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56)
- 2023(8809)
- 2022(7367)
- 2021(6630)
- 2020(5341)
- 2019(11989)
- 2018(11769)
- 2017(22964)
- 2016(12180)
- 2015(13464)
- 2014(13371)
- 2013(13252)
- 2012(12783)
- 2011(11870)
- 2010(12397)
- 2009(11751)
- 2008(11521)
- 2007(10588)
- 2006(9793)
- 2005(9019)
- 学科
- 济(73599)
- 经济(73549)
- 管理(39828)
- 业(35758)
- 企(30025)
- 企业(30025)
- 方法(22551)
- 数学(19866)
- 数学方法(19653)
- 地方(18943)
- 中国(16599)
- 农(14368)
- 业经(13887)
- 地方经济(13196)
- 技术(13193)
- 财(13046)
- 学(11876)
- 贸(11876)
- 贸易(11867)
- 制(11723)
- 易(11487)
- 融(10850)
- 金融(10850)
- 银(10582)
- 银行(10574)
- 策(10511)
- 行(10286)
- 技术管理(9656)
- 农业(9304)
- 环境(9125)
- 机构
- 学院(182719)
- 大学(181279)
- 济(93502)
- 经济(91793)
- 管理(69533)
- 研究(66632)
- 理学(58353)
- 理学院(57762)
- 管理学(57056)
- 管理学院(56680)
- 中国(52514)
- 财(42248)
- 京(36680)
- 科学(34488)
- 所(32954)
- 财经(32485)
- 经济学(30469)
- 中心(29727)
- 经(29282)
- 研究所(29110)
- 江(28748)
- 经济学院(27067)
- 北京(23845)
- 财经大学(23726)
- 院(23485)
- 范(22934)
- 师范(22794)
- 州(22764)
- 农(22313)
- 业大(19949)
- 基金
- 项目(108973)
- 科学(87384)
- 研究(84611)
- 基金(79356)
- 家(66955)
- 国家(66395)
- 科学基金(57597)
- 社会(56984)
- 社会科(54192)
- 社会科学(54181)
- 省(42009)
- 基金项目(39981)
- 教育(37752)
- 划(34495)
- 自然(33357)
- 资助(33329)
- 编号(33147)
- 自然科(32610)
- 自然科学(32603)
- 自然科学基金(32032)
- 成果(28213)
- 发(25671)
- 创(25072)
- 部(24715)
- 重点(24307)
- 课题(24051)
- 国家社会(23938)
- 创新(23737)
- 发展(22130)
- 教育部(21934)
共检索到298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陶娅娜 李宏瑾
在对国外经济新常态概念来源和内涵演进系统梳理后,对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实践进行了考察,并对其效果进行了深刻反思。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经济新常态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新常态具有崭新而丰富的内涵,经济新常态下中国货币政策约束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货币政策应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特征,保持稳健基调,坚持以通胀作为货币政策最主要目标并保持政策定力,拓展基础货币供给新渠道,加强预期引导,注重总量稳定和结构优化,以促进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长远平稳健康发展。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货币政策 国际金融市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海燕 康洋
随着中国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央行货币政策取向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货币政策操作思路方面趋向于用活用好资金;货币政策调整方向方面趋向于激活经济和调节结构;在货币政策操作工具方面趋向于传统政策工具与创新政策工具的结合使用;在货币政策操作环境适应方面趋向于主动适应经济转型、金融格局多元化、资本市场多层次发展及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的要求。货币政策取向的变化既是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客观要求,也是新常态经济运行的政策保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慧
2014年货币政策的着力点刚刚过去的2014年,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处在深刻的再平衡调整期,总体温和复苏,但增长动力依然不足,区域经济运行和宏观政策分化明显,国际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地缘政治等非经济扰动因素增多。国内经济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增速总体符合预期,就业和价格形势较为稳定,结构调整步伐有所加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丹 李宏瑾
近年来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和抵押补充贷款等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推出,增强了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能力以及对市场利率的引导能力,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弥补市场短期流动性缺口,有效对冲外汇占款下降的影响;引导和优化社会资金流向,支持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减小货币市场利率波动,促进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融资成本下降。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市场利率调节和引导渠道不够顺畅、容易引发市场套利风险、增加货币政策调控难度等问题。为此,要明确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利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许光建 许坤 卢倩倩
经济新常态下宏观调控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货币政策由被动型向主动型以及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过程中,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调整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补充临时性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创设定向调控的货币政策工具,有效实现了调节市场流动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促进货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市场化发展等任务。货币政策工具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创新不是对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的摒弃,而是对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的补充和完善,使之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发展以及宏观调控的要求。未来,货币政策工具创新以及货币政策体系改革的重点是畅通货币政策由工具目标向中介目标以及最终目标的传导过程,同时亦需要坚持完善货币政策目标体系,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丹 李宏瑾
近年来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和抵押补充贷款等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推出,增强了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能力以及对市场利率的引导能力,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弥补市场短期流动性缺口,有效对冲外汇占款下降的影响;引导和优化社会资金流向,支持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减小货币市场利率波动,促进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融资成本下降。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市场利率调节和引导渠道不够顺畅、容易引发市场套利风险、增加货币政策调控难度等问题。为此,要明确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利率,健全利率走廊机制,提高利率政策操作的透明度,完善宏观审慎评估机制,为货币政策调控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创造条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诚直
文章总结了中国经济、金融在"新常态"下的若干发展特征,并基于此探讨了对货币政策框架的影响,包括货币政策转变的原因、方向、挑战和预期等。文章指出中国货币政策主要朝着定向化、价格型和重监管三方面转变,以短期利率走廊配合中期政策利率的做法符合现阶段国情。文章并对中国未来货币政策框架演变走向作了预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怀明 桑宇 虞晨阳
为探究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变化,文章基于新凯恩斯理论框架构建SVAR模型,对比2008—2011年与2012—2015年相关月度数据的脉冲响应结果,分析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显著降低,主要表现为对产出影响的作用强度降低与作用时效缩短。目前政府应着力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修复,稳定市场预期,完善金融市场体制机制,以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易宪容
2014年11月21日央行宣布降息被市场解读为中国已经进入新一轮降息周期,中国货币政策将加杠杆。在中国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速度与方式正在全面转型,增速下行并非不可容忍,央行不需要出台强刺激政策来保经济高速增长,当前央行的货币政策也不需要重大转向。尽管过度信贷扩张短期内能够缓解经济下行的压力,甚至带动经济的短期繁荣,但它能否把经济带向持续繁荣增长之路是相当不确定的。降息的实质意义在于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就中国情况而言,去杠杆仍应是当前央行货币政策的主基调。
关键词:
去杠杆 新常态 利率市场 货币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怀明 桑宇 虞晨阳
为探究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变化,文章基于新凯恩斯理论框架构建SVAR模型,对比2008—2011年与2012—2015年相关月度数据的脉冲响应结果,分析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显著降低,主要表现为对产出影响的作用强度降低与作用时效缩短。目前政府应着力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修复,稳定市场预期,完善金融市场体制机制,以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宇
文章从金融周期的视角提出了新常态货币政策的观点和政策建议。首先对金融周期理论进行了溯源,进而介绍了金融周期的主要特点,之后根据金融周期理论度量了中国的金融周期,随后结合中国的金融周期分析了中国金融自由化发展进程中货币政策该如何应对金融周期及经济周期,最后提出了中国不同于简单将物价稳定作为政策目标的新常态货币政策,即同时将经济增长、金融稳定和汇率稳定三项作为政策的共同目标。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金融周期 金融全球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宇
文章从金融周期的视角提出了新常态货币政策的观点和政策建议。首先对金融周期理论进行了溯源,进而介绍了金融周期的主要特点,之后根据金融周期理论度量了中国的金融周期,随后结合中国的金融周期分析了中国金融自由化发展进程中货币政策该如何应对金融周期及经济周期,最后提出了中国不同于简单将物价稳定作为政策目标的新常态货币政策,即同时将经济增长、金融稳定和汇率稳定三项作为政策的共同目标。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金融周期 金融全球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宇
文章从金融周期的视角提出了新常态货币政策的观点和政策建议。首先对金融周期理论进行了溯源,进而介绍了金融周期的主要特点,之后根据金融周期理论度量了中国的金融周期,随后结合中国的金融周期分析了中国金融自由化发展进程中货币政策该如何应对金融周期及经济周期,最后提出了中国不同于简单将物价稳定作为政策目标的新常态货币政策,即同时将经济增长、金融稳定和汇率稳定三项作为政策的共同目标。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金融周期 金融全球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潘敏
构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宏观金融调控体系,对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优化政策工具组合、转变政策调控方式、疏通政策传导渠道和提升政策效果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将更趋多元化,目标之间的权衡取舍更加困难;中央银行在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选择中兼顾数量目标和价格目标的平衡与转换能力的要求更高;中短期结构性政策工具虽然有利于稳增长,但需要解决中短期政策工具与长期目标之间的期限匹配、发挥政策工具的市场调节功能以及优化政策工具组合搭配等问题;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换则面临多元目标下的相机抉择向单一规则转型、调控时机把握、调控力度掌控以及利率调控模...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新常态 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龚恒清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想构建一个能够适应经济发展潮流的宏观金融调控体系,离不开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不断完善、也离不开对货币政策工具的不断创新。同时,要想在各个货币政策的目标之间进行取舍也变得越来越艰难,而央行要想兼顾数量目标和价格目标的转换,也需要更强的能力;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式和传导机制在这一背景下也变得越发复杂。因此,只有客观地认识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体系所面临的限制和困难,通过有力的货币政策改革,才能够有效地破解当前存在的难题。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新常态货币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