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34)
2023(10116)
2022(9098)
2021(8774)
2020(7369)
2019(17305)
2018(17311)
2017(33390)
2016(18111)
2015(20466)
2014(20563)
2013(20202)
2012(18313)
2011(16439)
2010(16287)
2009(14788)
2008(14246)
2007(12217)
2006(10627)
2005(9260)
作者
(51317)
(42322)
(42103)
(40048)
(26953)
(20236)
(19119)
(16667)
(16129)
(15027)
(14539)
(14185)
(13221)
(13213)
(13035)
(12810)
(12642)
(12550)
(12021)
(11948)
(10495)
(10240)
(10195)
(9646)
(9527)
(9363)
(9331)
(9329)
(8504)
(8322)
学科
(66665)
经济(66547)
管理(53520)
(49193)
(42157)
企业(42157)
方法(32214)
数学(27713)
数学方法(27361)
(18454)
(17481)
中国(17427)
(16229)
(15599)
业经(15378)
地方(13350)
(12726)
银行(12694)
(12120)
理论(11976)
(11741)
金融(11740)
(11669)
贸易(11662)
(11554)
财务(11484)
(11475)
财务管理(11452)
农业(11446)
(11331)
机构
大学(252262)
学院(248741)
管理(102907)
(94238)
经济(91989)
理学(89484)
理学院(88517)
管理学(87028)
管理学院(86576)
研究(80366)
中国(60685)
(53646)
科学(50842)
(45065)
(39721)
业大(37622)
(37592)
中心(36944)
研究所(36308)
财经(36067)
(34886)
北京(33973)
(32883)
(32827)
师范(32599)
(29607)
农业(29401)
(28923)
经济学(27228)
财经大学(27019)
基金
项目(175549)
科学(137342)
研究(128905)
基金(127208)
(110474)
国家(109567)
科学基金(94231)
社会(79583)
社会科(75217)
社会科学(75199)
基金项目(68578)
(67809)
自然(62252)
自然科(60756)
自然科学(60745)
自然科学基金(59651)
教育(58714)
(57542)
编号(53223)
资助(52098)
成果(43287)
重点(38649)
(38621)
(36387)
(36043)
课题(35926)
创新(33855)
科研(33650)
项目编号(33334)
教育部(33145)
期刊
(101061)
经济(101061)
研究(73107)
中国(45704)
学报(39661)
管理(36860)
科学(36547)
(33803)
(33467)
大学(30127)
学学(28245)
教育(27959)
农业(23797)
(22092)
金融(22092)
技术(20663)
财经(17088)
业经(16388)
经济研究(15287)
(14302)
图书(14078)
理论(13600)
问题(13040)
实践(12750)
(12750)
科技(12549)
(11901)
技术经济(11335)
现代(11279)
(11161)
共检索到3560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鲍晓晔  
中央对手方结算制度可有效降低场外衍生品市场的信用风险,但由于中央对手方在集中管理信用风险、发挥自律监管作用的同时,也将原本分散的风险集于一身,因此应当实施多维度审慎监管:在主体监管上严格会员准入标准,在客体监管上设定适当的产品适用范围,在行为监管方面须事先制定有序的会员违约处理规则。上海清算所作为我国场外衍生品集中结算的中央对手方,应从主体、客体和行为三方面进行多维度审慎监管,并不断完善自律监管功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丹尼尔·塔鲁洛  罗平  林楠  
针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设定差异化的监管目标,逐步取代以往"一刀切"的银行监管方法,这是完善监管框架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此轮金融危机已经彻底重新定义了审慎监管的目标和范围。对于银行稳定性和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视,必将推进银行法规和金融监管两个领域的改革。这种有益的转变对于审慎监管意义重大。首先,审慎监管必须处理好对于金融稳定的威胁,无论威胁是否来源于传统银行。因此,我们需要去拓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课题组  
1988年资本协议(简称"巴塞尔Ⅰ")确立了银行资本监管的三个核心要素,即资本、风险资产和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随着金融市场环境的迅速变化,巴塞尔Ⅰ过于简单、缺乏风险敏感性等缺陷逐渐暴露。为此,1998年巴塞尔委员会开始修订巴塞尔Ⅰ,并于2006年发布了新资本协议(简称"巴塞尔Ⅱ")。巴塞尔Ⅱ的核心变化是引入了更具风险敏感性的风险加权资产方法,但仍沿用了巴塞尔Ⅰ的资本定义。本轮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欧美大型银行过于复杂的资本工具严重弱化了银行实际损失吸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尔科姆·艾迪  司马亚玺  
追求金融稳定是比中央银行的传统货币政策职能更加微妙和复杂的一项工作。它必然不仅包括定量的框架,而且遵循历史经验视角对风险的详细监测微观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关系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中央银行在金融稳定政策方面的作用,以及宏观审慎监管的相关概念。我将谈谈微观与宏观审慎监管的相互关系,以及我们如何在监管体系的设计中体现这种关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冯朝睿  
本文从市场主体间的价值链、食品安全全过程和监管主体利益关系3个维度,探讨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相关市场主体的监管特征、市场博弈状态;相关流程的主体特征、危害产生机理;相关监管部门的合作特征、非合作困境,并提出了有助于推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整体性革新的四位一体治理要点。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晓明  李建伟  钟辉  高磊  魏鹏飞  陆萍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明晰金融监管宽松政策边界关乎经济复苏、金融稳定和政策信誉,是金融监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重大挑战性课题。本文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系统研究了监管容忍度的概念内涵、作用机理、管理要素及操作空间,深入总结了疫情期间监管容忍度管理的国际实践,全面评估了我国监管容忍政策现状、具体实践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本着简明、实用、可操作的原则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研究发现,适时调整监管容忍度是实现监管目标的重要手段;与微观审慎监管相比,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为实施监管容忍度管理提供了更多维度、更加系统和更为灵活的政策工具;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监管容忍措施的触发与退出、尺度边界的把握、政策信誉的维护等是实施监管容忍度管理的核心问题。针对我国监管容忍度管理实际,本文从健全完善监管容忍度管理机制、综合运用多种监管容忍度实施方式、多维度把握监管容忍尺度、切实遵循监管容忍基本原则,以及提升疫情期间监管容忍度管理有效性、针对性和前瞻性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燕  党莹莹  武竞伟  
金融高水平开放时代下,中国金融业开放是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金融安全愈加成为重要的难题,建立更加稳健、协调的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框架体系刻不容缓。《宏观审慎政策指引(试行)》表明,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并非替代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因此,两者协同的关键在于解决政策工具的高度重叠以及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中法律供给不足、法律不适等问题。本文在梳理两者协同机理的基础上,选取2010—2019年36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估计,探究引入经济周期性后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工具配合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在架构起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协同体系的同时,为金融监管提供立法依据,为优化金融监管改革顶层设计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轶鸣  
将所有标准化场外衍生品纳入中央对手清算,是危机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央对手清算机制作为一种新兴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在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中央对手清算机制系统性风险管理功能的发展路径、内在机理,并指出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际社会,都日益重视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中央对手清算机构的政策监管和跨境协调。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轶鸣  
将所有标准化场外衍生品纳入中央对手清算,是危机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央对手清算机制作为一种新兴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在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中央对手清算机制系统性风险管理功能的发展路径、内在机理,并指出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际社会,都日益重视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中央对手清算机构的政策监管和跨境协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伟  李海平  
本文以我国银行业的监管为研究视角,梳理回顾了我国银行业监管的历史,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的内在机理,研究了在构建我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体系中中央银行的角色,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利琴  彭红枫  彭意  
强化宏观审慎监管,实现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机配合是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以上市银行为样本,同时引入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工具变量,运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的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并不完全协调。我国监管部门应当继续完善微观审慎监管制度,同时逐步完善宏观审慎在两个维度上的监管制度与工具,建立起二者的协调监管机制,共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雨露  马勇  
最近40年的金融危机史表明,随着金融市场的日渐发达和复杂化,金融失衡不仅周期性地发生,而且与宏观经济的失衡彼此强化,这种强化使得经济和金融长期持续、显著地偏离长期标准。在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的负面效应日渐明显的情况下,为确保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在传统微观审慎监管的基础上全面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大势所趋。强调宏观审慎的监管理念认为,仅凭微观层面的努力难以实现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监管当局需要从经济活动、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机构行为之间相互关联的角度,从整体上评估金融体系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健全金融体系的制度设计并作出政策反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光毅  王锐  
宏观审慎监管是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赋予金融监管机构的重要职责。正确认识宏观审慎监管的职能框架,全面履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责,对科学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制度安排,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宏观审慎监管的职能框架从国际金融界的讨论来看,宏观审慎监管应当具备两个核心要素:一是监管对象是系统风险,二是监管目的是维护金融稳定。2009年10月,金融稳定理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夏洪涛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着力加强以宏观审慎监管为重要内容的金融监管改革。本文在分析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对赋予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反思,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强化我国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权限的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尹久  
本文认为宏观审慎监管实质是宏观流动性管理,本质上具有归属于中央银行的特性,它与中央银行在职能、货币信贷政策工具、独立性等方面有内在一致性,却与微观审慎监管有天然冲突性。现有对微观审慎监管的改革思路没能体现宏观审慎监管的实质,应该从其本质入手关注系统重要性的机构、系统重要性的行为及系统重要性的产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