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48)
2023(10334)
2022(8833)
2021(8077)
2020(7025)
2019(15991)
2018(15315)
2017(30087)
2016(16331)
2015(18287)
2014(18329)
2013(18083)
2012(16955)
2011(15350)
2010(15715)
2009(15064)
2008(14191)
2007(12959)
2006(11091)
2005(10064)
作者
(46387)
(38825)
(38529)
(36976)
(24457)
(18597)
(17895)
(15135)
(14690)
(13651)
(13105)
(13022)
(12257)
(12131)
(12118)
(12088)
(11776)
(11346)
(11341)
(11069)
(9446)
(9446)
(9383)
(8887)
(8857)
(8709)
(8550)
(8512)
(7806)
(7739)
学科
(71291)
经济(71209)
管理(47340)
(44959)
(36344)
企业(36344)
方法(32283)
数学(28973)
数学方法(28781)
(26873)
金融(26871)
(24626)
银行(24605)
中国(23927)
(23782)
(22392)
地方(19310)
(18937)
(16109)
业经(14649)
(13615)
财务(13589)
财务管理(13551)
农业(13222)
(13118)
企业财务(12992)
(12668)
贸易(12660)
(12282)
中国金融(11192)
机构
大学(232842)
学院(232302)
(100732)
经济(98666)
管理(89653)
研究(77955)
理学(77582)
理学院(76717)
管理学(75610)
管理学院(75163)
中国(65695)
(49049)
(47693)
科学(46147)
(39395)
(39050)
财经(38939)
中心(38881)
研究所(35723)
(35394)
(34530)
业大(32995)
经济学(32753)
农业(30848)
经济学院(29921)
北京(29723)
(29359)
财经大学(29129)
师范(29077)
(27841)
基金
项目(155075)
科学(122992)
基金(114321)
研究(113837)
(98914)
国家(98104)
科学基金(84316)
社会(74103)
社会科(70399)
社会科学(70377)
基金项目(60979)
(60110)
自然(53147)
自然科(51915)
自然科学(51901)
教育(51740)
自然科学基金(51023)
(50561)
资助(46520)
编号(46053)
成果(37664)
(35405)
重点(35238)
(34480)
(32578)
国家社会(31208)
课题(31177)
创新(30561)
教育部(30510)
科研(30016)
期刊
(105567)
经济(105567)
研究(67606)
中国(42751)
(38971)
(36558)
金融(36558)
(35012)
学报(34541)
科学(31898)
管理(29282)
大学(26099)
学学(24826)
农业(22743)
财经(19767)
教育(19650)
技术(17957)
经济研究(17453)
(16892)
业经(16404)
问题(14075)
理论(12301)
(12187)
技术经济(11492)
(11228)
实践(11097)
(11097)
统计(10815)
商业(10810)
(10617)
共检索到3424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海兵  张文松  汤潇  
文章选取2000-2010年我国有关区域金融发展方面的数据,计算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地区的金融相关比率FIR和金融市场化相关比率RFMR,分析了我国各区域间金融发展状况和金融结构水平。研究发现,我国三个区域金融相关比率都在逐步上升,但是地区之间发展速度并不平衡,东、西部地区金融深化较快,而中部地区相对落后,我国区域金融结构在过去30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文章采用基于中央政府行为的数理模型,对我国区域金融差异的形成进行了解释和经验分析。建议中央政府要因地制宜,转变政府职能和干预方式,根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许颖  
笔者通过数据实证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行为上发生的变化,并且用博弈模型解释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政府投资行为适应性的结果,探讨了中央政府如何通过最优基础设施投资补贴率来加强投资调控能力和提高投资调控效率;特别指出了在中央政府支配资金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实现基础设施投资最优的方法与途径,并给出相关投资政策措施的理论解释和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崔光庆  王景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金融差异显著扩大。事实上,决定区域金融差异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二是政府制度安排。就转轨经济而言,我国区域金融差异的形成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具有很强的外生性,即区域金融差异的形成主要根植于中央政府的制度安排和地方政府的政策选择。基于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存在明显的“量性扩张”而“质性发展不足”的现实,政府就应为区域金融发展提供更多的符合市场化规则的外部制度安排,从而为区域经济发展构筑有效的金融环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军  张盼  
《巴黎协定》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都将碳汇机制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草原碳汇开发管理在气候治理中的作用逐渐彰显。鉴于草原碳汇协同管理过程中呈现出多主体、跨区域性强的特点,论文选取处于主导地位的中央、地方两级政府作为博弈主体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影响跨区域草原碳汇协同管理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参与成本、环境收益以及经济效益情况,中央政府的监管实施成本、罚金额度以及生态补偿力度,都会影响中央、地方两级政府草原碳汇管理行为的演化稳定策略。基于以上结论提出推进跨区域草原碳汇协同管理的政策建议,以期推动草原碳汇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目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元斌  王雪青  
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体和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深受广大老百姓拥护的惠民工程。住房关系民生,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目标偏差和局部利益的冲突,加之保障性住房制度的缺陷,致使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执行效率降低。文章将在总结政府干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博弈论分析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行为,剖析问题的根源所在,借鉴国外政府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途径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秀玲  谢富纪  王海花  
本文以2000—2018年8月期间的354项国家层面的区域创新发展政策为研究对象,从时间、政策主体、区域空间层次、政策内容、政策目的五个维度构建区域创新发展政策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区域创新发展政策以单省级区域空间层次为主,其他跨区域层次较少;以培育增长极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最多,综合发展、规划、科技、产业发展类次之,暂未建立统一的国家层面的区域管理组织机构;以促进区域增长性发展为目的的政策为主,以区域间平衡协调性发展为目的的政策则较少,两者存在相对失衡;维度协同分析存在较多政策空白。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左峰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领域的博弈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的经济现象,值得决策部门关注。通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模型以及地方政府之间博弈的攀比效应可以解释博弈的内在形成机理。博弈既有积极效应,也有消极效应。当前博弈失序之矫正的关键在于加快制度创新,强化监管力度;加强预期研究,打造诚信政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凯瑞  申珊  
本文在系统梳理1978—2019年国务院及下属各部委颁布的213份科技金融政策文本的基础上,根据关键历史节点性事件将其划分为4个阶段,运用共词分析和社会网络图谱分析方法探究不同历史阶段科技金融政策主题聚焦点的变化。研究发现:(1)中国科技金融政策在支持手段、支持对象、政策目标和管理规范4个领域发生了显著的政策主题变迁,呈现出在支持手段上注重多样性和间接性、在支持对象上兼顾全面性和重点性、在政策目标上强调时代性和导向性、在管理规范上具有连续性和发展性等演变特点及规律;(2)科技金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技金融支持理念的适时调整、科技金融发展战略的逐步深化、科技金融部门的职能明晰与深入合作以及科技金融政策工具的不断变迁构成了我国科技金融政策演进的动力机制。据此对未来我国科技金融政策制定和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董栓成  耿明斋  
当代理人为委托人同时执行好几个任务时,新的问题产生了这些任务之间的技术上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激励,委托人应该提供给代理人什么样的可行激励契约,本文给予了详细的分析,并据此论证新一届中央政府承诺在年内全部减免农业税,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不是靠政府的干预农民必须在农村务农,而是设计一种激励机制,在满足个人理性的前提下达到集体理性,这正是理性政府的决策理性所在,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叶红雨  朱丽云  
自1998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改革以来,房地产业迅速发展,现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商品房价格一路飙升,各地房价不断创下新高。面对房价飞涨,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但房价依然居高不下,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调控政策的实施受到来自各方的阻力,以地方政府最为突出。本文基于博弈视角探讨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房地产调控中的行为特征,在分析双方博弈动机的基础上,构建了博弈模型,进而研究了双方博弈的内在机制,得出中央政府的最优策略为严格监督地方政府对调控政策的执行,杜绝地方政府的抵制行为,而地方政府获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符加林  王炳志  
声誉本质是一种隐性契约,它传递了行为主体的行为偏好的信息,这种信息对博弈参与人的策略选择有导向作用,产生声誉效应。由于信息不对称,中央政府不能确定地方政府行为的真实动机,地方政府就有违规圈占耕地等机会主义倾向。基于声誉效应理论,文章认为中央政府声誉影响着地方政府行为选择,中央政府声誉越高,地方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就会越少,从而土地监控的效果就会越好。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潘峰  西宝  王琳  
针对环境规制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行为互动,从演化博弈论的研究视角探讨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决策演化过程。通过建立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考察了环境规制中参与者的行为特征。根据复制动态方程得到了参与者的行为演化规律、分析了参与者的演化稳定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环境规制系统的初始状态、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成本和环境规制收益、中央政府的监查成本以及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处罚额都会影响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演化稳定策略。降低中央政府的监查成本、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查力度和违规处罚力度,降低环境规制成本、提高环境规制收益,将有利于促使地方政府执行环境规制,从而达到改善环境质量...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邓志强  罗新星  
从博弈论的角度,对环境管理中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博弈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在当前体制下,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视长期的环境利益是地方政府的一种理性选择。最后提出规范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基本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池波  崔元锋  
本文运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动态博弈理论,即动态贝叶斯—纳什均衡(BayesianNashequilibrium)博弈,分析了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农业投资的行为动机和价值取向,描述了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之间农业投资的动态博弈过程,诠释了两级政府难以增加农业投资的深层次原因。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培  
我国的改革是从微观经营机制的放权让利人手,以改进激励机制,从而释放微观经济主体的潜能。微观经营机制的改进,触动了传统的资源配置制度基础,同时要求有更加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相互配合。1992年以来,随着中央实行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中央希望通过对部分地区实行优惠政策促进其尽快发展,但是由于缺乏协调地区间利益冲突的机制,缺乏完善的政策实施监管机制, 造成了地区间竞相争夺中央优惠政策的局面,从而违背了中央政府的初衷,同时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损失。笔者试图建立一个博弈模型,来描述地方政府争夺中央政策的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