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67)
2023(11456)
2022(10133)
2021(9641)
2020(8056)
2019(18683)
2018(18338)
2017(36004)
2016(19559)
2015(22108)
2014(21982)
2013(21872)
2012(20077)
2011(17622)
2010(17565)
2009(15775)
2008(15537)
2007(13242)
2006(11287)
2005(9591)
作者
(53927)
(44626)
(44385)
(42436)
(28598)
(21335)
(20210)
(17586)
(16982)
(16054)
(15369)
(14864)
(14033)
(13919)
(13791)
(13745)
(13307)
(13293)
(12706)
(12569)
(11059)
(10782)
(10735)
(10101)
(10054)
(9824)
(9772)
(9722)
(8897)
(8760)
学科
(77943)
经济(77852)
管理(61669)
(56379)
(47950)
企业(47950)
方法(40910)
数学(36269)
数学方法(35948)
(32882)
中国(20449)
(19471)
(17341)
财务(17283)
财务管理(17224)
地方(17162)
企业财务(16457)
业经(16145)
(15480)
(14766)
财政(13611)
(13262)
贸易(13258)
农业(12868)
理论(12823)
(12819)
技术(12007)
(11887)
环境(11591)
(11214)
机构
大学(272255)
学院(269237)
管理(112048)
(107979)
经济(105737)
理学(98369)
理学院(97399)
管理学(95901)
管理学院(95429)
研究(84541)
中国(62855)
(58078)
(56617)
科学(51709)
财经(43687)
(40986)
(39864)
业大(38681)
中心(38475)
(38039)
(37453)
研究所(37035)
北京(35633)
(34038)
师范(33774)
经济学(32939)
财经大学(32693)
(30988)
(30372)
经济学院(30070)
基金
项目(189516)
科学(149462)
研究(140165)
基金(138922)
(119386)
国家(118419)
科学基金(103230)
社会(88678)
社会科(84175)
社会科学(84154)
基金项目(74343)
(72912)
自然(67088)
自然科(65524)
自然科学(65512)
教育(64487)
自然科学基金(64350)
(61096)
资助(57936)
编号(56946)
成果(46270)
(42586)
重点(41547)
(39301)
(38913)
课题(38281)
教育部(37236)
人文(36595)
创新(36557)
科研(36441)
期刊
(111018)
经济(111018)
研究(81737)
(47642)
中国(47324)
学报(40627)
管理(38934)
科学(36628)
(32966)
大学(31232)
学学(29344)
教育(28477)
农业(23213)
技术(22132)
(22085)
金融(22085)
财经(21483)
经济研究(18622)
(18067)
业经(17169)
问题(14446)
图书(14445)
理论(14065)
实践(12938)
(12938)
技术经济(12927)
科技(12436)
会计(12220)
财会(12217)
(11705)
共检索到3830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江庆  
本文对纵向财政不平衡的传统理论与新近发展进行了回顾,根据纵向财政不平衡的传统定义,对1978-2003年我国中央与地方纵向财政进行了实证分析,我们发现1978-1984年纵向财政处于正向不平衡状态,1985-1993年纵向财政基本平衡,1994-2003年纵向财政处于反向不平衡状态。分税制后中央本级财政收支正缺口呈扩大趋势,而地方负的财政缺口也呈扩大趋势,而且中央财政的正缺口并不足以弥补地方财政的负缺口,在地方举债受到严格限制的条件下,为弥补缺口,地方政府扩大预算外收入是其唯一途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江庆  
本文对纵向财政不平衡的传统理论与新近发展进行了回顾,并根据纵向财政不平衡的传统定义和汉特(Hunter)的测量方法,构建了三个纵向财政不平衡系数,并对1994-2003年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纵向不平衡度进行测量,结果均显示分税制后我国纵向财政不平衡度呈现扩大趋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成奎  柯勰  
分税制改革引致了我国地区间的纵向财政不平衡,同时政府偏好有助于GDP增加的"硬公共产品"供给决策,导致了我国地区间基础教育服务绩效的不平衡。运用中国1998~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经济发达地区的纵向财政不平衡与基础教育服务绩效水平显著负相关;财政支出分权实际上有利于提高基础教育服务绩效;在地理环境较差地区,财政分权对基础教育服务绩效水平的促进效应显著下降。缩小纵向财政不平衡、提高财政支出分权程度、教育财政支出适当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有助于实现我国基础教育服务绩效的均衡。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顾程亮  李宗尧  成祥东  
根据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业联合会(WBCSD)定义的生态效率公式,在量化环境效率和资源效率的基础上降维合成生态效率综合指标,并进一步从纵向财政不平衡和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的视角研究财政相对收支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结论如下:总体而言,纵向财政不平衡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表现为即期作用,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表现为滞后作用,一般滞后3年以上;基础设施将强化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的促进作用,弱化纵向财政不平衡的抑制作用。分地区比较,发达地区纵向财政不平衡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促进区域生态效率的发展,欠发达地区纵向财政不平衡和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均抑制区域生态效率的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许雄奇  张宗益  康继军  
中国财政赤字与贸易差额的关系不能用利率、汇率的变动予以解释,而与储蓄-投资缺口密切相关。本文以此为基础,运用时间序列方法,在5变量系统内检验了中国财政赤字与贸易差额的关系。结果显示:贸易差额、财政赤字、利率、汇率及 GDP(PPP)等5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财政赤字、GDP 对贸易差额具有 Granger 影响,财政赤字的增加导致贸易顺差增加,GDP 的增加导致贸易顺差减少;利率、汇率对贸易差额无 Granger 影响。其政策含义在于,通过控制包括财政赤字在内的有关宏观经济变量可以有效地调节中国的贸易收支。同时,解决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如高储蓄、低消费、外资的“超国民...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志勇  张明喜  
地方财政不平衡的原因既有经济因素也有制度因素。人均GDP和城乡分割是导致地方财政不平衡的最主要因素,这两者的贡献率达到65%;次要因素为经济结构和人口密度。这些结果恰好验证了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的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璐   苏英   潘宏亮  
文章基于中国式财力事权不匹配的事实,选取2007—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财政纵向失衡对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效应和多重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纵向失衡不仅直接降低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还通过降低地方政府税收努力、增加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进一步抑制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财政纵向失衡的负向效应在低转移支付、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营改增”制度前期更加突出。此外,财政纵向失衡对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抑制效应加剧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树鑫  史传林  方有为  
笔者立足中国财政体制特征,将财政纵向失衡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纳入同一理论分析框架,通过理论分析诠释了财政纵向失衡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经实证研究发现:现阶段中国式财政纵向失衡总体上具有恶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该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在经济基础较好、税源相对丰富的东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易受到财政纵向失衡的影响,而在经济基础欠缺、税源相对匮乏的中、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难受到财政纵向失衡的影响;此外,随着地区城镇化建设持续推进到一定程度,财政纵向失衡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恶化效应还将显著变小。为合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中国应继续深化现代财政体制改革,完善民生政绩考核体系,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宫汝凯  
本文以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不平衡为切入点来探索转型时期中国城镇房价持续高涨背后的制度性因素。在对经验事实进行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采用2000~2011年的分省面板数据,本文将财政不平衡、土地财政和房价置于统一的分析框架,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对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经济基本面、人口结构、城市化率、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度和地区间竞争等潜在影响因素的情形下,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不平衡是引致其积极追求土地财政的制度性因素;土地财政规模与房价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反馈效应;进一步分析财政不平衡对房价的影响机制,系统GMM的估计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不平衡对于城镇房价的持续上涨起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树鑫  杨森平  
当前地方财政的"增收减支"难度加大,识别财政纵向失衡与地方政府支出效率的确切关系具有现实意义。结合我国制度背景,将财政纵向失衡与地方政府支出效率纳入同一理论分析框架,推演出财政纵向失衡对地方政府支出效率存在推高和拉低的作用机理。经实证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财政纵向失衡总体上会推高地方政府支出效率;虽然存在中央转移支付机制,但财政纵向失衡仍然加剧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强化对地方政府支出效率的推高效应;该效应的强弱程度还因财政支出功能属性的不同而呈现异质性,表现为科学、教育等兼具一定生产属性的支出效率易受影响,而几近纯粹福利属性的医疗卫生支出效率却不受显著影响。因此,在合理校正财政纵向失衡体制的改革进程中,还应注意全面实施绩效预算管理制度,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合理完善地方政府和官员的考核制度,切实优化中央转移支付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蔡庆丰  陈熠辉  
在“收入集权,支出分权”的制度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财政纵向失衡可能引发地方激励异化,进而对辖区内企业的投融资决策产生影响。本文以2007~2019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表明地方政府财政纵向失衡会显著提升区域内企业的投资支出水平。机制检验表明,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和土地价格上升是财政纵向失衡影响企业投资支出的正向渠道;而财政纵向失衡带来的政府投资增加是影响企业投资支出的负向渠道。异质性检验发现,财政纵向失衡对企业投资的促进效应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低市场化程度地区和高经济竞争地区更加明显。此外,财政纵向失衡对企业投资的促进效应是偏离最优效率水平的,主要体现在增加了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本文的研究发现揭示了各层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影响辖区内企业决策的微观机制,将有助于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助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林春  孙英杰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助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着力点。基于此,本文从纵向财政失衡、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波动的内在联系出发,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来论证纵向财政失衡对经济波动影响的双重作用路径。首先,从理论上阐释了纵向财政失衡对经济波动既存在直接效应(纵向财政失衡→经济波动),又存在间接效应(纵向财政失衡→地方政府行为→经济波动)。其次,从实证上采用面板联立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纵向财政失衡、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波动的影响效应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纵向财政失衡对经济波动既具有直接效应,又具有通过地方政府行为对经济波动产生的间接效应,其中,通过地方政府干预行为产生间接正效应,而通过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产生间接负效应。最后,依据实证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贾俊雪  张超  秦聪  冯静  
本文在深入剖析"土地财政"形成的逻辑机理的基础上,利用我国2001—2007年间地级市面板数据考察了纵向财政失衡和政治晋升对土地出让金规模的影响。研究表明,纵向财政失衡对土地出让金规模具有显著的正影响,表明财权与事权错位加剧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政治晋升激励亦是"土地财政"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体现在离任后获得升迁的市委书记在任时更加热衷通过土地出让获取财政收入。在任期的最后一年,政治晋升激励的影响尤为明显。分样本分析还发现:纵向财政失衡对土地出让金规模的影响在经济较落后地区更为突出,政治晋升激励的影响则在较发达地区尤为强烈。政治晋升激励强化了纵向财政失衡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的影响,赋予地方更大的行政自主权则有助于矫正纵向财政失衡和政治晋升造成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扭曲。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志耘  郭庆旺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的财政状况,许多国家都存在着财政不平衡,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财政,具有很强的不平衡性.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财政不平衡性的认识不足,尤其是在我们国家,人们对财政不平衡,特别是财政赤字,仍然有些谈虎色变.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澄清财政不平衡的客观性.认清了财政的客观不平衡性,有利于政府制订出正确的财政政策和相关的经济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卓轩   钟海  
基于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的政府间关系,文章使用空间统计方法考察了地方政府间横向税收竞争在整体空间集聚和局部区域分化等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不同时期下的空间计量模型探究政府财政结构对于税收竞争的时空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在地理和经济空间下均存在“向上竞争”的特点,收支分权及财政自主度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地方政府税收竞争水平的提高且表现出时期延伸性;纵向财政失衡则起抑制作用,但财政自主度和收支分权分别加剧和削弱了该影响。进一步地,本文使用多门槛模型考察了财政结构对于税收竞争的非线性影响,结果显示,纵向财政失衡对于税收竞争的作用在收支分权和财政自主度下分别表现为单一和双重门槛特征,在收支分权门槛下始终起抑制作用,但逐级削弱;在财政自主度门槛下则经历了“明显促进—影响不明显—明显抑制”的跳跃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