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85)
2023(11593)
2022(10140)
2021(9720)
2020(8167)
2019(19299)
2018(19473)
2017(38270)
2016(20839)
2015(23699)
2014(23813)
2013(23310)
2012(21073)
2011(18936)
2010(19056)
2009(17264)
2008(16822)
2007(14694)
2006(12731)
2005(11132)
作者
(59401)
(48956)
(48718)
(46478)
(31524)
(23550)
(22172)
(19316)
(18566)
(17524)
(16889)
(16354)
(15599)
(15583)
(15198)
(14961)
(14769)
(14655)
(13986)
(13906)
(12150)
(12077)
(11879)
(11173)
(10966)
(10930)
(10859)
(10829)
(9847)
(9643)
学科
(82658)
经济(82573)
管理(59880)
(57744)
(49825)
企业(49825)
方法(42013)
数学(36574)
数学方法(35870)
(20516)
中国(19941)
(18569)
业经(18198)
(17777)
地方(16322)
理论(15771)
(14648)
贸易(14640)
(14225)
(13879)
农业(13645)
(13539)
技术(13341)
(12242)
(12196)
财务(12115)
财务管理(12093)
环境(11978)
(11429)
银行(11391)
机构
大学(293305)
学院(292612)
管理(120517)
(111330)
经济(108769)
理学(105447)
理学院(104306)
管理学(102182)
管理学院(101655)
研究(92955)
中国(67922)
(62562)
科学(59270)
(48977)
(46083)
业大(43783)
(43605)
研究所(42322)
中心(41907)
(41259)
财经(40212)
北京(39577)
(38835)
师范(38482)
(36452)
(34169)
农业(34130)
(34126)
技术(31947)
经济学(31871)
基金
项目(203218)
科学(159225)
研究(148447)
基金(146184)
(126826)
国家(125797)
科学基金(108538)
社会(90581)
社会科(85820)
社会科学(85794)
(79871)
基金项目(77481)
自然(72444)
自然科(70789)
自然科学(70775)
教育(69530)
自然科学基金(69453)
(67243)
资助(61989)
编号(61883)
成果(49725)
重点(45062)
(44342)
课题(42532)
(42494)
(42171)
创新(39157)
科研(38863)
项目编号(38376)
教育部(38088)
期刊
(117913)
经济(117913)
研究(82575)
中国(50879)
管理(44744)
学报(44670)
科学(42032)
(39005)
(35462)
教育(35456)
大学(34009)
学学(31865)
农业(27650)
技术(27612)
(21674)
金融(21674)
业经(20151)
经济研究(18650)
财经(18307)
图书(16815)
(15469)
问题(14967)
技术经济(14627)
科技(14605)
理论(14563)
(14391)
统计(13649)
实践(13562)
(13562)
现代(13308)
共检索到412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孙梅  赵映梅  潘袁园  董秀成  
各国石油储量、生产量和消费量不同,其石油战略储备的目的和意义也不同,因此各国家在其管理体制和立法上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其储备方式、布局、储备规模、资金的筹集也与其战略储备的目的、地质条件和生产量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将中外七国按照生产量、消费量、进口依存度和储采比分成五大类,在此基础上对各国石油战略储备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建立一套适用于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管理模式,以确保中国能源安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费明明  赵鹏大  陶春  
随着全世界对石油需求的增加,建立完备的战略石油储备变得越来越重要。纵观世界各国,目前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完备指数当数首指。而作为发展中的国家,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还处于初级建设阶段,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和经验建立完备的储备体系。本文试图借鉴美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成功经验,从尺度、地点、质量和技术等方面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完备战略石油储备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林伯强  杜立民  
本文从社会福利最大化视角出发,构建了一个静态局部均衡模型,考察最优战略石油储备规模,并根据中国的具体数据,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当前中国石油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应对10年一遇的石油供应中断危机,最优的战略石油储备规模为80天进口量,而应对更大规模的石油中断危机需要更大的石油储备量。进一步的敏感性分析显示,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利率以及石油进口价格不是影响战略石油储备规模的主要因素,而石油中断规模和石油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对最优储备规模有较大影响。因此,政府在进行战略石油储备规模决策时,关键在于明确石油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及计划应对多大规模的石油中断危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孙梅  赵映梅  
以美、日、德石油储备机构年报为基础,通过对美、日、德石油储备筹资储备筹资法律依据、资金账户设置及信息披露、资金渠道来源、成本及资金用途和资金风险评价深入对比分析,试图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油筹资模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杜婷婷  
为加强我国石油储备的建设和管理,健全国家石油储备体系,2007年12月18日,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正式成立。这对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应对突发事件,防范石油供给风险,保障国家能源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建  杨丹  董秀成  
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已经日渐突出,石油商业储备建设目前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日益紧张的石油供需安全需要,尽快建立完善系统的商业储备体系,规避石油供应中断和国际原油价格波动风险已经成为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重要战略措施。由于国家石油储备投资大、风险高、回收期长等特点导致我国石油商业储备筹资渠道成为制约商业储备建设的瓶颈。通过参考国际商业储备建设筹资模式方法和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依据谁收益、谁投资的根本法则,组建由国家、企业、民资、银行四方共同出资的国家石油商业储备公司进行公司化运营管理,国家石油商业储备实现由国家低息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红强  王礼茂  
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选址是建设石油战略储备的首要性工作。本文首次提出了石油战略储备运行过程模型,围绕储备石油获得可靠性、储备石油输入便捷性、储备石油储存优越性以及储备石油动用有效性四个方面对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选址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完成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选址指标体系的构建,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浙江宁波镇海、山东青岛黄岛、江苏淮安、重庆和甘肃兰州进行评价。随后将评价结果与现有的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选择情况进行对照分析,验证了本指标体系较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可为后续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的选择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建国  田泽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石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石油进口大国 ,而世界石油市场暗藏的风险和危机始终是存在的 ,它随时会对我国石油供给产生巨大冲击 ,进而危及国家经济的安全。为此 ,加快实施我国石油安全战略已势在必行。具体措施是 :( 1)多渠道建立中国战略石油储备 ,防范和规避国际石油市场风险和危机 ;( 2 )加快实施资源国际化战略 ,提升我国石油企业的国际分油能力 ;( 3 )积极发展新能源与替代能源 ,促使资源结构的有效转换与协调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卓  
本文采用动态最优控制方法分析了在面临外生性石油供给冲击时,国家石油战略储备计划对国内石油消费以及石油价格走势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在面临石油冲击威胁时,石油战略储备的建立对平滑石油消费和价格走势都具有重大影响;石油战略储备计划启动最优时机的选取主要取决于消费的结构性特征以及石油供给的状况。尽管石油战略储备有助于平缓石油冲击的影响,但并不能消除石油冲击发生时油价的跳跃性波动。在石油供给有限以及油价不断攀升的背景下,积极推行能源消费多元化战略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都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仁金  杨烁  
文章以市场化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总结典型国家的石油商业储备运作经验,分析了我国石油商业储备、民营资本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出由国家能源局主导,民营企业参与石油商业储备并由此获得有限利润的具体操作路径及方法。文章最后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民营企业三个层次在税务、监管、法律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民营资本参与石油商业储备建设的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艳丽  王海鸿  
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储备模式主要有三种,即上海模式、杭州模式和武汉模式。本文通过定性分析对三种模式的运作主体、土地使用者权利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比较,利用主成分分析,对三种土地储备模式的经营效益进行时间序列分析,认为武汉模式是最优的一种,并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储备制度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仁金  邱坤  
文章叙述了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现状,并在参考国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从战略石油储备法制建设、储备模式与方式、储备目标与规模、储备区域、储备资金来源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战略石油储备制度的措施和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明  于渤  
石油资源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一种重要战略物质,90年代起,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轨道,石油的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近年来,石油战略储备的启动成为中国石油安全措施实施的焦点。新世纪石油安全问题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为此,“十五”计划提出中国必须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形成中国的石油储备体系。本文分析了中国石油安全状况及石油战略储备的战略意义,并对中国石油战略储备的体系、规模、资金的筹措及区位等策略的实施提出了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慧  董秀成  周仲兵  
美、德两国战略石油储备运作机制存在很大差异,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是经济体制差异、法律体制差异以及文化传统差异。我国战略石油储备运作机制应以此为鉴,同中国的经济体制、法治体制以及社会大众的观念有机地、动态地结合起来。文章建议:建立以国企为主,民企共建的战略石油储备;尽早将各方权利与义务纳入法治;坚持征收石油消费税,并用部分税收支持战略石油储备项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