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63)
- 2023(8450)
- 2022(7021)
- 2021(6420)
- 2020(5418)
- 2019(12022)
- 2018(11550)
- 2017(22586)
- 2016(11940)
- 2015(13331)
- 2014(12965)
- 2013(12588)
- 2012(11591)
- 2011(10281)
- 2010(10724)
- 2009(10599)
- 2008(9612)
- 2007(8831)
- 2006(7862)
- 2005(7494)
- 学科
- 管理(43248)
- 济(41518)
- 经济(41430)
- 业(37473)
- 企(33282)
- 企业(33282)
- 融(27735)
- 金融(27733)
- 银(25694)
- 银行(25687)
- 行(24818)
- 财(22229)
- 中国(20027)
- 制(19731)
- 方法(15342)
- 数学(13302)
- 数学方法(13175)
- 务(13128)
- 财务(13098)
- 财务管理(13057)
- 企业财务(12568)
- 体(12548)
- 业经(11531)
- 体制(11138)
- 中国金融(11134)
- 农(10775)
- 地方(10488)
- 度(9389)
- 制度(9358)
- 家(8488)
- 机构
- 大学(160036)
- 学院(159834)
- 济(70461)
- 经济(68937)
- 管理(60696)
- 研究(52637)
- 理学(50862)
- 中国(50783)
- 理学院(50365)
- 管理学(49758)
- 管理学院(49436)
- 财(42728)
- 京(32460)
- 财经(31656)
- 经(28691)
- 中心(27286)
- 科学(26769)
- 所(25179)
- 江(24926)
- 财经大学(23836)
- 经济学(23795)
- 银(22991)
- 银行(22084)
- 研究所(21861)
- 融(21826)
- 经济学院(21455)
- 金融(21407)
- 行(20594)
- 北京(20548)
- 农(20532)
- 基金
- 项目(101731)
- 科学(81111)
- 研究(78078)
- 基金(75580)
- 家(63960)
- 国家(63443)
- 科学基金(55468)
- 社会(52343)
- 社会科(49884)
- 社会科学(49875)
- 基金项目(39340)
- 省(39001)
- 教育(35368)
- 自然(32978)
- 自然科(32230)
- 自然科学(32224)
- 划(32221)
- 自然科学基金(31697)
- 编号(30730)
- 资助(30521)
- 成果(26723)
- 制(26527)
- 部(23590)
- 重点(23154)
- 国家社会(22508)
- 创(22040)
- 性(21884)
- 课题(21798)
- 发(21544)
- 教育部(21153)
共检索到2614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邓晓兰 廖凯
作者认为 ,地方公共品需求的扩大和财政收支压力提出了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问题 ,而监督地方政府的民主机制建设落后 ,我国现阶段赋予地方政府独立举债权尚不现实 ,目前只能采取渐进式过渡性的办法———建立中央政府监管下的地方公债制度 ,以中央监管代替民主监督来解决地方政府在公共产品供应上资金不足的问题。据此 ,本文提出了中央政府监管下的地方公债制度构架及相关配套的改革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邓晓兰 曾小春 廖凯
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其主要职能是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供给难题要求实行分权型财政管理体制;通过财政分权确保地方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上的优先权和自主性,地方公债用于提供具有资本品性质的公共产品是合理而有效的;公共财政体制中必须包含以公共产品提供为目的、并受到民主机制约束的地方政府公债融资权。但鉴于国情,我国地方政府公债融资权目前须受中央监管。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贾康 李炜光 刘军民
是否赋予地方政府相应的发债权,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文章评估了当前中国地方政府融资的现状,并指出了地方政府融资的制度性障碍。为了完善分税制,加快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等,有必要发展地方政府公债融资。文章最后还分析了当前发展地方政府公债融资的现实可行性,并提出了建立和发展地方公债融资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公债 融资 财政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祁玉清
我国《预算法》规定,除国务院允许外,禁止地方政府直接负债。目前,除了中央代发地方债券和地方自行发债试点外,通常地方政府还以一种变相的方式获得预算外借款。这虽然在客观上对地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增长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缺乏透明度,不利银行风险控制,增加了潜在的财政风险等。从现有的政策框架和实施结果看,无论是与企业债券的监管法规相比,还是满足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不断扩大的实际需要,推进地方政府债券的制度建设,加强对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强 陈纪瑜
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政府投融资制度张强,陈纪瑜国债的基本含义是政府依据信用原则通过发行政府债券或是借款形成的政府与其他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债务关系。将这一概念进一步分解:作为债务人的政府按我国宪法可划分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又可分为省级、市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于志洁 王茂庆
问责制被运用于地方政府债务领域,对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监管、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从现行制度看,问责监管集中在隐性债务领域,显性债务领域存在问责缺位问题。由于显性债务规模急剧扩张、偿债压力日益显现、债务风险愈加现实,应当确立对隐性债务进行风险问责、对显性债务进行绩效问责的合并问责监管,同时积极推进问责监管的制度化、法治化,并确立穿透式监管原则。
关键词:
隐性债务 显性债务 问责监管 制度完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玮
对地方政府发行公债进行监管是在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与抑制地方公债发行所带来负面效应之间寻找平衡的一个较为现实的选择。世界各国对地方公债监管的主要方式有市场约束、合作式监管、依靠既定的规则来进行监管以及行政监管等。不同的方式有着不同的适用条件,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但是在现实中并没有一种方式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最优的。
关键词:
地方政府公债 地方政府公债监管 监管方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名峰 曹阳 王春超
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古典博弈模型,分析土地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利益博弈关系,为土地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古典博弈分析。研究结果:中国土地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分两步进行,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过利益博弈、相互妥协的结果。为了减少改革的阻力,中央政府应该对地方政府因制度改革受损的利益进行补偿。研究结论:中央政府在推进土地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的同时,还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进行土地管理制度的配套改革。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垂直管理 博弈论 制度变迁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郭艳娇
地方政府投融资是站在宏观角度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弥补市场的不足、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引导社会投融资方向和保持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地方政府的投融资不仅具有企业投融资活动的重要作用,还关系到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效。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叶维武
财政分权化改革是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制度性根源。随着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不断膨胀,债务风险与日俱增,潜在利益的改变催生了国家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态度与倾向的变化,进而推动了原有制度安排的变迁。从《预算法》到《预算法修正案》再到“89号文”,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改革已由以融资平台为主的间接融资转向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存的局面,未来更将走向由地方政府债券占据主导地位的直接融资趋势。在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改革路径选择上,关键因素在于摩擦成本,最优策略在于增量改革,成功标志在于存量改革。为更好地适应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发展的需要,以便充分实现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改革制度变迁既定目标,需从加强法制建设、明确功能定位、构建制衡机制、强化市场约束和风险控制等几个方面进一步推进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航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反映了分税制下地方财政捉襟见肘的窘困局面,为解决这一难题,债务融资成了地方政府最可行的手段。因预算管理制度制约债务融资模式,因此在一个制度均衡的框架下,两者共同形成制度均衡,并存在联动变化的机制。随着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政府获得债务资金的模式将会由以间接融资为主转向以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存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是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叶维武
财政分权化改革是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制度性根源。随着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不断膨胀,债务风险与日俱增,潜在利益的改变催生了国家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态度与倾向的变化,进而推动了原有制度安排的变迁。从《预算法》到《预算法修正案》再到"89号文",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改革已由以融资平台为主的间接融资转向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存的局面,未来更将走向由地方政府债券占据主导地位的直接融资趋势。在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改革路径选择上,关键因素在于摩擦成本,最优策略在于增量改革,成功标志在于存量改革。为更好地适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罗文萍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以下简称融资平台公司)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投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发布,剥离了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公司开始转变职能、寻求转型发展,而在此过程中有效的财会监督对其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由于融资平台公司以资金作为企业核心资产,以资金安全高效管理作为核心业务,这种企业特质决定了其财会监督的焦点必然是资金监管。
关键词:
平台公司 政府审批 预算编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吴宏 胡琼姿 李燕珍
为了应对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经济刺激政策,促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全国迅猛发展。地方融资平台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地方融资平台泛滥膨胀,信用缺失,监管制度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以及监管方面存在的众多盲点,使得各种财政、金融、债务风险问题丛生,给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带来巨大的隐忧。因此,有必要从各方面加强和完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管,弥补监管制度漏洞。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融资平台 监管 银行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