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6)
2023(610)
2022(498)
2021(535)
2020(395)
2019(842)
2018(897)
2017(1419)
2016(758)
2015(770)
2014(759)
2013(661)
2012(670)
2011(567)
2010(649)
2009(644)
2008(670)
2007(677)
2006(695)
2005(513)
作者
(1803)
(1520)
(1489)
(1468)
(959)
(759)
(639)
(635)
(591)
(561)
(523)
(503)
(492)
(492)
(457)
(452)
(427)
(425)
(420)
(414)
(404)
(369)
(368)
(364)
(344)
(336)
(334)
(306)
(299)
(296)
学科
(2309)
经济(2306)
教育(1728)
中国(1385)
管理(1327)
政治(1177)
(1149)
(1129)
(1060)
企业(1060)
思想(1035)
理论(994)
思想政治(833)
政治教育(833)
治教(833)
德育(811)
(799)
主义(772)
(627)
问题(602)
研究(567)
(558)
经济学(551)
社会(540)
方法(517)
人事(516)
人事管理(516)
(488)
(485)
(484)
机构
大学(10936)
学院(10424)
(3882)
经济(3768)
研究(3677)
中国(2751)
管理(2683)
(2383)
(2211)
师范(2209)
科学(2190)
理学(2177)
理学院(2120)
管理学(2084)
管理学院(2051)
(2042)
师范大学(1830)
(1822)
(1707)
研究所(1601)
教育(1587)
经济学(1577)
北京(1522)
财经(1513)
中心(1437)
社会(1437)
(1375)
(1361)
经济学院(1302)
(1212)
基金
项目(5413)
研究(4669)
科学(4158)
基金(3541)
社会(3249)
(2872)
社会科(2865)
社会科学(2863)
国家(2812)
教育(2453)
科学基金(2285)
成果(2223)
编号(2112)
(1975)
(1705)
基金项目(1651)
课题(1550)
(1466)
项目编号(1354)
资助(1335)
(1315)
中国(1258)
大学(1258)
人文(1223)
重点(1217)
(1211)
规划(1188)
(1176)
(1172)
阶段(1170)
期刊
(5778)
经济(5778)
研究(4267)
教育(3405)
中国(3139)
(1795)
学报(1794)
大学(1536)
管理(1470)
科学(1365)
学学(1275)
财经(1066)
图书(1027)
经济研究(978)
(970)
(860)
书馆(841)
图书馆(841)
高等(832)
职业(793)
经济学(780)
技术(768)
高等教育(758)
(740)
论坛(740)
社会(726)
(712)
改革(693)
(693)
(644)
共检索到18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刘静  
神话是人类最早的文学样式,中外神话虽然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以及流传体制上有许多差异,但在表现人文主义精神和情怀这个基本点上却具有通感性和同质性。中外神话都经历了由"人本"向"神本"的蜕变和由"神本"到"人本"的复归,都在现代文明中变异着自己的存在方式,延续着它人文主义的情怀和独有的艺术魅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裴航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钢琴创作的第一个高潮期,中国作曲家运用手中的音符忠实地记录了自己对这段历史和社会的认知,对真、善、美的理解,发挥自身创造力鼓舞劳苦大众在逆境中坚持真理、积极向上、乐观进取。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最充分的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弘扬了民族文化。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来新夏  
中国的藏书文化与人文主义精神来新夏(摘自《书与人》1997年第4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具体体现之一,就是虽历经沧桑、迭遭劫难,却绵绵流传至今的文献典籍。而历代相沿不绝的藏书活动是文献典籍得以流传的坚强支柱之一。中国的藏书活动中有深厚的文化内...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郎琴芳  张哲璐  
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作为各自民族的文学瑰宝,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在中西方文化研究、历史探索和人文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文章认为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大多是拥有高超神力的神族,其特点显著,性格张扬,追求个性自由;中国神话人物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则以个性的完美和"尚德"为标准。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两个独特且富有魅力的梦幻世界,编织着两种不同却相通的美丽梦幻,表现了丰富永恒、内涵意义略显差异的人文主义思想。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朱光亚  
伽达默尔将趣味作为人文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并借助其追求艺术经验里的真理问题,这是与西方哲学的传统分不开的。实际上,趣味概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问题缘自于其精神科学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趣味概念考察真理问题扩大到精神科学里的理解问题。在精神科学的意义上,休谟将趣味看作人性的延伸,包含情感和理智,情感使趣味具有了创造意义,在理智的指引下成为一种认识能力。然而,休谟的趣味理论面临着无穷倒退和循环论的指责,趣味的标准问题最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康德将趣味的标准问题诉诸于共通感,在伽达默尔看来,共通感是教化普遍本质的表达,而趣味是建基于共通感之上的先验的审美判断。相对于休谟而言,康德虽然解决了趣味的标准问题,却用无限提升的主观性压抑了客观性,使趣味失去了认识论意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朱光亚  
伽达默尔将趣味作为人文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并借助其追求艺术经验里的真理问题,这是与西方哲学的传统分不开的。实际上,趣味概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问题缘自于其精神科学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趣味概念考察真理问题扩大到精神科学里的理解问题。在精神科学的意义上,休谟将趣味看作人性的延伸,包含情感和理智,情感使趣味具有了创造意义,在理智的指引下成为一种认识能力。然而,休谟的趣味理论面临着无穷倒退和循环论的指责,趣味的标准问题最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康德将趣味的标准问题诉诸于共通感,在伽达默尔看来,共通感是教化普遍本质的表达,而趣味是建基于共通感之上的先验的审美判断。相对于休谟而言,康德虽然解决了趣味的标准问题,却用无限提升的主观性压抑了客观性,使趣味失去了认识论意义。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技术或硬件配置不是神话,它们的本相只是工具。几年之间就快速繁殖到“乱花迷人眼”地步的远程教育理论,终于破除了飞扬跋扈的技术崇拜,重新担负起自己对“人”的责任。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君  易长芸  
对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了总体考察 ,分析了人文图书馆学理论的先进性和局限性 ,并探讨了图书馆学的发展方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薛莹莹  刘涛锋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在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重技术、轻文化的缺陷,在以竞技体育价值为引领的高校体育学科建设活动中,体育学科越发的封闭、孤立,造成人文价值不断被边缘化,以至于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追求被简化为"肢体教授",即不断追求以科学的方法提高体育成绩,而体育所蕴含的美育价值、德育价值、文化价值等被雪藏起来。由张丽蓉、董柔、童舟共同编著的《人文精神视阈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中国纺织出版社,2019年1月第1版)一书立足学科融合背景,呼吁人文精神的回归,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成全  邹杨  
论社会主义精神●朱成全邹杨马克思·韦伯曾在其《新教和资本主义精神》中明确地提出了“资本主义精神”,即“时间就是金钱、信誉就是金钱、金钱具有增殖性、善于付给别人钱的人是别人钱袋的主人、影响—个人信誉的最微不足道的行动都要注意、关心自己的债务、谨防把一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段义孚  志丞  左一鸥  
人文主义地理学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是时欧美正涌动着人文主义思潮,它带动了对逻辑实证主义知识体系进行批判的一系列理论的出现,人文主义地理学就是其一。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和现象学,段义孚和雷尔夫(Edward Relph)、布蒂默(Anne Buttimer)、莱(David Ley)、赛明思(Marvyn Samuels)和恩特里金(Nicholas Entrikin)等是人文主义地理学的代表人物。1976年段义孚发表了《人文主义地理学》一文,1978年这些学者一起出版了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第一部论文集《人文主义地理学》。人文主义地理学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协调社会科学与人之间的关系,容纳知性(understanding) 与智慧(wisdom),客观(objectivity)与主观(subjectivity)以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其主要任务是发展方法论,并深刻理解人类在世界所处的地位。本文各部分都渗透着这个主题。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社会批判立足点是伦理和道德。它强调人们对自然、对世界的感悟能力。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这种感悟力。第一,地理学关注不同地方的差异,地方之间的差异体现在各个地方特点的差异上。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感受到地方,各种感受的综合形成了地方感;第二,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上往往是把强权加在自然之上,从而扭曲了自然的本来形态。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将提升人类的道德;第三,想象力是一种对世界的感悟能力,文化则是想象力的产物。人类在追求物质和精神生活时也会陷入怪圈。本文最后指出,人文主义地理学者必须能够把握大量的事实,同时洞悉人类对自然感悟的复杂与精妙。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朱琦  
16世纪思想家让·博丹(Jeam Bodin)非常重视人文主义公共教育和人文主义精英教育。他的第一个面对公众的演讲题为《关于教育国家青年人的演说》(oratio de instituenda in repuBlica Juventute,下文简称《演说》),第一部公开出版的著作《易于认识历史的方法》(method for the easy comprehension of history,下文简称《方法》)~①是一本事关统治者和立法者培养的教育大书。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博丹深刻地意识到,只有彻底改变国家的教育体制,以公共教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周亚  
欧内斯特·理查森认为,图书馆职业的双重性质要求馆员既要懂图书馆经营,又要了解图书内容与知识。他批评了图书馆学教育多图书馆经营、少图书馆科学的现状,倡导引入图书学的教学与研究。理查森的图书馆学教育思想是对杜威实用为主的技术教育模式和以图书馆经营管理为中心的知识体系的修正与补充,体现出面向学术职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旨归,带有鲜明的西方古典图书馆学知识特征和人文主义色彩。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高尚阳  
20世纪纪下半期,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在这种反思的影响下,"新人文主义"思潮应运而生,它与启蒙以来的人文主义思想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其将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抛在一边,对片面追求技术性、工具性、物质性和实用性的观点予以唾弃。由刘磊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英美文学中人文情结的嬗变》一书对现代主义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了深刻而细致的剖析。一、简述《英美文学中人文情结的嬗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培根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第4期撰文提出,要进行深层次的工程教育改革,必须从人文情怀的角度去审视工程实践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勿让学生停留在"器"上,还要让他们明白"器"外之道,则正是教育之所为;脱离人的存在的技术是没有意义的,应该尽可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懂得人的存在意义与工程技术的关联;工程技术学习的载体是人,不同的学生就是工程技术学习的不同载体,所以一定要体现个性化。教师人文情怀主要体现在,不是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