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65)
2023(8270)
2022(6957)
2021(6362)
2020(5534)
2019(12924)
2018(12605)
2017(24693)
2016(13257)
2015(15053)
2014(15397)
2013(15374)
2012(14399)
2011(13132)
2010(13553)
2009(13315)
2008(12609)
2007(11584)
2006(9971)
2005(9118)
作者
(38996)
(32564)
(32532)
(31182)
(20600)
(15774)
(15065)
(12715)
(12307)
(11641)
(10965)
(10931)
(10411)
(10250)
(10228)
(10094)
(9937)
(9496)
(9437)
(9417)
(8060)
(7966)
(7947)
(7567)
(7415)
(7410)
(7197)
(7176)
(6634)
(6585)
学科
(59091)
经济(59032)
(38196)
管理(36430)
(31523)
企业(31523)
方法(29014)
(26374)
金融(26372)
数学(25288)
数学方法(25089)
(23925)
银行(23905)
(23143)
中国(21500)
(17559)
(15688)
(14002)
地方(13352)
业经(12777)
(12458)
(11826)
财务(11803)
财务管理(11777)
(11384)
贸易(11376)
企业财务(11236)
中国金融(11104)
(11046)
农业(10865)
机构
大学(197371)
学院(196222)
(85358)
经济(83531)
管理(74012)
研究(64497)
理学(63554)
理学院(62866)
管理学(61882)
管理学院(61517)
中国(56091)
(40874)
(40658)
科学(38264)
(33540)
(32856)
财经(32772)
中心(32507)
研究所(29825)
(29614)
(29330)
业大(28334)
经济学(28222)
农业(26640)
经济学院(25718)
北京(25631)
(24656)
师范(24413)
财经大学(24408)
(24086)
基金
项目(125097)
科学(97763)
研究(92141)
基金(90634)
(77840)
国家(77172)
科学基金(65815)
社会(58810)
社会科(55839)
社会科学(55820)
(49237)
基金项目(47993)
教育(42531)
自然(41104)
(40954)
自然科(40149)
自然科学(40135)
自然科学基金(39440)
编号(38149)
资助(37690)
成果(31493)
重点(28545)
(28439)
(27631)
(26333)
课题(25851)
创新(24641)
教育部(24590)
科研(24401)
国家社会(24220)
期刊
(90004)
经济(90004)
研究(58126)
中国(35706)
(33564)
金融(33564)
(32730)
(30069)
学报(29692)
科学(26742)
管理(24199)
大学(22229)
学学(21068)
农业(19073)
教育(17940)
财经(16828)
技术(15888)
经济研究(14709)
(14424)
业经(13844)
问题(12235)
理论(10972)
技术经济(10235)
(10172)
实践(9921)
(9921)
(9858)
统计(9599)
商业(9492)
(9182)
共检索到292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孙炜  
货币理论是货币政策的依据,为探讨当今中国的金融问题,深入研究西方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是十分必要的。我国的货币理论还仅仅停留于规范分析上,缺少实证分析,这种理论必然与实践脱节,难以成为制订政策的依据,在此情况下,应系统分析中西方货币理论和政策的差异,寻找可资借鉴之处,逐步完善我国的货币理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文章分析了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在贷款运行中的差异情况,剖析了其中的原因。文章提出,中外资金融机构对客户的争夺已日趋激烈,要密切关注外资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变化趋势,适时转变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的战略,平衡调控中外资金融机构的贷款增长,尽快完善中资金融机构信贷审批和绩效考核机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马根发  
在西方一些国家的经济学术领域中已形成了多种较为成熟的金融创新动因理论,而我国对金融创新动因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我国金融创新的动因与西方金融创新的动因有一些不同。西方有些金融创新动因的理论不适用于我国,我国对金融创新的有些动因的解释也和西方的理论不一样。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魏忠  
本文通过对比中外碳金融制度,指出国外碳金融市场属于市场驱动型,实现了制度的诱致性变迁;而中国碳金融市场是政府推动型,需要制度的强制性变迁。最后,本文针对中国碳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肖艳  
本文拟运用国际比较的观点 ,从营销理论、营销观念、营销策略等方面对中外营销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外营销差异带来的启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钊  王舒健  
作为现代服务业,金融业具有更大的集中度,更容易出现聚集现象。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存在明显和严重的差异。金融要素在具有地理优势、经济发展快速、政府政策倾斜的东部地区不断聚集,金融聚集使得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金融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东部地区的过度金融发展可能导致地区经济过热,诱发金融风险,而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滞后是导致区域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因此,作为支持中西部经济发展的配套措施,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优惠、支持、鼓励政策的力度,鼓励金融创新,推动金融聚集,促进金融发展,这样既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也有利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长期发展和金融安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石祖葆  于忠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自成立以来 ,备受各界关注。本文从产生的背景、运作目标、运作方式、组织体系及运作效果等五个方面对中外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了比较分析 ,并得出两点启示 :第一 ,较之于国外 ,中国资产管理公司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称 ,其运作空间也由于市场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规范而备受限制 ;第二 ,在我国 ,要使资产管理公司高效、成功地运作 ,必须进行一系列相关改革和制度重建 ,彻底改善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外部环境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尹方屏  王思敏  
通过中外机构知识库的案例对比分析,指出中外机构知识库在国情观念、政策机制、资金管理、软件功能、建设模式、运行效果、出版评价、服务方向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从而明确了机构知识库的发展方向,即构建符合中国特色需求,彰显教学科研支撑服务的新一代机构知识库,为学科建设、教学评估、人才评价、科研绩效、决策分析提供很好的参考依据,真正实现从典藏型向知识型、服务型机构知识库的转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博  孙锲  
外资并购中的中外目标是不同的,这种不同是基于中外双方各自拥有资源的不同,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理性认识。中外目标的差异一方面是促成并购的基础,另一方面目标差异中包含的目标冲突对并购的顺利进行产生阻碍作用。本文通过对外资并购我国国有经济成分的博弈分析,认为应当尽可能减少目标冲突,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待并购过程中双方的目标冲突,增加自身利益、增进社会总财富。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利用外资并购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潘渭河  
金融结构,是指不同类型的金融中介机构,及其相应的融资手段,分别在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及其各种金融工具融资总量中所占的份额。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经验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体系在全部金融机构资产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大大下降,其比例小于其它金融机构的总和。根据美国专家的统计研究,从19世纪60年代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范香梅  廖迪  
本文通过中外比较和实证研究发现,各国金融包容度有显著差异,收入水平、教育程度、通讯技术以及政策是影响金融包容的重要因素,对金融包容度有负面效应的是老龄化、就业比例低、收入不平等。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要采取区域差异化战略。中西部地区着眼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教育水平及扩大就业;东部地区则应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普及金融知识,满足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范香梅  廖迪  
本文通过中外比较和实证研究发现,各国金融包容度有显著差异,收入水平、教育程度、通讯技术以及政策是影响金融包容的重要因素,对金融包容度有负面效应的是老龄化、就业比例低、收入不平等。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要采取区域差异化战略。中西部地区着眼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教育水平及扩大就业;东部地区则应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普及金融知识,满足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信  姜晶晶  
中国保险业发展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异,气候变化造成金融风险的机理也有所不同。中国保险覆盖率低,气候相关风险理赔损失较小,保险公司投资组合的气候风险敏感性低,气候相关风险对中国保险业的直接负面冲击可控。但中国气候相关风险可能更多由银行等非保险金融机构承担,加剧风险向银行业集中;灾后财政救助支出可能加剧各级债务风险,最终转化为金融风险;气候相关风险保障缺口大,可能引发次生经济风险,气候风险的间接冲击可能较大,值得重点关注并及时应对。下一步,应推动环境与污染强制保险立法,广泛开展减排责任保险,开发针对风电和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指数保险,推进碳保险市场建设。逐步建立政策性巨灾保险和商业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气候巨灾风险管理体系。加大力度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养老体制改革,鼓励保险机构坚持中长期布局,开展可持续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