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81)
2023(11531)
2022(10119)
2021(9437)
2020(8390)
2019(19254)
2018(18905)
2017(36512)
2016(20009)
2015(22726)
2014(22425)
2013(22145)
2012(21033)
2011(18879)
2010(19256)
2009(18400)
2008(18923)
2007(17300)
2006(15047)
2005(13607)
作者
(58622)
(49214)
(48840)
(46687)
(31166)
(23712)
(22396)
(19245)
(18500)
(17839)
(16723)
(16592)
(15917)
(15662)
(15544)
(15021)
(15009)
(14433)
(14243)
(14088)
(12261)
(12146)
(11981)
(11095)
(11086)
(11040)
(10968)
(10926)
(10033)
(9887)
学科
(84734)
经济(84651)
管理(63812)
(57936)
(50124)
企业(50124)
方法(37316)
数学(32139)
数学方法(31719)
(25635)
中国(21859)
(20554)
(20477)
地方(17284)
(17213)
业经(16425)
技术(16256)
(14984)
贸易(14976)
(14839)
财务(14799)
财务管理(14750)
(14472)
企业财务(13991)
(13869)
银行(13826)
理论(13487)
农业(13148)
(13091)
(13041)
机构
大学(288152)
学院(284045)
(114920)
经济(112374)
管理(107215)
研究(98322)
理学(91723)
理学院(90636)
管理学(88780)
管理学院(88251)
中国(76335)
(62143)
科学(61346)
(57148)
(51323)
(50633)
研究所(46190)
中心(45535)
(44994)
财经(43997)
业大(43672)
农业(39937)
(39790)
北京(39331)
(37592)
师范(37222)
(35648)
经济学(35637)
(35595)
财经大学(32487)
基金
项目(184117)
科学(143938)
基金(133057)
研究(131753)
(117050)
国家(116092)
科学基金(98344)
社会(83363)
社会科(78892)
社会科学(78865)
(72070)
基金项目(70040)
自然(64067)
自然科(62658)
自然科学(62637)
自然科学基金(61497)
教育(61066)
(60964)
资助(55227)
编号(52223)
成果(44352)
重点(41751)
(40928)
(39500)
(38851)
创新(37196)
课题(37164)
科研(35605)
教育部(34756)
大学(34512)
期刊
(129038)
经济(129038)
研究(85376)
中国(63986)
学报(48894)
(47961)
(45285)
科学(44223)
管理(40982)
大学(36778)
学学(34471)
教育(32068)
农业(29924)
(26686)
金融(26686)
技术(24728)
财经(22435)
经济研究(21323)
业经(19635)
(19305)
(17044)
问题(16897)
(15201)
技术经济(14966)
(14441)
统计(14124)
图书(13989)
科技(13975)
(13313)
理论(13168)
共检索到438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唐在富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土地调控上的博弈色彩越来越浓,中央政府"地根"调控的目标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均衡有序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上其决策是符合全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的。但是,作为具有"经济人"思维的地方政府,也有与中央政府利益不一致的地方。研究发现,由于中央对地方政府在土地调控中的投机行为不可能百分之百查处,加之官员任期存在阶段性,现有的成本收益布局决定了地方政府会在土地调控中采取欺骗行为,造成中央土地调控政策的梗阻。制度创新、GPS等技术手段的运用等改变成本收益布局的措施,将有利于减少地方政府的投机行为,增强中央宏观调控的效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左峰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领域的博弈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的经济现象,值得决策部门关注。通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模型以及地方政府之间博弈的攀比效应可以解释博弈的内在形成机理。博弈既有积极效应,也有消极效应。当前博弈失序之矫正的关键在于加快制度创新,强化监管力度;加强预期研究,打造诚信政府。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娄文龙  胡象明  
近年中央政府对住房市场进行了数轮宏观调控,但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基于住房市场中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存在着委托-代理的博弈关系,该文首先构建了宏观调控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住房市场中博弈模型,并以新公共管理为分析框架探讨地方政府选择的博弈策略,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认为地方政府应该重新定位自己的职能,同时中央政府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叶红雨  朱丽云  
自1998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改革以来,房地产业迅速发展,现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商品房价格一路飙升,各地房价不断创下新高。面对房价飞涨,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但房价依然居高不下,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调控政策的实施受到来自各方的阻力,以地方政府最为突出。本文基于博弈视角探讨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房地产调控中的行为特征,在分析双方博弈动机的基础上,构建了博弈模型,进而研究了双方博弈的内在机制,得出中央政府的最优策略为严格监督地方政府对调控政策的执行,杜绝地方政府的抵制行为,而地方政府获利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金戈  
随着中央政府加大财政分权的力度,一方面促进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地区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很多弊端,其中之一就表现为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执行宏观经济政策上的步调不一致。本文认为这一现象背后的根源就在于中央对地方官员的激励机制以及由此引起的地方官员之间的政治锦标赛。为此,我们构造了一个官员晋升博弈模型,通过这一模型对上述宏观政策步调不一致现象进行了解释,并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沈立人  
当前经济形势,面临复杂多变和不确定性以及若干困难。对应之道,不能全靠市场机制的校正,而有赖于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这有其普遍性。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处于转型期,又有自己的特色和选择,其中各级地方政府的博弈是值得关注和认真思考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钟晓敏  叶宁  金戈  
经济的波动性要求政府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当中央政府实行扩张性的宏观调控政策时,地方政府会积极配合;但当中央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时,地方政府就不愿配合,甚至消极对待,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本文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模型,分析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并从规范的角度探讨在市场化改革中,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职能定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尹祖宁  
地方政府投资扩张冲动及其行为偏差是导致宏观调控政策效应耗损的主因。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改善投资宏观调控,应从改善外部环境和调整内在机制着手。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吴冠岑  陈缓  席珊珊  
由于政治晋升激励、执政理念的差异以及其他城市的影响,地方政府在进行住房政策选择时存在刺激住房市场和抑制住房市场两种策略。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的视角,构建地方政府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地方政府在住房调控政策中的群体行为和发展趋势,研究不同情景作用下住房市场调控的演化稳定策略以及影响地方政府出台住房调控政策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是采取刺激还是抑制住房市场的政策不仅取决于地方地府支付的社会风险成本、经济损失、获得的经济收益、社会福利,还包括双方抑制住房市场带来的增值综合效益等,同时最终的演化结果也和地方政府的初始状态有关。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潘峰  西宝  王琳  
针对环境规制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行为互动,从演化博弈论的研究视角探讨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决策演化过程。通过建立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考察了环境规制中参与者的行为特征。根据复制动态方程得到了参与者的行为演化规律、分析了参与者的演化稳定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环境规制系统的初始状态、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成本和环境规制收益、中央政府的监查成本以及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处罚额都会影响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演化稳定策略。降低中央政府的监查成本、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查力度和违规处罚力度,降低环境规制成本、提高环境规制收益,将有利于促使地方政府执行环境规制,从而达到改善环境质量...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邓志强  罗新星  
从博弈论的角度,对环境管理中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博弈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在当前体制下,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视长期的环境利益是地方政府的一种理性选择。最后提出规范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基本思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傅志华  
中央政府的政治权威性与宏观调控能力──中俄市场经济转型中政府地位之比较傅志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是中俄两国面临的共同任务。尽管两国在改革的价值取向及具体程序、思路等方面不尽相同,但由于过去几十年中有过大体相同的社会经济发展经历,以及两国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旭  
政府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是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的实现途径 ,是我国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要求。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计划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建军  代支祥  
针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异常情况,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进行调控,由于中央与地方利益的博弈,政策执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应在中央政策在地方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通过考量房地产市场调控中中央与地方政府利益的对立与统一基础上,求得二者之间博弈的均衡解。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新安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区域经济利益博弈是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在分权化改革与市场化改革交互作用的体制变革时期 ,以政策调整为主要手段的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关系有其必然性及制度性缺陷。中央与地方之间的非合作利益博弈还会持续较长时间 ,要从根本制度上减少和解决二者之间的非合作博弈行为 ,就必须进行体制创新 ,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步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