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30)
- 2023(13109)
- 2022(10954)
- 2021(10648)
- 2020(8855)
- 2019(20569)
- 2018(20043)
- 2017(37915)
- 2016(20166)
- 2015(23217)
- 2014(22525)
- 2013(21894)
- 2012(20015)
- 2011(18035)
- 2010(17632)
- 2009(15998)
- 2008(15228)
- 2007(12695)
- 2006(10758)
- 2005(9547)
- 学科
- 济(83970)
- 经济(83878)
- 管理(53501)
- 业(50770)
- 方法(42388)
- 企(41493)
- 企业(41493)
- 数学(38572)
- 数学方法(37928)
- 中国(24219)
- 农(21130)
- 财(19787)
- 贸(17275)
- 贸易(17261)
- 学(17026)
- 易(16915)
- 业经(16639)
- 制(14210)
- 农业(13826)
- 理论(12463)
- 地方(12279)
- 银(12073)
- 和(12059)
- 银行(12037)
- 环境(11984)
- 融(11883)
- 金融(11881)
- 务(11848)
- 财务(11793)
- 财务管理(11764)
- 机构
- 大学(282582)
- 学院(279235)
- 济(120324)
- 经济(118316)
- 管理(107674)
- 研究(99636)
- 理学(94191)
- 理学院(93142)
- 管理学(91185)
- 管理学院(90683)
- 中国(76292)
- 科学(60692)
- 京(60359)
- 财(51949)
- 所(49546)
- 农(46419)
- 研究所(45711)
- 中心(44881)
- 财经(42302)
- 业大(41732)
- 经(39119)
- 经济学(38361)
- 江(38230)
- 北京(38163)
- 农业(36794)
- 院(36782)
- 范(35740)
- 师范(35297)
- 经济学院(34621)
- 财经大学(32180)
- 基金
- 项目(198950)
- 科学(158207)
- 基金(148902)
- 研究(141188)
- 家(132469)
- 国家(131499)
- 科学基金(112561)
- 社会(91497)
- 社会科(86838)
- 社会科学(86820)
- 基金项目(77202)
- 自然(74488)
- 省(73379)
- 自然科(72842)
- 自然科学(72820)
- 自然科学基金(71528)
- 教育(65914)
- 划(64331)
- 资助(62392)
- 编号(54389)
- 重点(45755)
- 部(45613)
- 成果(43015)
- 发(42236)
- 创(41651)
- 国家社会(39613)
- 创新(39136)
- 教育部(39101)
- 科研(38955)
- 课题(37621)
共检索到402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祝猛昌 张冬 刘明兴
文章以1927年后中国共产党、1929年后中国国民党和1917年后俄共(布)—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规模的历史变迁为考察对象,大致以20世纪50年代为界,分析这三个政党在不同时期中央委员会规模变动及背后的政治逻辑。通过分析,发现中央委员会规模的变动与政党自身的组织结构状况(如政党权威的集中程度、党内政治精英冲突等)有密切的关系,与政党生存面临的形势及其对政党造成的冲击也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文章认为中央委员会作为政治权力配置的重要机制,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式政党的权力结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祝猛昌 张冬 刘明兴
文章以1927年后中国共产党、1929年后中国国民党和1917年后俄共(布)—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规模的历史变迁为考察对象,大致以20世纪50年代为界,分析这三个政党在不同时期中央委员会规模变动及背后的政治逻辑。通过分析,发现中央委员会规模的变动与政党自身的组织结构状况(如政党权威的集中程度、党内政治精英冲突等)有密切的关系,与政党生存面临的形势及其对政党造成的冲击也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文章认为中央委员会作为政治权力配置的重要机制,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式政党的权力结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正>(2024年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9人,候补中央委员165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党的二十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超阳
文章以历史发展轨迹为线索,梳理了1937年到1949年国民党政治工作的发展和最终失败阶段,认为这一时期前期政治工作以抗战建国为主,后期以反共为主,最后总结了国民党政治工作的得失,以史为鉴。
关键词:
中国国民党 大陆时期 政治工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涂玮 徐翔 贺娟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我国的金融安全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充分反映了党在新时代的金融安全思想。本文以建党以来重要历史文献为分析对象,借助机器学习和主题模型等文本分析工具,提炼出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中不同时期金融安全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剖析金融安全思想发展的经验与逻辑。研究发现,中国共产党各阶段的金融安全思想呈现出不同特点,但又收敛于坚持党的统一领导、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坚持金融对外开放、重视监管防范风险以及推动金融发展改革这五条历史经验,这五条经验与二十大金融安全思想高度统一。本文对经济金融思想史量化研究方法进行了探索,补充和完善了关于党的金融安全思想发展的研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司红十 王清海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的改革开放能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不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还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它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证明,我党所采取的统一战线政策是领导革命和建设能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统一战线 历史经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德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把青少年教育作为党和国家的根本大计,这是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100年来,党领导下的人民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并且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之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促进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提高了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培养了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大批人才;锻造了一支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坚持立足中国国情办教育,坚持教育公平,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教师为本,坚持依法治教,坚持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党教育发展的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新的历史时期,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引导当代青少年儿童坚定理想和信念;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学生服务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升教育工作科学性和实效性;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不断探索教育工作新思路新举措。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教育事业 重大成就 历史经验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鹏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对自身所处历史方位、使命担当、奋斗目标的科学认知而表现出来的自觉意识和精神品质。它源自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之优良政治基因,涵育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的思想滋养,赋能于党的历史自觉和坚定的历史自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党在新时代推进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选择,对于我们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要求,坚持“三个务必”,增强历史主动,具有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艳梅 魏怡雪 彭淑贞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致力于探索并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与时俱进地根植于“三农”问题的土壤。回顾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的百年演变,会发现贯穿其中的历史逻辑。第一,指导思想: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第二,理论武器: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三农”问题;第三,工作方法: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立场解决“三农”问题;第四,政策创新:始终与时俱进地调整“三农”政策;第五,实践经验:始终以人为本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安全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实践的进程中提出了改革思想。这一思想的产生,缘于对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如何激发企业活力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新思考。改革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存在着较为清晰的历史轨迹和内在逻辑,即由企业体制的一步步改革不断地引发对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新认识。这表明,中共的改革思想始终是围绕着如何不断地激发企业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中心课题而演进的。改革思想演进的内在逻辑充分显示出中国改革和中国道路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改革思想 历史 逻辑
[期刊] 求索
[作者]
丁小芳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构建阶段、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创新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深入推进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具有其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不断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实质、广大人民的鲜活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动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方向。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文化观 演进历程 内在逻辑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孟子 刘志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议题。在斗争和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总结生产力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内容。本文基于历史演化视角,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产力理论发展脉络,重点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贡献。本文认为:(1)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演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发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步形成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深化阶段。(2)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主线历经了“注重生产关系变革—强调生产力增量发展—重视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内核转变。(3)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了党在现代化建设各个时期的生产力理论成果,从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视角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孟子 刘志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议题。在斗争和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总结生产力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内容。本文基于历史演化视角,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产力理论发展脉络,重点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贡献。本文认为:(1)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演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发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步形成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深化阶段。(2)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主线历经了“注重生产关系变革—强调生产力增量发展—重视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内核转变。(3)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了党在现代化建设各个时期的生产力理论成果,从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视角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孟子 刘志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议题。在斗争和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总结生产力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内容。本文基于历史演化视角,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产力理论发展脉络,重点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贡献。本文认为:(1)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演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发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步形成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深化阶段。(2)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主线历经了“注重生产关系变革—强调生产力增量发展—重视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内核转变。(3)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了党在现代化建设各个时期的生产力理论成果,从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视角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李云龙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九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是结合实践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蕴含着传承既往教育管理经验的历史逻辑、与时俱进高瞻远瞩的未来逻辑。深刻理解、深入贯彻作为教育治理方略的"九个坚持",把握其历史逻辑与未来逻辑是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