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51)
2023(12482)
2022(10979)
2021(10553)
2020(8920)
2019(20639)
2018(20364)
2017(39207)
2016(21671)
2015(24352)
2014(24317)
2013(24213)
2012(22237)
2011(19643)
2010(19630)
2009(18083)
2008(17835)
2007(15336)
2006(13376)
2005(11783)
作者
(62868)
(51507)
(51415)
(48954)
(33041)
(24890)
(23417)
(20389)
(19919)
(18654)
(17761)
(17444)
(16389)
(16388)
(16305)
(16058)
(15611)
(15459)
(14807)
(14700)
(12902)
(12601)
(12422)
(11880)
(11737)
(11519)
(11448)
(11407)
(10443)
(10261)
学科
(78786)
经济(78679)
管理(64853)
(61705)
(51321)
企业(51321)
方法(38522)
数学(33192)
(32983)
数学方法(32797)
中国(23922)
(20582)
(18868)
(18328)
(17617)
地方(17598)
财务(17556)
财务管理(17496)
业经(17367)
企业财务(16677)
理论(14687)
(14352)
银行(14297)
财政(13803)
(13546)
贸易(13536)
(13402)
(13264)
农业(13233)
(13139)
机构
大学(299021)
学院(295437)
管理(118114)
(112166)
经济(109516)
理学(101894)
理学院(100747)
研究(99662)
管理学(98885)
管理学院(98383)
中国(77526)
(64694)
科学(64191)
(61433)
(50803)
(49474)
研究所(46044)
业大(45889)
财经(45335)
中心(45072)
(43522)
北京(41218)
(41217)
农业(39050)
(37393)
师范(36965)
(36916)
(35115)
财经大学(33846)
经济学(32959)
基金
项目(204442)
科学(159138)
基金(148205)
研究(146325)
(130217)
国家(129151)
科学基金(110242)
社会(90169)
社会科(85282)
社会科学(85257)
(79564)
基金项目(78941)
自然(74145)
自然科(72392)
自然科学(72369)
自然科学基金(71060)
(67748)
教育(66364)
资助(62234)
编号(59272)
成果(48407)
重点(45571)
(44463)
(42041)
(41922)
课题(40719)
科研(39865)
创新(39088)
大学(37890)
计划(37738)
期刊
(121383)
经济(121383)
研究(92398)
中国(59224)
学报(50807)
(50480)
科学(45205)
(43640)
管理(42950)
大学(37784)
学学(35649)
教育(31088)
农业(30475)
(28513)
金融(28513)
技术(23720)
财经(21908)
经济研究(19376)
(18381)
业经(18334)
(16079)
图书(15684)
问题(15528)
理论(15179)
(14413)
科技(14356)
实践(14044)
(14044)
技术经济(13700)
会计(13509)
共检索到4399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林治芬  
我国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养老保险事责和财力一直没有明确划分,深度制约着养老保险改革乃至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在对现行养老保险进行统账分管、制度整合、计发基数调整三大改革的基础上,对现阶段中央和地方养老保险责任进行划分,即将60%替代率的基本养老金分为中央30%基础养老金,另30%为省级过渡性养老金和市级个人账户养老金。另外,根据精算原理测算,应分别为其匹配中央9%、省级5%的统筹缴费和市级8%个人缴费的相应财力,使总计22%的费率较现行费率下降6个百分点。按照上述划分方案,全国31个省份将分化为利益变化的四类不同地区,应引起决策者关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林治芬  
社会保障支出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中处于空白,多年来地方政府承担了90%多的社会保障支出,其中40%以上依靠中央转移支付,社会保障事责与财力严重失衡是我国财政体制的突出矛盾。本文在全面分析我国社会保障事责与财力现状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理论和国际经验,对中央与地方社会保障事责进行全面划分,并依此进行财力匹配。为完善财政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保障事责与财力的匹配,促进财政精细化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楼继伟  
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是包容性很强的表述,也是历来的提法。如何科学合理分配财力和事权,《决定》作出了明确部署。完善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目前,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清晰、不合理、不规范,制约市场统一、司法公正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些应由中央负责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林治芬  
中央与地方社会保障责任划分集中体现在养老保险责任划分上。本文提出两种模式,一是“统账全分、全国统筹”,即改养老保险统筹缴费为养老保险税,相应收支归中央,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结余划转给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个人账户保留“费”,收支归地方,目标替代率以上部分的养老待遇由地方补充养老保险解决,结余由地方做实个人账户。二是“统账对分、省级统筹”过渡模式,即养老保险统筹收入作为共享税,中央与地方各半分成,固化的养老保险债务由中央与地方按不同比例分担,个人账户缴费收支结余归地方,养老保险制度运行集中由省级管理。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贾康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深化财税改革提出了"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的要求。这一表述是建立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已形成的"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要求的基础上,但具有更明确的要点、更丰富的内涵,不仅对我国财税体制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意味着深化财税改革面临着新的机遇,形成了更清晰的要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能够适应经济管理体制总体模式的财政体制,是以"经济性分权"形成的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体制,在这一体制中,需要中央和地方各级合理而清晰地明确规定政府的事权即支出职责,以适应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海涛  任强  程岚  
本文认为:在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理顺过程中,应区分"事权"和"事责"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应使得"转移支付后的财力和事责"相匹配,而"财权(形成‘转移支付前的财力’)和事权"相匹配。本文通过我国和美国的对比发现:要回答我国和美国各级政府的财力和事责是否相匹配问题,依旧是比较困难的;在财力集中度问题上,我国财政收入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分配上,无论是转移支付前还是转移支付后,都不如分权制的美国更为集中。本文还认为:在我国的特殊国情和国际大环境下,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初次分配环节,应保持适度集中;在转移支付后的再分配环节,地方政府拥有的财力应占有较大的份额。当前关键问题是应进一步调节转移支...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马万里  
长期以来,侧重收入分配一端的财政体制改革造成地方财政支出压力日益加大,对财政利益的争夺扭曲肢解了财政体制;公共品供给"结构偏向"问题并未有效解决,事权下放并没有真正提高公共品供给效率,且造成地方政府事实上的权力主体地位,降低中央公共品供给在地方层面的执行效果;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健全加剧了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因此,单纯侧重收入一方的体制演进弊端凸显,财政体制改革迫切需要新思维与新突破。事权划分新逻辑的构建就是对上述难题的破解。事权划分新逻辑取决于两个维度:纵向——中央—地方财政分权架构下的纵向公共品供给职责配置;横向——政府、市场与非营利组织公共品供给职责横向分工两个维度,使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即由...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谢旭人  
财政体制是规范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制度安排。健全财政体制,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体制保障,也是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现行财政体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尚希  石英华  武靖州  
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划分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财政事权划分应当充分考虑公共风险因素。现阶段财政体制改革应以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财政事权划分改革为突破口,在识别财政事权风险的基础上,强化中央财政事权,规范并减少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赋予地方政府充分的自主权,并根据公共风险的变化,建立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划分的动态调整机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曹文献  文先明  
集体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予以补助对于激发农民参保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鉴于当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以及传统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对集体补助主体缴费责任的软约束所带来的制度惯性,使得要改变新制度设计中集体筹资的困境和问题,还需政府科学谋划。因此,当务之急是继续努力发展壮大全国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同时,要进行制度的科学设计,在集体经济可承受的范围内,通过补助标准、补助形式等的规范化、法制化,实现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吴俊培  龚旻  
本文主要从结构上探讨公共预算的微观制度安排问题。从总体上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按税收中性的原则来安排公共预算制度,以保证公共预算的中性。但从结构上看,要保证公共预算中性还需要做到分税中性和转移支付中性,即政府间事权的划分和财力约束机制都要满足税收中性、分税中性、转移支付中性原则。本文在理论上讨论了这一制度安排的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何振一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的重任。基于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缺欠,要完成这项重任,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改革方略呢?一、财力与事权不匹配是现行财政体制的主要矛盾多年来,人们在研究完善我国财税体制中,都是运用完善分税制体制这样一个提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中,却提出了健全财力与事权相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坚卫  罗辉  
政府之间的事权如何界定,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个基础性问题,也是财政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正视的一个理论与现实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体制",中央十七届二次全会通过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靳继东  
财税体制改革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保障,建立政府间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制度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当前,地方政府财力不足与支出责任过重是我国财税体制面临的突出矛盾,而以政策性方式调整政府间事权和财力配置关系是导致这一矛盾的重要根源。本文认为,实现政府间事权与财力匹配的关键在于制度化,应按照法治化渠道统筹推进政府间事权、支出责任、财权划分以及财力配置的系统性改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廖家勤  
一、合理有效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责权是确保政府经济行为符合效率市场经济要求的一种制度安排如果我们把社会公众共同需要而市场体制又不可能有效提供的需求都称为公共商品的话,那么现代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