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82)
- 2023(12222)
- 2022(10730)
- 2021(10126)
- 2020(8428)
- 2019(19368)
- 2018(19157)
- 2017(37095)
- 2016(20085)
- 2015(22734)
- 2014(22778)
- 2013(22749)
- 2012(20866)
- 2011(18589)
- 2010(18830)
- 2009(17232)
- 2008(16675)
- 2007(14354)
- 2006(12693)
- 2005(11103)
- 学科
- 济(98374)
- 经济(98286)
- 管理(64475)
- 业(55881)
- 企(48365)
- 企业(48365)
- 方法(39353)
- 数学(34240)
- 数学方法(33941)
- 财(31591)
- 地方(24038)
- 中国(22268)
- 农(20032)
- 业经(19303)
- 学(19296)
- 制(16539)
- 务(16170)
- 财务(16108)
- 财务管理(16049)
- 企业财务(15270)
- 地方经济(14187)
- 和(13878)
- 财政(13768)
- 理论(13729)
- 环境(13587)
- 农业(13330)
- 体(12759)
- 贸(12516)
- 贸易(12509)
- 技术(12309)
- 机构
- 大学(286023)
- 学院(284163)
- 济(121624)
- 经济(119139)
- 管理(115668)
- 理学(100566)
- 理学院(99519)
- 管理学(98053)
- 管理学院(97549)
- 研究(94826)
- 中国(70079)
- 财(61302)
- 京(59853)
- 科学(57153)
- 所(47156)
- 财经(45719)
- 研究所(42543)
- 中心(41879)
- 经(41414)
- 江(40517)
- 业大(39230)
- 农(39110)
- 北京(37922)
- 经济学(36958)
- 范(35912)
- 师范(35658)
- 院(34287)
- 财经大学(33778)
- 经济学院(33030)
- 州(32792)
- 基金
- 项目(192200)
- 科学(151040)
- 研究(142619)
- 基金(139703)
- 家(119969)
- 国家(118982)
- 科学基金(103122)
- 社会(90829)
- 社会科(86129)
- 社会科学(86104)
- 基金项目(74802)
- 省(74618)
- 自然(65857)
- 教育(64551)
- 自然科(64279)
- 自然科学(64268)
- 自然科学基金(63102)
- 划(61733)
- 编号(57893)
- 资助(57601)
- 成果(47108)
- 部(42493)
- 重点(42231)
- 发(40788)
- 创(39784)
- 课题(39275)
- 国家社会(37085)
- 教育部(37049)
- 创新(37033)
- 人文(36526)
- 期刊
- 济(138162)
- 经济(138162)
- 研究(90157)
- 中国(51839)
- 财(50720)
- 管理(42900)
- 学报(41213)
- 科学(38384)
- 农(34759)
- 大学(31516)
- 学学(29830)
- 教育(27497)
- 技术(24455)
- 农业(24361)
- 经济研究(23270)
- 财经(23145)
- 融(22707)
- 金融(22707)
- 业经(19979)
- 经(19718)
- 问题(17197)
- 技术经济(15508)
- 理论(14267)
- 图书(14069)
- 科技(13063)
- 现代(12985)
- 实践(12824)
- 践(12824)
- 财会(12497)
- 商业(12344)
共检索到4212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姜长青
1953—1957年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经历了多次调整,总的趋势是扩大地方财权。这一时期,国家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中央集中财力推进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并进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央政府在财政收支方面都占很大的比重,在国家财政体系中占据支配地位。"一五"时期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总体来看是成功的,推动了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
关键词:
一五计划 财政分权 经济绩效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顾德瑞
为防止地方各自为政,也为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地方财政有必要接受中央规制。然而,通过何种方式,对地方财政的哪些内容进行何种程度的规制,使得既不妨碍地方财政自主权的落实,又能对地方财政形成有效约束,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经横向比较,虽然理念和方式都有不同,但法治化规制,以支出监管为重心,全程监督、信息化建设是各国通行的做法。有鉴于此,我国不论是规制范围、方式还是程序的设计,只有遵循法治路径,才能保障规制目的的实现,避免对地方不当干预。
关键词:
分权背景 中央规制 地方财政 法治原则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启聪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理顺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关系也应进一步理顺。 (一)政企分开是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前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京焕 岳晓 万柯
基于地区经济差异建立均衡的财政体制,首先要合理划分政府间的事权和财权,在实现地方财力与事权匹配的基础上实现中央财力与事权的匹配,最终实现中央与地方财力与事权的总体匹配。建立地区均衡财政体制的目标模式应将地区经济划分作为财政体制设计的基础,针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设计不同的体制模式,对政府事权"分块"可对"共有事权"进行局部调整,以使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
关键词:
财力 事权 财政体制 地区经济差异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蔡红英
近20年来,推行财政分权,一直是世界大多数国家改革与发展政策的主旋律。本文结合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国情,探讨了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地位的关系,以及财政分权的利弊得失,提出了财政分权改革应遵循的四项原则。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财政分权 原则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永亮 赵德余 辛广海
本文以分权改革为分析框架,认为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助长了地方政府的"灰色"权力,主要通过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偏好(流动性创造)、支出本土偏好(市场分割)与支出结构偏好等因素表现出来,此类因素影响经济增长的绩效;从实证角度来看,财政分权在无外部性条件下具有积极正面的经济增长收益,引入政府支出三大特征变量后的进一步考察显示政府支出规模扩张(流动性创造)和支出结构偏好促进了经济增长,支出的本土偏好则具有负面效应;总体来看,财政分权导致地方政府追求短期经济增长目标,而忽视长期社会福利目标(如环境的改善、收入公平等),这需要第二阶段政府治理模式的改革和分权体制的重新设计,从而走向"和谐"发展之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昱辉
文章以泰尔指数衡量了我国地方财政支出差异,并且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分析经济增长、中央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支出差异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增长、中央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支出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扩大了地方财政支出差异,而中央转移支付缩小了地方财政支出差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闫坤
在我国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构成中,大约有50%的收入和80%的支出发生在地方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疆域广阔、人口众多、地方千差万别的发展中大国,研究地方财政体制无疑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省以下财政体制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到中央与地方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整体效果,政府间财政关系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地方财政问题的恰当处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尚蒲 张日新
基于财政收入视角,本文回顾了我国财政改革历程,认识到宪政背景、意识形态和地方可支配财力对财政分权的重要意义。分税制改革是政府间财力的重新分配。分税制改革至今,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分享不断调整。中央通过扩大共享税范围,增加了分享比例,集中税收,上收财力。分税制规定了政府间的预算内财政收入,并没有规定支出,实质上增加了地方政府财政支配权。地方政府预算内财政收入减少,却不断扩大财政支出的规模。地方政府通过增加非税收入规模,提高中央转移支付额度,实现收支平衡。地方政府提高财政可支配收入的积极性和经济建设的积极性相互交
关键词:
财政收入 财政分权 税收共享 非税收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超 焦文超
文章采用博弈理论研究了财政分权下中央及地方政府实现经济增长的策略分析,分别构造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模型以及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模型。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模型分析可知,如果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目标函数不一致,地方政府最优投资总量就会高于中央政府的意愿投资总量。并且地方政府投资所达到的经济增长无法实现中央政府预想的经济增长度。由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模型分析可知,地方政府双方合作时使得收益最大、投资最小,这种"双赢"的合作应该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博弈论 政府 经济增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胡洪曙 魏福成
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决定了地区公共品供给水平和人们获得经济活动成果的比例,这会影响人们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经济绩效和产出。本文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考察了分别使得总产出、净产出、个体效用以及政府目标等最大化所要求的最优的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水平,分析发现政府目标最大化所要求的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水平,高于使得总产出和净产出所要求的最优财政能力水平。进一步地,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增强可以激励地方政府提供公共品,但对于人们的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则是先正向促进而后反向阻碍,因此地方政府财政能力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经济绩效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改善。
关键词:
政府财政能力 公共品 经济绩效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向钰 赵静梅
发展数字经济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地方政府债务累积、地方财政不断承压的背景下,从财政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对2015—2020年中国22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越强。机制分析表明,这种影响源于数字经济可增加财政收入和提高财政支出效率。特别地,对于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受减税降费影响较大的地区,数字经济提高财政可持续性的效果更强;而地方更高的财政透明度和更丰富的金融资源是增强数字经济积极作用的支撑条件。研究验证了数字经济“稳增长,防风险”的关键作用,对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有效防范化解地方财政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一本洞悉地方财经全貌的核心期刊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关注地方财经热点洞察公共财政玄机传播八方理财经验把握财政改革脉搏《地方财政研究》杂志是由东北财经大学主管,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东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主办,诸多地方财税科研机构联袂"打造"的财经类核心期刊。《地方财政研究》杂志自创刊以来,围绕地方财政热点、重点、难点,通过专题策划和"特别关注"、"体制改革"、"政策前沿"、"财政管理"、"税收天地"、"三农聚焦"、"海外传真"、"史海钩沉"、"资讯速递"等一系列栏目的设定,突出"地方性"、"研究性"、"工作性"的办刊特点,搭建起理论研究与工作探讨的平台,很好地实现了传播理财经验、强化财政管理、推进财政改革的目的。
关键词:
地方财政 核心期刊 东北财经大学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一本洞悉地方财经全貌的核心期刊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关注地方财经热点洞察公共财政玄机传播八方理财经验把握财政改革脉搏《地方财政研究》杂志是由东北财经大学主管,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东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辽宁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主办,诸多地方财税科研机构联袂“打造”的财经类核心期刊。《地方财政研究》杂志自创刊以来,围绕地方财政热点、重点、难点,通过专题策划和“特别关注”、“体制改革”、“政策前沿”、“财政管理”、“税收天地”、“三农聚焦”、“海外传真”、“史海钩沉”、“资讯速递”等一系列栏目的设定,突出“地方性”、“研究性”、
关键词:
地方财政 核心期刊 东北财经大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