2023(14306)
- 2022(11611)
- 2021(10601)
- 2020(8627)
- 2019(18883)
- 2018(18517)
- 2017(35086)
- 2016(18887)
- 2015(20237)
- 2014(19217)
- 2013(19078)
- 2012(17160)
- 2011(15017)
- 2010(15040)
- 2009(14262)
- 2008(14148)
- 2007(12693)
- 2006(11066)
- 2005(9847)
- 学科
- 业(86881)
- 济(80445)
- 经济(80354)
- 企(79661)
- 企业(79661)
- 管理(72498)
- 方法(34284)
- 业经(30260)
- 农(27535)
- 财(27531)
- 数学(25923)
- 数学方法(25741)
- 技术(20482)
- 务(20440)
- 财务(20432)
- 财务管理(20405)
- 中国(20320)
- 农业(20213)
- 企业财务(19385)
- 制(16623)
- 划(15841)
- 贸(14921)
- 贸易(14911)
- 策(14910)
- 理论(14592)
- 易(14481)
- 和(14241)
- 地方(13976)
- 技术管理(13861)
- 体(13042)
- 机构
- 学院(267204)
- 大学(259346)
- 济(112625)
- 经济(110739)
- 管理(108771)
- 理学(94400)
- 理学院(93475)
- 管理学(92212)
- 管理学院(91743)
- 研究(83754)
- 中国(66031)
- 京(52859)
- 财(51725)
- 科学(51576)
- 农(51211)
- 业大(42768)
- 所(41730)
- 财经(41159)
- 江(40759)
- 农业(40582)
- 中心(38188)
- 研究所(37878)
- 经(37526)
- 经济学(33589)
- 北京(32340)
- 州(31775)
- 商学(31698)
- 商学院(31429)
- 经济学院(30481)
- 院(30472)
- 基金
- 项目(181099)
- 科学(144705)
- 基金(132942)
- 研究(129707)
- 家(117059)
- 国家(115937)
- 科学基金(101068)
- 社会(86144)
- 社会科(81845)
- 社会科学(81823)
- 省(73526)
- 基金项目(71085)
- 自然(65597)
- 自然科(64185)
- 自然科学(64166)
- 自然科学基金(63137)
- 划(59952)
- 教育(57622)
- 资助(51399)
- 编号(49824)
- 创(44736)
- 业(42310)
- 创新(40779)
- 重点(40482)
- 发(39869)
- 部(38662)
- 成果(37365)
- 国家社会(36127)
- 制(34831)
- 科研(34369)
- 期刊
- 济(126323)
- 经济(126323)
- 研究(72844)
- 中国(51608)
- 农(47985)
- 管理(45691)
- 财(43341)
- 学报(42807)
- 科学(40389)
- 大学(32656)
- 农业(32613)
- 学学(31626)
- 业经(24328)
- 融(23895)
- 金融(23895)
- 技术(23633)
- 教育(21783)
- 财经(20643)
- 经济研究(20260)
- 业(19934)
- 经(17905)
- 问题(16307)
- 技术经济(15803)
- 科技(14855)
- 商业(14579)
- 现代(13553)
- 版(13532)
- 财会(12935)
- 贸(12848)
- 世界(11988)
共检索到3912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鹏 黄锦辉 李杰 柳力群
在多层级政府规制目标不一致以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背景下,作为强环境规制手段的代表,中央环保督察制度如何影响企业绿色创新行为有待深入探讨。文章构建了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在内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在不同政商关系下中央环保督察制度不同阶段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理和其扩散演化路径。并使用2012—2020年间我国A股上市工业企业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中央环保督察制度不同阶段对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央环保督察的首轮环保督察和“回头看”两个阶段对企业的绿色创新行为均存在着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中,“回头看”阶段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2)中央环保督察的绿色创新效应在环境规制强度较低的地区和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3)“回头看”阶段能够显著改善政商关系,促使政企形成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进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4)中央环保督察通过影响市场竞争机制中的企业规模和进入退出两条路径对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产生影响。文章的研究为进一步有效发挥以中央环保督察制度为代表的强环境规制手段效果提供了参考。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亮 王钰
绿色金融是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重要推动力。本文以环保基金为研究视角,选取了中国2010—2020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环保基金持股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以及中央环保督察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环保基金持股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2)中央环保督察强化了环保基金持股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3)环保基金持股可以增强高管环保意识、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促进企业绿色创新;(4)环保基金持股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大规模企业、非污染企业和高经营性现金流的企业中更显著。本文从环保基金投资者的视角丰富了绿色创新研究的相关文献,拓展了企业参与绿色治理的相关研究,同时对我国经济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等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环保基金持股 中央环保督察 绿色创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大禹
基于2011—2022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数据,检验中央环保督察如何影响当前企业前沿的ESG表现。实证结果发现,中央环保督察能够有效驱动企业ESG表现水平提升。从异质性检验看,中央环保督察对于非国有企业、重污染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从机制分析看,中央环保督察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主动性风险承担水平、增加企业的环境补贴强度并增强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动能,从而有助于企业ESG表现水平的提升。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晓燕 吕昕雨
在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创新环境规制政策是解决环境和经济矛盾的重要手段。本文以2014―2019年A股上市工业企业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检验中央环保督察制度对重污染企业异质性绿色创新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中央环保督察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应用情境和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央环保督察能够显著提升试点地区重污染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但是企业绿色创新仅体现为策略性行为,且其促进效应具有滞后性;中央环保督察的绿色创新效应仅在“回头看”地区企业、大型企业以及国有企业中显著;环保投资是中央环保督察影响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重要渠道。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雷星晖 张金涛 苏涛永 郁雨竹
生态问责制度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基于中央环保督察这项生态问责的执行机制,本文借助自然实验的设计检验了生态问责对企业绿色工艺创新的影响,并探讨了媒体报道的情境作用。本文以在沪深A股上市的工业企业为样本,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生态问责对企业绿色工艺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体现在中央环保督察显著促进了企业增加绿色工艺创新投入。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影响在不同的媒体报道情境下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生态问责对绿色工艺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媒体报道较少或负面报道较多的企业中显著,但在媒体报道较多或正面报道较多的企业中不显著。本文拓展了生态问责的作用情境,不仅是对现有文献的有益补充,还为政府完善生态问责的实施机制以及如何促进企业绿色工艺创新提供了启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雷星晖 张金涛 苏涛永 郁雨竹
生态问责制度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基于中央环保督察这项生态问责的执行机制,本文借助自然实验的设计检验了生态问责对企业绿色工艺创新的影响,并探讨了媒体报道的情境作用。本文以在沪深A股上市的工业企业为样本,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生态问责对企业绿色工艺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体现在中央环保督察显著促进了企业增加绿色工艺创新投入。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影响在不同的媒体报道情境下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生态问责对绿色工艺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媒体报道较少或负面报道较多的企业中显著,但在媒体报道较多或正面报道较多的企业中不显著。本文拓展了生态问责的作用情境,不仅是对现有文献的有益补充,还为政府完善生态问责的实施机制以及如何促进企业绿色工艺创新提供了启示。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于丽静 陈忠全
绿色创新是物流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对降低我国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演化博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构建了物流企业群体、政府监管方和消费者群体的三方模型,对其绿色创新扩散的渐进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运用matlab软件仿真分析了不同参数对绿色创新扩散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参与监管是物流企业绿色创新扩散的助推器;随着时间的推进,政府最终均会选择退出监管,只是不同监管方式下退出速度不同;政府对物流企业的创新补贴力度应控制一定的范围内。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罗伟
本文以2014—2020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样本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央环保督察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研究中央环保督查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央环保督察能改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且在督察后仍保持显著的正效应。更重要的是,内部控制是中央环保督察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中介变量,在中央环保督察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之间发挥中介传导效应。
关键词:
中央环保督察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 内部控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国忠 周午阳
利用演化博弈方法,构建绿色供应链企业生态创新扩散的博弈模型并进行稳定性分析,借助MATLAB仿真分析不同参数对生态创新扩散的影响。研究表明,供应链上处于创新采纳方的企业大都会选择引入生态创新;生产商研发出生态创新更有利于该创新的扩散;专利费和协同效益对生态创新扩散有显著正向作用,而“搭便车”收益对生态创新扩散有一定负向作用;政府对扩散方的奖惩机制是生态创新扩散的“助推器”,同时也应对采纳方辅以必要的监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童昕 陈天鸣
欧盟近年来一系列针对产品环境属性的立法管制引起我国政府和业界的高度关注。本文以欧盟针对电子产品的 WEEE 和 RoHS 双指令为例,通过对深圳、东莞266家电子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从企业层次考察了这种"领先市场"的环境管制对发展中国家生产者绿色技术投入的影响,并结合电子无铅焊接技术的推广过程考察企业采纳绿色技术创新的行为。调查结果显示"绿色"技术符合创新扩散的"S"型曲线规律,其中欧盟环境管制的因素的确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对比了企业投资来源和目标市场两种因素对其采纳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并结合有关"绿色"技术标准的国际争论背景,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最后探讨了全球化影响绿色技术发展的不同侧面,指出需要引导企业建立全面系统的环境策略,以扭转大部分企业在全球"绿色"技术发展潮流中的被动局面。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朝均 刘冰 毕克新
为综合分析绿色创新扩散过程,将绿色创新的扩散方、采纳方以及监管方统一于绿色创新扩散系统下,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绿色创新扩散博弈模型并进行稳定性分析,结合数值仿真动态模拟政府管制策略的变化对绿色创新扩散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政府的监管成本对绿色创新扩散的影响呈现负相关,监管比例对绿色创新扩散的影响呈现正相关;政府的补贴和罚金措施对绿色创新扩散的影响不一;政府对外资企业的调控和知识产权使用费的调整对绿色创新扩散的影响较为复杂。
关键词:
政府管制 绿色创新扩散 三方博弈 仿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盛巧燕 李玮玮
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扩散是中国实现低碳经济转型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选取2012—2021年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对绿色技术创新扩散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知识溢出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绿色技术创新扩散间发挥中介作用。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在产业集聚水平提高与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绿色技术创新扩散之间存在非线性影响。据此,应完善数字基础设施算力生态网络体系、构筑跨区域知识要素流动平台、多元主体协同释放创新成果转化效能,擘画创新驱动型绿色经济发展“新图景”。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琪 王佳敏
基于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变化和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双重背景,以2012—2021年中国上市工业企业为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讨中央环保督察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央环保督察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具有抑制作用;机制检验发现,中央环保督察通过提高环保投资抑制了企业金融资产配置。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央环保督察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政商关系健康和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更显著;相比于首轮环保督察,“回头看”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抑制作用更强;中央环保督察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短期金融资产上。经济后果分析表明,中央环保督察通过抑制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最终能够提升企业的主业业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于连超 张卫国 毕茜
以环保约谈制度实施为契机,基于合法性理论和遵从理论,考察环境执法监督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环境执法监督会有效地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即环保约谈显著地提高了被约谈地区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拓展性检验与分析后发现,环境执法监督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低融资约束企业和低代理成本企业中。影响机制探索后发现,环境执法监督通过提高企业环境成本、环境处罚力度和企业环保投资,进而促进企业绿色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国忠 祝可可
利益相关者理论下的资本市场及投资者基于环境友好投资策略推崇,迫切需要企业披露更高质量的环境信息;而企业也需要通过环境信息披露使绿色技术完成从扩散方到被扩散方的流动和转移的过程,再进一步地通过绿色技术的扩散推动更多企业实现绿色转型。以2012—2021年中国1 316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和层次回归法实证检验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绿色技术扩散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并进一步分别检验该影响在企业、地区、行业层面的异质性以及数字化转型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环境信息披露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间绿色技术扩散,政府补助与绿色合作创新分别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且“政府补助—绿色合作创新”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环境信息披露对处于成长期和位于中国东部地区的企业间绿色技术的扩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于重污染行业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强;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正向调节环境信息披露对于企业间绿色技术扩散的促进作用。为此,企业应主动全面披露高水平的环境信息,对外释放绿色技术供需信号,促进绿色技术在企业间的充分流动与扩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