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41)
- 2023(8160)
- 2022(6444)
- 2021(5558)
- 2020(4742)
- 2019(10515)
- 2018(9993)
- 2017(19322)
- 2016(10529)
- 2015(11618)
- 2014(11474)
- 2013(11543)
- 2012(10256)
- 2011(8343)
- 2010(9103)
- 2009(9005)
- 2008(9160)
- 2007(8426)
- 2006(7427)
- 2005(7165)
- 学科
- 业(79779)
- 企(77919)
- 企业(77919)
- 管理(58222)
- 济(50018)
- 经济(49951)
- 财(27889)
- 务(24875)
- 财务(24866)
- 业经(24804)
- 财务管理(24797)
- 企业财务(23765)
- 方法(23249)
- 农(17705)
- 技术(15440)
- 数学(15095)
- 数学方法(15060)
- 农业(13946)
- 制(13027)
- 策(12609)
- 划(12433)
- 企业经济(12260)
- 审计(12172)
- 经营(11826)
- 体(11212)
- 体制(10461)
- 和(10430)
- 中国(10311)
- 技术管理(10204)
- 理论(9935)
- 机构
- 学院(156561)
- 大学(148316)
- 管理(70764)
- 济(68749)
- 经济(67683)
- 理学(60823)
- 理学院(60449)
- 管理学(60093)
- 管理学院(59815)
- 研究(39156)
- 财(37459)
- 中国(36730)
- 京(30662)
- 财经(29431)
- 经(26670)
- 江(25080)
- 商学(23173)
- 商学院(23013)
- 农(22199)
- 财经大学(21585)
- 科学(19520)
- 经济管理(19462)
- 州(19390)
- 经济学(19383)
- 中心(18856)
- 业大(18816)
- 所(18580)
- 北京(18262)
- 经济学院(17639)
- 农业(17283)
- 基金
- 项目(94085)
- 科学(77140)
- 研究(72344)
- 基金(70634)
- 家(58616)
- 国家(58016)
- 科学基金(53947)
- 社会(48692)
- 社会科(46458)
- 社会科学(46445)
- 省(38118)
- 基金项目(37812)
- 自然(34394)
- 自然科(33616)
- 自然科学(33610)
- 自然科学基金(33114)
- 教育(32355)
- 划(29123)
- 业(28851)
- 编号(28830)
- 资助(28110)
- 创(23565)
- 成果(21913)
- 部(21330)
- 制(20947)
- 创新(20913)
- 重点(20333)
- 国家社会(19977)
- 性(19794)
- 人文(19792)
共检索到2404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高瑜彬 毛聚 毛新述
作为中央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规范行使其控股股东权利的重要举措,董事会试点备受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本文利用董事会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了中央企业董事会试点能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控股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研究发现,中央企业董事会试点能提高控股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机制检验表明,中央企业董事会试点通过降低控股上市公司代理成本发挥积极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中央企业董事会试点对控股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股东参与程度较低、处于竞争性行业、非"四大"审计的公司中更显著。研究结论为中央企业董事会试点改革这一政策提供经验支持的同时,对进一步促进和完善中央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央企业 董事会试点 审计质量 代理成本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文贵 余明桂 钟慧洁
为了建立健全央企的治理结构,使其规范行使对国有上市公司的股东权利,国资委自2004年6月开始逐步对央企实施董事会试点改革(1)。基于这一准自然实验,本文分析控股股东董事会建设对国有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采用20022015年沪深交易所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发现,央企董事会试点显著降低了控股上市公司的两类代理成本,且这种影响主要存在于央企持股比例较低的上市公司。进一步的检验发现,相对未纳入试点范围的央企,那些试点央企的控股上市公司在试点后3年内拥有显著更高的经济增加值和股票回报率。上述结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桂英 岳仕岩 张伟
为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使中央企业规范行使其对国有上市公司的股东权利,国务院国资委于2004年6月开始对中央企业逐步实施董事会试点改革。基于这一外生事件,以2004~2018年沪深交易所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中央企业董事会试点改革是否能够提高其控股子公司的治理效率。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中央企业董事会试点改革显著提高了其控股上市公司的高管变更业绩敏感性,并且外部董事比例越高,高管变更业绩敏感性越高;具有高管背景的外部董事在试点中央企业集团公司董事会中的比例越高,中央企业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高管变更业绩敏感性越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俊山 徐建华 张建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亟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这种制度的主要体现。中央企业率先探索董事会试点制度,形成权力制衡机制。本文在对国内外公司治理模式进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央企业董事会试点制度的五个模式。
关键词:
中央企业 董事会试点 理论和实践基础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白俊 邱善运 刘园园
央企董事会试点是完善央企内部治理结构,规范其对国有上市公司股东权利履行的重要举措。本文以2003—2015年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创新的视角实证检验了央企董事会试点的实施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央企董事会试点显著促进了国有上市公司创新水平的提高;具体而言,董事会试点对央企治理结构的优化缓解了政府干预问题,通过降低政策性负担、释放创新资源促进了国有上市公司创新水平的提升。且这一正向作用在央企持股比例较低、市场化水平较落后、金字塔层级更高以及竞争性国有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上述结论不仅丰富了控股股东治理效应的相关研究,也为央企董事会试点实施的积极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从而对深化国有企业的治理改革具有重要政策含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维安 李建标
交易创造整个地外推了效用曲线 ,由于交易时滞、信息不对称和内生性交易费用给交易带来了障碍。企业信用这种安排可以以信号、抵押、担保的方式部分地消除这种障碍。中国上市公司的企业信用受其治理状况的约束 ,本文从406家调查样本中选取了249家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 ,对其企业信用与股权和董事会的治理进行了实证研究。尽可能地为中国上市公司企业信用建设提供一些更有说服力的依据。
关键词:
企业信用 上市公司 公司治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希泉 申俊龙
文章从公司内部治理论出发,在公司规模和董事会规模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运用门槛面板模型对民营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与企业成长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本研究基于2004-2013年的民营上市公司数据库,对董事会治理与企业成长性进行了门槛面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民营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与企业成长性会因为公司规模差异而呈现出显著的门槛效应,表现为当企业规模较小时,两者关系负相关,而当企业规模较大时,二者负相关的程度有所减弱。同理,在董事会规模存在差异时,董事会治理与企业成长性也会存在一定的门槛效应。修正了原来基于西方成熟
关键词:
公司治理 企业绩效 股权激励 监管动机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嵇尚洲
2005年底开始的央企董事会试点,推动了央企重大决策从总经理办公会向董事会转移。本文以2008年以前实施董事会试点的17家央企为研究对象,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母公司实施董事会试点后,下属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的变化。对比非试点央企,发现实施试点后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数量显著增加,聘请会计师等专业背景独董显著增加,董事会对管理层股权激励力度显著增加,央企母公司治理结构逐步完善对控股子公司董事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关键词:
双层董事会 独立性 专业性 双重差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铁云 翁波意
本文以2004年以前上市的40家家族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取其2006年至2010年的公司治理数据及财务数据,研究了董事会特征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结果发现:家族上市公司中家族持股比例、家族成员董事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会议次数、独立董事薪酬与企业价值呈负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硕博及以上董事比例与企业价值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家族上市公司 董事会治理 企业价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柳学信 孔晓旭 王凯
本文围绕国有企业党组织与董事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这一重要的公司治理制度安排,将上市公司董事会决议公告的文本资料作为研究载体,手工收集并整理2005~2017年我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发布的历次董事会决议公告,通过董事会成员在历次董事会会议中的投票情况(同意、反对、弃权),考察国有企业党组织治理对董事会决策过程的影响,以研究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的决策过程和决策机制。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党组织与董事会"双向进入"对董事会异议的影响不显著;国有企业党组织与董事会"交叉任职",尤其是党委书记与董事长由同一人担任的情况下,更可能出现董事会异议,表明这种机制安排能够为党组织在董事会决策中发挥作用提供职务保障,而且这种影响受到企业业绩的负向调节和金字塔层级的正向调节;但在讨论前置实施后,党委会在董事会决策之前进行政治把关,通过行使否决权阻止了一部分存在问题的议案进入董事会决策流程,因而在董事会决策过程中异议意见减少。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位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区域的国有企业而言,党组织与董事会的交叉任职对董事会异议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位于市场化程度较低区域的国有企业影响不显著;而国有企业党组织治理对董事会异议的影响在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的差异不显著;同时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公司财务特征变量和公司治理特征变量后,国有企业党组织治理通过影响董事会异议进而发挥提升企业绩效的作用。本文的研究打开了国有企业党组织如何嵌入公司治理结构并通过参与董事会决策发挥作用的"黑箱",丰富了国有企业党组织治理的微观决策过程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对于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治理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能够为党组织如何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提供理论指导,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兰玉杰 徐冬莉
董事会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的治理运作直接关系到公司利益和股东利益。本文以我国商业连锁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董事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与公司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董事会的规模、年度会议次数和成员变更与公司绩效具有负相关关系;独立董事的比例与公司绩效成正比,但效果不显著;两职分离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董事的学历与公司绩效的正相关关系微弱;董事的薪酬、持股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董事会治理 公司绩效 实证分析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柴小康
本文以创业板市场上2009-2011年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研发投入、董事会治理与企业业绩的关系。研究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能显著促进企业业绩,且正向调节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的关系;董事会会议强度与企业业绩显著负相关,但是对两者关系没有影响,独立董事对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具有负调节效应。
关键词:
研发投入 董事会治理 企业业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郭嵘 陆萍
目前关于公司治理与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研究,大多将董事会看成是行动一致的主体,而对董事会内部多样性的研究较少。本文从董事会异质性的角度出发,以我国造纸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行业,对其披露在2013-2015年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中的碳信息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董事年龄异质性以及任期异质性与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显著负相关。该研究结果为董事会异质性在碳信息披露中的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企业通过优化董事会结构改善碳信息披露水平提供帮助。
关键词:
碳减排 董事会异质性 碳信息披露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晨 章仁俊 陈永斌
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可持续成长有重要意义。分析了董事会结构特征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无论是采用总资产增长率还是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作为企业成长指标,董事会规模都与企业成长负相关;董事会独立性与企业成长正相关;董事会领导结构对企业成长没有明显影响。这表明董事会规模和独立性比董事会领导结构更能影响企业的成长。
关键词:
董事会 企业成长 竞争性行业 上市公司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丰瑞雪 李炜 孙长江
文章从资源依赖视角,基于中国沪市上市公司2007—2011年公司治理数据实证检验了董事会资本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结果显示,董事会职业异质性、任职经历异质性、女性董事比例等董事个体属性会显著提升企业价值,但董事会的兼任连锁董事比例与董事会的政治资源对企业价值影响不明显。本研究为董事会资本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董事会人力资本 董事会社会资本 公司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