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27)
- 2023(10875)
- 2022(9603)
- 2021(9029)
- 2020(7484)
- 2019(17543)
- 2018(17441)
- 2017(33566)
- 2016(18444)
- 2015(20554)
- 2014(20732)
- 2013(20473)
- 2012(18599)
- 2011(16680)
- 2010(16400)
- 2009(14978)
- 2008(14636)
- 2007(12548)
- 2006(10874)
- 2005(9224)
- 学科
- 济(71405)
- 经济(71329)
- 管理(54723)
- 业(49480)
- 企(41480)
- 企业(41480)
- 方法(35117)
- 数学(30330)
- 数学方法(29917)
- 农(19101)
- 学(18127)
- 环境(17195)
- 财(17113)
- 中国(17061)
- 业经(15899)
- 地方(15467)
- 和(13363)
- 农业(13045)
- 理论(12435)
- 划(12431)
- 技术(11805)
- 贸(11799)
- 贸易(11795)
- 易(11419)
- 务(11300)
- 财务(11235)
- 财务管理(11213)
- 制(10672)
- 企业财务(10624)
- 教育(9872)
- 机构
- 大学(259714)
- 学院(258231)
- 管理(106747)
- 济(96411)
- 经济(94152)
- 理学(93356)
- 理学院(92320)
- 管理学(90679)
- 管理学院(90246)
- 研究(84583)
- 中国(60357)
- 科学(55931)
- 京(55612)
- 财(42788)
- 所(42509)
- 农(41983)
- 业大(41618)
- 研究所(39278)
- 中心(38196)
- 江(35884)
- 北京(35220)
- 财经(35049)
- 范(34964)
- 师范(34641)
- 农业(32972)
- 经(31809)
- 院(31334)
- 州(29805)
- 师范大学(28159)
- 技术(27352)
- 基金
- 项目(186103)
- 科学(145291)
- 研究(134761)
- 基金(133274)
- 家(116487)
- 国家(115531)
- 科学基金(99036)
- 社会(82778)
- 社会科(78358)
- 社会科学(78333)
- 省(73902)
- 基金项目(71832)
- 自然(65888)
- 自然科(64235)
- 自然科学(64220)
- 自然科学基金(62998)
- 划(62166)
- 教育(61044)
- 编号(55014)
- 资助(54856)
- 成果(43593)
- 重点(41487)
- 部(40085)
- 发(39462)
- 创(38461)
- 课题(37690)
- 创新(35852)
- 科研(35835)
- 计划(34165)
- 大学(33966)
- 期刊
- 济(101303)
- 经济(101303)
- 研究(71502)
- 中国(43937)
- 学报(42718)
- 科学(38806)
- 农(36879)
- 管理(36210)
- 大学(31589)
- 财(30895)
- 学学(29705)
- 教育(28621)
- 农业(26561)
- 技术(22149)
- 业经(17270)
- 融(17245)
- 金融(17245)
- 财经(15337)
- 经济研究(14988)
- 图书(14506)
- 科技(14109)
- 业(13833)
- 资源(13412)
- 问题(13028)
- 理论(12983)
- 经(12823)
- 技术经济(12584)
- 实践(12233)
- 践(12233)
- 版(12039)
共检索到3584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海龙 李迅 李冰
在转变发展方式以应对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共识,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生态城市的大背景下,以国家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策略为切入点,从绿色建筑走向绿色生态城区成为国际趋势。通过对绿色生态城区的概念及类型进行全面梳理,并对中外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进行系统分析,对评价标准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相应特点和优化策略的对比研究,以梳理总结中外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的实践与理论,并进一步指引我国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的方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施建刚 张浩
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一新建建筑2009》(LEED-NC 2009)在内容架构、评分方式、指标设计这三个层面的差异,构建了以评价路径为主体的对比体系,并对二者在地域特征、可操作性以及标准导向方面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结论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较为契合中国国情,而LEED-NC 2009的可操作性和普适性较好,并且二者在内在导向和价值观方面存在不同。最后基于绿色建筑技术集成与建筑能效、环境负荷与使用质量之间的辩证关系,从整合完善、注重创新、细分标准三个方面就如何完善绿标体系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潘海泽 陈梦捷 缪玮 贺建
随着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LEED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逐渐被业内及公众所熟悉。在简释LEED评价体系及其在国内认证现状的基础上,将其与我国2014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比较,分析其在我国发展的局限性,并从借鉴LEED的成功经验的角度,提出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建议。
关键词:
绿色建筑 LEED 评价标准 比较分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任涛 张宬 杨墨池
"节地"与"节水"作为《绿色铁路客站评价标准》的重要指标,本文首先对这两项指标标准条文的设定原则,设定情况以及权重进行了阐述;其次,根据标准条文对铁路客站进行了试评,并对试评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节地 节水 铁路客站 试评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遥 徐楠
中国发展绿色债券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实践,可缓解节能环保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助于拓展金融机构业务空间以及满足投资者多元化投资需求。发展中国绿色债券的可行性在于其具备稳定的顶层设计基础、积极的政策环境基础、良好的市场基础、潜在的投资者基础。中外绿色债券在发展路径、项目分类覆盖范围、募集资金管理、信息披露、第三方认证以及激励措施等方面存在差异。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统一对绿色债券的界定和项目分类;对募集资金使用实施特殊管理;绿色债券应有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鼓励绿色认证;出台激励措施。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志华 雷绍荣 宋君
为了了解中国鱼类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国外相关产品标准(技术法规)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完善中国标准的制修订,加强中国鱼类产品的质量管理,促进中国鱼类产品的国际贸易,本文对NY/T 842—2012《绿色食品鱼》中冻鱼的相关规定与CODEX STAN 190—1995《速冻鱼片》(2014年修订)以及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鱼类产品相关标准(技术法规)的部分参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绿色食品鱼》标准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是组胺限量远远高于欧盟和美国的规定;无机砷、甲基汞、氟等参数的规定严于国际社会的规定;药物残留限量规定基本与欧盟一致;部分指标严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美国、日本和韩国...
关键词:
绿色食品 鱼类产品 中外标准 比较 差异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建廷 刘盈
从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方面对2014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特色及其适用性进行解读,并从优化评价体系、推进绿色施工、改革管理模式、调整评价重点等角度提出推进标准实施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建筑业 绿色建筑 评价标准 推进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冰 李迅
绿色生态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共识,生态文明已上升为基本国策。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进程,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绿色生态已成为城市建设的纲领和行动指引。基于绿色宏观发展的背景,从理念、目标、技术、标准、示范共五个方面系统的总结了当前绿色生态城区的理论体系建设现状,以北京为案例介绍了典型城市在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实践中的工作举措,并结合当前实践中的问题对未来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
绿色生态 城市发展 理论体系 生态实践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维洋 刘璀
建立一套标准的、适用的和可操作的绿色生态小区环境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已成了推广和发展绿色生态小区的必要条件。本文按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从住宅小区的水环境系统、气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能源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绿色建筑材料系统、小区智能化系统、开发系统和管理系统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进行确定,应用灰色系统评价方法对住宅小区环境性能进行评价,通过具体实例证实模型是科学和实用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珉 胡鞍钢
基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研究,推进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持续深化,提出并重新界定绿色生态空间的概念,进一步从经济学供需角度,将绿色生态空间划分为3个二级指标:生态空间国土密度、生态空间人口密度、生态空间经济密度,并依据二级指标将全国各省区绿色生态空间大小进行排序(不含香港、澳门),运用灰色相似关联度分析、Q型层次聚类分析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性分析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省绿色生态空间供需状况存在较大差异,生态空间人口密度(相对生态空间经济密度)与国土密度变化规律更相似,绿色生态空间和经济增长、人口增长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建立在以资源环境为基础的科学分类标准之上的,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海龙 徐小伟 李迅 李冰
在研究国内外生态城区指标体系基础上,以国家及北京市区域发展战略为依据、以北京市既有科技商务区现状及规划为基准,针对其现状建设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研究适合北京市既有科技商务区的绿色生态示范区可量化、可操作的成套生态提升指标体系,以期推广到全国同类地区形成经验借鉴,作为政府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出台标准、实施考核与评估的技术依据。
关键词:
指标体系 生态提升 既有园区 科技商务区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馨月 李敏 姚胜 武颖 毋晓辉 袁景玉
绿色农房因具有节能、环保、热舒适度高等优点,成为农村居住建筑建设的发展趋势。本文系统梳理了现有绿色农房相关建设标准、设计标准以及评价标准,并从概念术语、建筑设计、节能设计、既有农房改造四个方面对各级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农房标准发布存在滞后性,国家方面还未出台明确的绿色农房建设标准,各省市绿色农房相关标准种类和数量不同,且对应标准的部分内容存在差异,同时探讨了相应的改进方向,可为绿色农房相关标准的制订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绿色建筑 绿色农房 标准 节能设计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珉
首先,对绿色生态空间及其二级指标绿色生态空间国土密度、人口密度、经济密度进行定义;其次,利用最新统计数据对全国及各省(区)的绿色生态空间及相关指标进行计算排名,开展绝对量和相对量的比较分析,并探讨绿色生态空间增长的机遇与困难;最后,指出我国绿色生态空间存在着总量不足、区域不平衡、结构不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步等问题,并从绿色行动、调整供需、反哺生态、界定产权、加强保障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绿色生态空间 森林 湿地 草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叶祖达 王静懿 吴涛涛 郑怡然
在推动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的同时,提升城市规划决策科学性的研究却相对缺乏。要把低碳城镇化目标纳入法定的城市规划管理决策流程,必须要有科学、定量的方法对规划方案与管理决策产生的碳排放量进行评估。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针对国家、省级和城市整体宏观层面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与评估方法,而针对城区规划层面的碳排放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尤其缺乏。论文整理分析近年该领域相关的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指出城区规划的空间尺度与规划管理体制的特性,把针对总体规划的碳排放评估方法内涵进行梳理,建立了适合绿色生态城区空间尺度的规划碳排放评估模型,用以对与详细规划相关的碳排放活动量、排放量以及碳清除活动量、清除量进行测算。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蔡为民 孙晓丹
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建筑物消耗着大量资源和能源,并且污染十分严重。根据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概念和内涵以及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评价的特点,构建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必将为我国推广和发展绿色生态小区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 模糊评价 指标构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